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7年  /  第六期
  • (史海钩沉)阿拉善旗第八任旗王—多罗特色
  •     阿拉善旗七代八任旗王多罗特色椤俗称多王,大约出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是贡桑珠尔默特亲王的第二个儿子。多罗特色椤的青年时代是在“同治回乱”中度过的,经过战争的历练,成长为一个经于世故、头脑灵活、处事圆滑的人物。1873年(同治十二年),阿拉善旗公衔头等台吉多罗特色楞担任乾清门行走,在朝廷学习办事;第二年十二月初八日参加了同治皇帝的葬礼;十二月初九日,多王在养心门外瞻觐刚刚即位年仅4岁的光绪皇帝和西太后。
        多罗特色楞深谙为官之道,善于交际,广结善缘,从政以后经常来往于阿旗和京城之间,主要居住在京城亲王府邸,与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交往频繁,为阿拉善旗、亲王本人及其家族谋取了最大的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1876年(光绪二年),奉旨承袭阿拉善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光绪四年担任御前行走。次年,其弟镇国公衔头等台吉巴拉沁班咱尔廓察世袭国公爵位。1880年(光绪六年)十二月,多王在养心门内瞻觐皇帝和太后,出行车驾使用紫缰。1883年(光绪九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阿拉善镇国公阿玉尔扎那及其子先后获得清帝和西太后的接见和赐封:阿玉尔扎那在养心门两次见驾,晋升为贝子衔镇国公;阿拉善镇国公沙克都尔扎布担任御前行走;阿玉尔扎那之子二等台吉普勒忠呢什尔赏戴花翎,晋升为头等台吉;头等台吉扎拉木禅旺济勒在乾清门行走。
        西太后对阿拉善旗札萨克亲王更是另眼相看,恩宠有加。1885年(光绪十年),赏多王出行使用黄缰;1886年(光绪十二年)、1888年(光绪十四年),在养心门瞻觐。光绪十五年多王加二级,并参加了光绪皇帝的大婚典礼,普天同庆,太后懿旨,赏阿拉善亲王黄马褂;1894年(光绪二十年),慈祥太后60寿庆,首重亲贤,特沛恩纶,太后赏多王素貂褂。1910年,(宣统二年),阿拉善旗札萨克和硕亲王病故,1876至1910年在位34年。清廷赏治丧费白银500两,派人致祭吊唁。谥号:呼图克图诺颜,意即“活佛一样“的首领。

    消弥边界纠纷  确立东段旗界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廷派遣侍郎拉都琥,达赖喇嘛的使者约阿拉善和硕特部部长和罗理至东大山,三方口头议定了阿拉善旗界四至:清廷赐封贺兰山以西,额济纳旗以东,喀尔喀以南,明代长城以北,各以距边60里为界,为阿拉善旗游牧地界,并绘制了地域边界图。以后又开设了石嘴子、赤木(三关)口、札峡口和宿嵬口交易集市,供宁夏和阿拉善蒙古民间贸易。大约从雍正年间开始,宁夏民人到贺兰山阴樵采,阿拉善牧民至山前放牧的事件时有发生。1741年(乾隆六年),阿拉善亲王请求确定边界,经理藩院发文,川陕部堂重申了宁阿边界,告戒双方不得越60里界外樵采和游牧。1869年(乾隆三十四年)以后,阿拉善旗在贺兰山阴相继修建了南、北二寺,双方发生地界争执,后经钦派大臣和陕甘总督会同阿拉善多亲王商定:允许阿旗在此建寺,夏季时牧民可在贺兰山响札子大山梁东边避暑和放牧;宁夏民人可在寺庙2里外取柴伐木,但不能作为本业长期进行。
        同治年间阿旗宁夏大乱后,阿拉善旗山图边界档案被毁。1878年(光绪四年),阿拉善旗札萨克亲王多罗特色楞,由于近年来宁夏汉民多次越界砍柴伐木,请求清廷重新勘定界址,陕甘总督左宗棠命令宁夏道、府、镇三方会同多王,从小水口丈量至响扎子山梁约60里。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据理力争,反复置辩,并以中岭蒙古鄂博界石为证,宁夏回族自治区方理屈辞穷。1883年(光绪九年),根据实据各方议定:阿旗和宁夏以贺兰山中岭分水岭为界,山阳为宁夏,山阴属阿旗。为永息争端,双方立案,陕甘总督谭钟麟以《饬将贺兰山界遵照老案办理札》行文批准,并在山界竖碑,上书“蒙汉交界”四字,最终确定了宁蒙省界。
    支持义和团运动  火烧三圣公教堂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传教士在内蒙古的侵略活动迅速扩展。1875年,阿拉善旗扎萨克和硕亲王贡桑珠尔默特在察哈尔与外国传教士相遇,获悉他们有志到草原开垦,同年外国传教士德玉明和桂得贞经贡亲王允许,开始在磴口传教,随后建立了三大教区,阿拉善旗三圣公教区是绥西、陕、甘、宁一带天主教会活动的中心。到义和团事变前夕,三圣公教堂聚集外国神甫15人。教会强占蒙旗土地,建立武装和反动组织,掌握教区的政治司法权利,开办学校、医院进行精神毒害。欺压蒙汉人民群众,激起各族人民的愤怒和反抗。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内蒙古地区,深受西方传教士侵略之害的蒙旗普遍兴起可反洋教斗争,三圣公有100多人的义和团神拳组织在活动。
        1900年春季,在阿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多罗特色楞的默许和暗中支持下,阿拉善旗兵马总管阿木尔吉日格勒率众响应义和团运动。七月十九日。蒙汉群众数千人进攻三圣公法国天主教堂---双义堂,次日攻下并焚烧了教堂,活捉主教韩默理,打伤了100多名天主教徒,4天后在托克托县烧死了罪恶的韩主教。
        义和团运动的深入发展震动了外国侵略者,为保护各国在华利益,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新丑条约》,要求阿拉善旗赔款白银8万两,后经阿旗、宁夏、兰州、北京各方交涉,决定赔款五万两,其中1.3万两付现银,其余以三圣公耕地抵押。多王为了请教堂保护磴口商务,将三圣公数白里荒地租给洋人经营,租金2000两;教堂私垦土地2万多亩,获利白银4万两;后来多王收回耕地1.7万亩,由旗民租种,地租交多王府。
        反帝爱国“有罪”,清廷在侵略者的胁迫下,革去支持义和团运动的端王载漪的爵位,发往新疆效力;多王与载漪有亲属关系,匿居阿拉善旗定远营,生活困难,儿予以卖肉为生。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因保护教民不力,被清廷传旨申斥。阿木尔吉日格勒(安九大人)因事变牵连被撤消职务。
    主持藏区卜卦仪式  确认南寺巴润活佛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阿拉善亲王行使宗教管辖权,主持确认了南寺达格宝呼图克图的第六世转世灵童。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卜卦仪式,多王将预选的7个生辰八字相符的属虎、属牛孩子的原名,以藏文字母噶、喀、嘎、啊、嘉、恰、杂代替后密封起来,委派管旗章京索德纳木旺希格、南寺格斯贵喇嘛和衙役等人,到外蒙古大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拜见十三世达赖喇嘛,请求确认南寺第六任转世灵童。达赖喇嘛确认“嘎”字即“巴润格根”为南寺活佛,盖印赐卦。1906年6月在南寺举行坐床典礼,法号阿旺丹增田来嘉木苏。民国16年(1927年)巴润格根27岁时去西藏拜见达赖喇嘛,在拉萨学习修行时,受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接受了革命道理和民主革命思想,参加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情报组织,被塔王和旗府执政人员视为“红党分子”,革去呼图克图称号。1932年,巴润格根出逃,隐姓埋名,1958年58岁时在镶黄旗圆寂。
    发展盐业  奏办新政
        光绪年间,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变法维新派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发展实业壮大综合国力,抵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多罗特色楞亲王为解决旗财政困难问题,响应“戊戌变法”派的主张,积极发展盐业生产,努力开拓财源。1904年(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多王与晋北榷运局签订承租吉兰太盐池合同。年纳租金3000两,后增至1万两。该池年产食盐约10万担,驼运磴口完税后船载水运至包头,转销于托县、河曲、输入山西省内地出售。二年以后,甘肃省盐业部门承租檫汗布鲁克盐池,年给池租白银1万两。中卫、一条山设官办榷运局,收储盐斤,年定额6万驮。各路盐商批发行销各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甘肃省方与多王签约,将阿拉善旗的同湖、昭化、和屯池和雅布赖等9个盐池一并承租,由清廷甘省官办盐业机构统一管理。连同擦汗池共10个盐湖,每年共收池租2.4万元。阿拉善旗盐租收入大大缓解了多王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境地。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喀喇沁札萨克多罗郡王贡桑诺尔布向清廷奏请,提出设立银行,修建铁路,开采矿山,整顿农、工、商,预备外交,普及教育,赶练新军,创办巡警八条改革措施。1909年(宣统元年)七月三十日,阿拉善和硕亲王多罗特色楞借鉴贡王八条意见,结合蒙古地区实际,请理藩院代奏,要求清廷在西蒙地区实行新政,立足蒙区资源雄厚尚待开发的状况,提出在西蒙开浚利源,筹办垦务、矿务和盐务的主张,防止外国列强垂涎和侵夺。多王西蒙新政的主张,由于本人病逝和清朝的覆灭虽未切实推行,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发展经济、振兴实业的主张无疑是一种进步的主张,开垦磴口土地和出租盐池即是他举办新政的一种偿试和实践。
    生活奢侈  用度浩繁
      在多罗特色楞札萨克亲王执政的年代,阿拉善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天灾人祸接踵而至。1879年(光绪五年)4月,阿拉善旗遭受蝗灾;1884年(光绪十年)4月11日,贺兰山林区发生火灾,烧毁林木15万平方米;1893年(光绪十九年)六月,阿拉善牧地连年干旱,牲畜死亡众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二月,阿拉善旗游牧地方旱情严重,要求清廷救济抚恤。严重的自然灾害给脆弱的游牧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牧民生活十分困难。
      据说,多王生前名声不好,先后娶蒙、汉、满、藏等不同民族的7个妻妾,尽享人间风马流乐趣。长住京城,弃政一旁;协理用权,政出多门。他抽烟耍钱,请客送礼,花费十分惊人。光绪二年多王即位,乘四马轿和四驼轿到京城叩谒梓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王爷从北京回旗,命令南寺摊派乌拉100峰骆驼,活佛格根的沙比那尔也在被征之列;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王爷进京,全旗征用600峰骆驼,征用的骆驼骑死不论,闲散国公的骆驼亦在征用之列。征用骟马、骟驼,横征暴敛,很是霸道。旗府官吏假公济私,借机祸害牧民。截流灾款,供己享用。因阿旗被灾,清廷两次下拨救济赈灾款白银5万两,但大部分被多王截留挪用。加上庚子赔款,致使多王债台高筑,寅吃卯粮,赊欠借贷,提前支取盐湖租金,供其开支。致使阿旗财政雪上加霜,把旗民推向绝望的边缘。
    (作者:阿拉善盟档案史志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阿拉善旗第八任旗王—多罗特色
  •     阿拉善旗七代八任旗王多罗特色椤俗称多王,大约出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是贡桑珠尔默特亲王的第二个儿子。多罗特色椤的青年时代是在“同治回乱”中度过的,经过战争的历练,成长为一个经于世故、头脑灵活、处事圆滑的人物。1873年(同治十二年),阿拉善旗公衔头等台吉多罗特色楞担任乾清门行走,在朝廷学习办事;第二年十二月初八日参加了同治皇帝的葬礼;十二月初九日,多王在养心门外瞻觐刚刚即位年仅4岁的光绪皇帝和西太后。
        多罗特色楞深谙为官之道,善于交际,广结善缘,从政以后经常来往于阿旗和京城之间,主要居住在京城亲王府邸,与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交往频繁,为阿拉善旗、亲王本人及其家族谋取了最大的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1876年(光绪二年),奉旨承袭阿拉善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光绪四年担任御前行走。次年,其弟镇国公衔头等台吉巴拉沁班咱尔廓察世袭国公爵位。1880年(光绪六年)十二月,多王在养心门内瞻觐皇帝和太后,出行车驾使用紫缰。1883年(光绪九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阿拉善镇国公阿玉尔扎那及其子先后获得清帝和西太后的接见和赐封:阿玉尔扎那在养心门两次见驾,晋升为贝子衔镇国公;阿拉善镇国公沙克都尔扎布担任御前行走;阿玉尔扎那之子二等台吉普勒忠呢什尔赏戴花翎,晋升为头等台吉;头等台吉扎拉木禅旺济勒在乾清门行走。
        西太后对阿拉善旗札萨克亲王更是另眼相看,恩宠有加。1885年(光绪十年),赏多王出行使用黄缰;1886年(光绪十二年)、1888年(光绪十四年),在养心门瞻觐。光绪十五年多王加二级,并参加了光绪皇帝的大婚典礼,普天同庆,太后懿旨,赏阿拉善亲王黄马褂;1894年(光绪二十年),慈祥太后60寿庆,首重亲贤,特沛恩纶,太后赏多王素貂褂。1910年,(宣统二年),阿拉善旗札萨克和硕亲王病故,1876至1910年在位34年。清廷赏治丧费白银500两,派人致祭吊唁。谥号:呼图克图诺颜,意即“活佛一样“的首领。

    消弥边界纠纷  确立东段旗界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廷派遣侍郎拉都琥,达赖喇嘛的使者约阿拉善和硕特部部长和罗理至东大山,三方口头议定了阿拉善旗界四至:清廷赐封贺兰山以西,额济纳旗以东,喀尔喀以南,明代长城以北,各以距边60里为界,为阿拉善旗游牧地界,并绘制了地域边界图。以后又开设了石嘴子、赤木(三关)口、札峡口和宿嵬口交易集市,供宁夏和阿拉善蒙古民间贸易。大约从雍正年间开始,宁夏民人到贺兰山阴樵采,阿拉善牧民至山前放牧的事件时有发生。1741年(乾隆六年),阿拉善亲王请求确定边界,经理藩院发文,川陕部堂重申了宁阿边界,告戒双方不得越60里界外樵采和游牧。1869年(乾隆三十四年)以后,阿拉善旗在贺兰山阴相继修建了南、北二寺,双方发生地界争执,后经钦派大臣和陕甘总督会同阿拉善多亲王商定:允许阿旗在此建寺,夏季时牧民可在贺兰山响札子大山梁东边避暑和放牧;宁夏民人可在寺庙2里外取柴伐木,但不能作为本业长期进行。
        同治年间阿旗宁夏大乱后,阿拉善旗山图边界档案被毁。1878年(光绪四年),阿拉善旗札萨克亲王多罗特色楞,由于近年来宁夏汉民多次越界砍柴伐木,请求清廷重新勘定界址,陕甘总督左宗棠命令宁夏道、府、镇三方会同多王,从小水口丈量至响扎子山梁约60里。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据理力争,反复置辩,并以中岭蒙古鄂博界石为证,宁夏回族自治区方理屈辞穷。1883年(光绪九年),根据实据各方议定:阿旗和宁夏以贺兰山中岭分水岭为界,山阳为宁夏,山阴属阿旗。为永息争端,双方立案,陕甘总督谭钟麟以《饬将贺兰山界遵照老案办理札》行文批准,并在山界竖碑,上书“蒙汉交界”四字,最终确定了宁蒙省界。
    支持义和团运动  火烧三圣公教堂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传教士在内蒙古的侵略活动迅速扩展。1875年,阿拉善旗扎萨克和硕亲王贡桑珠尔默特在察哈尔与外国传教士相遇,获悉他们有志到草原开垦,同年外国传教士德玉明和桂得贞经贡亲王允许,开始在磴口传教,随后建立了三大教区,阿拉善旗三圣公教区是绥西、陕、甘、宁一带天主教会活动的中心。到义和团事变前夕,三圣公教堂聚集外国神甫15人。教会强占蒙旗土地,建立武装和反动组织,掌握教区的政治司法权利,开办学校、医院进行精神毒害。欺压蒙汉人民群众,激起各族人民的愤怒和反抗。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内蒙古地区,深受西方传教士侵略之害的蒙旗普遍兴起可反洋教斗争,三圣公有100多人的义和团神拳组织在活动。
        1900年春季,在阿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多罗特色楞的默许和暗中支持下,阿拉善旗兵马总管阿木尔吉日格勒率众响应义和团运动。七月十九日。蒙汉群众数千人进攻三圣公法国天主教堂---双义堂,次日攻下并焚烧了教堂,活捉主教韩默理,打伤了100多名天主教徒,4天后在托克托县烧死了罪恶的韩主教。
        义和团运动的深入发展震动了外国侵略者,为保护各国在华利益,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新丑条约》,要求阿拉善旗赔款白银8万两,后经阿旗、宁夏、兰州、北京各方交涉,决定赔款五万两,其中1.3万两付现银,其余以三圣公耕地抵押。多王为了请教堂保护磴口商务,将三圣公数白里荒地租给洋人经营,租金2000两;教堂私垦土地2万多亩,获利白银4万两;后来多王收回耕地1.7万亩,由旗民租种,地租交多王府。
        反帝爱国“有罪”,清廷在侵略者的胁迫下,革去支持义和团运动的端王载漪的爵位,发往新疆效力;多王与载漪有亲属关系,匿居阿拉善旗定远营,生活困难,儿予以卖肉为生。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因保护教民不力,被清廷传旨申斥。阿木尔吉日格勒(安九大人)因事变牵连被撤消职务。
    主持藏区卜卦仪式  确认南寺巴润活佛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阿拉善亲王行使宗教管辖权,主持确认了南寺达格宝呼图克图的第六世转世灵童。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卜卦仪式,多王将预选的7个生辰八字相符的属虎、属牛孩子的原名,以藏文字母噶、喀、嘎、啊、嘉、恰、杂代替后密封起来,委派管旗章京索德纳木旺希格、南寺格斯贵喇嘛和衙役等人,到外蒙古大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拜见十三世达赖喇嘛,请求确认南寺第六任转世灵童。达赖喇嘛确认“嘎”字即“巴润格根”为南寺活佛,盖印赐卦。1906年6月在南寺举行坐床典礼,法号阿旺丹增田来嘉木苏。民国16年(1927年)巴润格根27岁时去西藏拜见达赖喇嘛,在拉萨学习修行时,受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接受了革命道理和民主革命思想,参加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情报组织,被塔王和旗府执政人员视为“红党分子”,革去呼图克图称号。1932年,巴润格根出逃,隐姓埋名,1958年58岁时在镶黄旗圆寂。
    发展盐业  奏办新政
        光绪年间,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变法维新派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发展实业壮大综合国力,抵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多罗特色楞亲王为解决旗财政困难问题,响应“戊戌变法”派的主张,积极发展盐业生产,努力开拓财源。1904年(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多王与晋北榷运局签订承租吉兰太盐池合同。年纳租金3000两,后增至1万两。该池年产食盐约10万担,驼运磴口完税后船载水运至包头,转销于托县、河曲、输入山西省内地出售。二年以后,甘肃省盐业部门承租檫汗布鲁克盐池,年给池租白银1万两。中卫、一条山设官办榷运局,收储盐斤,年定额6万驮。各路盐商批发行销各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甘肃省方与多王签约,将阿拉善旗的同湖、昭化、和屯池和雅布赖等9个盐池一并承租,由清廷甘省官办盐业机构统一管理。连同擦汗池共10个盐湖,每年共收池租2.4万元。阿拉善旗盐租收入大大缓解了多王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境地。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喀喇沁札萨克多罗郡王贡桑诺尔布向清廷奏请,提出设立银行,修建铁路,开采矿山,整顿农、工、商,预备外交,普及教育,赶练新军,创办巡警八条改革措施。1909年(宣统元年)七月三十日,阿拉善和硕亲王多罗特色楞借鉴贡王八条意见,结合蒙古地区实际,请理藩院代奏,要求清廷在西蒙地区实行新政,立足蒙区资源雄厚尚待开发的状况,提出在西蒙开浚利源,筹办垦务、矿务和盐务的主张,防止外国列强垂涎和侵夺。多王西蒙新政的主张,由于本人病逝和清朝的覆灭虽未切实推行,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发展经济、振兴实业的主张无疑是一种进步的主张,开垦磴口土地和出租盐池即是他举办新政的一种偿试和实践。
    生活奢侈  用度浩繁
      在多罗特色楞札萨克亲王执政的年代,阿拉善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天灾人祸接踵而至。1879年(光绪五年)4月,阿拉善旗遭受蝗灾;1884年(光绪十年)4月11日,贺兰山林区发生火灾,烧毁林木15万平方米;1893年(光绪十九年)六月,阿拉善牧地连年干旱,牲畜死亡众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二月,阿拉善旗游牧地方旱情严重,要求清廷救济抚恤。严重的自然灾害给脆弱的游牧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牧民生活十分困难。
      据说,多王生前名声不好,先后娶蒙、汉、满、藏等不同民族的7个妻妾,尽享人间风马流乐趣。长住京城,弃政一旁;协理用权,政出多门。他抽烟耍钱,请客送礼,花费十分惊人。光绪二年多王即位,乘四马轿和四驼轿到京城叩谒梓宫;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王爷从北京回旗,命令南寺摊派乌拉100峰骆驼,活佛格根的沙比那尔也在被征之列;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王爷进京,全旗征用600峰骆驼,征用的骆驼骑死不论,闲散国公的骆驼亦在征用之列。征用骟马、骟驼,横征暴敛,很是霸道。旗府官吏假公济私,借机祸害牧民。截流灾款,供己享用。因阿旗被灾,清廷两次下拨救济赈灾款白银5万两,但大部分被多王截留挪用。加上庚子赔款,致使多王债台高筑,寅吃卯粮,赊欠借贷,提前支取盐湖租金,供其开支。致使阿旗财政雪上加霜,把旗民推向绝望的边缘。
    (作者:阿拉善盟档案史志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