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在常人的眼里,大漠除了荒凉寂寞,还是荒凉寂寞,其实这是绝对的误解。如果你走进大漠,就会惊喜地发现它的另一面:多姿多彩、神奇而迷人。
长河落日弱水寻
唐代边塞诗人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构成的雄浑壮美画卷,千百年来为人称道,佳句久颂不衰,遂成描绘大漠风情的千古绝唱。若知王诗精绝内涵,唯有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其中的情境之美。诗中居延,即系汉代重镇居。位于额济纳弱水下游河西岸,距额济纳旗巴彦陶来农牧场东南约15公里处。诗中的“长河”即现在的额济纳河,古称“弱水”、“弱水流沙”。这就是王维当年吟诗处。然而要领略“长河落日圆”情境之美的,还须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才能事遂人愿,梦想成真。最佳的选择是于落日前在河东一定的距离、视野开阔的位置远眺:金黄色的太阳渐渐西沉变成了朱红色,继而变成玫瑰红色,慢慢膨大如巨轮,其下弱水金光闪烁,婉如彩练轻轻飘荡,万籁俱寂,骋思遐想,顿感天地之悠悠,人生之须臾,于不知不觉中使心灵随之净化。
白草天骄今安在
王维的《出塞行》“居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刻画的是大漠秋猎的场景。其景辽远,俯仰壮阔,色彩斑斓,我几欲为之倾倒。然而却许久也无法确定这“白草、天骄”所指何物,直到忆起当年亲身经历才恍然大悟。在额济纳河中游的河西岸,长满了芨芨草。此草茎圆、叶疏,呈放射状上竖,夏绿秋白,一簇簇,一墩墩,密密麻麻,绵延数公里之遥,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野兽出没其间,水草肥美如诗如画。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仍然如此,不难想象千年之前的唐代这里曾是一副何等的壮观景象,难怪王维用“连天”来形容它的广阔壮美了。可惜的是,在后来与当地来人谈及此景时,他们告诉我现在已见不到那样的景观了。除了沮丧,我还能说什么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之骄子,也会为失去自己的家园而悲鸣。少年时代,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正在院子里玩耍,一个牧民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摘下挎包打开,从里面捧出一只雏雕,问我两块钱要不要?我一看雏雕愣住了:好家伙,浑身雪白毛茸茸的,看起来出壳没多久,但个头已高约尺半,头大如小碗口,眼睛金黄,腿脚金黄,小腿粗若竹笛,爪子张开比我的手还要大,尽管站立不稳,但其天之骄子的气质已将我震撼。我没有留下雏雕,因为我没有钱买。当时虽然缺乏环保意识,但是我明白,这种大漠特有的雕是很难见到的,可以猜想它肯定属于濒危物种。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令人感动的大鸟,能见到它是一种幸运,它使我至今记忆犹新,不知它今天还有没有子嗣留存?
大漠深处“宫墙红”
阿拉善大漠有一种红色的黏土,红如丹霞,庄重而典雅,与北京紫禁城的红墙一般红,令人久看不厌,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涂料。很早以前,人们就用它来粉刷外墙。不过不是用来粉刷住宅而是用它来粉饰庙宇的墙壁。坐落在额济纳旗东南5 公里处的喇嘛庙就是用这种红土装饰的。少年时代我经常去那地方玩耍,绿树红墙,金顶辉映,加上喇嘛的酱红色僧袍,神秘感油然而生。可惜它已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夷为平地。我不知这种红色黏土学名叫什么,权且把它叫作“宫墙红”。“宫墙红”的另一个用途也是用的最多的地方是“语录牌”。上些年纪的人都知道,它是“文革”中的特定产物。就是把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言论用语录的形式写在类似于墙壁的牌子上。当时额济纳是国防施工重地,当兵的比老百姓多,因此解放军在公路沿线和驻地竖起了许多“语录牌”。“语录牌”乃神圣之物,虽土坯为骨,泥巴为肤,但颜面是不能含糊的,“宫墙红” 庄严、典雅,自然当仁不让了。把“宫墙红”打成泥浆,往墙上一刷,一件伟大的作品既经济又简单地完成了。
2004年秋,由敦煌前往阿拉善右旗的途中我再次看到了“宫墙红”。下了龙首山,公路两旁出现了数公里长的山洪冲沟,沟壁直立如刀切,色红如丹霞,这不是“宫墙红”嘛,这么大的面积该有多少万吨啊!如果把它变成商品,也许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
神奇天然储石坑
石子作为建筑材料,在城市尤其是当地无产出的城市,是要花钱购买。但是在额济纳旗却不同,这里的建筑石子既不用人工筛选也不用花钱购买,只要开车到天然储石坑把车装满就行。天然储石坑位于通往策克口岸的路上,在胡杨和红柳遍布的公路西侧不远的地方有个凸出的小丘,丘顶布满了石子与周围的土壤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剥开丘顶薄薄的沙石混杂层,就到了储石层。不可思议的是这里边的石子大小一律如蚕豆,并且没有任何杂质,仿佛人工加工过的石子一般。也不知是谁、什么时候、怎么发现的。随着拉石子的车不断往来,储石层渐渐下沉变成了储石坑。我极力想找到储石坑形成的答案,但终不得其解,只有感叹而已。
功用黏土橡皮泥
不知道商店里出售的橡皮泥是用什么做的,总之捏起来不免有股难闻的气味。由此使我想起童年时代玩过的泥巴。它产自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南不远处的一处凹地中。在戈壁滩下凹的地方,沙石覆盖面下就是厚厚的黄色黏土。这里的黏土湿而不泄,干而不裂,细腻如粉,黏性十足,无论大漠烈日似火,还是细雨如丝,它都干湿适度,捏起来得心应手。大漠有的是沙石,黏土却是稀缺物,像这种性状如橡皮泥的黏土更是孩子们求之不得的。除了孩子们对它爱不释手外,成年人愿用它垒墙、抹墙。用这种泥抹的墙结实不开裂,经久耐用,在缺少水泥建筑材料的时代,是难得的替代品了。它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用来作为打井的护壁泥浆。无论是钻机还是蹾锥,使用这种黏土和成的泥浆效果极佳。真是大地有灵,硬是在茫茫的戈壁滩上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个多功能的泥窝窝,以供人们不时之需,我再次被大漠的神奇所折服。
飞鼠藏宝五灵脂
早就知道五灵脂系名贵的中药材,可就是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的产物。直到有一次看了党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人工养殖鼯鼠的科教片才知道五灵脂原来就是鼯鼠(飞鼠)的粪便。我首次见到五灵脂是在额济纳旗马鬃山一户牧民的蒙古包附近。早饭罢散步间,见几只山羊爬上两层楼房高的石洞边捡拾什么东西吃,我好奇地走过去,见地面上散落着棕色的江米粒状颗粒,用手一捏,散成了粉末。我拣了几粒拿给同行的老杨看,他告诉我这是五灵脂,是中药。我一时来了兴趣,再次来到山羊采食的岩石下,几下便爬上了陡峭的石洞口,只见粗近一米的洞口已被五灵脂封得几乎没有了缝隙,到底有多深不得而知,陈陈相因,层层叠叠,颗粒状的形态大多被板状结构替代,我试图用手扳下一块,结果根本扳不动,可以推测它的年代之久远,绝非三年五载。近年来,曾闻阿拉善民间形容当地羊品质优越的段子: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尿的是“太太口服液”,拉的是“六味地黄丸。这话虽有夸张、调侃的意味,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有其生活真实性在里边。
大漠奇石一条街
在阿拉善盟所在地巴彦浩特镇有个特别的去处——奇石一条街。此街因石而生,依石取名,是巴彦浩特的一大特色产业。奇石一条街坐落在旧城西端,街长二三百米,中间一条路,两侧皆商铺,一色的石头商品。客商来自四面八方,据说每年成交量数以亿计,因而在短短几年里便以“产业”冠冕之。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大漠奇石还“养在深闺人不识”,沉睡戈壁,默默无闻。市场经济的春风吹过大漠,唤醒了沉睡的奇石,使之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石友以“南大化(广西大化所产奇石),北大漠”来赞誉大漠奇石之美。其实不过是“粗枝大叶”而已。阿拉善奇石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根本在于它天生丽质,无与伦比的形态特征。广袤的大漠鬼斧神工,沧海桑田,地火喷涌,烈日劲风,育汝以成。其硬比翠,其鸣如金;冰肌玉骨,形态万千,包容天地,栩栩如生;其色斑斓,五彩纷呈;其神超凡,其浑然天成。传统的“瘦、漏、透、皱”已无法表达大漠奇石的奇美精绝,只佩作“望石兴叹”而已。
因此大漠奇石身价陡增,万儿八千寻常事,十万百万心不惊。一方拳头大小的“岁月”玛瑙象形石居然标出了9600万元的天价,就是产自这里尔后跑到北京的。大漠人在发现奇石、鉴赏奇石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外行看来无用武之地的小石子,他们也会点石成金,一桌桌几可乱真的奇石宴就是他们的杰作。从红烧肉到烤羊腿,从香肠到鸡丁,从鸡鸭鱼肉到辣椒到土豆,从山珍海味到百姓家宴样样都有。不知世界名厨看后会作何感想,反正我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在常人的眼里,大漠除了荒凉寂寞,还是荒凉寂寞,其实这是绝对的误解。如果你走进大漠,就会惊喜地发现它的另一面:多姿多彩、神奇而迷人。
长河落日弱水寻
唐代边塞诗人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构成的雄浑壮美画卷,千百年来为人称道,佳句久颂不衰,遂成描绘大漠风情的千古绝唱。若知王诗精绝内涵,唯有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其中的情境之美。诗中居延,即系汉代重镇居。位于额济纳弱水下游河西岸,距额济纳旗巴彦陶来农牧场东南约15公里处。诗中的“长河”即现在的额济纳河,古称“弱水”、“弱水流沙”。这就是王维当年吟诗处。然而要领略“长河落日圆”情境之美的,还须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才能事遂人愿,梦想成真。最佳的选择是于落日前在河东一定的距离、视野开阔的位置远眺:金黄色的太阳渐渐西沉变成了朱红色,继而变成玫瑰红色,慢慢膨大如巨轮,其下弱水金光闪烁,婉如彩练轻轻飘荡,万籁俱寂,骋思遐想,顿感天地之悠悠,人生之须臾,于不知不觉中使心灵随之净化。
白草天骄今安在
王维的《出塞行》“居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刻画的是大漠秋猎的场景。其景辽远,俯仰壮阔,色彩斑斓,我几欲为之倾倒。然而却许久也无法确定这“白草、天骄”所指何物,直到忆起当年亲身经历才恍然大悟。在额济纳河中游的河西岸,长满了芨芨草。此草茎圆、叶疏,呈放射状上竖,夏绿秋白,一簇簇,一墩墩,密密麻麻,绵延数公里之遥,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野兽出没其间,水草肥美如诗如画。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仍然如此,不难想象千年之前的唐代这里曾是一副何等的壮观景象,难怪王维用“连天”来形容它的广阔壮美了。可惜的是,在后来与当地来人谈及此景时,他们告诉我现在已见不到那样的景观了。除了沮丧,我还能说什么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天之骄子,也会为失去自己的家园而悲鸣。少年时代,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正在院子里玩耍,一个牧民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摘下挎包打开,从里面捧出一只雏雕,问我两块钱要不要?我一看雏雕愣住了:好家伙,浑身雪白毛茸茸的,看起来出壳没多久,但个头已高约尺半,头大如小碗口,眼睛金黄,腿脚金黄,小腿粗若竹笛,爪子张开比我的手还要大,尽管站立不稳,但其天之骄子的气质已将我震撼。我没有留下雏雕,因为我没有钱买。当时虽然缺乏环保意识,但是我明白,这种大漠特有的雕是很难见到的,可以猜想它肯定属于濒危物种。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令人感动的大鸟,能见到它是一种幸运,它使我至今记忆犹新,不知它今天还有没有子嗣留存?
大漠深处“宫墙红”
阿拉善大漠有一种红色的黏土,红如丹霞,庄重而典雅,与北京紫禁城的红墙一般红,令人久看不厌,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涂料。很早以前,人们就用它来粉刷外墙。不过不是用来粉刷住宅而是用它来粉饰庙宇的墙壁。坐落在额济纳旗东南5 公里处的喇嘛庙就是用这种红土装饰的。少年时代我经常去那地方玩耍,绿树红墙,金顶辉映,加上喇嘛的酱红色僧袍,神秘感油然而生。可惜它已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夷为平地。我不知这种红色黏土学名叫什么,权且把它叫作“宫墙红”。“宫墙红”的另一个用途也是用的最多的地方是“语录牌”。上些年纪的人都知道,它是“文革”中的特定产物。就是把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言论用语录的形式写在类似于墙壁的牌子上。当时额济纳是国防施工重地,当兵的比老百姓多,因此解放军在公路沿线和驻地竖起了许多“语录牌”。“语录牌”乃神圣之物,虽土坯为骨,泥巴为肤,但颜面是不能含糊的,“宫墙红” 庄严、典雅,自然当仁不让了。把“宫墙红”打成泥浆,往墙上一刷,一件伟大的作品既经济又简单地完成了。
2004年秋,由敦煌前往阿拉善右旗的途中我再次看到了“宫墙红”。下了龙首山,公路两旁出现了数公里长的山洪冲沟,沟壁直立如刀切,色红如丹霞,这不是“宫墙红”嘛,这么大的面积该有多少万吨啊!如果把它变成商品,也许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
神奇天然储石坑
石子作为建筑材料,在城市尤其是当地无产出的城市,是要花钱购买。但是在额济纳旗却不同,这里的建筑石子既不用人工筛选也不用花钱购买,只要开车到天然储石坑把车装满就行。天然储石坑位于通往策克口岸的路上,在胡杨和红柳遍布的公路西侧不远的地方有个凸出的小丘,丘顶布满了石子与周围的土壤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剥开丘顶薄薄的沙石混杂层,就到了储石层。不可思议的是这里边的石子大小一律如蚕豆,并且没有任何杂质,仿佛人工加工过的石子一般。也不知是谁、什么时候、怎么发现的。随着拉石子的车不断往来,储石层渐渐下沉变成了储石坑。我极力想找到储石坑形成的答案,但终不得其解,只有感叹而已。
功用黏土橡皮泥
不知道商店里出售的橡皮泥是用什么做的,总之捏起来不免有股难闻的气味。由此使我想起童年时代玩过的泥巴。它产自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南不远处的一处凹地中。在戈壁滩下凹的地方,沙石覆盖面下就是厚厚的黄色黏土。这里的黏土湿而不泄,干而不裂,细腻如粉,黏性十足,无论大漠烈日似火,还是细雨如丝,它都干湿适度,捏起来得心应手。大漠有的是沙石,黏土却是稀缺物,像这种性状如橡皮泥的黏土更是孩子们求之不得的。除了孩子们对它爱不释手外,成年人愿用它垒墙、抹墙。用这种泥抹的墙结实不开裂,经久耐用,在缺少水泥建筑材料的时代,是难得的替代品了。它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用来作为打井的护壁泥浆。无论是钻机还是蹾锥,使用这种黏土和成的泥浆效果极佳。真是大地有灵,硬是在茫茫的戈壁滩上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个多功能的泥窝窝,以供人们不时之需,我再次被大漠的神奇所折服。
飞鼠藏宝五灵脂
早就知道五灵脂系名贵的中药材,可就是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的产物。直到有一次看了党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人工养殖鼯鼠的科教片才知道五灵脂原来就是鼯鼠(飞鼠)的粪便。我首次见到五灵脂是在额济纳旗马鬃山一户牧民的蒙古包附近。早饭罢散步间,见几只山羊爬上两层楼房高的石洞边捡拾什么东西吃,我好奇地走过去,见地面上散落着棕色的江米粒状颗粒,用手一捏,散成了粉末。我拣了几粒拿给同行的老杨看,他告诉我这是五灵脂,是中药。我一时来了兴趣,再次来到山羊采食的岩石下,几下便爬上了陡峭的石洞口,只见粗近一米的洞口已被五灵脂封得几乎没有了缝隙,到底有多深不得而知,陈陈相因,层层叠叠,颗粒状的形态大多被板状结构替代,我试图用手扳下一块,结果根本扳不动,可以推测它的年代之久远,绝非三年五载。近年来,曾闻阿拉善民间形容当地羊品质优越的段子: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尿的是“太太口服液”,拉的是“六味地黄丸。这话虽有夸张、调侃的意味,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有其生活真实性在里边。
大漠奇石一条街
在阿拉善盟所在地巴彦浩特镇有个特别的去处——奇石一条街。此街因石而生,依石取名,是巴彦浩特的一大特色产业。奇石一条街坐落在旧城西端,街长二三百米,中间一条路,两侧皆商铺,一色的石头商品。客商来自四面八方,据说每年成交量数以亿计,因而在短短几年里便以“产业”冠冕之。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大漠奇石还“养在深闺人不识”,沉睡戈壁,默默无闻。市场经济的春风吹过大漠,唤醒了沉睡的奇石,使之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石友以“南大化(广西大化所产奇石),北大漠”来赞誉大漠奇石之美。其实不过是“粗枝大叶”而已。阿拉善奇石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根本在于它天生丽质,无与伦比的形态特征。广袤的大漠鬼斧神工,沧海桑田,地火喷涌,烈日劲风,育汝以成。其硬比翠,其鸣如金;冰肌玉骨,形态万千,包容天地,栩栩如生;其色斑斓,五彩纷呈;其神超凡,其浑然天成。传统的“瘦、漏、透、皱”已无法表达大漠奇石的奇美精绝,只佩作“望石兴叹”而已。
因此大漠奇石身价陡增,万儿八千寻常事,十万百万心不惊。一方拳头大小的“岁月”玛瑙象形石居然标出了9600万元的天价,就是产自这里尔后跑到北京的。大漠人在发现奇石、鉴赏奇石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外行看来无用武之地的小石子,他们也会点石成金,一桌桌几可乱真的奇石宴就是他们的杰作。从红烧肉到烤羊腿,从香肠到鸡丁,从鸡鸭鱼肉到辣椒到土豆,从山珍海味到百姓家宴样样都有。不知世界名厨看后会作何感想,反正我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