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清水河(县)方言由于历史渊源,跟晋北方言接近。这些方言,有的特点鲜明,形象生动,很富表现力。虽然如此,但除了地名用字外,这些方言祖祖辈辈口耳相传,只停留在口语上,很少有人作过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的工作。这是因为:
一者,百年前文字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他们行文时用的是文言文,跟口语相去甚远,当然不会将方言入文了;二者,虽然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倡白话文,书面语言跟口语接近了,但白话文用的是北方“官话”,再加上当地居民仍然绝大多数是文盲,还是很少有人将方言入文;三者,新中国成立后,文盲虽然快速减少,但书面语言用的是普通话,跟当地方言特别是词汇方面的差别仍然较大;后来,普通话逐渐在青少年中推广开来,用普通话说方言,有些词语使人感到莫名其妙,人们行文时尽量避免使用方言土语,这样,方言也很少能入文了。即使有些民歌搜集者避不开方言(如二人台歌词),但也多是用近音字替代,能够唱出来即可,不求用字得当。
全国编修地方志工作展开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民俗方言的内容须在志书中占重要篇章。这样,方言入文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尽可能选取较为恰当的字眼将方言词汇较准确地表达出来,是志书作者的任务之一。要作好这项工作光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替代还不行,而要选取那些能较好地表达方言词汇原意的字眼。因为汉语的词汇特点是以单音词为主,有些双音或多音词其实是词组,有些方言词汇看起来是双音或多音词,其实其中有些音节只表词头、词尾或衬音,主干词还是单音;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词汇如果用同音或近音字写出,即使只是一字之别,也容易使人误解或感到莫名其妙。
《清水河县志》的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很有益的工作,使有些方言的词汇反映出历史原貌,如:搌布、圪膝、春气、定懂、盖窝、占香赢等;但还显不够: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的现象仍然较多。
刊发于《内蒙古史志》2006年第2期上的《清水河部分方言词汇举要》中的一部分摘自《清水河县志》,但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的现象更多。我今不避浅陋,特举出一些我认为不当的用字,与作者商榷,供读者参酌。
水八子——应为水钵子。钵,方言读入声。真年——应为正年,正,读zhēnɡ,如正月。恶涩——应为腌撒。腌,取普通话ā音的释义,方言读入声。显前天——应为先前天。春期——应为春气。黑张来——应为黑将来。高粱圪栏——应为高粱圪榄。娄娄——应为鸬鸬。鸬,方言读lóu。粪巴牛——应为粪扒牛。罗摸蛛蛛——应为罗马蛛蛛或罗网蛛蛛。盖我——应为盖窝。灯娄——应为灯楼。蚕沙——应为残沙。蚕,方言读chān,与残不同音。拉胡——应为拉呼。占相因——应为占香赢或占相赢。叨腊——应为叨拉。醒得——应为省得。省,读xǐnɡ。老煞——应为老撒(sā)。圪露——应为嗝漏。磨趁——应为磨蹭。即溜——应为急溜。人命由子——应为人命油子。兀突——应为温吞。圪捞——应为圪。圪出——应为圪搐。搐,方言读入声。
此外,《举要》一文中所举方言词汇的释义有几条不够明白或不够确当,今顺便指出,作为我的一孔之见:
麻猴子——狼的别名。老年人在小孩面前不直接说狼,而把它讳称为“麻猴子”。拉呼——好客,随和。骚货——指作风不正派的女人。餽——一种面食。常见的做法是将土豆煮熟后去皮、搓碎,拌上莜面再蒸熟或炒熟食用。俗语说:庄户人换口味,莜面打餽。盘缠——路费;用如动词时也作消耗讲,例如:他们带的给养这一向盘缠得差不多了。
(作者:内蒙古达茂联合旗地方志办公室)
清水河(县)方言由于历史渊源,跟晋北方言接近。这些方言,有的特点鲜明,形象生动,很富表现力。虽然如此,但除了地名用字外,这些方言祖祖辈辈口耳相传,只停留在口语上,很少有人作过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的工作。这是因为:
一者,百年前文字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他们行文时用的是文言文,跟口语相去甚远,当然不会将方言入文了;二者,虽然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倡白话文,书面语言跟口语接近了,但白话文用的是北方“官话”,再加上当地居民仍然绝大多数是文盲,还是很少有人将方言入文;三者,新中国成立后,文盲虽然快速减少,但书面语言用的是普通话,跟当地方言特别是词汇方面的差别仍然较大;后来,普通话逐渐在青少年中推广开来,用普通话说方言,有些词语使人感到莫名其妙,人们行文时尽量避免使用方言土语,这样,方言也很少能入文了。即使有些民歌搜集者避不开方言(如二人台歌词),但也多是用近音字替代,能够唱出来即可,不求用字得当。
全国编修地方志工作展开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民俗方言的内容须在志书中占重要篇章。这样,方言入文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尽可能选取较为恰当的字眼将方言词汇较准确地表达出来,是志书作者的任务之一。要作好这项工作光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替代还不行,而要选取那些能较好地表达方言词汇原意的字眼。因为汉语的词汇特点是以单音词为主,有些双音或多音词其实是词组,有些方言词汇看起来是双音或多音词,其实其中有些音节只表词头、词尾或衬音,主干词还是单音;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词汇如果用同音或近音字写出,即使只是一字之别,也容易使人误解或感到莫名其妙。
《清水河县志》的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很有益的工作,使有些方言的词汇反映出历史原貌,如:搌布、圪膝、春气、定懂、盖窝、占香赢等;但还显不够: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的现象仍然较多。
刊发于《内蒙古史志》2006年第2期上的《清水河部分方言词汇举要》中的一部分摘自《清水河县志》,但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的现象更多。我今不避浅陋,特举出一些我认为不当的用字,与作者商榷,供读者参酌。
水八子——应为水钵子。钵,方言读入声。真年——应为正年,正,读zhēnɡ,如正月。恶涩——应为腌撒。腌,取普通话ā音的释义,方言读入声。显前天——应为先前天。春期——应为春气。黑张来——应为黑将来。高粱圪栏——应为高粱圪榄。娄娄——应为鸬鸬。鸬,方言读lóu。粪巴牛——应为粪扒牛。罗摸蛛蛛——应为罗马蛛蛛或罗网蛛蛛。盖我——应为盖窝。灯娄——应为灯楼。蚕沙——应为残沙。蚕,方言读chān,与残不同音。拉胡——应为拉呼。占相因——应为占香赢或占相赢。叨腊——应为叨拉。醒得——应为省得。省,读xǐnɡ。老煞——应为老撒(sā)。圪露——应为嗝漏。磨趁——应为磨蹭。即溜——应为急溜。人命由子——应为人命油子。兀突——应为温吞。圪捞——应为圪。圪出——应为圪搐。搐,方言读入声。
此外,《举要》一文中所举方言词汇的释义有几条不够明白或不够确当,今顺便指出,作为我的一孔之见:
麻猴子——狼的别名。老年人在小孩面前不直接说狼,而把它讳称为“麻猴子”。拉呼——好客,随和。骚货——指作风不正派的女人。餽——一种面食。常见的做法是将土豆煮熟后去皮、搓碎,拌上莜面再蒸熟或炒熟食用。俗语说:庄户人换口味,莜面打餽。盘缠——路费;用如动词时也作消耗讲,例如:他们带的给养这一向盘缠得差不多了。
(作者:内蒙古达茂联合旗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