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乙酉鸡年到了就要说说鸡。鸡是十二属象中唯一的禽类动物,人类养鸡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传说上古黄帝之时,以鸡为凤。《山海经·南山经》记曰:“丹穴之上,其上多金,而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文,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载歌载舞,见则天下宁。”凤凰的原形是什么?认为源自锦鸡是其中之一说。鸡年也可看成是凤年,龙凤呈祥。锦鸡身披德、文、礼、仁、信的五彩文就成了凤凰,载歌载舞地出现则天下安宁。鸡又有德禽之称谓,《韩诗外传》:“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的这五德人如果能具备,那也是很了不起的。《韩诗外传》把新年的首日推为鸡日,鸡的谐音为吉,新年开门大吉。
世俗中,古时《农家杂事》的通俗书里,鸡、犬、羊、猪、牛、马,鸡为六畜之首。理由有三:从小畜往大畜排起,鸡在前;以人类驯服六畜的先后来排,鸡为最先且最易驯服的家禽;按六畜与人之居地的远近来排,鸡舍犬舍近,次为羊圈猪圈,最远的是牛栏马厩。雄鸡司晨,信而有时。士人早起练剑,是闻鸡起舞。至为重要的是在钟表问世前,早起辛勤劳作的人们是没有铜壶滴漏和沙漏等计时器的,靠的就是鸡鸣。鸡鸣三遍太阳升,因而鸡又被奉为阳鸟、天鸡。母鸡下蛋,百姓们受益匪浅。即便到了现代,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岁月里,农村社员也是靠鸡蛋来换取油盐酱醋及火柴、肥皂之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熬过物品匮乏,鸡之功德可谓无量也。
不过鸡虽有那么多优点,但仍是弱势群体。鸡被无偿当作牺牲品,不仅歃血为盟、歃血盟誓要取无辜鸡的性命,还往往要杀鸡给猴(侯)看。草民也可谓鸡民,鹤立鸡群的大人物对其是不屑一顾的。统治者对草民们的役使,杜甫在《兵车行》中有一比:“被驱不异犬与鸡。”即便给些许好处,那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如想反抗,告诉你那是:“鸡蛋碰石头”,“杀鸡焉用牛刀”。鸡往往被看不起,你的事那是“鸡毛蒜皮”,连偷鸡也是窃贼中最下贱的勾当。公鸡勇武的风格被公子哥和市井闲汉利用,让其成为斗鸡取乐。从不惹是生非的母鸡,其草鸡的别称则成为孬种的代名词。至于以谐音把妓称为鸡,则是对鸡的污蔑。
鸡鸣报晓、犬吠报警,各司其职,鸡犬相闻倒也有些道理。但鸡犬不留、鸡犬不宁、鸡犬升天、鸡飞狗跳、鸡零狗碎、偷鸡摸狗……,把吃糠咽菜和自寻些野虫、草籽果腹的鸡同会咬人的狗联系在一起作贬义处理,对鸡着实有些冤枉。记得幼时课本上有篇《半夜鸡叫》的课文,周剥皮用祖传下来的学鸡叫,骗得公鸡半夜打鸣来延长工时,老地主剥削贫雇农的手段令人愤慨。后来才知半夜鸡叫并非新骗术,“鸡鸣狗盗”玩的也是这种把戏。《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门客三千,秦昭王曾聘为相,后欲杀之。幸亏手下有个门客擅长学狗叫偷东西,把从秦王库房中偷出的狐裘献给秦王的宠姬才得以释放。被追逃到函谷关,按规定鸡鸣才开关,又一门客会学鸡叫,果然一鸣惊人,附近村落连同关吏养的公鸡都纷纷响应,这才骗得关吏开了城门而逃之夭夭。鸡鸣狗盗之徒固然可恶,但鸡却无辜,只不过过于老实。倒是为相者如靠豢养的这帮鸡鸣狗盗之徒拉帮结伙行骗术,其危害性就太大了。
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中国的版图被定格在一只雄鸡的图形上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雄鸡那高吭的长鸣声,声声传呼承继着我们民族的勤劳与文明。没有了战争,远离了动乱,鸡犬不留、鸡犬不宁、鸡飞狗跳的年代已渐去渐远。鸡年话鸡道吉祥,社会和谐好兴邦。载歌载舞安康现,万民同乐沐春光。金鸡报晓,一个充满阳光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乙酉鸡年到了就要说说鸡。鸡是十二属象中唯一的禽类动物,人类养鸡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传说上古黄帝之时,以鸡为凤。《山海经·南山经》记曰:“丹穴之上,其上多金,而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文,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载歌载舞,见则天下宁。”凤凰的原形是什么?认为源自锦鸡是其中之一说。鸡年也可看成是凤年,龙凤呈祥。锦鸡身披德、文、礼、仁、信的五彩文就成了凤凰,载歌载舞地出现则天下安宁。鸡又有德禽之称谓,《韩诗外传》:“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的这五德人如果能具备,那也是很了不起的。《韩诗外传》把新年的首日推为鸡日,鸡的谐音为吉,新年开门大吉。
世俗中,古时《农家杂事》的通俗书里,鸡、犬、羊、猪、牛、马,鸡为六畜之首。理由有三:从小畜往大畜排起,鸡在前;以人类驯服六畜的先后来排,鸡为最先且最易驯服的家禽;按六畜与人之居地的远近来排,鸡舍犬舍近,次为羊圈猪圈,最远的是牛栏马厩。雄鸡司晨,信而有时。士人早起练剑,是闻鸡起舞。至为重要的是在钟表问世前,早起辛勤劳作的人们是没有铜壶滴漏和沙漏等计时器的,靠的就是鸡鸣。鸡鸣三遍太阳升,因而鸡又被奉为阳鸟、天鸡。母鸡下蛋,百姓们受益匪浅。即便到了现代,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岁月里,农村社员也是靠鸡蛋来换取油盐酱醋及火柴、肥皂之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熬过物品匮乏,鸡之功德可谓无量也。
不过鸡虽有那么多优点,但仍是弱势群体。鸡被无偿当作牺牲品,不仅歃血为盟、歃血盟誓要取无辜鸡的性命,还往往要杀鸡给猴(侯)看。草民也可谓鸡民,鹤立鸡群的大人物对其是不屑一顾的。统治者对草民们的役使,杜甫在《兵车行》中有一比:“被驱不异犬与鸡。”即便给些许好处,那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如想反抗,告诉你那是:“鸡蛋碰石头”,“杀鸡焉用牛刀”。鸡往往被看不起,你的事那是“鸡毛蒜皮”,连偷鸡也是窃贼中最下贱的勾当。公鸡勇武的风格被公子哥和市井闲汉利用,让其成为斗鸡取乐。从不惹是生非的母鸡,其草鸡的别称则成为孬种的代名词。至于以谐音把妓称为鸡,则是对鸡的污蔑。
鸡鸣报晓、犬吠报警,各司其职,鸡犬相闻倒也有些道理。但鸡犬不留、鸡犬不宁、鸡犬升天、鸡飞狗跳、鸡零狗碎、偷鸡摸狗……,把吃糠咽菜和自寻些野虫、草籽果腹的鸡同会咬人的狗联系在一起作贬义处理,对鸡着实有些冤枉。记得幼时课本上有篇《半夜鸡叫》的课文,周剥皮用祖传下来的学鸡叫,骗得公鸡半夜打鸣来延长工时,老地主剥削贫雇农的手段令人愤慨。后来才知半夜鸡叫并非新骗术,“鸡鸣狗盗”玩的也是这种把戏。《史记·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门客三千,秦昭王曾聘为相,后欲杀之。幸亏手下有个门客擅长学狗叫偷东西,把从秦王库房中偷出的狐裘献给秦王的宠姬才得以释放。被追逃到函谷关,按规定鸡鸣才开关,又一门客会学鸡叫,果然一鸣惊人,附近村落连同关吏养的公鸡都纷纷响应,这才骗得关吏开了城门而逃之夭夭。鸡鸣狗盗之徒固然可恶,但鸡却无辜,只不过过于老实。倒是为相者如靠豢养的这帮鸡鸣狗盗之徒拉帮结伙行骗术,其危害性就太大了。
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中国的版图被定格在一只雄鸡的图形上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雄鸡那高吭的长鸣声,声声传呼承继着我们民族的勤劳与文明。没有了战争,远离了动乱,鸡犬不留、鸡犬不宁、鸡飞狗跳的年代已渐去渐远。鸡年话鸡道吉祥,社会和谐好兴邦。载歌载舞安康现,万民同乐沐春光。金鸡报晓,一个充满阳光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作者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大常委会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