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随着人类知识生产的日新月异,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信息资源,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高度重视和利用。切实加强档案的利用和服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适应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需要,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当前如何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笔者愿作一探讨: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要创新
档案工作的逐步社会化,要求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与时俱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经济社会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是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信息的适时、高效提供是社会实现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档案工作的社会使命决定了市场经济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必须提供更多、更准、更适时的信息来服务于社会。否则,档案工作就有可能失去它的功能和存在的意义。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以档案工作社会化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活动。21世纪以来,档案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改革和对外开发的日益深入,公民信息权意识的觉醒,以市场基础的利益高度多元化的社会态势的确立,都使得档案工作领域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拓展,进一步走向社会化。档案工作从以为单位、为政府机构服务为己任的传统档案工作拓展为“以人为本”思想指导档案工作。这意味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信息需求程度的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将成为普通公民信息来源和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档案开发的深层社会背景。
二、档案资源要门类齐全、结构合理
1.丰富馆(室)藏档案是做好利用服务的前提
丰富馆藏并不是要单纯地追求档案资料的数量而忽略质量,而是要在结构合理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档案资料的数量。目前档案室所保存的档案中文书档案占的比重很大,科技、会计、声像、光盘、磁盘等档案很少,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上看,科技、会计等档案发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超过文书档案,所以档案室要在接收机关档案的基础上,加强接收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教育、卫生、文化艺术、农牧林水、工业交通等二级单位以及企业的档案进室,对撤并、转制单位及破产企业有价值的档案全部接收进室。促使档案室的结构合理,优化室藏,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地对象是馆(室)藏档案。
没有数量丰富的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高质量的、蕴含重要价值的档案实体,开发工作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和目的。因此(室)藏档案资源必须从数量充分和质量优化两个方面加强建设。“数量充分”是指所藏档案必须是门类齐全、收藏完整的基础上有足够的数量。“质量优化”是指所藏档案价值确凿,成份充实,结构合理。“价值确凿”是指所藏档案必须经过严格的鉴定程序,确有现实和研究价值。“成份充实”是指档案记述的信息内容必须详实,能够反映出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结构合理”是指馆藏档案的门类齐全,既有文书档案,又有科技档案和各种专门档案。
依此标准,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档案资源及实践中,由于受相关档案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宏观规划与协调机制欠缺,鉴定工作流于形式,档案工作人员认识的局限,物质保障不足等多方面影响与制约,导致馆(室)藏档案数量巨增,大量已失去价值或根本无价的档案充塞库房。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其要求,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宏观规划与协调,不断完善档案价值鉴定机制,建立科学的鉴定标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确立馆(室)藏档案资源体系构建原则与模式,合理配置馆(室)藏结构,丰富档案的种类,增强馆(室)藏档案的特色。因此,在强调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既要抓好档案信息资源储备,又要从源头上严密监控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保证信息资源开发的价值。
三、档案信息资源要实现有效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信息服务工作,“信息资源”开发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人们对档案利用工作认识的深化。使其工作重心从注重档案实体的管理利用转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注重档案自身原始凭证性的同时进而转向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关注,重在解决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使传统档案利用工作,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跨越,其实质是让有现实开发价值的档案信息从档案中浮现出来,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功能,最终实现档案的内在价值。更进一步来说,信息资源开发地对象将不仅限于档案信息,而是致力于档案信息转变为“信息资源”,从而形成知识资产,使档案中蕴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创新和共享,使档案“信息资源”在利用中实现它的经济价值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档案科学管理和研究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信息资源”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是实现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价值的劳动过程。因此,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没有这个目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践过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多元化档案利用服务机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主体内容。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诸如: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提供档案复制件、档案编研服务等等,为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提供了可能。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目标、所面临的问题也都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档案利用需求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档案利用者的层面在扩展,主要利用者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向科研人员、学者、工人、农民等方面扩展。我们档案工作者要积极创新服务机制,着眼于服务市场经济、服务和谐社会。而建立多元化档案利用服务机制应该立足于原有利用服务方式,加以深化和拓展档案资料进行专题研究、编撰出版一直是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加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方式,扩大服务空间,提高服务水平
收集和管理档案的目的是提供利用,保管的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因此除了被动服务外,还要采取举办展览、主动咨询、跟踪、电话查询等各种形式的服务。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提高档案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利用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档案工作从为政治服务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到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延伸到哪里。档案工作人员要主动了解领导意图和各部门的中心工作,然后根据需要送卷上门。积极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提供档案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档案信息资料。
2、要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服务
近年来,社会档案意识有所提高,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有一个相对客观的看法,除了档案工作领域拓宽,档案宣传工作轰轰烈烈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档案和档案工作对社会对个人发挥过很大作用。因此要积极使档案工作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为其提供全面、系统、详实的历史信息资源和现实的信息服务,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子。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行)
随着人类知识生产的日新月异,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信息资源,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高度重视和利用。切实加强档案的利用和服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适应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需要,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当前如何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笔者愿作一探讨: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要创新
档案工作的逐步社会化,要求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与时俱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经济社会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是开展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信息的适时、高效提供是社会实现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档案工作的社会使命决定了市场经济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必须提供更多、更准、更适时的信息来服务于社会。否则,档案工作就有可能失去它的功能和存在的意义。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以档案工作社会化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活动。21世纪以来,档案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改革和对外开发的日益深入,公民信息权意识的觉醒,以市场基础的利益高度多元化的社会态势的确立,都使得档案工作领域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拓展,进一步走向社会化。档案工作从以为单位、为政府机构服务为己任的传统档案工作拓展为“以人为本”思想指导档案工作。这意味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信息需求程度的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将成为普通公民信息来源和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档案开发的深层社会背景。
二、档案资源要门类齐全、结构合理
1.丰富馆(室)藏档案是做好利用服务的前提
丰富馆藏并不是要单纯地追求档案资料的数量而忽略质量,而是要在结构合理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档案资料的数量。目前档案室所保存的档案中文书档案占的比重很大,科技、会计、声像、光盘、磁盘等档案很少,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上看,科技、会计等档案发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超过文书档案,所以档案室要在接收机关档案的基础上,加强接收一些有代表性的科研、教育、卫生、文化艺术、农牧林水、工业交通等二级单位以及企业的档案进室,对撤并、转制单位及破产企业有价值的档案全部接收进室。促使档案室的结构合理,优化室藏,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地对象是馆(室)藏档案。
没有数量丰富的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高质量的、蕴含重要价值的档案实体,开发工作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和目的。因此(室)藏档案资源必须从数量充分和质量优化两个方面加强建设。“数量充分”是指所藏档案必须是门类齐全、收藏完整的基础上有足够的数量。“质量优化”是指所藏档案价值确凿,成份充实,结构合理。“价值确凿”是指所藏档案必须经过严格的鉴定程序,确有现实和研究价值。“成份充实”是指档案记述的信息内容必须详实,能够反映出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结构合理”是指馆藏档案的门类齐全,既有文书档案,又有科技档案和各种专门档案。
依此标准,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档案资源及实践中,由于受相关档案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宏观规划与协调机制欠缺,鉴定工作流于形式,档案工作人员认识的局限,物质保障不足等多方面影响与制约,导致馆(室)藏档案数量巨增,大量已失去价值或根本无价的档案充塞库房。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其要求,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宏观规划与协调,不断完善档案价值鉴定机制,建立科学的鉴定标准,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确立馆(室)藏档案资源体系构建原则与模式,合理配置馆(室)藏结构,丰富档案的种类,增强馆(室)藏档案的特色。因此,在强调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既要抓好档案信息资源储备,又要从源头上严密监控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保证信息资源开发的价值。
三、档案信息资源要实现有效利用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信息服务工作,“信息资源”开发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人们对档案利用工作认识的深化。使其工作重心从注重档案实体的管理利用转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注重档案自身原始凭证性的同时进而转向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关注,重在解决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使传统档案利用工作,实现了一种真正的跨越,其实质是让有现实开发价值的档案信息从档案中浮现出来,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功能,最终实现档案的内在价值。更进一步来说,信息资源开发地对象将不仅限于档案信息,而是致力于档案信息转变为“信息资源”,从而形成知识资产,使档案中蕴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创新和共享,使档案“信息资源”在利用中实现它的经济价值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档案科学管理和研究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信息资源”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是实现档案价值和档案工作价值的劳动过程。因此,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没有这个目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践过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多元化档案利用服务机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主体内容。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诸如: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提供档案复制件、档案编研服务等等,为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提供了可能。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目标、所面临的问题也都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档案利用需求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档案利用者的层面在扩展,主要利用者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向科研人员、学者、工人、农民等方面扩展。我们档案工作者要积极创新服务机制,着眼于服务市场经济、服务和谐社会。而建立多元化档案利用服务机制应该立足于原有利用服务方式,加以深化和拓展档案资料进行专题研究、编撰出版一直是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加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方式,扩大服务空间,提高服务水平
收集和管理档案的目的是提供利用,保管的档案只有通过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因此除了被动服务外,还要采取举办展览、主动咨询、跟踪、电话查询等各种形式的服务。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提高档案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利用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档案工作从为政治服务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到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延伸到哪里。档案工作人员要主动了解领导意图和各部门的中心工作,然后根据需要送卷上门。积极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提供档案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档案信息资料。
2、要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服务
近年来,社会档案意识有所提高,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有一个相对客观的看法,除了档案工作领域拓宽,档案宣传工作轰轰烈烈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档案和档案工作对社会对个人发挥过很大作用。因此要积极使档案工作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为其提供全面、系统、详实的历史信息资源和现实的信息服务,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子。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