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邢 云
副 书 记:苏 青(蒙古族)
张铁网(5月离任)
杨建和
曹征海
哈 达(蒙古族)
廉 素(6月任职)
常 委:仇祥富(12月离任)
陈其满
董汉忠
杜守纲
张俊华(蒙古族)
巴建光(蒙古族)
余德辉(2月离任)
闻荣友(2月任职)
红 洁(女蒙古族)
苏 誉(12月任职)
秘 书 长:廉 素(8月离任)
曹文华(8月任职)
人 大
主 任:赵道尔基(蒙古族)
副 主 任:张清河
邱荣庆
赵胜利
格日勒(女蒙古族)
韩文正
王庆增
白同仁(回族)
政 府
市 长:苏 青(蒙古族)
副 市 长:余德辉(2月离任)
杜守纲
闻荣友(2月任职)
朱 蒙
***(蒙古族)
云文霞(女蒙古族)
李逢春
王 智
程 刚
胡景星
李 东(2月任职)
政 协
主 席:李玉然(女)
副 主 席:李 伟
牛长贵
张秀峰
道尔吉(蒙古族)
侯晓菊(女)
张 生
李广斌
王金陵(女)
侯唤明
李秉荣
纪检委
书 记:哈 达(蒙古族8月离任)
廉 素(8月任职)
政法委
书 记:张俊华(蒙古族)
法 院
院 长:王 虎(3月离任)
张 民(3月任职)
检察院
检 察 长:龚占永(蒙古族)
军分区
司 令 员:陈其满
副司令员:王玉兴(3月离任)
高东升(3月任职)
政 委:李迎会
副 政 委:王青山(蒙古族)
【概况】包头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南临黄河,北跨阴山,东与呼和浩特市相接;西与巴彦淖尔市为邻;南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5’12”~111°26’25”,北纬40°14’56”~42°43’49”。包头市总面积27768平方公里,辖9个旗、县、区,1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5个城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石拐区),1个矿区(白云鄂博矿区),3个农牧业旗县(土默特右旗、固阳县、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总人口240.78万人,居住着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等43个民族,其中蒙古族6.93万人,其他少数民族6.2万人,城镇人口169.9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包头市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13个较大城市之一,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较大的工业城市和唯一的“中国优秀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是连接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京包、包兰、包神、包白等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北京至银川的110国道和包头至南宁的210国道从境内穿过,呼包高速公路等多条公路干线四通八达,4c 级现代化民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上海、武汉、西安等大城市的定期航班,辐射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地区。包头电讯便利,长途交换机容量达1.45万线,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7万门。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居自治区第一。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包头市生产总值排65位,比上年前移17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56位,前移10位;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排34位,前移7位。在全国西部地区82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主要经济指标均进入前10强。这标志着包头市在建设经济强市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70.42亿元,增长28.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72美元。
全市财政收入达到73.3亿元,增长4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5.3亿元,增长52%。
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9元,增长24.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6元,增长20.4%。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8%。
【农业】2004年,认真落实国家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287万元,良种、农机具补贴340万元。在国家减免农业税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率先为农牧民代缴剩余农业税1738万元。全市粮食产量达到91.2万吨,增长37.9%。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2.6亿元,增长1.9倍;其中城市建设投资完成25亿元,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实施亿元以上城市建设重点工程27项,完成钢铁大街、建设路等43条道路的履行建设,实施以百里长街为重点的10条主要道路亮化改造、阿尔丁植物园建设、东河治理等景观工程和城市出口改造工程。主要道路的地下管网得到改造。集中供热普及率达69%,燃气普及率达80.1%,污水处理率达60.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1%。
【畜牧业】年末牲畜存栏196.7万头(只),增长11.5%;奶牛总数达33.1万头,比上年增加2.1万头,奶产量达91万吨,增加48万吨。推进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市形成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33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5户。
【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资金108.8亿元,增长41.5%;直接利用外资到位2.5亿美元,增长1.1倍。进出口总额完成8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4.3亿美元,增长64.1%。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42%。
【第三产业】引进和实施香格里拉大酒店、豪德贸易广场、纽约新天地、东方明珠休闲广场、明日星城等重大项目。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7.5亿元,增长27.4%。
【旅游】全年接待游客3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5亿元,增长71%。
【金融保险业】年资金流量达2780亿元,增长64.4%。
【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对全市35个开发区和园区进行了认真清理,最终整合保留了5个,规划用地面积由原来的21177公顷核减为6280公顷,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保护耕地和农民利益。充分发挥中直区直企业、衡土高新区、市属企业和旗县区“四个方面军”的作用,积极引进和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和工艺水平高的重点项目,大力发展具有包头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产业,在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上做文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340.1亿元,增长52.1%。实施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35个,当年完成投资204.5亿元。建成投产了包钢五号高炉、265平方米烧结机、石油套管和180毫米无缝管精整线,包铝12万吨炭素阳极,东方稀铝一期25万吨电解铝及配套2×15.5万千瓦自备电厂1#机组,晶牛一期浮法玻璃和一期微晶玻璃生产线,西水200万吨水泥,二电厂2×2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进一步推进东华热电2×30万千瓦机组,包钢140万吨冷轧薄板车,包铝三期13.8万吨电解铝改造、香港力劲集团100万只铝轮毂,北方创业铁路车辆,北方股份1500台液压挖掘机等项目的建设进程。开工建设华业特钢60万吨不锈钢项目,晶牛玻璃二期浮法玻璃生产线,以及华电包头电厂2×60万千瓦、西源电厂2×30万千瓦、二电厂2×30万千瓦、东恒热电2×30万千瓦机组等8个电源点项目。引进世界500强之一的苏伊士集团亚洲投资有限公司重组鹿王集团,燕京啤酒重组雪鹿啤酒并实施20万吨扩能改造。完成神华集团煤制烯烃和大连华丰甲醇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20.5亿元,增长38.2%;实现利税48.8亿元,增长33.5%。
【生态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5%;人均公共绿地增加1.1平方米,达10.5平方米。改造旧小区37个。城镇居民均住房面积达25.8平方米,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4平方米。全年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面积54.7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5万亩。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城市分质供水工程进展顺利,惠及6.1万市民。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率先在全国同行业建立包钢、包铝两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拆除包铝自焙槽211台,关停325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小企业,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的良好气数由2001年的45天、2002年的57天、2003年的110天增加到2004年的178天,在工业总量成倍增长的同时,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交通】完成投资9.6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033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4005公里,机场高速公路、包固公路、萨凉公路、固阳至武川公路、110国道东兴西北门连接线、萨拉齐至大城西公路等建成通车,全市62个乡的油路(水泥路)通达率为80.6%。
【社会保障】全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7%,就业再就业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有新的增加。按照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在实现“两个确保”的基础上,为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增发了40元供热补贴,从2004年7月1日起提标人均增加38元的养老保险金。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率先在自治区实施分类施保,重点施保对象达到4.8万人;开展教育、大病、特殊困难和一次性向低保家庭发放400元的冬季取暖等四项救助,发放救助资金2589万元;为低保对象每人每月增发粮食差价补贴10元;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到了190元,全市低保金支出超过1亿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420元,增加60元。率先在自治区实行廉租户租金补贴,增长企业离休人员地方补贴,为市本级财政供养人员发放一次性奖励工资。
【科技】实施新型稀土铝合金、稀土高强耐候钢等10个科技专项和4个农牧业科技示范工作。
【教育】有7个旗县区通过自治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复查验收,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文化】市博物馆、美术馆基本建成。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正式运行。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为“11·21”空难的救援、调查和善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得到国务院调查组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
(王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