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卷
2004乌海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赵忠
副书记:(蒙古族)
王成(4月离任)
刘建明(2月离任)
武建中(12月离任)
刘彪(2月任职)
韩琦运(2月任职)
人 大
主 任:赵忠(4月离任)
王成(4月任职)
副主任:罗庆国
高义(4月离任)
刘冬梅(女4月离任)
伊英(蒙古族)
武文俊
刘东镐(朝鲜族)
沙日娜(女蒙古族4月任职)
王铁坚(4月任职)
政 府
市 长:(蒙古族)
副市长:(4月任职)
韩琦运(3月离任)
云高怀(蒙古族4月离任)
刘新乐(蒙古族)
杜建和(4月离任)
***
甄晨岚(女)
徐德林(蒙古族)
李斌
李新征(4月任职)
金奎(4月任职)
政 协
主 席:李光席(4月离任)
云高怀(蒙古族4月任职)
副主席:刘永符(蒙古族4月离任)
杜建和(4月任职)
马武(蒙古族)
赵秀(女)
杜建民
刘伍才
王建新(达斡尔族4月离任)
许惠和
***
许宏然
康文胜(4月任职)
马万良(4月任职)
纪检委
书 记:武建中(12月离任)
政法委
书 记:王苏布道(女蒙古族12月离任)
法 院
院 长:张锐
检察院
检察长:宝孟和(蒙古族)
公安局
局 长:孙毅
军分区
司令员:吴东海
政委:马誉炜
副司令员:臧忠友
副政委:张凤高
【概况】乌海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南缘。东邻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连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南界鄂托克旗、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北接鄂托克旗、阿拉善左旗。介于北纬39°02’30”~39°54’55”,东经106°36’25”~107°08’05”之间,东西相距约45公里,南北距离约100公里。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3区,5乡、5镇、15个街道办事处,2个嘎查、60个村委会、104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45.9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5‰;死亡率5.1‰;自然增长率4.43‰。全市常住(公安统计)人口42.2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98.49亿元,同比增长36.5%,增幅提高10.2个百分点,为建市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增长11.0%,增幅提高5.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48亿元,增长38.8%,增幅提高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9亿元,增长33.0%,增幅提高2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2.0∶73.6∶24.4。财政总收入完成11.65亿元,同比增长62.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1亿元,增长67.62%。财政总支出11.84亿元,增长38.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6亿元,增长11.0%;科技三项费用支出534万元,增长45.5%;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1.5亿元,增长8.3%;农林水气象部门支出0.3亿元,增长19.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0.7亿元,增长50.5%;城市维护费支出0.7亿元,增长90.7%。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速均列全区首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63.8%,增幅提高12.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7.47亿元,增长51.8%;更新改造投资14.89亿元,增长50.5%;房地产开发投资6.39亿元,增长67.6%。
全市确定的27项超亿元重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41.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9.3%。已有8个项目交付使用。
全市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8202元,同比增长2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人均消费支出为6304元,增长2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86元,增长2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7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均住房使用面积2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9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职工工资明显增加。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78028万元,比上年增长34.3%;集体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7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它经济类型职工工资总额为41721万元,比上年增长19.5%。
年末城镇从业人员153779人,比上年减少378人。其中,在岗职工98910人,比上年减少240人,下降0.7%;工商注册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1073人,比上年增加3380人,增长8.9%。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9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安排12802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其中,实现再就业人数4753人,“4050”人员再就业2487人。
【农业】2004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完成农业总产值28392.7万元,同比增长27.5%。其中,种植业产值13985.2万元,增长14.3%;牧业产值12502.7万元,增长44.7%。粮食播种面积4261公顷,同比增长13.7%;粮食总产量28547吨,增长23.2%。蔬菜产量126534吨,下降11.0%;鲜蛋产量1460吨,增长4.3%;肉类产量9350吨,增长14.8%;牛奶产量8346吨,增长98.6%;生猪出栏6.82万头,增长12.9%;家禽出栏24.83万只,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86元,比上年增长2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7元,同比增长1.6%。
【工业】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3.89亿元,同比增长39.6%。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7%。全市1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7.33亿元,增长47.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25.66亿元,同比增长37.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2.7,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69亿元,同比增长33.8%。
【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财政投入城建资金3.0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3.7亿元。完成文体中心、疾病控制中心、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筹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区供电管网改造工程、丹拉高速公路乌海段黑色路面已经贯通;国道109线乌海段一级公路改造、运煤大通道海勃湾至海南段建成通车,村村通油路任务过半。拓宽改造城区主要街路,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1.4万平方米。城市供电网改造力度加大,主要街道架空线全部落地。加大热源点建设力度,新增供热面积87万平方米。新增煤气入户2000余户,海勃湾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垃圾综合处理厂即将完工。启动滨河新区建设,世纪大道、大学路建成通车,完成滨河大道部分路段建设。城区拆迁改造步伐加快,拆迁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2004年,交通行业完成投资规模11.58亿元。新改建公路161.53公里,总投资8.05亿元,均已建成通车。滨河大道等9条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及排水工程共投入资金4803万元,并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全市公共汽车线路达17条,公共汽车运营里程1479万公里;全市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311辆,比上年增加39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21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
全市汽车保有量23168辆,比上年增加1259辆;其中小型汽车保有量15489辆,比上年增加3446辆。私人小型汽车保有量10155辆,比上年增加2303辆。
全市煤气家庭用户达2.01万户,居民家庭煤气入户率达到12.5%。城市热力管网供热面积达到377万平方米。
【对外开放】2004年,完成黄河化工集团公司、拉僧庙化工公司的转制重组工作,乌达发电公司转制工作正在实施,一通机械公司政策性破产已由国家批准。在全区率先启动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统一的“乌海市居民户口”管理制度,从第四季度开始,农区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强化对外开放基础工作,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推进,加入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经济联合会。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8项,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13项。引进到位国内资金42.982亿元,比上年增长66.25%。其中,实际引进区外资金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84.5%。合同利用外资198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2万美元。外资主要投入到二、三产业。投入较多的行业有金属冶炼业、采掘业、房地产业等。
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全年出口贸易额930万美元,同比增长166.5%。
2004年,乌达、海南西来峰工业园区进入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行列。
【生态环境建设】2004年,乌海市完成人民公园、人民广场、植物园、东山生态林等一批市政和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生态治理面积完成19.89万亩,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初审。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6.06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5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13.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区园林绿化投资1093万元,绿化覆盖率达到17.03%,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0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1平方米。
全面开展高载能企业污染治理,投入资金1.6亿元,对已生产的高载能矿热炉全部安装环保设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关闭1178孔改良型焦炉。循环经济开始起步,成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全年完成燃煤锅炉改造15台,对重型汽油车和摩托车新车实行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排放检测监管。全年空气质量达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16天,比上年增加1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4%。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完善,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万吨。全年清除各类垃圾45.75万吨。
【科技】2004年,乌海市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5项,新增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2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达184%。与中科院北京专家团进行科技项目对接,达成17项合作意向。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总额775万元,比上年增长45.1%。取得科技成果9项。其中1项获得自治区级奖励。全年申请专利10项,授权专利10项。全市签订技术合同46项,合同成交额2044万元。
【教育】2004年,内蒙古工业大学乌海学院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招生。投入7000多万元改造基础设施薄弱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撤并11所中小学校,启动市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工中专“三校合一”工作,两矿业公司破产企业学校和铁路学校由政府接收管理。
2004年,乌海市高中招生人数达到3745名,在校生总数达到10094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520人,在校生2988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841人,职业高中招收学生679人。普通专科招收学生340人。
全市共有普通初中38所,普通初中在校生20662人,比上年减少3.3%;共有普通小学50所,小学在校生38291人,比上年减少0.4%。
电视大学在校生4051人,比上年末增长24.3%;职工大学在校生1495人,比上年末增长48.6%。全市共有2所民办中小学校,在校生213人。
【文化】2004年,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3个,文化站6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藏书14.5万册(件),文体中心1个,书画院1个,文物站1个,档案馆5个,己开放各类档案3900卷。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个,电影院3个,放映电影434场次。拥有电视台1座,4个频道开播,电视节目达4套。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7.2%,有线电视入户率为75.0%。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实现让所有自然村的农村居民看上电视的目标。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6.3%,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乌海日报》年发行量9000份。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博物馆1个,馆藏文物600件,参观人数达6000人次。
【卫生】2004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病业务楼己交付使用,三个区均已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建设全面完成。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疗机构33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12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01名,其中,执业、助理执业医师898名。全市共有诊所219个,拥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234名。全市共有卫生所、医务室12个,共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21名。社区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拥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44名。全市共有村级卫生服务室11个,执业、助理执业医师10个,基本上解决农民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较好的治疗。
(张海霞)
2004乌海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党政军领导名录】
市 委
书 记:赵忠
副书记:(蒙古族)
王成(4月离任)
刘建明(2月离任)
武建中(12月离任)
刘彪(2月任职)
韩琦运(2月任职)
人 大
主 任:赵忠(4月离任)
王成(4月任职)
副主任:罗庆国
高义(4月离任)
刘冬梅(女4月离任)
伊英(蒙古族)
武文俊
刘东镐(朝鲜族)
沙日娜(女蒙古族4月任职)
王铁坚(4月任职)
政 府
市 长:(蒙古族)
副市长:(4月任职)
韩琦运(3月离任)
云高怀(蒙古族4月离任)
刘新乐(蒙古族)
杜建和(4月离任)
***
甄晨岚(女)
徐德林(蒙古族)
李斌
李新征(4月任职)
金奎(4月任职)
政 协
主 席:李光席(4月离任)
云高怀(蒙古族4月任职)
副主席:刘永符(蒙古族4月离任)
杜建和(4月任职)
马武(蒙古族)
赵秀(女)
杜建民
刘伍才
王建新(达斡尔族4月离任)
许惠和
***
许宏然
康文胜(4月任职)
马万良(4月任职)
纪检委
书 记:武建中(12月离任)
政法委
书 记:王苏布道(女蒙古族12月离任)
法 院
院 长:张锐
检察院
检察长:宝孟和(蒙古族)
公安局
局 长:孙毅
军分区
司令员:吴东海
政委:马誉炜
副司令员:臧忠友
副政委:张凤高
【概况】乌海市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南缘。东邻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连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南界鄂托克旗、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北接鄂托克旗、阿拉善左旗。介于北纬39°02’30”~39°54’55”,东经106°36’25”~107°08’05”之间,东西相距约45公里,南北距离约100公里。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3区,5乡、5镇、15个街道办事处,2个嘎查、60个村委会、104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45.9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5‰;死亡率5.1‰;自然增长率4.43‰。全市常住(公安统计)人口42.2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98.49亿元,同比增长36.5%,增幅提高10.2个百分点,为建市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增长11.0%,增幅提高5.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48亿元,增长38.8%,增幅提高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9亿元,增长33.0%,增幅提高2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2.0∶73.6∶24.4。财政总收入完成11.65亿元,同比增长62.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1亿元,增长67.62%。财政总支出11.84亿元,增长38.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6亿元,增长11.0%;科技三项费用支出534万元,增长45.5%;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1.5亿元,增长8.3%;农林水气象部门支出0.3亿元,增长19.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0.7亿元,增长50.5%;城市维护费支出0.7亿元,增长90.7%。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速均列全区首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63.8%,增幅提高12.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7.47亿元,增长51.8%;更新改造投资14.89亿元,增长50.5%;房地产开发投资6.39亿元,增长67.6%。
全市确定的27项超亿元重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41.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9.3%。已有8个项目交付使用。
全市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为8202元,同比增长2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人均消费支出为6304元,增长2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86元,增长2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7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均住房使用面积2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9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职工工资明显增加。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78028万元,比上年增长34.3%;集体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为7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它经济类型职工工资总额为41721万元,比上年增长19.5%。
年末城镇从业人员153779人,比上年减少378人。其中,在岗职工98910人,比上年减少240人,下降0.7%;工商注册私营个体从业人员41073人,比上年增加3380人,增长8.9%。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9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安排12802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其中,实现再就业人数4753人,“4050”人员再就业2487人。
【农业】2004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完成农业总产值28392.7万元,同比增长27.5%。其中,种植业产值13985.2万元,增长14.3%;牧业产值12502.7万元,增长44.7%。粮食播种面积4261公顷,同比增长13.7%;粮食总产量28547吨,增长23.2%。蔬菜产量126534吨,下降11.0%;鲜蛋产量1460吨,增长4.3%;肉类产量9350吨,增长14.8%;牛奶产量8346吨,增长98.6%;生猪出栏6.82万头,增长12.9%;家禽出栏24.83万只,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86元,比上年增长2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2.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7元,同比增长1.6%。
【工业】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3.89亿元,同比增长39.6%。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7%。全市1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7.33亿元,增长47.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25.66亿元,同比增长37.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2.7,同比提高2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69亿元,同比增长33.8%。
【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财政投入城建资金3.0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3.7亿元。完成文体中心、疾病控制中心、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筹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区供电管网改造工程、丹拉高速公路乌海段黑色路面已经贯通;国道109线乌海段一级公路改造、运煤大通道海勃湾至海南段建成通车,村村通油路任务过半。拓宽改造城区主要街路,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1.4万平方米。城市供电网改造力度加大,主要街道架空线全部落地。加大热源点建设力度,新增供热面积87万平方米。新增煤气入户2000余户,海勃湾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垃圾综合处理厂即将完工。启动滨河新区建设,世纪大道、大学路建成通车,完成滨河大道部分路段建设。城区拆迁改造步伐加快,拆迁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2004年,交通行业完成投资规模11.58亿元。新改建公路161.53公里,总投资8.05亿元,均已建成通车。滨河大道等9条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及排水工程共投入资金4803万元,并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全市公共汽车线路达17条,公共汽车运营里程1479万公里;全市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311辆,比上年增加39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21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
全市汽车保有量23168辆,比上年增加1259辆;其中小型汽车保有量15489辆,比上年增加3446辆。私人小型汽车保有量10155辆,比上年增加2303辆。
全市煤气家庭用户达2.01万户,居民家庭煤气入户率达到12.5%。城市热力管网供热面积达到377万平方米。
【对外开放】2004年,完成黄河化工集团公司、拉僧庙化工公司的转制重组工作,乌达发电公司转制工作正在实施,一通机械公司政策性破产已由国家批准。在全区率先启动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统一的“乌海市居民户口”管理制度,从第四季度开始,农区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强化对外开放基础工作,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推进,加入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经济联合会。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8项,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13项。引进到位国内资金42.982亿元,比上年增长66.25%。其中,实际引进区外资金30.38亿元,比上年增长84.5%。合同利用外资198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2万美元。外资主要投入到二、三产业。投入较多的行业有金属冶炼业、采掘业、房地产业等。
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全年出口贸易额930万美元,同比增长166.5%。
2004年,乌达、海南西来峰工业园区进入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行列。
【生态环境建设】2004年,乌海市完成人民公园、人民广场、植物园、东山生态林等一批市政和园林绿化景观工程,生态治理面积完成19.89万亩,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初审。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6.06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5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13.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城区园林绿化投资1093万元,绿化覆盖率达到17.03%,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0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1平方米。
全面开展高载能企业污染治理,投入资金1.6亿元,对已生产的高载能矿热炉全部安装环保设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关闭1178孔改良型焦炉。循环经济开始起步,成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全年完成燃煤锅炉改造15台,对重型汽油车和摩托车新车实行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排放检测监管。全年空气质量达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16天,比上年增加1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4%。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完善,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万吨。全年清除各类垃圾45.75万吨。
【科技】2004年,乌海市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5项,新增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2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达184%。与中科院北京专家团进行科技项目对接,达成17项合作意向。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总额775万元,比上年增长45.1%。取得科技成果9项。其中1项获得自治区级奖励。全年申请专利10项,授权专利10项。全市签订技术合同46项,合同成交额2044万元。
【教育】2004年,内蒙古工业大学乌海学院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招生。投入7000多万元改造基础设施薄弱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撤并11所中小学校,启动市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工中专“三校合一”工作,两矿业公司破产企业学校和铁路学校由政府接收管理。
2004年,乌海市高中招生人数达到3745名,在校生总数达到10094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520人,在校生2988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841人,职业高中招收学生679人。普通专科招收学生340人。
全市共有普通初中38所,普通初中在校生20662人,比上年减少3.3%;共有普通小学50所,小学在校生38291人,比上年减少0.4%。
电视大学在校生4051人,比上年末增长24.3%;职工大学在校生1495人,比上年末增长48.6%。全市共有2所民办中小学校,在校生213人。
【文化】2004年,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3个,文化站6个,公共图书馆1个,各类藏书14.5万册(件),文体中心1个,书画院1个,文物站1个,档案馆5个,己开放各类档案3900卷。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个,电影院3个,放映电影434场次。拥有电视台1座,4个频道开播,电视节目达4套。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7.2%,有线电视入户率为75.0%。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实现让所有自然村的农村居民看上电视的目标。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6.3%,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乌海日报》年发行量9000份。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博物馆1个,馆藏文物600件,参观人数达6000人次。
【卫生】2004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病业务楼己交付使用,三个区均已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建设全面完成。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疗机构33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127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01名,其中,执业、助理执业医师898名。全市共有诊所219个,拥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234名。全市共有卫生所、医务室12个,共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21名。社区医疗服务不断完善,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拥有执业、助理执业医师44名。全市共有村级卫生服务室11个,执业、助理执业医师10个,基本上解决农民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较好的治疗。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