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税务局领导名录】
党 组书 记
局 长:苗银柱
党 组成 员:云 飞(蒙古族)
副 局 长: ***
乔志明
向 东(蒙古族)
张 莉(女)
党 组成 员
纪 检组 长:白 烨(蒙古族)
助理巡视员:王凤来
贾文廷
【概况】2004年,全区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197.4亿元,比上年纯增43.9亿元,增长28.6%,其中税收总收入132.4亿元,纯增34亿元,增长33.9%;社会保险费收入65.04亿元,纯增10.4亿元,增长19.2%。税收收入的增量、增幅都创造了新的历史最好水平,增量比历史最高水平的2003年多增15.6亿元;增幅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96年高出1.6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幅比全国地税系统平均水平高14.9个百分点,居全国地税系统第二名,居西部省区第一名。
【收入完成主要特点】
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的高增长 2002年、2003年全区地方税收总收入分别增长19.1%和22.0%,分别比同期生产总值增幅高出7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2004年税收总收入增幅又达到33.9%,高于生产总值增幅14.5个百分点。社会保险费收入近三年分别增长35.5%、19.3%和19.2%。
在消化15多亿元减收因素基础上实现的净增长 地税机构组建十年来,税收收入增长最快的两个年份是1996年和2004年,增幅分别为32.29%和33.9%。1996年的税收增长是在完善地方税制情况下实现的,是十年来政策性增收因素最大的一年。而2004年则是税收政策性减收因素最多的一年,当年实际减免税收15.7亿元。
地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增高 2001年为4.4%,2002年为4.68%,2003年为4.72%,2004年上升到5.4%,比2001年提高1个百分点,超过全国5.38%的平均水平。
来源于第三产业的地方税收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由于全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正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从2004年9月开始,第三产业的地方税收贡献率首次高于第二产业。全年第二产业实现的地方税收为50.8亿元,第三产业为62.7亿元,比第二产业高出11.9亿元。
各税种收入普遍增长 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三大地方税种分别入库54.95亿元、14.68亿元和14.67亿元,分别增长51.29%、41.09%和12.24%。三税累计入库84.3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63.7%。其中个人所得税总量首次超过企业所得税。
全区各地区普遍增收 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包头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8个盟市税收总收入增幅都在30%以上。
税收总收入入库的均衡性明显好于往年 各月税收总收入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从2月份起累计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30%以上。
【税收征管】各级地税机关从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和改进手段入手,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依法治税和应收尽收。一是在完善体制方面,认真执行“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新型征管模式,不断完善一级稽查体制,实现征管查的相互分离和监督制约,既对征管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又严厉打击偷逃税、清理陈欠税、防范人情税。2004年地税稽查系统查补税款总额3.2亿元,其中,查处100万元以上案件41件,涉税金额近1.4亿元。二是在创新机制方面,全面推行以有奖定额发票为主要内容的发票管理改革,扩大发票管理范围,实行窗口机打发票,完善“以票管税”机制。2004年全系统在餐饮、住宿、娱乐、沐浴等行业推行有奖发票,增加税收2.2亿元,增长23.5%。三是在健全制度方面,推广税源分类分级分片管理,实行税源跟踪调查制度,对重点税源实施重点管理,对潜在税源实施挖潜增收,对隐性税源实施监控预测,有效强化税源管理。实行新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范纳税户登记管理工作。四是在改进手段方面,大力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征管。全系统已初步完成局域网改造升级、广域网搭建、推广征管软件等各项工作任务。各级地税机关深入开展“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培训教育活动,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自治区地税局在《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等新闻媒体上连续刊登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解答,在门户网站上设立税收政策咨询网页,得到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基层征管一线认真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大力推行“阳光作业”,积极推广多种申报和缴税方式。积极试行“一窗式”办税、“一厅式”缴费服务,方便纳税人和缴费人。各盟市局已全部开通“12366”服务热线电话,50%以上的旗县局实行网上办税或银行储蓄网点缴税。推广纳税人信誉等级制度,建立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税务局领导名录】
党 组书 记
局 长:苗银柱
党 组成 员:云 飞(蒙古族)
副 局 长: ***
乔志明
向 东(蒙古族)
张 莉(女)
党 组成 员
纪 检组 长:白 烨(蒙古族)
助理巡视员:王凤来
贾文廷
【概况】2004年,全区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197.4亿元,比上年纯增43.9亿元,增长28.6%,其中税收总收入132.4亿元,纯增34亿元,增长33.9%;社会保险费收入65.04亿元,纯增10.4亿元,增长19.2%。税收收入的增量、增幅都创造了新的历史最好水平,增量比历史最高水平的2003年多增15.6亿元;增幅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96年高出1.6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幅比全国地税系统平均水平高14.9个百分点,居全国地税系统第二名,居西部省区第一名。
【收入完成主要特点】
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的高增长 2002年、2003年全区地方税收总收入分别增长19.1%和22.0%,分别比同期生产总值增幅高出7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2004年税收总收入增幅又达到33.9%,高于生产总值增幅14.5个百分点。社会保险费收入近三年分别增长35.5%、19.3%和19.2%。
在消化15多亿元减收因素基础上实现的净增长 地税机构组建十年来,税收收入增长最快的两个年份是1996年和2004年,增幅分别为32.29%和33.9%。1996年的税收增长是在完善地方税制情况下实现的,是十年来政策性增收因素最大的一年。而2004年则是税收政策性减收因素最多的一年,当年实际减免税收15.7亿元。
地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增高 2001年为4.4%,2002年为4.68%,2003年为4.72%,2004年上升到5.4%,比2001年提高1个百分点,超过全国5.38%的平均水平。
来源于第三产业的地方税收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由于全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正确的产业政策指导,从2004年9月开始,第三产业的地方税收贡献率首次高于第二产业。全年第二产业实现的地方税收为50.8亿元,第三产业为62.7亿元,比第二产业高出11.9亿元。
各税种收入普遍增长 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三大地方税种分别入库54.95亿元、14.68亿元和14.67亿元,分别增长51.29%、41.09%和12.24%。三税累计入库84.3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63.7%。其中个人所得税总量首次超过企业所得税。
全区各地区普遍增收 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包头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8个盟市税收总收入增幅都在30%以上。
税收总收入入库的均衡性明显好于往年 各月税收总收入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从2月份起累计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30%以上。
【税收征管】各级地税机关从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和改进手段入手,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依法治税和应收尽收。一是在完善体制方面,认真执行“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新型征管模式,不断完善一级稽查体制,实现征管查的相互分离和监督制约,既对征管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又严厉打击偷逃税、清理陈欠税、防范人情税。2004年地税稽查系统查补税款总额3.2亿元,其中,查处100万元以上案件41件,涉税金额近1.4亿元。二是在创新机制方面,全面推行以有奖定额发票为主要内容的发票管理改革,扩大发票管理范围,实行窗口机打发票,完善“以票管税”机制。2004年全系统在餐饮、住宿、娱乐、沐浴等行业推行有奖发票,增加税收2.2亿元,增长23.5%。三是在健全制度方面,推广税源分类分级分片管理,实行税源跟踪调查制度,对重点税源实施重点管理,对潜在税源实施挖潜增收,对隐性税源实施监控预测,有效强化税源管理。实行新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范纳税户登记管理工作。四是在改进手段方面,大力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征管。全系统已初步完成局域网改造升级、广域网搭建、推广征管软件等各项工作任务。各级地税机关深入开展“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培训教育活动,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自治区地税局在《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等新闻媒体上连续刊登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解答,在门户网站上设立税收政策咨询网页,得到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基层征管一线认真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大力推行“阳光作业”,积极推广多种申报和缴税方式。积极试行“一窗式”办税、“一厅式”缴费服务,方便纳税人和缴费人。各盟市局已全部开通“12366”服务热线电话,50%以上的旗县局实行网上办税或银行储蓄网点缴税。推广纳税人信誉等级制度,建立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