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冯林生
副 书 记: 王大圣
贾 军(8月离任)
亢学锋
李福寿
人大常委会主任:贺万宝
副 主 任:姚世臣
窦喜连(女蒙古族)
王 祯
副 县 长:朱世平
张万堂
高 娃(女蒙古族)
于金旺
王振海
郭守玉
政协主席:贾 军(8月离任)
王大圣(8月任职)
副 主 席:李润金
陈凤鸣(女)
赵毅刚
徐福锁
武装部长:张海斌
政 委:张文德
【概况】化德县地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北靠锡林郭勒大草原,与正镶白旗、正镶黄旗接壤;南接商都县和坝上地区,与河北省的康保县、张北县毗邻。地处北纬41°54’~42°16’,东经113°31’~114°46’之间。全县辖7乡3镇,93个村委会,355个自然村,总面积2568平方米。居住着汉、蒙、回、达斡尔、朝鲜等6个民族,在册人口15.7万人,常住人口12.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1.72%。
2004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5亿元,较上年增长3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56.7%、46.7%,三次产业之比调整为35∶44∶21,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财政收入完成6403万元,同比增长3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亿元,较上年增长51.2%;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57.39万头(只),较上年增长14.4%;粮食总产达0.88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100元和610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72元和924元,增长14.9%和17.9%,城乡居民和干部职工收入水平同步增长。
【农村经济】全年调购寒羊8.9万只,年末全县寒羊基础母羊存栏达25万只,人均养殖基础母羊达3只,95%以上的农户饲养寒羊,基本消灭寒羊养殖空白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调购进口奶牛2000头,同时加大奶牛扩繁力度,年末奶牛饲养量突破1万头大关。新建5处高标准奶牛养殖园区,配套建设奶站、综合服务站,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反季节蔬菜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比重达到55.7%,仅此两项农民人均收入700元,占总收入的1/3。全年打贮草10亿多公斤。“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进展顺利,通过扶贫到村到户,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60万元,解决了5800个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3.9万亩、沙源治理工程12.57万亩,进一步巩固禁牧舍饲成果,推动畜牧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建设、生态移民等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工业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1家增至17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82.9%,全年有16台矿热炉入园建设,建成投产12台,全县点火运行的矿热炉达到18台,重化工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安置就业2500余人。服装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加工服装700万件,从业人员1万多人。以服装园区为载体,筑巢引凤,引进北京实力雄厚的服装加工企业—华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为提升县服装产业整体水平奠定基础。制酒、晶体等其它骨干企业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农畜产品加工业有新进展。六十顷乡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解决周边乡村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蒙源”、“顺达”两家肉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城镇建设】完成文化路拆迁开通和铺油工程,改造硬化旧区长兴大街、永胜北街、文化南路等6条小街小巷,新建和维修公厕17座,硬化金三角市场,拓宽长顺镇东西两大出口,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善。新区建设有新进展。县医院、老年福利中心、人武部、检察院等17座布局合理、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大楼拔地而起,加快新区的组装配套步伐。城镇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房屋建筑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城镇非农人口增加2000余人。
【社会事业】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提高科技为经济服务的水平。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师队伍更新工程。二小综合教学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新建一中工程全面开工,办学条件有实质性改善。化德平台、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成功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率达到83.4%,新建县医院、传染病房完成主体工程。计划生育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8.93%,人口出生率7.26‰。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杨文福 肖振宇 王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