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王吉祥(蒙古族)
主 席:王林和
副主席:王吉祥
杨德芝
陈天保
陈普凡(蒙古族)
于 平(女)
卢德勋
亚 新(蒙古族)
邢永明
杨成旺
杨 劼(女蒙古族)
张 志(女)
林 莉(女蒙古族)
赵凤山
李春龙
巡视员:林川令
【概况】
内蒙古科协在编34人,其中:女16人、少数民族10人;内设机构5个;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5名(不驻会副主席9名)、巡视员1名;处级领导职数7名、副处级领导职数7名。
【团体自身建设】
召开“内蒙古科技界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座谈会”,自治区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旭日干院士出席并向与会人员传达党的十六大盛况和会议精神。组织机关人员研读十六大报告,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科协工作实际,举行交流畅谈贯彻十六大精神座谈会。
6月21日至23日隆重召开内蒙古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分别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与中国科协干部学院联合举办内蒙古科协科普干部培训班,来自基层科协从事科普工作的学员50余人参加培训,中国科协普及部和中国科协干部学院领导进行指导和讲授。
【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自治区星级科普示范基地活动,其中,达茂旗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生态科普综合示范基地,被命名为全国100强科普示范基地。狠抓科普示范县、科普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呼市赛罕区、包头市九原区、准格尔旗、磴口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创建单位。
开展全区农村牧区专业技术协会现状调研工作,撰写完成《全区农村牧区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发展趋势和对策》调研报告。
实施“西部科普工程”项目,总结验收中国科协资助的“鄂尔多斯市绒山羊舍饲技术科普示范”等4个项目。组织实施中国科协和爱德基金会资助的“达拉特旗生态扶贫示范项目”,一期工程预期的各项任务全部完成。
【学术交流】
2002年7月,承办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在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的“第五届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会议规模大、影响深远,共有30多位院士、区内外200多名代表参加。
与内蒙古科技品牌协会共同举办“首届内蒙古国际融资及国际项目管理会”,为国际基金与区内企业项目合作创造良好契机。
组织内蒙古农学会、畜产品加工研究会、通信学会、林学会、花卉协会、铁道学会,举办“发展优质高效饲用农作物学术研讨会”和“2002年入世战略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动全区相关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
9月,会同有关厅局举办“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内蒙古生态学会举办“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对策”中日学术研讨会。内蒙古防痨协会、电机工程学会与比利时、英国、日本、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及其国际组织进行较多的学术交流活动。
邀请加拿大、日本等国外有关专家到自治区进行项目合作。接待了日本、朝鲜等国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来访共19人次;组织11批74名科技人员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科技交流与考察;选派6名科技人员赴德国、英国进修学习。
【科普活动】
以《科普法》颁布为契机,配合自治区人大完成《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起草工作。《条例》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加强科技馆建设,充分发挥其科技活动和科普阵地的功能。对科技馆大楼进行内外维修、改造工程,为大力开展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环境。2002年,内蒙古科技馆举办“生命·基因”、“纳米技术”等科普展览10余次,参观者达11万人次。
深入实施“全民素质工程”,组织科协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开展各类培训12 660场,赴生产一线咨询、指导5 620次,发放科普图书12 000余册,送科技报刊、挂图81 940张,受益群众达621万人次。
开展以“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周活动,深入第一线的专家、科技人员达1万余人次,活动总人数为47万人次。开展以“崇尚科学精神,破除愚昧迷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科技下乡活动。5月18日,启动科普大篷车,并深入盟市、旗县开展活动。《内蒙古科技报》利用社会资源开拓新的办报方法,不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内蒙古科技报》和蒙文《身边科学》杂志,为广大农牧民提供适用技术5 000多条。积极协助“科普列车西部行”活动,在自治区产生很好效果。
2002年6月,与自治区文明办联合组织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在呼市芳汀社区举行了“科教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协助中国科协组织“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西部行”活动,报告团行程万里,在自治区中西部地区8个盟市作82场科普报告。与有关厅局举办以“新世纪—与科技同行”为主题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区近15万名青少年参加活动,评出优秀项目232项,37项获全国奖;在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中,内蒙古参评的项目获全国奖的有5项。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和全国第十九届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获优胜奖4项。
加强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工作。在贫困地区的5个项目旗县初步建立了25个乡村非正规教育学习中心,并为中心免费提供科技报刊。
【建“家”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建“家”工作,印发内蒙古科协《关于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意见》,进一步推动科协各项工作的展开。
举办2002年科技界新春座谈会;组织全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交流与联谊活动,组织3批科技工作者赴外地进行科技交流考察。
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上海举办“内蒙古第六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理论培训班”,为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继续学习创造很好的条件。
进一步宣传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在《内蒙古科技报》和《身边科学》杂志开辟专栏,介绍全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社会反响很好。
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拓展学会工作领域,积极争取承担部分科技项目和接受政府委托承担部分职能。召开全区性学会秘书长和盟市科协学会工作会议,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性学会的改革进程。
【先进人物】
朝伦巴根,男,蒙古族,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工作,2003年1月13日获首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郑海春,男,在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工作,2003年1月13日获首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陈双海,男,蒙古族,在满洲里市科协工作,2002年12月5日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庞诚,男,在包头市达茂旗科协工作,2002年12月5日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刘喜奎)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协会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王吉祥(蒙古族)
主 席:王林和
副主席:王吉祥
杨德芝
陈天保
陈普凡(蒙古族)
于 平(女)
卢德勋
亚 新(蒙古族)
邢永明
杨成旺
杨 劼(女蒙古族)
张 志(女)
林 莉(女蒙古族)
赵凤山
李春龙
巡视员:林川令
【概况】
内蒙古科协在编34人,其中:女16人、少数民族10人;内设机构5个;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5名(不驻会副主席9名)、巡视员1名;处级领导职数7名、副处级领导职数7名。
【团体自身建设】
召开“内蒙古科技界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座谈会”,自治区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旭日干院士出席并向与会人员传达党的十六大盛况和会议精神。组织机关人员研读十六大报告,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科协工作实际,举行交流畅谈贯彻十六大精神座谈会。
6月21日至23日隆重召开内蒙古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分别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与中国科协干部学院联合举办内蒙古科协科普干部培训班,来自基层科协从事科普工作的学员50余人参加培训,中国科协普及部和中国科协干部学院领导进行指导和讲授。
【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自治区星级科普示范基地活动,其中,达茂旗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生态科普综合示范基地,被命名为全国100强科普示范基地。狠抓科普示范县、科普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呼市赛罕区、包头市九原区、准格尔旗、磴口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创建单位。
开展全区农村牧区专业技术协会现状调研工作,撰写完成《全区农村牧区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发展趋势和对策》调研报告。
实施“西部科普工程”项目,总结验收中国科协资助的“鄂尔多斯市绒山羊舍饲技术科普示范”等4个项目。组织实施中国科协和爱德基金会资助的“达拉特旗生态扶贫示范项目”,一期工程预期的各项任务全部完成。
【学术交流】
2002年7月,承办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政府在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的“第五届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会议规模大、影响深远,共有30多位院士、区内外200多名代表参加。
与内蒙古科技品牌协会共同举办“首届内蒙古国际融资及国际项目管理会”,为国际基金与区内企业项目合作创造良好契机。
组织内蒙古农学会、畜产品加工研究会、通信学会、林学会、花卉协会、铁道学会,举办“发展优质高效饲用农作物学术研讨会”和“2002年入世战略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动全区相关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
9月,会同有关厅局举办“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内蒙古生态学会举办“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对策”中日学术研讨会。内蒙古防痨协会、电机工程学会与比利时、英国、日本、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及其国际组织进行较多的学术交流活动。
邀请加拿大、日本等国外有关专家到自治区进行项目合作。接待了日本、朝鲜等国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来访共19人次;组织11批74名科技人员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科技交流与考察;选派6名科技人员赴德国、英国进修学习。
【科普活动】
以《科普法》颁布为契机,配合自治区人大完成《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起草工作。《条例》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加强科技馆建设,充分发挥其科技活动和科普阵地的功能。对科技馆大楼进行内外维修、改造工程,为大力开展科普活动营造良好环境。2002年,内蒙古科技馆举办“生命·基因”、“纳米技术”等科普展览10余次,参观者达11万人次。
深入实施“全民素质工程”,组织科协系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开展各类培训12 660场,赴生产一线咨询、指导5 620次,发放科普图书12 000余册,送科技报刊、挂图81 940张,受益群众达621万人次。
开展以“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周活动,深入第一线的专家、科技人员达1万余人次,活动总人数为47万人次。开展以“崇尚科学精神,破除愚昧迷信,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科技下乡活动。5月18日,启动科普大篷车,并深入盟市、旗县开展活动。《内蒙古科技报》利用社会资源开拓新的办报方法,不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内蒙古科技报》和蒙文《身边科学》杂志,为广大农牧民提供适用技术5 000多条。积极协助“科普列车西部行”活动,在自治区产生很好效果。
2002年6月,与自治区文明办联合组织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在呼市芳汀社区举行了“科教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协助中国科协组织“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西部行”活动,报告团行程万里,在自治区中西部地区8个盟市作82场科普报告。与有关厅局举办以“新世纪—与科技同行”为主题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区近15万名青少年参加活动,评出优秀项目232项,37项获全国奖;在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中,内蒙古参评的项目获全国奖的有5项。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和全国第十九届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获优胜奖4项。
加强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工作。在贫困地区的5个项目旗县初步建立了25个乡村非正规教育学习中心,并为中心免费提供科技报刊。
【建“家”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建“家”工作,印发内蒙古科协《关于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意见》,进一步推动科协各项工作的展开。
举办2002年科技界新春座谈会;组织全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交流与联谊活动,组织3批科技工作者赴外地进行科技交流考察。
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在上海举办“内蒙古第六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理论培训班”,为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继续学习创造很好的条件。
进一步宣传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在《内蒙古科技报》和《身边科学》杂志开辟专栏,介绍全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社会反响很好。
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拓展学会工作领域,积极争取承担部分科技项目和接受政府委托承担部分职能。召开全区性学会秘书长和盟市科协学会工作会议,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区性学会的改革进程。
【先进人物】
朝伦巴根,男,蒙古族,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工作,2003年1月13日获首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郑海春,男,在内蒙古土壤肥料工作站工作,2003年1月13日获首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陈双海,男,蒙古族,在满洲里市科协工作,2002年12月5日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庞诚,男,在包头市达茂旗科协工作,2002年12月5日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刘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