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科学院领导名录】
院  长:刘永志
党委书记:吴志瑞
 
【概况】
2002年,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内设畜牧、动物医学、动物营养、草地生态、草地资源和畜牧科技信息6个专业研究所和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科研开发处和财务处4个职能处室,还设有1个后勤服务中心。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54人,其中科技人员184人。科技人员中博士后1人,博士6人,硕士1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55人,中级科技人员9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获乌兰夫奖金3人,国家和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3人,全国先进农业科技工作者3人,深入生产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9人,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人。
现有6个开发实体:蒙泰大地饲料公司、百强拓普科技药业有限公司以及种肉鸡厂、种猪场、种兔场和畜牧机械实验厂。在乌拉特中旗和四子王旗建有面积分别为5 000亩、34 000亩的旱生牧草引种驯化及原种基地,在托县建有面积为3 000亩的大青山早熟禾推广繁殖基地,在锡盟黑城子开发区建有面积为6 178.9亩的肉牛基地。
是年,配备电脑10余台,提高科研及办公自动化程度,购买和安装财务软件,启动会计电算化。购置“全站仪”等先进设备,新建一个工作站(机房),提高装备水平,使科学院的科研及办公条件有一定的改善。
 
【科研工作】
是年,全院承担各级各类项目34项。新上项目9项,接转项目25项。验收鉴定项目2项,获国家专利1项,获国家新产品证书1项。争取到由自治区计委、畜牧业厅共同组织在全区12个旗县实施的“休牧还草试点工程”项目。组织37名科研人员分赴各项目区旗(县、市)开展“四技服务”。山羊舍饲项目通过自治区计委、科技厅和畜牧业厅组织的验收鉴定,受到验收鉴定组专家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以该项目成果为蓝本,与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国家广电局重点科教片“圈养绒山羊”。
动物医学研究所申报的成果转化项目“伊维菌素纳米制剂及产业化”和“新型生物活菌制剂生产工艺优化及产品中试”分别获得国家科委150万元和40万元的资助。以此为契机,积极研制新特兽药和中兽药新剂型。
草地资源研究所承担国家农业部天然草场保护工程、卫星估测天然草场产草量研究,全国第二次和全区第四次草地资源普查等工作。编制生态建设、畜牧业发展规划,可研报告近60个。编写《全国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等3项规程,由农业部等部门发布实施。申办国家乙级“农牧业工程咨询证”。
畜牧研究所在承担“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产业化研究”等国家及自治区重点项目的同时,利用科研基建资金积极兴建实验基地,多方筹集资金组建超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全国开展家畜胚胎移植技术服务。
动物营养研究所承担的“秸秆高效利用营养工程技术配套产品的研究”、“牛羊新型营养调控饲料配套产品和技术中试示范”、“内蒙古白绒山羊体内氨基酸利用和蛋白质周转规律的研究”、“秸秆转化配套技术推广”、“日粮含氮物质在白绒山羊体内分配规律及其调控的研究”、“羊舍饲配套营养及管理技术示范研究”等各类项目进展顺利。
草原生态研究所在承担国家农业部“蒙古冰草等旱生牧草引种驯化及原种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同时,以选育适合自治区干旱地区生长的优良牧草为主,积极开展引进牧草的引种驯化和旱生牧草选育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信息所建立全院科研、办公局域网,开通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网站;承担自治区饲料工业协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基地建设】
乌盟四子王旗基地在完成规定的建设和科研任务的同时,依托基地,成立道赛特种羊场,在纯种扩繁的基础上,又引进100只纯种无角道赛特种羊。已达年生产种羊300余只,生产胚胎1 500余枚的能力。
托县基地建(移)植大青山草地早熟禾等各类原种田、种子田1 420亩。
巴音哈太基地建立蒙古冰草等旱生牧草原种田260亩,沙生冰草等牧草驯化田70亩,引种国内外牧草品种28种份。9月21日,举行基地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编写基地建设30年及科研成果论文集。
锡盟黑城子示范牧场承包草场6 178.9亩,开发饲料地300亩,人工草场1 200亩,已配套机井和简易喷灌设施。建立以利木赞良种牛为主的核心牛群110头,整齐度达80%。
内蒙古畜牧科学院2002年在研项目统计表
| 编号 | 项目名称 | 任务来源 | 项目类别 | 起止年限 | 经费(万元) | 
| 1 | 羊舍饲配套营养及管理技术示范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 | 
| 2 | 高效秸秆利用营养工程技术配套产品的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4 | 
| 3 | 日粮含氮物质在白绒小羊体内分配规律及其调查的研究 | 国家基金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2-2004 | 7.2 | 
| 4 | 牛、羊新型营养调控饲料配套产品和技术的中试示范 | 农业部 | 国家农业转化基金 | 2002-2003 | 48 | 
| 5 | 秸秆转化配套技术推广 | 内蒙畜牧厅 | 应用推广 | 2002-2003 | 20 | 
|   | 内蒙古白绒山羊体内氨基酸利用和蛋白质周转规律的研究 | 教育部 |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资助 | 2001-2005 |   | 
| 6 | 北方牧区现代化奶业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 农业部 |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2002-2005 | 170 | 
| 7 | 秸秆高效利用及其产业化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0-2003 | 5 | 
| 8 | 超细型细毛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8 | 
| 9 | 肉牛良种技术繁育体系建设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8 | 
| 10 | 白绒山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10 | 
| 11 | 铬蛋白盐对肉牛生理及免疫技能影响研究 | 国家基金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0-2002 | 13 | 
| 12 | 良种肉羊繁育 | 农业部 | “948” | 2001-2003 | 80 | 
| 13 | 肉牛杂种优势的DNA多态性预测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0-2002 | 2 | 
| 14 | 家畜胚胎移植 | 内蒙科技厅 | 国际合作 | 2001-2003 | 13 | 
| 15 | 家兔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 内蒙畜牧厅 | 丰收 | 2001-2003 | 5 | 
| 16 | 肉牛生产繁育体系 |   |   |   | 60 | 
| 17 | 农牧交错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 农业部 |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2002- | 165 | 
| 18 | 绒山羊舍饲配套技术推广 | 内蒙畜牧厅 | 内蒙农业综合开发推广 | 2002-2003 | 15 | 
| 19 | 内蒙古草场甲虫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2-2004 | 3 | 
| 20 | 禽骨髓细胞瘤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2-2004 | 4 | 
| 21 | 鸡输卵管炎基因诊断技术的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0-2002 | 1.5 | 
| 22 | 免疫核糖核酸脂质体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1-2003 | 2 | 
| 23 | 两种高效兽药制剂的研制与应用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 | 
| 24 | 家畜病虫害新型药物研制提取技术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 | 
| 25 | 新型生物活菌制剂的生产工艺优化及其产品中试 | 农业部 | 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 | 2002-2003 | 30 | 
| 26 | 伊维菌素纳米制剂研制及产业化开发 | 农业部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 2002-2004 | 100 | 
| 27 | 优良牧草品种繁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0 | 
| 28 | 蒙古冰草等旱生牧草繁育体系建设 | 国家计委 |   | 2001-2002 | 1600 | 
| 29 | 大青山早熟禾 | 国家计委 |   | 2001-2002 | 500 | 
| 30 | 不同类型天然放牧地合理利用地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 | 
| 31 | 柠条种子主要虫害防除技术地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1 | 
| 32 | 其他草原勘测规划项目 |   |   |   | 20 | 
| 33 | 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测算与研究 | 内蒙畜牧厅 | 应用研究 | 1997-2003 | 1 | 
| 34 | 内蒙古畜牧科学院信息所畜牧科技信息库建立 | 内蒙畜牧厅 | 应用研究 | 1998-2003 | 1 | 
| 35 | 休牧还草工程 | 内蒙计委 | 应用研究 | 2002 | 100 | 
| 36 | “围封转移”工程 | 内蒙计委 | 应用研究 | 2002 | 45 | 
 
【学术活动】
为展示畜牧科学院近年来绒山羊舍饲技术研究的成果,加强国内外产学研部门在绒山羊研究方面的协作与交流,推动绒山羊产业的发展,科学院倡导并承办“第一届国际绒山羊学术研讨会”,取得成功。
畜牧科学院主办的《内蒙古畜牧科学》、《内蒙古草业》和挂靠科学院的《动物营养学报》如期出版。其中《内蒙古畜牧科学》杂志获全国畜牧兽医期刊一等奖,华北优秀期刊奖和自治区优秀期刊奖。
全年举办各类学术报告12场次,参加科技人员600人次。全院科技人员努力钻研业务,形成较浓厚的学术氛围。
 
【人才培养】
累计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农牧民近20  000人次。分别派出30名技术人员和15名专家参加环京津沙源治理项目验收和草原建设工程监理工作。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在职攻读学位,有2人被内蒙古农业大学录取为在读博士生,1人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为在读硕士生。多名青年技术人员报考硕士研究生。科学院自己培养的在读博士8名,在读硕士12名,是年毕业博士2名,硕士7名。留学回院工作博士后1名。先后组织在职科技人员参加的局域网等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4名专家担任有关项目和基地的客座教授。
 
【对外交流与合作】
2002年共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4批次8位专家考察和讲学。共有6批8人次技术人员赴美国等7个国家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和进行考察、交流。优质肉羊品种引进及扩繁、冰草引种与扩繁两个农引推基地经国家外专局批准,成为国家级农业引智项目成果示范基地,已正式挂牌。在巩固与伊利、兴发、宁城老窖等合作的基础上,是年又与伊利、蒙牛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奶业重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溢多利反刍动物营养工程中心。与森大公司合作,共同进行生物活菌制剂产品中试和工厂化生产研究。 
 
【模范人物】
 2002年11月,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生物技术室主任邵凯研究员被自治区政府评为自治区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张喜彦)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科学院领导名录】
院  长:刘永志
党委书记:吴志瑞
 
【概况】
2002年,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内设畜牧、动物医学、动物营养、草地生态、草地资源和畜牧科技信息6个专业研究所和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科研开发处和财务处4个职能处室,还设有1个后勤服务中心。全院现有在职职工254人,其中科技人员184人。科技人员中博士后1人,博士6人,硕士1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55人,中级科技人员9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获乌兰夫奖金3人,国家和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3人,全国先进农业科技工作者3人,深入生产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9人,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人。
现有6个开发实体:蒙泰大地饲料公司、百强拓普科技药业有限公司以及种肉鸡厂、种猪场、种兔场和畜牧机械实验厂。在乌拉特中旗和四子王旗建有面积分别为5 000亩、34 000亩的旱生牧草引种驯化及原种基地,在托县建有面积为3 000亩的大青山早熟禾推广繁殖基地,在锡盟黑城子开发区建有面积为6 178.9亩的肉牛基地。
是年,配备电脑10余台,提高科研及办公自动化程度,购买和安装财务软件,启动会计电算化。购置“全站仪”等先进设备,新建一个工作站(机房),提高装备水平,使科学院的科研及办公条件有一定的改善。
 
【科研工作】
是年,全院承担各级各类项目34项。新上项目9项,接转项目25项。验收鉴定项目2项,获国家专利1项,获国家新产品证书1项。争取到由自治区计委、畜牧业厅共同组织在全区12个旗县实施的“休牧还草试点工程”项目。组织37名科研人员分赴各项目区旗(县、市)开展“四技服务”。山羊舍饲项目通过自治区计委、科技厅和畜牧业厅组织的验收鉴定,受到验收鉴定组专家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以该项目成果为蓝本,与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国家广电局重点科教片“圈养绒山羊”。
动物医学研究所申报的成果转化项目“伊维菌素纳米制剂及产业化”和“新型生物活菌制剂生产工艺优化及产品中试”分别获得国家科委150万元和40万元的资助。以此为契机,积极研制新特兽药和中兽药新剂型。
草地资源研究所承担国家农业部天然草场保护工程、卫星估测天然草场产草量研究,全国第二次和全区第四次草地资源普查等工作。编制生态建设、畜牧业发展规划,可研报告近60个。编写《全国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等3项规程,由农业部等部门发布实施。申办国家乙级“农牧业工程咨询证”。
畜牧研究所在承担“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产业化研究”等国家及自治区重点项目的同时,利用科研基建资金积极兴建实验基地,多方筹集资金组建超达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全国开展家畜胚胎移植技术服务。
动物营养研究所承担的“秸秆高效利用营养工程技术配套产品的研究”、“牛羊新型营养调控饲料配套产品和技术中试示范”、“内蒙古白绒山羊体内氨基酸利用和蛋白质周转规律的研究”、“秸秆转化配套技术推广”、“日粮含氮物质在白绒山羊体内分配规律及其调控的研究”、“羊舍饲配套营养及管理技术示范研究”等各类项目进展顺利。
草原生态研究所在承担国家农业部“蒙古冰草等旱生牧草引种驯化及原种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同时,以选育适合自治区干旱地区生长的优良牧草为主,积极开展引进牧草的引种驯化和旱生牧草选育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信息所建立全院科研、办公局域网,开通内蒙古畜牧科学院网站;承担自治区饲料工业协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基地建设】
乌盟四子王旗基地在完成规定的建设和科研任务的同时,依托基地,成立道赛特种羊场,在纯种扩繁的基础上,又引进100只纯种无角道赛特种羊。已达年生产种羊300余只,生产胚胎1 500余枚的能力。
托县基地建(移)植大青山草地早熟禾等各类原种田、种子田1 420亩。
巴音哈太基地建立蒙古冰草等旱生牧草原种田260亩,沙生冰草等牧草驯化田70亩,引种国内外牧草品种28种份。9月21日,举行基地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编写基地建设30年及科研成果论文集。
锡盟黑城子示范牧场承包草场6 178.9亩,开发饲料地300亩,人工草场1 200亩,已配套机井和简易喷灌设施。建立以利木赞良种牛为主的核心牛群110头,整齐度达80%。
内蒙古畜牧科学院2002年在研项目统计表
| 编号 | 项目名称 | 任务来源 | 项目类别 | 起止年限 | 经费(万元) | 
| 1 | 羊舍饲配套营养及管理技术示范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 | 
| 2 | 高效秸秆利用营养工程技术配套产品的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4 | 
| 3 | 日粮含氮物质在白绒小羊体内分配规律及其调查的研究 | 国家基金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2-2004 | 7.2 | 
| 4 | 牛、羊新型营养调控饲料配套产品和技术的中试示范 | 农业部 | 国家农业转化基金 | 2002-2003 | 48 | 
| 5 | 秸秆转化配套技术推广 | 内蒙畜牧厅 | 应用推广 | 2002-2003 | 20 | 
|   | 内蒙古白绒山羊体内氨基酸利用和蛋白质周转规律的研究 | 教育部 |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资助 | 2001-2005 |   | 
| 6 | 北方牧区现代化奶业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 农业部 |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2002-2005 | 170 | 
| 7 | 秸秆高效利用及其产业化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0-2003 | 5 | 
| 8 | 超细型细毛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8 | 
| 9 | 肉牛良种技术繁育体系建设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8 | 
| 10 | 白绒山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10 | 
| 11 | 铬蛋白盐对肉牛生理及免疫技能影响研究 | 国家基金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0-2002 | 13 | 
| 12 | 良种肉羊繁育 | 农业部 | “948” | 2001-2003 | 80 | 
| 13 | 肉牛杂种优势的DNA多态性预测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0-2002 | 2 | 
| 14 | 家畜胚胎移植 | 内蒙科技厅 | 国际合作 | 2001-2003 | 13 | 
| 15 | 家兔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 内蒙畜牧厅 | 丰收 | 2001-2003 | 5 | 
| 16 | 肉牛生产繁育体系 |   |   |   | 60 | 
| 17 | 农牧交错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 农业部 |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2002- | 165 | 
| 18 | 绒山羊舍饲配套技术推广 | 内蒙畜牧厅 | 内蒙农业综合开发推广 | 2002-2003 | 15 | 
| 19 | 内蒙古草场甲虫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2-2004 | 3 | 
| 20 | 禽骨髓细胞瘤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2-2004 | 4 | 
| 21 | 鸡输卵管炎基因诊断技术的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0-2002 | 1.5 | 
| 22 | 免疫核糖核酸脂质体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自然科学基金 | 2001-2003 | 2 | 
| 23 | 两种高效兽药制剂的研制与应用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 | 
| 24 | 家畜病虫害新型药物研制提取技术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 | 
| 25 | 新型生物活菌制剂的生产工艺优化及其产品中试 | 农业部 | 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 | 2002-2003 | 30 | 
| 26 | 伊维菌素纳米制剂研制及产业化开发 | 农业部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 2002-2004 | 100 | 
| 27 | 优良牧草品种繁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0 | 
| 28 | 蒙古冰草等旱生牧草繁育体系建设 | 国家计委 |   | 2001-2002 | 1600 | 
| 29 | 大青山早熟禾 | 国家计委 |   | 2001-2002 | 500 | 
| 30 | 不同类型天然放牧地合理利用地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3 | 
| 31 | 柠条种子主要虫害防除技术地研究 | 内蒙科技厅 | 内蒙攻关 | 2001-2003 | 1 | 
| 32 | 其他草原勘测规划项目 |   |   |   | 20 | 
| 33 | 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测算与研究 | 内蒙畜牧厅 | 应用研究 | 1997-2003 | 1 | 
| 34 | 内蒙古畜牧科学院信息所畜牧科技信息库建立 | 内蒙畜牧厅 | 应用研究 | 1998-2003 | 1 | 
| 35 | 休牧还草工程 | 内蒙计委 | 应用研究 | 2002 | 100 | 
| 36 | “围封转移”工程 | 内蒙计委 | 应用研究 | 2002 | 45 | 
 
【学术活动】
为展示畜牧科学院近年来绒山羊舍饲技术研究的成果,加强国内外产学研部门在绒山羊研究方面的协作与交流,推动绒山羊产业的发展,科学院倡导并承办“第一届国际绒山羊学术研讨会”,取得成功。
畜牧科学院主办的《内蒙古畜牧科学》、《内蒙古草业》和挂靠科学院的《动物营养学报》如期出版。其中《内蒙古畜牧科学》杂志获全国畜牧兽医期刊一等奖,华北优秀期刊奖和自治区优秀期刊奖。
全年举办各类学术报告12场次,参加科技人员600人次。全院科技人员努力钻研业务,形成较浓厚的学术氛围。
 
【人才培养】
累计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农牧民近20  000人次。分别派出30名技术人员和15名专家参加环京津沙源治理项目验收和草原建设工程监理工作。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在职攻读学位,有2人被内蒙古农业大学录取为在读博士生,1人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为在读硕士生。多名青年技术人员报考硕士研究生。科学院自己培养的在读博士8名,在读硕士12名,是年毕业博士2名,硕士7名。留学回院工作博士后1名。先后组织在职科技人员参加的局域网等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4名专家担任有关项目和基地的客座教授。
 
【对外交流与合作】
2002年共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4批次8位专家考察和讲学。共有6批8人次技术人员赴美国等7个国家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和进行考察、交流。优质肉羊品种引进及扩繁、冰草引种与扩繁两个农引推基地经国家外专局批准,成为国家级农业引智项目成果示范基地,已正式挂牌。在巩固与伊利、兴发、宁城老窖等合作的基础上,是年又与伊利、蒙牛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奶业重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与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溢多利反刍动物营养工程中心。与森大公司合作,共同进行生物活菌制剂产品中试和工厂化生产研究。 
 
【模范人物】
 2002年11月,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生物技术室主任邵凯研究员被自治区政府评为自治区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张喜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