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8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文化长廊)试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而作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科学文化信息的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抢救这些日渐消亡的民族文化的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诵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进行了表述,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当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类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2005年底,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再次重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且强调了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图书馆所特有的职能。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占有其他任何文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重要地位。
      1、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它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从产生之日起就承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范围全面系统地收集记载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经验知识的图书文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其长久的保存起来,流传下去,我们才能浏览、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吸取人类文化的精华,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延续。
      2、图书馆作为收藏人类知识的重要宝库,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局限,长期以来只偏重保存记录人类活动的纸质档案文献,而对于非文字的文化传统、田野中的活态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引起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礼仪节庆、手工技艺、风尚习俗等,它是现有文于娇口传统的最基本因素。由于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冲击,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灭绝或濒临灭绝,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社会记忆,它是人类知识的一种类型及组成部分,作为保存人类知识的图书馆也应有文化自觉意识,去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播。
      3、为了系统、完整地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国家颁布了有关保存地方文献的法令。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给图书馆明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职责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现代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面对亟待保护的民间珍贵遗产,我们有责任发挥图书馆这一重要社会文化机构的积极作用,理清图书馆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的内在关联,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力,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明确纳入到图书馆的职能中来。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通常经过口传心授来传播,它具有叙事场景重现和传播个体的零散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征。目前它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将它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其二是在它产生的原始氛围中保持它的活力。图书馆可以重点考虑运用第一种方式,通过摄像、录音和存档等方式,使之文献化,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同时,这些文献也将极大地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图书馆能够创造出新的信息服务生长点,更好地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
      2、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人类的桥梁和纽带,有义务把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播,利用图书馆的报告厅、会展厅等服务设施场所为非物质文化的承载者提供展示的服务,从而支持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这种服务形式不仅可以借助图书馆显著的公众影响力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播,而且反过来也可以为图书馆文化意蕴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3、尽管图书馆不属于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但各级图书馆仍要勇敢担当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想办法使自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成员,与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协调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完善探索新路。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力量,通过网络、数字化等新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把它作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以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代科技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一两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图书馆参与到保存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这意味着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保存面临消亡与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与生存命脉。因此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将成为现代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正是因为图书馆有了这一新的社会职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大众和政府中的地位,这反过来促使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使其能够更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S]
      [2]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3] 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
      [5] 康延兴.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J] .图书馆建设,2005
    (作者:内蒙古阿拉善盟图书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文化长廊)试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而作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科学文化信息的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抢救这些日渐消亡的民族文化的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诵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进行了表述,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当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类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2005年底,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中再次重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且强调了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是图书馆所特有的职能。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占有其他任何文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重要地位。
      1、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它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从产生之日起就承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范围全面系统地收集记载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经验知识的图书文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其长久的保存起来,流传下去,我们才能浏览、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吸取人类文化的精华,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作出新的延续。
      2、图书馆作为收藏人类知识的重要宝库,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局限,长期以来只偏重保存记录人类活动的纸质档案文献,而对于非文字的文化传统、田野中的活态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引起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礼仪节庆、手工技艺、风尚习俗等,它是现有文于娇口传统的最基本因素。由于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冲击,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灭绝或濒临灭绝,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社会记忆,它是人类知识的一种类型及组成部分,作为保存人类知识的图书馆也应有文化自觉意识,去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播。
      3、为了系统、完整地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国家颁布了有关保存地方文献的法令。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其中之一就是“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给图书馆明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职责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现代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面对亟待保护的民间珍贵遗产,我们有责任发挥图书馆这一重要社会文化机构的积极作用,理清图书馆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动的内在关联,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力,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明确纳入到图书馆的职能中来。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通常经过口传心授来传播,它具有叙事场景重现和传播个体的零散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征。目前它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将它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其二是在它产生的原始氛围中保持它的活力。图书馆可以重点考虑运用第一种方式,通过摄像、录音和存档等方式,使之文献化,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同时,这些文献也将极大地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图书馆能够创造出新的信息服务生长点,更好地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
      2、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人类的桥梁和纽带,有义务把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播,利用图书馆的报告厅、会展厅等服务设施场所为非物质文化的承载者提供展示的服务,从而支持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这种服务形式不仅可以借助图书馆显著的公众影响力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播,而且反过来也可以为图书馆文化意蕴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3、尽管图书馆不属于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但各级图书馆仍要勇敢担当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想办法使自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成员,与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机构协调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完善探索新路。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力量,通过网络、数字化等新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把它作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以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代科技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一两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图书馆参与到保存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这意味着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保存面临消亡与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与生存命脉。因此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将成为现代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正是因为图书馆有了这一新的社会职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大众和政府中的地位,这反过来促使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使其能够更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S]
      [2]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3] 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2)
      [5] 康延兴.论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J] .图书馆建设,2005
    (作者:内蒙古阿拉善盟图书馆)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