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卷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领导名录】
主 任 委 员:陈瑞清
副主任委员:陶作义(满族)
赵素琴(女)
王绍贞(女)
【概况】 1982年以前有4名50年代入党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没有建立组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民主党派开始恢复工作和活动。农工民主党在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的支持帮助下,也开始在自治区境内发展党员。1983年上半年,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沈其震赴呼和浩特市,与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统战部商讨组建问题。下半年农工民主党中央指定蓝乾福、张长负责组织工作。1984年3月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局副主任兼组织部长章师明等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视察工作,进行党务工作,协助建立农工民主党内蒙古组织机构,经征得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同意,于1984年3月22日,代表农工民主党中央召开农工民主党在呼和浩特市党员大会,代表党中央宣布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筹备组成立,章师明代表党中央执行局宣布指派蓝乾福任筹备组长。1985年8月19日,筹备组第16次会议根据组织发展状况和工作需要,决定召开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建立自治区级组织。1985年10月21—23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宣布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正式成立,会议选举产生由8名委员、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第一届委员会,蓝乾福任主任委员,李希贤任副主任委员。1990年10月29~3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由17名委员组成的第二届委员会。1996年12月18~20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
199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国农工民主党各级组织有自治区级组织1个,市级组织3个,盟级组织1个,总支部委员会4个,支部委员会12个,支部2个,共计23个组织。自治区委员会机关驻首府呼和浩特市。机关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咨询服务部。此外还有参政议政、医药卫生、科教文、联络、妇女、老年等6个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机关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专职副主任委员1名,处级领导人员3名,处级非领导人员2名,工勤人员2名;大学本科学历5名,大学专科学历6名;蒙古族等少数民族7名,占工作人员总数的50%。
【组织建设】
组织发展 1997年,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有关发展党员的规定精神,着眼吸收新人,改善结构,注重质量,全年发展党员78人,平均年龄39.57岁,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7人;医卫界51人;少数民族15人。除去调出、退党3人外,共有党员875人,平均年龄51.46岁,其中高级职称216人,中级职称486人;医卫界523人;少数民族186人。党员中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代表3人,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2人、代表5人,县级人大代表1人;全国政协委员2人,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人、常委3人、委员8人,盟市政协副主席2人、常委6人、委员40人,旗县政协副主席2人、常委4人、委员17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人,市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1人。
基层组织建设 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区委按照以政治交接为主线,突出自身建设和参政议政两项基本任务的要求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临河市支部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对伊克昭盟、自治区直属机关、内蒙古医学院第一支部委员会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引进新人,一批年富力强、热爱党派工作,有一定影响的同志走上基层领导岗位,推进基层组织的新老交替,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及完成民主党派的各项任务创造条件。
党员学习培训 1997年,区委大力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和组织本委领导参加上级部门的培训。陈瑞清主委参加为期12天的中共中央统战部举办的“民主党派领导干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专题研讨班”,赵素琴副主委参加为期10天的中共中央统战部举办的第四期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进修班,机关秘书长参加为期3个月的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24期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进修班。根据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计划,区委6名常委参加“全区民主党派领导干部研讨班”,选派37名基层组织负责人参加全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区委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参政议政和党派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推荐安排干部 1997年,区委按照自治区党委有关文件精神,推荐1名机关干部挂职锻炼,担任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为自治区人大、政协换届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26名;按照农工民主党中央《关于党中央和省级组织换届工作的决定》、《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二届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提名的规定》,推荐党中央委员候选人2名,在农工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瑞清主委当选为农工党中央常委,陶作义副主任当选为党中央委员。
【机关建设】 1997年,区委按照《民主党派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机关、自治区工商联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内党办发〔1996〕30号)精神,在机关“三定”方案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职位、编制《职位说明书》;完成机关工作人员过渡工作;依据任职条件,首次配备任命非领导职务人员8名。进行1996年度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其中1名优秀,10名称职,3名合格。
【精神文明建设】 1997年,区委咨询服务部由于在智力支边、扶贫、医疗咨询,“三下乡”等工作的突出成绩,荣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三下乡医疗队】 根据中宣部、卫生部、文化部等十部委“三下乡”通知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区委与农工党山西省委会合作,由内科、妇科、中医科、B超、心电图等医疗专家组成“三下乡”医疗扶贫工作队,在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乌海市等地区行程8 000公里,巡回16个旗县、57个乡镇、苏木,诊治患者万余名。
(陈永胜)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领导名录】
主 任 委 员:陈瑞清
副主任委员:陶作义(满族)
赵素琴(女)
王绍贞(女)
【概况】 1982年以前有4名50年代入党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没有建立组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民主党派开始恢复工作和活动。农工民主党在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党委的支持帮助下,也开始在自治区境内发展党员。1983年上半年,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沈其震赴呼和浩特市,与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统战部商讨组建问题。下半年农工民主党中央指定蓝乾福、张长负责组织工作。1984年3月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局副主任兼组织部长章师明等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视察工作,进行党务工作,协助建立农工民主党内蒙古组织机构,经征得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同意,于1984年3月22日,代表农工民主党中央召开农工民主党在呼和浩特市党员大会,代表党中央宣布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筹备组成立,章师明代表党中央执行局宣布指派蓝乾福任筹备组长。1985年8月19日,筹备组第16次会议根据组织发展状况和工作需要,决定召开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建立自治区级组织。1985年10月21—23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宣布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正式成立,会议选举产生由8名委员、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第一届委员会,蓝乾福任主任委员,李希贤任副主任委员。1990年10月29~3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由17名委员组成的第二届委员会。1996年12月18~20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
199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国农工民主党各级组织有自治区级组织1个,市级组织3个,盟级组织1个,总支部委员会4个,支部委员会12个,支部2个,共计23个组织。自治区委员会机关驻首府呼和浩特市。机关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咨询服务部。此外还有参政议政、医药卫生、科教文、联络、妇女、老年等6个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机关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专职副主任委员1名,处级领导人员3名,处级非领导人员2名,工勤人员2名;大学本科学历5名,大学专科学历6名;蒙古族等少数民族7名,占工作人员总数的50%。
【组织建设】
组织发展 1997年,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有关发展党员的规定精神,着眼吸收新人,改善结构,注重质量,全年发展党员78人,平均年龄39.57岁,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7人;医卫界51人;少数民族15人。除去调出、退党3人外,共有党员875人,平均年龄51.46岁,其中高级职称216人,中级职称486人;医卫界523人;少数民族186人。党员中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代表3人,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2人、代表5人,县级人大代表1人;全国政协委员2人,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人、常委3人、委员8人,盟市政协副主席2人、常委6人、委员40人,旗县政协副主席2人、常委4人、委员17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人,市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1人。
基层组织建设 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区委按照以政治交接为主线,突出自身建设和参政议政两项基本任务的要求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临河市支部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对伊克昭盟、自治区直属机关、内蒙古医学院第一支部委员会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引进新人,一批年富力强、热爱党派工作,有一定影响的同志走上基层领导岗位,推进基层组织的新老交替,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及完成民主党派的各项任务创造条件。
党员学习培训 1997年,区委大力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和组织本委领导参加上级部门的培训。陈瑞清主委参加为期12天的中共中央统战部举办的“民主党派领导干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专题研讨班”,赵素琴副主委参加为期10天的中共中央统战部举办的第四期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进修班,机关秘书长参加为期3个月的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24期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进修班。根据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计划,区委6名常委参加“全区民主党派领导干部研讨班”,选派37名基层组织负责人参加全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区委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参政议政和党派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推荐安排干部 1997年,区委按照自治区党委有关文件精神,推荐1名机关干部挂职锻炼,担任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为自治区人大、政协换届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26名;按照农工民主党中央《关于党中央和省级组织换届工作的决定》、《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二届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提名的规定》,推荐党中央委员候选人2名,在农工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瑞清主委当选为农工党中央常委,陶作义副主任当选为党中央委员。
【机关建设】 1997年,区委按照《民主党派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机关、自治区工商联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内党办发〔1996〕30号)精神,在机关“三定”方案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职位、编制《职位说明书》;完成机关工作人员过渡工作;依据任职条件,首次配备任命非领导职务人员8名。进行1996年度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其中1名优秀,10名称职,3名合格。
【精神文明建设】 1997年,区委咨询服务部由于在智力支边、扶贫、医疗咨询,“三下乡”等工作的突出成绩,荣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三下乡医疗队】 根据中宣部、卫生部、文化部等十部委“三下乡”通知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区委与农工党山西省委会合作,由内科、妇科、中医科、B超、心电图等医疗专家组成“三下乡”医疗扶贫工作队,在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乌海市等地区行程8 000公里,巡回16个旗县、57个乡镇、苏木,诊治患者万余名。
(陈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