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卷

  • 驻京办事处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主任:张斐

    副主任:布大林(女 蒙古族)苏文清 巴根(蒙古族) 李海洪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内蒙古驻京办)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设在北京的办事机构,成立于19493月,是北京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省、区、直辖市最早在首都成立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任务是:承担自治区与党中央各有关部门的政务联络、经济联络工作;承担自治区领导和有关同志在京公务接待工作;承担北京内蒙古商会、“草原英才”联谊会、“内蒙古窗口”网站、《北京信息》、《内蒙古驻京机构工作简报》工作;承担自治区各驻京机构管理工作;承担各盟市联络处党团及工会工作;承担来京务工人员的维权就业和在京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承担全区进入北京地区建筑施工企业的协调、联络工作,并提供工程信息咨询和相关服务工作。内设办公室(驻京机构工会办公室)、政务联络和接待处、经济联络和信息处、财务和资产管理处4个处室。核定事业编制36人。核定厅级领导职数5名(2正,3副),处级领导职数10名(4正,6副)。

    下设机构4个:上访人员劝返办公室、天津联络处、外埠建筑施工管理中心、北京内蒙古大厦。

    【机关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督导组的安排,内蒙古驻京办党委领导班子在2013年底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会后及时进行情况通报,把落实整改任务作为2014年重要任务,整改工作按照《实施方案》、《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任务书》进行。党委领导班子按照总体要求,坚持聚焦“四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务求实效,开门整改、接受监督,边整边改、抓好落实的原则,对查找出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反对“四风”、加强制度建设等6个方面、18个项目、41项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整改。其中对33项需要长期抓好的项目,从加强学习、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肃党风党纪,提高服务于自治区改革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坚持抓紧抓好。其余8项要求在2014年底前完成的具体事项,除3项有客观特殊原因没有全部完成外,其他都已完成;对未完成的事项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机关党员干部和所属单位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党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28条具体规定》、《内蒙古科学发展读本8337发展思路100题》、《四中全会辅导读本》等学习书籍。邀请自治区财政厅对内蒙古驻京办机关、二级单位财务和固定资产进行审查规范,调整和取消了有合理性但依据不充分的津补贴。先后又经过自治区纪委、政府办公厅纪检组的监督检查和自治区审计厅对内蒙古驻京办原主任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检查和审计基本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对发现的个别问题,不隐瞒、不护短,全面进行整改。内蒙古大厦聘请审计事务所,对财务进行规范。按照关于清理党政干部在企业、团体兼任职务的有关通知要求,完成了兼职清理工作,内蒙古驻京办公职人员全部主动退出了在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的兼职。全年召开主任办公例会和党委会23次,整理档案162件。全年参加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党组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党委的活动9次。发展党员4名,转正党员3名、接转党组织关系23人次。内蒙古驻京办党委把自治区各驻京机构党组织与直属单位党组织作为整体,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除每年在驻京机构党政工作会议上对党建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外,及时组织传达贯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驻京办管理司党委有关文件,组织进行专题活动。在教育实践活动和2014年班子民主生活会前专门对各盟市驻京联络处的机构设置、津补贴执行情况、劳务输出、成立驻京机构党委、核查清理驻京办事机构相关工作进行了调研走访。

    【政务联络和接待工作】全年承办和参与办理自治区在京举行的座谈会、经济文化宣传等重要政务活动59次,为党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去自治区视察、检查、考核工作提供服务62次,为自治区有关领导到京参加会议和到党中央汇报工作、沟通情况等活动提供服务106次。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使全年接待经费大幅下降。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协助筹办并参加了“北京·兴安盟绿色有机产品博览会”、“内蒙古阿拉善盟招商引资暨旅游推介会”以及“内蒙古通辽市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帮助杭州阳腾控股有限公司协调联系巴彦淖尔市招商局投资建设临河区地下人防通道步行街项目等。介绍20多家商会会员企业入驻北京“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广场”,提议并协助筹办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绿色农畜产品分会;在《草原英才》刊登对自治区发展提供有益建言的各类文章。

    推介内蒙古名优特产开拓市场工作筹备了“内蒙古名优特产品北京推介会”,协助自治区供销社在北京建设了“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广场”,协助建设了“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等。

    沟通交流工作参加各部委和北京市有关活动10余次,通过沟通联络相关部门,促进他们在经济、文化、能源和金融等方面与自治区开展多种合作。参加河北省政府、广西办事处主办的洽谈推介等活动,接待了辽宁省驻京办同志的到访交流,并分别到山东、福建和安徽等13个驻京办进行了走访、学习、调研。

    社会公益活动工作成功争取了“火箭兵奖(助)学金”用于奖助内蒙古大学100名少数民族学生;做好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爱心图书馆”公益项目为内蒙古贫困山村小学装配图书馆;参加由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发起的向包头患病儿童陆纳森献爱心捐款救助活动。

    【信息报送工作】全年向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信息处上报《驻京信息》240期、5573条,向自治区主要领导报送《信息专报》29期。在全区厅、局排名第五,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年度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同时2名同志被评为信息工作优秀领导和信息工作优秀个人。全年向全国各省区市驻京办事处信息协会发稿632篇,排名第一,被协会评为2014年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同时2名同志分别被评为信息工作优秀领导和信息工作优秀个人。2014年,创办了2个信息刊物,《内部参阅》全年编发19期,《内蒙古驻京机构简报》全年编发20期。全年共为各盟市联络处提供共享信息3959条。对驻京办事处门户网站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全年更新网站信息4213条,上传工作动态43条、图片30张。

    【信访劝返工作】

    劝返接回工作2014年,共从马家楼分流中心接返自治区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2467人次,进京非访总量同比下降8%。另外,多次协助劝返到国家信访局机关门前、重点地区外围、京蒙大厦等地上访人员。全年接劝返工作量共计14308人次,同比上升43.1%。全力做好重点时段信访工作,全年共开展了15次、累计115天的集中劝返,为维护良好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信息报送及分析研判工作坚持信息报送制度,加强分析研判,积极推动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及时向自治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反馈自治区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等相关情况,将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情况通过日报、旬报、月报、要情快报、动态等形式向自治区有关领导以及联席办、信访局报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全年累计报送《驻京信访信息》415期,《驻京信访要情快报》74期、《驻京信访工作动态》29期。同时,坚持月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判,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信访形势对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对重点进京上访情况进行研究,要求盟市工作组及时向当地联席办报告,推动群众合理信访诉求的解决。

    疏导群众合理上访加强协调联动,防止正常访转化为非访,有效防范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通过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帮助引导通过正常信访渠道反映诉求,有效防范群体性、突发事件。采取京地联动、自治区和各盟市(企业)驻京信访工作组两级联动、在京公安干警和北京市公安机关联动、与外省加强合作等方式,对进京集体上访做好劝返接回工作,有效防止了大规模在京聚集和正常访转化为非访。全年共协调处理、劝返接回20人以上规模集体进京上访12批次550人次,没有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指导与管理驻京信访队伍工作要求各盟市驻京信访工作组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建立和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切实推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工作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盟市驻京信访工作组对该地区来京工作人员承担起管理责任。严禁拦卡堵截正常信访群众,确保正常信访渠道的畅通,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

    【内蒙古大厦工作】全年实现总收入9253.07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营任务。全年接待中外宾客56415人次,接待自治区赴北京公务人员4437人次。其中,省级领导214人次。完成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驻地接待服务任务,又相继完成草原歌手乌兰图雅新闻发布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会议、兴安盟绿博会、中俄蒙文化美食节新闻发布会、中国新丝路.锡林郭勒盟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新闻发布会、红山遗址联合申遗遗产价值分析论证会、阿尔山旅游推介会等重要活动接待服务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特别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大厦的驻地接待服务工作,收到青海代表团、内蒙古代表团、全国人大发来的感谢信140余封。

    【天津联络处工作】协助天津企业在自治区的投资项目合计71.1亿元。积极促成天津内蒙古商会企业在天津共投资8.46亿元。经济合作交流工作受到了津蒙两地政府的一致好评,并被天津市政府评为双向服务的先进单位。全年共报送信息3015条,被自治区领导重点采用的41条。

    【外埠建筑施工管理中心工作】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支持帮助下,协调有关方面,在卓资县建立了自治区首家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对自治区劳务输出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多次协调开发企业和大型施工企业,为在北京内蒙古建筑企业牵线搭桥,特别是与中建一局达成了2015年劳务分包意向,进一步扩大了自治区在北京劳务市场的占有率。结合“企业动态监管”,进行财务检查,从根本上杜绝偷漏税行为,出色地完成了代征税各项工作任务。为此外埠建管中心财务人员受到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财税部门的表彰,荣获“财税管理先进个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驻京办事处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主任:张斐

    副主任:布大林(女 蒙古族)苏文清 巴根(蒙古族) 李海洪

    【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以下简称内蒙古驻京办)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设在北京的办事机构,成立于19493月,是北京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省、区、直辖市最早在首都成立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任务是:承担自治区与党中央各有关部门的政务联络、经济联络工作;承担自治区领导和有关同志在京公务接待工作;承担北京内蒙古商会、“草原英才”联谊会、“内蒙古窗口”网站、《北京信息》、《内蒙古驻京机构工作简报》工作;承担自治区各驻京机构管理工作;承担各盟市联络处党团及工会工作;承担来京务工人员的维权就业和在京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承担全区进入北京地区建筑施工企业的协调、联络工作,并提供工程信息咨询和相关服务工作。内设办公室(驻京机构工会办公室)、政务联络和接待处、经济联络和信息处、财务和资产管理处4个处室。核定事业编制36人。核定厅级领导职数5名(2正,3副),处级领导职数10名(4正,6副)。

    下设机构4个:上访人员劝返办公室、天津联络处、外埠建筑施工管理中心、北京内蒙古大厦。

    【机关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督导组的安排,内蒙古驻京办党委领导班子在2013年底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会后及时进行情况通报,把落实整改任务作为2014年重要任务,整改工作按照《实施方案》、《整改落实方案》和《整改任务书》进行。党委领导班子按照总体要求,坚持聚焦“四风”、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务求实效,开门整改、接受监督,边整边改、抓好落实的原则,对查找出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反对“四风”、加强制度建设等6个方面、18个项目、41项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整改。其中对33项需要长期抓好的项目,从加强学习、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肃党风党纪,提高服务于自治区改革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坚持抓紧抓好。其余8项要求在2014年底前完成的具体事项,除3项有客观特殊原因没有全部完成外,其他都已完成;对未完成的事项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机关党员干部和所属单位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党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28条具体规定》、《内蒙古科学发展读本8337发展思路100题》、《四中全会辅导读本》等学习书籍。邀请自治区财政厅对内蒙古驻京办机关、二级单位财务和固定资产进行审查规范,调整和取消了有合理性但依据不充分的津补贴。先后又经过自治区纪委、政府办公厅纪检组的监督检查和自治区审计厅对内蒙古驻京办原主任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在监督检查和审计基本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对发现的个别问题,不隐瞒、不护短,全面进行整改。内蒙古大厦聘请审计事务所,对财务进行规范。按照关于清理党政干部在企业、团体兼任职务的有关通知要求,完成了兼职清理工作,内蒙古驻京办公职人员全部主动退出了在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的兼职。全年召开主任办公例会和党委会23次,整理档案162件。全年参加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党组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驻京办管理司党委的活动9次。发展党员4名,转正党员3名、接转党组织关系23人次。内蒙古驻京办党委把自治区各驻京机构党组织与直属单位党组织作为整体,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除每年在驻京机构党政工作会议上对党建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外,及时组织传达贯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驻京办管理司党委有关文件,组织进行专题活动。在教育实践活动和2014年班子民主生活会前专门对各盟市驻京联络处的机构设置、津补贴执行情况、劳务输出、成立驻京机构党委、核查清理驻京办事机构相关工作进行了调研走访。

    【政务联络和接待工作】全年承办和参与办理自治区在京举行的座谈会、经济文化宣传等重要政务活动59次,为党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去自治区视察、检查、考核工作提供服务62次,为自治区有关领导到京参加会议和到党中央汇报工作、沟通情况等活动提供服务106次。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使全年接待经费大幅下降。

    【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工作】

    招商引资工作协助筹办并参加了“北京·兴安盟绿色有机产品博览会”、“内蒙古阿拉善盟招商引资暨旅游推介会”以及“内蒙古通辽市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帮助杭州阳腾控股有限公司协调联系巴彦淖尔市招商局投资建设临河区地下人防通道步行街项目等。介绍20多家商会会员企业入驻北京“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广场”,提议并协助筹办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绿色农畜产品分会;在《草原英才》刊登对自治区发展提供有益建言的各类文章。

    推介内蒙古名优特产开拓市场工作筹备了“内蒙古名优特产品北京推介会”,协助自治区供销社在北京建设了“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广场”,协助建设了“淘宝网——特色中国内蒙古馆”等。

    沟通交流工作参加各部委和北京市有关活动10余次,通过沟通联络相关部门,促进他们在经济、文化、能源和金融等方面与自治区开展多种合作。参加河北省政府、广西办事处主办的洽谈推介等活动,接待了辽宁省驻京办同志的到访交流,并分别到山东、福建和安徽等13个驻京办进行了走访、学习、调研。

    社会公益活动工作成功争取了“火箭兵奖(助)学金”用于奖助内蒙古大学100名少数民族学生;做好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爱心图书馆”公益项目为内蒙古贫困山村小学装配图书馆;参加由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发起的向包头患病儿童陆纳森献爱心捐款救助活动。

    【信息报送工作】全年向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信息处上报《驻京信息》240期、5573条,向自治区主要领导报送《信息专报》29期。在全区厅、局排名第五,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年度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同时2名同志被评为信息工作优秀领导和信息工作优秀个人。全年向全国各省区市驻京办事处信息协会发稿632篇,排名第一,被协会评为2014年信息工作优秀单位,同时2名同志分别被评为信息工作优秀领导和信息工作优秀个人。2014年,创办了2个信息刊物,《内部参阅》全年编发19期,《内蒙古驻京机构简报》全年编发20期。全年共为各盟市联络处提供共享信息3959条。对驻京办事处门户网站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全年更新网站信息4213条,上传工作动态43条、图片30张。

    【信访劝返工作】

    劝返接回工作2014年,共从马家楼分流中心接返自治区进京非正常上访人员2467人次,进京非访总量同比下降8%。另外,多次协助劝返到国家信访局机关门前、重点地区外围、京蒙大厦等地上访人员。全年接劝返工作量共计14308人次,同比上升43.1%。全力做好重点时段信访工作,全年共开展了15次、累计115天的集中劝返,为维护良好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信息报送及分析研判工作坚持信息报送制度,加强分析研判,积极推动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及时向自治区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反馈自治区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等相关情况,将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情况通过日报、旬报、月报、要情快报、动态等形式向自治区有关领导以及联席办、信访局报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全年累计报送《驻京信访信息》415期,《驻京信访要情快报》74期、《驻京信访工作动态》29期。同时,坚持月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判,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信访形势对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对重点进京上访情况进行研究,要求盟市工作组及时向当地联席办报告,推动群众合理信访诉求的解决。

    疏导群众合理上访加强协调联动,防止正常访转化为非访,有效防范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通过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帮助引导通过正常信访渠道反映诉求,有效防范群体性、突发事件。采取京地联动、自治区和各盟市(企业)驻京信访工作组两级联动、在京公安干警和北京市公安机关联动、与外省加强合作等方式,对进京集体上访做好劝返接回工作,有效防止了大规模在京聚集和正常访转化为非访。全年共协调处理、劝返接回20人以上规模集体进京上访12批次550人次,没有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指导与管理驻京信访队伍工作要求各盟市驻京信访工作组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建立和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切实推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工作上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盟市驻京信访工作组对该地区来京工作人员承担起管理责任。严禁拦卡堵截正常信访群众,确保正常信访渠道的畅通,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

    【内蒙古大厦工作】全年实现总收入9253.07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营任务。全年接待中外宾客56415人次,接待自治区赴北京公务人员4437人次。其中,省级领导214人次。完成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驻地接待服务任务,又相继完成草原歌手乌兰图雅新闻发布会、中国癌症基金会会议、兴安盟绿博会、中俄蒙文化美食节新闻发布会、中国新丝路.锡林郭勒盟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新闻发布会、红山遗址联合申遗遗产价值分析论证会、阿尔山旅游推介会等重要活动接待服务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特别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大厦的驻地接待服务工作,收到青海代表团、内蒙古代表团、全国人大发来的感谢信140余封。

    【天津联络处工作】协助天津企业在自治区的投资项目合计71.1亿元。积极促成天津内蒙古商会企业在天津共投资8.46亿元。经济合作交流工作受到了津蒙两地政府的一致好评,并被天津市政府评为双向服务的先进单位。全年共报送信息3015条,被自治区领导重点采用的41条。

    【外埠建筑施工管理中心工作】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支持帮助下,协调有关方面,在卓资县建立了自治区首家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对自治区劳务输出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多次协调开发企业和大型施工企业,为在北京内蒙古建筑企业牵线搭桥,特别是与中建一局达成了2015年劳务分包意向,进一步扩大了自治区在北京劳务市场的占有率。结合“企业动态监管”,进行财务检查,从根本上杜绝偷漏税行为,出色地完成了代征税各项工作任务。为此外埠建管中心财务人员受到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财税部门的表彰,荣获“财税管理先进个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