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12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史海钩沉)三迁旗府考
  • 提要: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末,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曾三次搬迁,最后定址达来呼布镇,留下了三迁旗府的佳话。那么,三次搬迁原因何在,何时开始搬迁?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1958年,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党委和政府的指示,额济纳旗人民政府驻地由宝日乌拉(青山头)向北迁移150公里,迁至达来呼布,无代价地让出额济纳旗最丰美的草场,积极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至今,53年过去了,在额济纳大地依然流传着“三迁旗府”的爱国佳话。至于三迁旗府确切的时间、地点,以及迁出人口、牲畜数量多少,人们则知之甚少。为了不忘前事,教育后人,揭示事实真相,有必要对额济纳旗三迁旗府情况的来龙去脉进行考证。

     

    一、1956年以前旗政府驻地情况

    1949927,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别旗实现和平解放。115,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建立,驻地达来呼布。19519月,人民政府驻地由达来呼布迁址至老西庙。19539月,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老西庙迁址至赛汉陶来(建国营)。

    1955316,在额济纳旗自治区一届二次人代会上,宣布额济纳旗自治区更名为额济纳自治旗,驻地赛汉陶来。

     

    二、19561957年旗政府驻地情况

    1956年,额济纳旗人民政府驻地依旧为赛汉陶来。516,在额济纳自治旗一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额济纳自治旗建制从195661起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辖属。划归内蒙古的同时,又将额济纳自治旗更名为额济纳旗。同时决定,额济纳旗人民政府由建国营迁至青山头。为此,1957221旗人民委员会向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上报了《为报旗级机关迁址基本建设工作问题及我们的意见》,该文件提出:“为适应我旗今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之需要,由现旗级机关的住址——建国营(道劳卧铺)迁至青山头(宝日乌拉),将此业经旗第一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以(56)建字第276号之报告在案。”

    至此,旗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驻地确定在宝日乌拉(今东风航天城)。据旗档案馆档案记载,旗人民政府开始采购基建材料,并且在宝日乌拉的布格(东风航天城北的旗政府旧址)进行土建工程。

     

    三、1958年东风航天基地选址情况

    195811830日,根据国防部组织安排,陈锡联、王尚荣、孙继先和张贻祥以及苏联专家盖杜柯夫一行50余人飞抵甘肃省兰州市,以兰州军区司令部为大本营,对银川、民勤地区和酒泉周围南到祁连山、北到中蒙边界以及鼎新以北额济纳地区进行大规模反复空中勘察后,确定以额济纳旗的青山头(蒙古语宝日乌拉、时译波罗乌拉或保日乌拉)一带为国防试验场区重点。又通过详细踏察这一带地形、地貌以及额济纳地区的社会情况、交通条件、气象地质、水利资源、通讯联络、附近居民等方面情况,经过综合考证,做出将青山头一带作为试验场区的初步结论,并且确定了发射阵地、技术营地以及后勤基地的概略位置。

    214,党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主持会议,听取陈锡联上将和盖杜柯夫关于导弹试验靶场选址情况的汇报。聂荣臻元帅、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大将、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总参谋部装备部部长万毅中将和各军兵种首长以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席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乌兰夫上将等30多位领导人听取了汇报。随后,党中央军委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选择导弹试验靶场的报告》。

    226,中共中央主席、党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党中央军委《关于选择导弹试验靶场的报告》上批示:“小平同志。此件请书记处处理。”33,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签署了“书记处已同意”的意见。至此,东风航天基地选址工作一锤定音。

     

    四、1958年旗政府驻地及搬迁情况

    1958年初,宝日乌拉的布格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团旗委、妇联等部分机关迁至宝日乌拉。旗人民政府也准备搬迁。就在此时,开始了额济纳旗政府再次搬迁的工作。

    195851,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书记巴图巴根致电乌兰夫副总理:“这次在额济纳旗境内国防建设所需用之面积,除额济纳旗第一、三苏木靠近甘肃省金塔县(鼎新)的部分山区、南戈壁地区外,该旗一、三苏木全部草场已被占用,该旗地区已被分割两处,据此情况,我们认为额济纳旗行政区划有重新考虑的必要。”具体意见是:“1、建国营南12公里为界线,第四、五苏木区域划为一块,安排额济纳旗现有全部牧户,进行建设。2、国防建设所需用区域以南,大约3万平方公里的山区、南戈壁地区,还存有少量草场和大量戈壁滩,如果大量开荒,有适合耕种农田的条件。山区亦有矿。因此,鼎新划进来,以鼎新为中心作为一块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和地方工业”。

    同日,额济纳旗移民工作委员会党组就《额济纳旗移民工作的初步意见》上报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书记杨力生,并转报乌兰夫主席,提出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保证按期完成额济纳旗各项迁移工作,拟于515日前将青山头旗级、苏木各单位及农场、饲料基地迁完。615日前将一苏木197户牧民及1个喇嘛庙全部迁完,9月底结束移民工作。同时,未迁移的300户牧民及喇嘛建造住房750间和喇嘛寺庙、住房80间,还需相应建设畜圈、暖棚。

    为妥善安置迁移牧民,经勘查草原,计划将一、三苏木牧民全部安插在四、五苏木内。因此,为开发水源、改造戈壁,扩大草原面积,需投资81.9万元,用于建设林草机构及配套人员、设备;投资91万元,用于水利灌溉和开发地下水资源;投资20万元,用于牧区住房建设;加上饮水、槽圈等开支计37.25万元;投资86.5万元,用于行政企事业单位基建,企事业单位追加55.51万元;投资64.44万元,用于策克至三盛公800公里公路建设;投资64.97万元,用于架设策克至三盛公有线电话;两项合计需投资129.41万元,劳力3923人,木料395.1立方米,又1600根;用于搬家所需的补助、工作、办公及必要的招待诸费用5000元。上述各项请求国家投资总数为431余万元,(不含旗企事业单位所缺的基建投资55.51万元),并请求调拨木料6095立方米。据初步统计,平均每日需劳力4723人,其中,各种技工454名。

    为顺利完成移民工作,在党内成立了7人组成的移民工作组,书记由巴图巴根(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书记)兼任,副书记张贻祥(国防科委20基地副司令员)、席达(巴彦淖尔军分区副政委)。党外成立11人的工作委员会,主任塔旺嘉布(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副盟长、额济纳旗旗长),副主任席达、布和、牛顿。下设秘书、总务、基建、生产建设、宣传教育(包括保卫工作)等5个小组,分别处理各具体工作。

    512,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委员会相应做出同意在额济纳旗宝日乌拉地区进行国防建设的决定。此时,导弹试验场区范围、禁区路线和移民事宜已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

    5月至9月中旬,巴彦宝格德和依诺古布拉格两个苏木机关、牧民进行搬迁工作。第一批搬迁工作为5296月中旬;第二批搬迁工作在合作化的基础上,于91025日进行。两批搬迁共有260户、1112人,牲畜70381头(只)。

    610,额济纳旗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额济纳旗机关基建地址变更的通知》。决定放弃在策克附近选址,把吉日格郎图苏木的达来呼布一带作为额济纳旗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行基本建设。

     

    五、1959年旗政府驻地建设情况

    19591114,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基本建设工程竣工正式交付使用。该工程是根据党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的指示,于1958年春经过7169部队首长与额济纳旗负责人共同协商确定。旗方负责筹划供应当地材料(包括砖、瓦、土坯、石灰、草席等),三大主要材料和小五金等统由部队代筹代运并负责进行施工。工程于71正式动工,参加施工的部队工程技术人员共850余人。实际完成砖木结构房屋4899.78平方米,砖土木结构5266.93平方米,土木结构1222.22平方米,共计11388.93平方米,比原计划多建196.93平方米。

    195910月,旗人民政府由赛汉陶来迁址至达来呼布。

     

    六、1959年旗政府驻地迁址后的善后工作情况

    根据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和乌兰夫书记的指示,19591017日,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对0029部队所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要求额济纳旗人民委员会,本着小利益必须服从大利益、地方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精神决定:1、草场移牧问题,老西庙以南牲畜在1215日以前全部移出。马鬃山作为原协商区不能再进去。移出的牲畜可在建国营(赛汉陶来)周围或其它苏木进行安插。只要做好工作,有信心,有毅力克服困难,是有潜力可挖的,所以,采取“主动淘汰”或“控制数量发展”的方针是不对的,现在和今后都必须坚持人口兴旺、牲畜稳定高速度发展的方针,不得有任何动摇。2、关于牲畜移置问题,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提出三个方案作为选择:将禁区牲畜直接移入其它苏木,适当分散安置;将禁区牲畜移入建国营,再将原建国营牲畜移到其它社队;如上述办法解决不了,移部分牲畜到阿拉善旗边界。3、关于交通运输问题,所运物资到建国营内由额济纳旗负责,建国营到禁区由部队负责。4、关于基建问题,机关和群众住房一般不再让部队帮助。5、今后不再从外地吸收和安置流民。6、古日乃湖土碱资源应按投资开采的费用核算后公开解决。

    1959124,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就牲畜撤出禁区后的安排致电中共额济纳旗委员会,指出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在听取了盟委副书记郭全德的汇报后,认为中共额济纳旗委员会在接到乌兰夫书记的指示和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关于解决0029工程遗留问题的指示后,在郭全德同志的协调帮助下,提前撤出遗留在禁区的牲畜,并且就撤出来的牲畜安全过冬问题作了适当安排,这对国家建设和额济纳旗的生产发展都是有利的,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对此表示满意。但对禁区撤出牲畜的长期安排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特别是在第二年春季以后,这些牲畜到底在哪里放牧,怎样放牧,还需具体安排,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对这个问题很担心。因此,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提出,要向干部和广大群众做艰苦的宣传工作,必须明确,让他们放弃任何“再回禁区”的想法,以防止因犹豫不定而使牲畜受到损失。在对牲畜的安排上,注意考虑在条件允许时,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挖掘潜力,尽量在额济纳旗境内安排。

    196041520日,中共额济纳旗第二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达来呼布召开。

    1960616日,额济纳旗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达来呼布召开。

    19606月,设定达来呼布镇建制。

    至此,搬迁工作落下帷幕,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就此驻于达来呼布镇。

    (作者: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档案史志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史海钩沉)三迁旗府考
  • 提要: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末,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曾三次搬迁,最后定址达来呼布镇,留下了三迁旗府的佳话。那么,三次搬迁原因何在,何时开始搬迁?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1958年,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党委和政府的指示,额济纳旗人民政府驻地由宝日乌拉(青山头)向北迁移150公里,迁至达来呼布,无代价地让出额济纳旗最丰美的草场,积极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至今,53年过去了,在额济纳大地依然流传着“三迁旗府”的爱国佳话。至于三迁旗府确切的时间、地点,以及迁出人口、牲畜数量多少,人们则知之甚少。为了不忘前事,教育后人,揭示事实真相,有必要对额济纳旗三迁旗府情况的来龙去脉进行考证。

     

    一、1956年以前旗政府驻地情况

    1949927,额济纳旧土尔扈特别旗实现和平解放。115,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建立,驻地达来呼布。19519月,人民政府驻地由达来呼布迁址至老西庙。19539月,额济纳旗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老西庙迁址至赛汉陶来(建国营)。

    1955316,在额济纳旗自治区一届二次人代会上,宣布额济纳旗自治区更名为额济纳自治旗,驻地赛汉陶来。

     

    二、19561957年旗政府驻地情况

    1956年,额济纳旗人民政府驻地依旧为赛汉陶来。516,在额济纳自治旗一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额济纳自治旗建制从195661起划归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巴彦淖尔盟辖属。划归内蒙古的同时,又将额济纳自治旗更名为额济纳旗。同时决定,额济纳旗人民政府由建国营迁至青山头。为此,1957221旗人民委员会向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上报了《为报旗级机关迁址基本建设工作问题及我们的意见》,该文件提出:“为适应我旗今后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之需要,由现旗级机关的住址——建国营(道劳卧铺)迁至青山头(宝日乌拉),将此业经旗第一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以(56)建字第276号之报告在案。”

    至此,旗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驻地确定在宝日乌拉(今东风航天城)。据旗档案馆档案记载,旗人民政府开始采购基建材料,并且在宝日乌拉的布格(东风航天城北的旗政府旧址)进行土建工程。

     

    三、1958年东风航天基地选址情况

    195811830日,根据国防部组织安排,陈锡联、王尚荣、孙继先和张贻祥以及苏联专家盖杜柯夫一行50余人飞抵甘肃省兰州市,以兰州军区司令部为大本营,对银川、民勤地区和酒泉周围南到祁连山、北到中蒙边界以及鼎新以北额济纳地区进行大规模反复空中勘察后,确定以额济纳旗的青山头(蒙古语宝日乌拉、时译波罗乌拉或保日乌拉)一带为国防试验场区重点。又通过详细踏察这一带地形、地貌以及额济纳地区的社会情况、交通条件、气象地质、水利资源、通讯联络、附近居民等方面情况,经过综合考证,做出将青山头一带作为试验场区的初步结论,并且确定了发射阵地、技术营地以及后勤基地的概略位置。

    214,党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主持会议,听取陈锡联上将和盖杜柯夫关于导弹试验靶场选址情况的汇报。聂荣臻元帅、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大将、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总参谋部装备部部长万毅中将和各军兵种首长以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主席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乌兰夫上将等30多位领导人听取了汇报。随后,党中央军委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选择导弹试验靶场的报告》。

    226,中共中央主席、党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党中央军委《关于选择导弹试验靶场的报告》上批示:“小平同志。此件请书记处处理。”33,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签署了“书记处已同意”的意见。至此,东风航天基地选址工作一锤定音。

     

    四、1958年旗政府驻地及搬迁情况

    1958年初,宝日乌拉的布格土建工程基本完工,团旗委、妇联等部分机关迁至宝日乌拉。旗人民政府也准备搬迁。就在此时,开始了额济纳旗政府再次搬迁的工作。

    195851,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书记巴图巴根致电乌兰夫副总理:“这次在额济纳旗境内国防建设所需用之面积,除额济纳旗第一、三苏木靠近甘肃省金塔县(鼎新)的部分山区、南戈壁地区外,该旗一、三苏木全部草场已被占用,该旗地区已被分割两处,据此情况,我们认为额济纳旗行政区划有重新考虑的必要。”具体意见是:“1、建国营南12公里为界线,第四、五苏木区域划为一块,安排额济纳旗现有全部牧户,进行建设。2、国防建设所需用区域以南,大约3万平方公里的山区、南戈壁地区,还存有少量草场和大量戈壁滩,如果大量开荒,有适合耕种农田的条件。山区亦有矿。因此,鼎新划进来,以鼎新为中心作为一块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和地方工业”。

    同日,额济纳旗移民工作委员会党组就《额济纳旗移民工作的初步意见》上报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书记杨力生,并转报乌兰夫主席,提出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保证按期完成额济纳旗各项迁移工作,拟于515日前将青山头旗级、苏木各单位及农场、饲料基地迁完。615日前将一苏木197户牧民及1个喇嘛庙全部迁完,9月底结束移民工作。同时,未迁移的300户牧民及喇嘛建造住房750间和喇嘛寺庙、住房80间,还需相应建设畜圈、暖棚。

    为妥善安置迁移牧民,经勘查草原,计划将一、三苏木牧民全部安插在四、五苏木内。因此,为开发水源、改造戈壁,扩大草原面积,需投资81.9万元,用于建设林草机构及配套人员、设备;投资91万元,用于水利灌溉和开发地下水资源;投资20万元,用于牧区住房建设;加上饮水、槽圈等开支计37.25万元;投资86.5万元,用于行政企事业单位基建,企事业单位追加55.51万元;投资64.44万元,用于策克至三盛公800公里公路建设;投资64.97万元,用于架设策克至三盛公有线电话;两项合计需投资129.41万元,劳力3923人,木料395.1立方米,又1600根;用于搬家所需的补助、工作、办公及必要的招待诸费用5000元。上述各项请求国家投资总数为431余万元,(不含旗企事业单位所缺的基建投资55.51万元),并请求调拨木料6095立方米。据初步统计,平均每日需劳力4723人,其中,各种技工454名。

    为顺利完成移民工作,在党内成立了7人组成的移民工作组,书记由巴图巴根(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书记)兼任,副书记张贻祥(国防科委20基地副司令员)、席达(巴彦淖尔军分区副政委)。党外成立11人的工作委员会,主任塔旺嘉布(巴彦淖尔盟行政公署副盟长、额济纳旗旗长),副主任席达、布和、牛顿。下设秘书、总务、基建、生产建设、宣传教育(包括保卫工作)等5个小组,分别处理各具体工作。

    512,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民委员会相应做出同意在额济纳旗宝日乌拉地区进行国防建设的决定。此时,导弹试验场区范围、禁区路线和移民事宜已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

    5月至9月中旬,巴彦宝格德和依诺古布拉格两个苏木机关、牧民进行搬迁工作。第一批搬迁工作为5296月中旬;第二批搬迁工作在合作化的基础上,于91025日进行。两批搬迁共有260户、1112人,牲畜70381头(只)。

    610,额济纳旗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额济纳旗机关基建地址变更的通知》。决定放弃在策克附近选址,把吉日格郎图苏木的达来呼布一带作为额济纳旗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行基本建设。

     

    五、1959年旗政府驻地建设情况

    19591114,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基本建设工程竣工正式交付使用。该工程是根据党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的指示,于1958年春经过7169部队首长与额济纳旗负责人共同协商确定。旗方负责筹划供应当地材料(包括砖、瓦、土坯、石灰、草席等),三大主要材料和小五金等统由部队代筹代运并负责进行施工。工程于71正式动工,参加施工的部队工程技术人员共850余人。实际完成砖木结构房屋4899.78平方米,砖土木结构5266.93平方米,土木结构1222.22平方米,共计11388.93平方米,比原计划多建196.93平方米。

    195910月,旗人民政府由赛汉陶来迁址至达来呼布。

     

    六、1959年旗政府驻地迁址后的善后工作情况

    根据中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委员会和乌兰夫书记的指示,19591017日,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对0029部队所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要求额济纳旗人民委员会,本着小利益必须服从大利益、地方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的精神决定:1、草场移牧问题,老西庙以南牲畜在1215日以前全部移出。马鬃山作为原协商区不能再进去。移出的牲畜可在建国营(赛汉陶来)周围或其它苏木进行安插。只要做好工作,有信心,有毅力克服困难,是有潜力可挖的,所以,采取“主动淘汰”或“控制数量发展”的方针是不对的,现在和今后都必须坚持人口兴旺、牲畜稳定高速度发展的方针,不得有任何动摇。2、关于牲畜移置问题,巴彦淖尔盟人民委员会提出三个方案作为选择:将禁区牲畜直接移入其它苏木,适当分散安置;将禁区牲畜移入建国营,再将原建国营牲畜移到其它社队;如上述办法解决不了,移部分牲畜到阿拉善旗边界。3、关于交通运输问题,所运物资到建国营内由额济纳旗负责,建国营到禁区由部队负责。4、关于基建问题,机关和群众住房一般不再让部队帮助。5、今后不再从外地吸收和安置流民。6、古日乃湖土碱资源应按投资开采的费用核算后公开解决。

    1959124,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就牲畜撤出禁区后的安排致电中共额济纳旗委员会,指出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在听取了盟委副书记郭全德的汇报后,认为中共额济纳旗委员会在接到乌兰夫书记的指示和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关于解决0029工程遗留问题的指示后,在郭全德同志的协调帮助下,提前撤出遗留在禁区的牲畜,并且就撤出来的牲畜安全过冬问题作了适当安排,这对国家建设和额济纳旗的生产发展都是有利的,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对此表示满意。但对禁区撤出牲畜的长期安排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特别是在第二年春季以后,这些牲畜到底在哪里放牧,怎样放牧,还需具体安排,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对这个问题很担心。因此,中共巴彦淖尔盟委员会提出,要向干部和广大群众做艰苦的宣传工作,必须明确,让他们放弃任何“再回禁区”的想法,以防止因犹豫不定而使牲畜受到损失。在对牲畜的安排上,注意考虑在条件允许时,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挖掘潜力,尽量在额济纳旗境内安排。

    196041520日,中共额济纳旗第二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达来呼布召开。

    1960616日,额济纳旗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达来呼布召开。

    19606月,设定达来呼布镇建制。

    至此,搬迁工作落下帷幕,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就此驻于达来呼布镇。

    (作者: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档案史志局)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