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4年  /  第一期

第一期

  • (方志论坛)浅谈地方志的科学属性
  •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作为出版业的地方志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改进地方志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最科学的属性来完善修志工作。

        众所周知,地方志的编纂很不平衡,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各个地方的特点也不一样,但是在编纂过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探讨,例如研究编纂地方志的指导思想、资料纂著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一部志书的科学性。

        地方志的编纂质量,是随着对志书的属性的认识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的。到现在为止,地方志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现存的模式。这个模式是在大家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是,是不是可以有一种标准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呢?那也是不尽然的,因为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我们只能就目前认识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指导我们的工作。

        过去对地方志的属性有许多研究,也有许多说法,例如: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等等。这些都有道理,但又不十分确切。地方志应该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有时代特色的资料汇集,是地方的科学文献。它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所以每部志书都要尽量体现它的科学属性,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地方志的科学属性:

        一、地方志要有地方的特点

        地方志是反映一个地方一定时间内的基本面貌,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地方国情的载体,地方志有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是地方志的生命力之所系。就全国而言,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各有自己的劣势,所以在地方志的篇目设计和内容记述中都应体现各自的特点,不宜照搬照套。

        二、地方志要以资料为基础

        一部志书,它的功能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史料的价值。资料丰富与否、准确与否,对志书的质量关系很大。一部志书是从大量资料中经过整理、筛选、提炼而成的。志书的功能大小不仅通过资料的数量来体现,更要通过资料的质量来体现,地方志的科学性表现在体例结构、内容记述、文字表达等诸多方面,而首先表现在它所占有的资料的翔实、系统和准确上面,地方志的权威性也体现在这方面。

        三、地方志是实用性的文献

        地方志由于资料丰富、内容广博、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具有长期的实用价值。因此,既要做到详细,同时要做到简略。这是对地方志在实用性上的科学要求。地方志要达到实用的目的,就要面向社会,而不是面向专业,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自赏,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编纂,大大提高志书的实用价值,提高它的社会性和知名度。因此在志书的编纂中,就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存史借鉴的需要。力求用较小的篇幅容纳更大的资料量,使地方志成为一部资料高度密集、知识高度密集、实用性很强的大型资料工具书。

        综上所述,一部好的志书应该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史实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观点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在文字表述上应该朴实、严谨。

        当然,要保证志书的质量、增强其实用性,除了力求符合科学属性,加强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领导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定期参加一些会议、培训,提高编纂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编纂地方志并不是闭门修志,而是要立足于现实,服务于现实,要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指导志书的编纂工作,把地方志事业,同探索基本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任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编好志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地方志事业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方志论坛)浅谈地方志的科学属性
  •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作为出版业的地方志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改进地方志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最科学的属性来完善修志工作。

        众所周知,地方志的编纂很不平衡,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各个地方的特点也不一样,但是在编纂过程中都有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探讨,例如研究编纂地方志的指导思想、资料纂著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一部志书的科学性。

        地方志的编纂质量,是随着对志书的属性的认识不断发展而逐渐提高的。到现在为止,地方志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现存的模式。这个模式是在大家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是,是不是可以有一种标准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呢?那也是不尽然的,因为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我们只能就目前认识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指导我们的工作。

        过去对地方志的属性有许多研究,也有许多说法,例如: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等等。这些都有道理,但又不十分确切。地方志应该是一部朴实的、严谨的、科学的,有时代特色的资料汇集,是地方的科学文献。它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所以每部志书都要尽量体现它的科学属性,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地方志的科学属性:

        一、地方志要有地方的特点

        地方志是反映一个地方一定时间内的基本面貌,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地方国情的载体,地方志有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是地方志的生命力之所系。就全国而言,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各有自己的劣势,所以在地方志的篇目设计和内容记述中都应体现各自的特点,不宜照搬照套。

        二、地方志要以资料为基础

        一部志书,它的功能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史料的价值。资料丰富与否、准确与否,对志书的质量关系很大。一部志书是从大量资料中经过整理、筛选、提炼而成的。志书的功能大小不仅通过资料的数量来体现,更要通过资料的质量来体现,地方志的科学性表现在体例结构、内容记述、文字表达等诸多方面,而首先表现在它所占有的资料的翔实、系统和准确上面,地方志的权威性也体现在这方面。

        三、地方志是实用性的文献

        地方志由于资料丰富、内容广博、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具有长期的实用价值。因此,既要做到详细,同时要做到简略。这是对地方志在实用性上的科学要求。地方志要达到实用的目的,就要面向社会,而不是面向专业,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自赏,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编纂,大大提高志书的实用价值,提高它的社会性和知名度。因此在志书的编纂中,就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存史借鉴的需要。力求用较小的篇幅容纳更大的资料量,使地方志成为一部资料高度密集、知识高度密集、实用性很强的大型资料工具书。

        综上所述,一部好的志书应该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史实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权威性;观点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做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在文字表述上应该朴实、严谨。

        当然,要保证志书的质量、增强其实用性,除了力求符合科学属性,加强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领导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定期参加一些会议、培训,提高编纂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编纂地方志并不是闭门修志,而是要立足于现实,服务于现实,要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指导志书的编纂工作,把地方志事业,同探索基本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任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编好志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地方志事业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