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王宏华
2024年8月,因工作调整,我成为赤峰市档案史志馆地方志科的一员,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却有很多感悟。
凝聚一心成众志,携手同行筑梦想。来到地方志科室,我曾和馆长谈了自己的顾虑:“我年纪偏大,重新去涉猎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怎么能出成绩呢?”馆长告诉我:“《赤峰年鉴(2023)》是中国精品年鉴。地方志科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科长雷厉风行、业务一流,科室同志负责任、能担当,即使是新来的同志,经过这次创精品年鉴的锻炼,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在这样的科室工作,一定能做出一流业绩。”
科长在总结《赤峰年鉴(2023)》获中国精品年鉴原因时说,我们之所以能成功创建中国精品年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天时”是因为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攻坚;“地利”是因为我们写的年鉴是自治区最好的;“人和”是因为领导重视,科室人员团结,富有战斗力,所以《赤峰年鉴(2023)》被评为中国精品年鉴,有了这个基础,地方志科的工作会蒸蒸日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周一科室例会是雷打不动的,科长总会在布置完一周工作后对我们提出要求和建议,屡次告诫要把地方志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一定要干出名堂。要修炼“四心”,即静心、用心、耐心、细心,我们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科长要求去编纂和校对。
这里举个小例子,记得同事在审读《内蒙古影像方志》脚本时发现敖汉旗和元宝山区都有对最近出海口的类似表达。那么,到底谁是最近的出海口呢?同事又查阅了政府网站,敖汉旗政府网站记载“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南与辽宁省毗邻,东与通辽市接壤,距锦州港130公里,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旗县”。元宝山如是说:“元宝山区区位优势明显,距北京、天津、秦皇岛、大连、沈阳等环渤海中心城市在500公里经济圈以内,距锦州港210公里,是内蒙古最近的出海通道。”我们仔细查看地图之后确认敖汉地理位置上距锦州最近。科室分别给元宝山档案史志馆和敖汉旗档案史志馆反馈,请他们确认档案出处。
这只是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这样的故事在地方志科室经常发生。编纂志书,需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上,对发布的信息要有绝对地把握,这种细心负责的态度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长期坚持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刚到地方志科时,并未给我安排具体工作,科长让我了解一下地方志的工作内容,因为赤峰市二轮志书2020年印刷完成,现在的重要任务是年鉴编纂及专业志的评审工作。于是,我开始学习地方志编纂教程和图书编校应该掌握的一些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通过对这些文件、规定、用法的了解,我对地方志编纂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地方志编纂要求非常细致、非常严格,绝不是普通的文字校对。
从年鉴成果入门。我开始从头到尾学习研读《赤峰年鉴(2023)》,揣摩其篇目安排和记述方法及文体特点。《赤峰年鉴(2023)》中记载了哪些大事?事情是怎样的?2023年政府做了哪些重点工作?文化情况及教育成就如何?赤峰旅游资源有哪些?年鉴卷首精美图片都是哪些方面的?《赤峰年鉴(2023)》大类目37个部分,条目1572条,表格73张,图片227幅,全书110多万字,这都是怎么设计的?我边学边向同事提出问题。同事告诉我,《赤峰年鉴(2023)》之所以能够创成中国精品年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专家和地方志科共同培育的结果。我开始研读《赤峰年鉴(2023)》的一稿和二稿专家评审反馈意见。《赤峰年鉴(2023)》篇目评审反馈意见33类145条,二稿评审反馈意见29类103条。读完这些,我终于明白创建精品的不易,简单说就是既要全,又不能重;既要精准,又要创新,条目之间要有严格排序,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如果把地方志事业比作一座殿堂,那么他一定是外观恢弘壮丽、营造科学,里面必是金碧辉煌,琳琅满目。
以年鉴工作练手。因工作机会,我开始校对《克什克腾旗年鉴(2024)》,正好是对前段时间所学知识的检验和实践,我整理出近百条问题,反馈给克什克腾旗档案史志馆。9月24日,《赤峰年鉴(2024)》排版结束,进入编辑互校阶段。我领取了9个类目,近200页的任务,用了一周时间才挑出10多处问题。如果我能多发现几处问题,将证明我更细心、更耐心,所以我更用心、更静心去挑错,去找同事的“茬”。我觉得越是这样,越是对方志、对历史、对国家文献负责的态度。只有经得起各种检验的文字才能保存下来,也才能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陶渊明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即使过去的工作业绩再好,也成为过去时了,未来的愿景正在招手。虽然我才到地方志科几个月,但已经感受到地方志科的独特魅力,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科室。我将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四心”讲好赤峰故事,为传承好中国文化遗产作出方志贡献!
(作者单位:赤峰市档案史志馆)
王宏华
2024年8月,因工作调整,我成为赤峰市档案史志馆地方志科的一员,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却有很多感悟。
凝聚一心成众志,携手同行筑梦想。来到地方志科室,我曾和馆长谈了自己的顾虑:“我年纪偏大,重新去涉猎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怎么能出成绩呢?”馆长告诉我:“《赤峰年鉴(2023)》是中国精品年鉴。地方志科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科长雷厉风行、业务一流,科室同志负责任、能担当,即使是新来的同志,经过这次创精品年鉴的锻炼,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在这样的科室工作,一定能做出一流业绩。”
科长在总结《赤峰年鉴(2023)》获中国精品年鉴原因时说,我们之所以能成功创建中国精品年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天时”是因为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攻坚;“地利”是因为我们写的年鉴是自治区最好的;“人和”是因为领导重视,科室人员团结,富有战斗力,所以《赤峰年鉴(2023)》被评为中国精品年鉴,有了这个基础,地方志科的工作会蒸蒸日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周一科室例会是雷打不动的,科长总会在布置完一周工作后对我们提出要求和建议,屡次告诫要把地方志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一定要干出名堂。要修炼“四心”,即静心、用心、耐心、细心,我们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科长要求去编纂和校对。
这里举个小例子,记得同事在审读《内蒙古影像方志》脚本时发现敖汉旗和元宝山区都有对最近出海口的类似表达。那么,到底谁是最近的出海口呢?同事又查阅了政府网站,敖汉旗政府网站记载“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南与辽宁省毗邻,东与通辽市接壤,距锦州港130公里,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旗县”。元宝山如是说:“元宝山区区位优势明显,距北京、天津、秦皇岛、大连、沈阳等环渤海中心城市在500公里经济圈以内,距锦州港210公里,是内蒙古最近的出海通道。”我们仔细查看地图之后确认敖汉地理位置上距锦州最近。科室分别给元宝山档案史志馆和敖汉旗档案史志馆反馈,请他们确认档案出处。
这只是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这样的故事在地方志科室经常发生。编纂志书,需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上,对发布的信息要有绝对地把握,这种细心负责的态度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长期坚持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刚到地方志科时,并未给我安排具体工作,科长让我了解一下地方志的工作内容,因为赤峰市二轮志书2020年印刷完成,现在的重要任务是年鉴编纂及专业志的评审工作。于是,我开始学习地方志编纂教程和图书编校应该掌握的一些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通过对这些文件、规定、用法的了解,我对地方志编纂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地方志编纂要求非常细致、非常严格,绝不是普通的文字校对。
从年鉴成果入门。我开始从头到尾学习研读《赤峰年鉴(2023)》,揣摩其篇目安排和记述方法及文体特点。《赤峰年鉴(2023)》中记载了哪些大事?事情是怎样的?2023年政府做了哪些重点工作?文化情况及教育成就如何?赤峰旅游资源有哪些?年鉴卷首精美图片都是哪些方面的?《赤峰年鉴(2023)》大类目37个部分,条目1572条,表格73张,图片227幅,全书110多万字,这都是怎么设计的?我边学边向同事提出问题。同事告诉我,《赤峰年鉴(2023)》之所以能够创成中国精品年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专家和地方志科共同培育的结果。我开始研读《赤峰年鉴(2023)》的一稿和二稿专家评审反馈意见。《赤峰年鉴(2023)》篇目评审反馈意见33类145条,二稿评审反馈意见29类103条。读完这些,我终于明白创建精品的不易,简单说就是既要全,又不能重;既要精准,又要创新,条目之间要有严格排序,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如果把地方志事业比作一座殿堂,那么他一定是外观恢弘壮丽、营造科学,里面必是金碧辉煌,琳琅满目。
以年鉴工作练手。因工作机会,我开始校对《克什克腾旗年鉴(2024)》,正好是对前段时间所学知识的检验和实践,我整理出近百条问题,反馈给克什克腾旗档案史志馆。9月24日,《赤峰年鉴(2024)》排版结束,进入编辑互校阶段。我领取了9个类目,近200页的任务,用了一周时间才挑出10多处问题。如果我能多发现几处问题,将证明我更细心、更耐心,所以我更用心、更静心去挑错,去找同事的“茬”。我觉得越是这样,越是对方志、对历史、对国家文献负责的态度。只有经得起各种检验的文字才能保存下来,也才能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陶渊明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即使过去的工作业绩再好,也成为过去时了,未来的愿景正在招手。虽然我才到地方志科几个月,但已经感受到地方志科的独特魅力,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科室。我将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四心”讲好赤峰故事,为传承好中国文化遗产作出方志贡献!
(作者单位:赤峰市档案史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