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
在广袤的达尔罕草原上,艾不盖河蜿延曲折、静静地流淌着,在它的旁边,有一座庙宇叫百灵庙,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却颇为重要。百灵庙是绥北军事要地,也是沟通南北、贯连东西的交通要道。距绥远省会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市)西北约170公里。地势险要,为绥远北部主要屏障,德王伪蒙组织及日军进犯绥远的桥头堡。百灵庙位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北部草原地带,与呼包二市距离几乎差不多,在过去,这里是北部草原的一个政治、宗教中心,也是一个交通中心,是旅蒙商与北部地区进行经贸往来的必经之地。
在日本侵华时期,这里风云际会,政治气候变化莫测,在时局激荡的情况下,终于爆发了著名的百灵庙暴动和百灵庙战役,这些事件成为当时绥远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一时间,百灵庙声名大振,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都投在了这里,在全国抗战形势低迷的情况下,这里成为一个亮点,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团结一致、不屈不挠、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一、百灵庙暴动
民国23年(1934年)4月,以锡林郭勒苏尼特右旗蒙古族王爷德穆楚克栋鲁普为代表的反动民族上层在百灵庙成立“蒙古自治政务委员会”,组建了蒙古地方保安队,至民国24年(1935年)秋,保安队员发展到1 000余人。其间,蓝衣社特务为了侦查蒙政会的内情,组织了“内蒙旅行团”,来百灵庙一带活动;国民党政府也多次派员来百灵庙,与德王讨价还价;日本间谍中岛万藏等也时常活动于百灵庙地区。绥北重镇百灵庙一时成为各方的必争之地。为了团结争取蒙旗保安队,促其早日反正,中共西蒙工委派党员云青、赵诚等人,打入保安队,做地下宣传鼓动工作,乌兰夫、奎壁、李森等也曾先后赴百灵庙,了解情况,传递信息,商讨对策。
民国24年(1935年)秋冬之际,党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消息传到百灵庙。云青、赵诚等共产党员,以及云蔚等党外的骨干分子,两次在百灵庙的东山坡召开秘密会议,商议能否迅即发起暴动,组建“红军响应队”以及排除德王势力,使蒙政会成为抗日的机构等事宜。
民国25年(1936年)春节前,赵诚、云继先、朱实夫等回土默特旗向云泽(乌兰夫)报告情况,商议对策。乌兰夫当即指出:“一旦德王公然在日本的操纵下搞起独立运动,暴动的时机就成熟了。暴动能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是时,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也有削弱德王势力的打算,即电邀国民党要员巴文峻由南京前来绥远,秘商对策。
民国25年(1936年)2月,德王由百灵庙返回苏尼特右旗,成立了所谓“蒙古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设日本顾问部,且改元易帜,公开投日。当时,百灵庙蒙政会的事务由顾问敖云章和秘书吉尔格郎代为处理。保安处帮办宝道新(墨尔根巴图尔)和总队部书记长张启祥等人虽主持和训练保安队,但因该队多数官兵系土默特旗人,实际控制权掌握在云继先、朱实夫的手中。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云继先,曾留学于苏联学习军事的朱实夫等人一向对德王的亲日路线不满,存有戒心。德王一意孤行,决定把蒙旗保安队并入“蒙古军”建制,移驻“嘉卜寺”,派日本军官充当顾问,事态发展非常严重,时间相当紧迫。经过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多次宣传鼓动、组织策划,暴动时机已成熟,保安队爱国官兵抗日情绪高涨,积极呼应了武装暴动的号召。
按照计划,保安队将在民国25年(1936年)2月22日23时30分开始进行暴动。但到21日,云蔚发现敌人动态异常,随即与云继先、朱实夫商议,决定提前24小时举行暴动。当晚23时30分,武装暴动队伍兵分五路出击:第一路袭击德王的乌滂守备队,解除武装威胁;第二路进攻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第三路攻打稽查处的看守所,释放被押士兵,击毙蒙政会稽查处主任李凤诚;第四路捣毁电台,切断与德王的通讯联络;第五路抄袭会计科,打开银柜,焚烧账目。22日凌晨2时,暴动队伍完成了各项任务后,在百灵庙南营盘集合,由云、朱等人率领,趁夜色朦胧,在茫茫雪原上向武川方向进发。暴动队伍行至达尔罕旗黑沙图地方,便遭到蒙政会派来的汽车及骑兵的追袭。战斗打得很激烈,因雪大路滑,汽车行驶不便,数小时后,追兵即返回百灵庙。下午2时左右,暴动队伍安全到达距百灵庙50余公里处的岔岔村和二份子村。并电召驻乌拉特中旗的保安队第二中队,与主力会合。至此,暴动的全部官兵约有1 000余名,暂编为2个大队,6个中队,2个特务队。25日,起义部队在归绥发表起义通电,揭露德王投靠日本的行为,阐明“在激于爱国热忱不背叛国家原则下,举行军事暴动,脱离德王。”
当暴动队伍在二份子准备休整时,傅作义部驻武川的孙兰峰421团两个加强营赶到二份子村,借“慰问”之名,包围了暴动队伍,用欺骗的手段,收缴了他们的武器。不久,该部队被拉到大青山南,改编为2个大队,分驻萨拉齐县水涧沟村和归绥县的三两村。之后,由国民党中央给以“蒙古保安总队”的番号,任命云继先为少将总队长,朱实夫为副总队长。并发给月饷1万元,购置马费5千元。
同年9月,德王派亲信托巴、达奥、李春林等人,到暴动队伍的驻地,与原德王的部下云麟、张文锦等联络,挑拨离间,挑动不纯分子策动哗变,枪杀了暴动领导人云继先,将部分人员拉回百灵庙,许多官兵也相继愤然离队回了家。
正当暴动队伍处境艰难,面临崩溃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派出有志之士、优秀人员,为这支部队输送了新生力量。除云青、赵诚等共产党员重返该部工作外,乌兰夫等也参加到这支部队。不久,蒙古保安总队被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中共党员白海风任旅长,移防包头附近。蒙旗独立旅是新三师的前身,乌兰夫在其中的公开身份是代理政治部主任。这支部队几经磨难,逐步壮大,而始终由百灵庙暴动的志士们构成它的主干。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日伪军进犯归绥,国民党驻军不战而撤,唯有蒙旗独立旅从驻地固阳县,驰骋而至归绥南郊,在大黑河一带,与日军、伪蒙军激战一昼夜,予敌重创。民国27年(1938年)5月,扩建为新三师,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百灵庙暴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反对德王与日军的相互勾结,而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暴动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势力,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日精神,创建了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蒙古族武装力量,为日后开展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二、百灵庙战役
百灵庙是绥远省北部的军事要地,是乌兰察布盟最大的喇嘛庙之一,也是沟通南北、贯连东西的交通要道。距绥远省会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市)西北约170公里。地势险要,为绥远北部主要屏障,是德王伪蒙组织的巢穴,也是日军进犯绥远的桥头堡。
民国25年(1936年)11月中旬,傅作义部侦知日伪军由察北用汽车百余辆运送大批武器弹药到达百灵庙,企图由百灵庙向绥远各地进犯。傅作义将军当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先发制人,出敌不意,奇袭百灵庙,歼击守庙之敌,毁其巢穴,保卫边疆。令骑兵师长孙长胜为前敌总指挥,第211旅旅长孙兰峰为副总指挥,指挥骑兵第2师3个团,第211旅2个步兵团,第70师刘效曾步兵团,附山炮兵1营,苏鲁通小炮1队,汽车和装甲车队各一,约5 000余人,秘密向指定地点二份子、公胡洞一带集结待命。
同时,派35军参谋人员,化装成商贩,到百灵庙一带侦查地形,将其周围地形、工事构筑及兵力布置等情况绘制成图,为傅作义军队作战提供了方便。是时,庙内及周围有伪蒙第7师穆克登宝部骑兵约l 800余人,德王所属蒙旗保安队700余人,其他人员300余,总兵力约在3 000人左右。屯积粮草、枪炮弹药、汽油燃料等军需物资,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百灵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临战之前,孙兰峰亲率团以上军官,在距百灵庙20余里的高沙梁一带进行秘密侦查,并确定了各部队的行军路线、集结地点、攻击准备位置、攻击方向等。
11月22日,各部队到达指定地点,集结完毕。孙长胜、孙兰峰即召集连长以上军官,下达进攻命令:1.第211旅(欠422团)骑兵第3团附山炮1营、苏鲁通小炮1队,汽车队(24辆)和装甲车队(20辆)为主攻部队,419团张成义部为左梯队,从百灵庙正面攻击,直取百灵庙;以421团刘景新部(欠1营)为右梯队,从百灵庙东面攻击,并抽派一部先期到该庙东北通往滂江的道路上,选择有利地形,伏击敌人,断其归路。2.刘效曾步兵团为佯攻部队,由百灵庙以西地区,先行向敌袭击,以吸引敌人注意力,给主攻部队创造有利条件。3.骑兵第1、2团绕到百灵庙以北地区,与步兵右梯队协同攻击北侧,占领北山,控制飞机场,并追击败退之敌。4.步兵第421团第1营(韩天春营)、山炮营、苏鲁通小炮队、装甲车队为预备队,置于百灵庙东南高地附近。其他部队随指挥部在百灵庙南山东南大道以左小高地附近。5.各部队均须在23日午夜24时,到达攻击准备位置,构成通讯网,听候总指挥部电话命令,开始攻击。
11月23日深夜,天气寒冷,草地积雪尺余。各攻击部队按时到达攻击准备位置。第419团张诚义部率先秘密接近距百灵庙南约3华里处。午夜24时,各攻击部队向敌人发起全面攻击。刘效曾团在百灵庙西侧吸引敌注意力,张成义419团向庙南侧发起总攻。战斗非常激烈,敌人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日本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亲自指挥督战,集中全部火力拼命阻止傅作义部队前进,激战达3、4小时也未见结果。孙长胜、孙兰峰果断下达命令,拂晓前必须全歼百灵庙之敌,一举收复百灵庙。山炮营及苏鲁通小炮队在参谋长袁庆荣的指挥下,集中炮火向女儿山之敌进行摧毁性射击,掩护装甲车队和步兵攻击,并向百灵庙固守之敌猛烈射击,支援步兵向庙内进攻。孙兰峰副总指挥亲到前线指挥战斗,韩天春营长率领装甲车队和该营第3连,乘6辆汽车从东南山口向敌猛攻。百灵庙北面的蒙政会驻地和汽油库中弹起火。刘效曾团也由西面突破敌人阵地,向庙内进攻,骑兵刘景新团攻占北山,控制了敌人飞机场,切断了敌人后退之路。经过激战,终将敌阵地防线突破。激战中,伪蒙古军一排官兵举行战场起义,调转枪口,向日本指挥官射击,日本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和伪蒙古军第7师师长穆克登宝等乘汽车,仓皇逃往大庙,敌军惊慌失措,纷纷缴械投降。24日上午8时,敌方全线崩溃,傅作义部队全歼敌军,收复了百灵庙。共毙敌300余名,内有日本人尸体20余具,伤敌600余名,俘敌400余名;缴获各种炮13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600余支,无线电台3部,汽油500余桶,面粉2万余袋和其它军需物品等。傅作义部队亦伤亡300余名。傅作义部队优待俘虏,每人发给银洋5元,面粉1袋,劝其返乡。
傅作义部队攻占百灵庙后,除留42l团1个营警戒防守、修筑工事外,其余各部均在当天下午撤至原集结地待命。日伪军不甘心失败,于11月25日,调集百余辆汽车陆续载运援兵3 000余名到达大庙,并有王英部骑兵2 000余名从商都以北绕过土牧尔台,经草地向绥远西北方向窜犯。孙兰峰旅长立即率部返回百灵庙,重新部署,迎击来犯之敌。从女儿山东、沙河西岸起分成两个防区构筑工事,西面为刘景新团,东面为张成义团,其余为预备队。
12月3日凌晨4时许,在刘景新团阵地前,发现头罩白毛巾,身上翻穿白茬皮袄的敌人,顺雪坡向百灵庙方向蠕动。当即被该团士兵击退。张成义团阵地前也有五六百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向沙河东岸山头猛烈进攻。西南角被刘团击退之敌,又增加到七八百人,向各阵地发起波浪式的冲锋。刘团部队按照预定计划节节后退,诱敌深入袋形阵地后,三面夹击,毙敌100余人。上午9时许,敌机分两组轮番轰炸百灵庙周围阵地。1架敌机被击伤后,慌忙逃走。这时张成义团阵地前面的敌人又在炮火掩护下向百灵庙方向猛冲,傅作义部队绕到敌人的侧背,两面夹击,将敌击退。为彻底粉碎敌人的反扑,孙兰峰旅长决定当晚出击,命令刘效曾团抽调精壮士兵4个连为袭击队,配有骑兵1队,汽车2辆,追歼逃窜之敌。这次反击战共歼日伪军700余人,“大汉义军”副司令雷中田被击毙。
百灵庙大捷传到全国各地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日伪军的威风,振奋了人心,人们欢欣鼓舞,军民无不扬眉吐气。在陕北的毛泽东主席即电傅作义:“绥远抗战胜利,为全国抗战的先声”,给予高度评价。并派南汉宸携款慰问,赠送锦旗一面,上面绣有“为国御侮”四个字。各地报纸竟先刊发“号外”,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华侨和青年学生纷纷组织慰劳团到归绥、百灵庙、大庙等地劳军慰问。北平、上海等地的学生热情高涨,要求国民政府扩大绥远抗战局面,实行全面抗战。全国各大城市学联大力支持绥远抗战,组织成千上万的学生到街头宣传并募集慰劳品输送前线。北平学联发起“万件皮衣运动”,提出“千针缝、万针缝,送给绥远战士杀敌打冲锋”。何香凝女士为激励百灵庙前方杀敌将士,组织了“上海妇孺抗日慰劳团”,成员有著名电影艺术家陈波儿、崔嵬,女作家吴似鸿、熊玉兰以及陶行知先生所组织的儿童团团员等。民国26年(1937年)1月23日,“慰劳团”随傅作义将军到达绥北重镇百灵庙,进行慰问,演出其间,著名音乐家吕骥也来绥教唱救亡歌曲,并谱写了“三十五军军歌”。
著名记者范长江翔实地报道了绥远抗战的经过,称赞说:“这次战役,揭开了民族光荣的历史新页。”百灵庙战役后的短期内,来自全国各阶层民众的捐款一项,就达300余万元。
民国26年(1937年)3月15日,绥远省各族各界群众3万余人,召开了规模盛大的追悼绥远抗战阵亡将士大会,南京国民政府的汪精卫、山西省的闫锡山等都亲自来绥参加。百灵庙战役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虽不是一个大的战役,但它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决心,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内外反响极大,在中华民族抗日史上,占据了光辉的一页。
在广袤的达尔罕草原上,艾不盖河蜿延曲折、静静地流淌着,在它的旁边,有一座庙宇叫百灵庙,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却颇为重要。百灵庙是绥北军事要地,也是沟通南北、贯连东西的交通要道。距绥远省会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市)西北约170公里。地势险要,为绥远北部主要屏障,德王伪蒙组织及日军进犯绥远的桥头堡。百灵庙位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北部草原地带,与呼包二市距离几乎差不多,在过去,这里是北部草原的一个政治、宗教中心,也是一个交通中心,是旅蒙商与北部地区进行经贸往来的必经之地。
在日本侵华时期,这里风云际会,政治气候变化莫测,在时局激荡的情况下,终于爆发了著名的百灵庙暴动和百灵庙战役,这些事件成为当时绥远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一时间,百灵庙声名大振,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都投在了这里,在全国抗战形势低迷的情况下,这里成为一个亮点,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团结一致、不屈不挠、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一、百灵庙暴动
民国23年(1934年)4月,以锡林郭勒苏尼特右旗蒙古族王爷德穆楚克栋鲁普为代表的反动民族上层在百灵庙成立“蒙古自治政务委员会”,组建了蒙古地方保安队,至民国24年(1935年)秋,保安队员发展到1 000余人。其间,蓝衣社特务为了侦查蒙政会的内情,组织了“内蒙旅行团”,来百灵庙一带活动;国民党政府也多次派员来百灵庙,与德王讨价还价;日本间谍中岛万藏等也时常活动于百灵庙地区。绥北重镇百灵庙一时成为各方的必争之地。为了团结争取蒙旗保安队,促其早日反正,中共西蒙工委派党员云青、赵诚等人,打入保安队,做地下宣传鼓动工作,乌兰夫、奎壁、李森等也曾先后赴百灵庙,了解情况,传递信息,商讨对策。
民国24年(1935年)秋冬之际,党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消息传到百灵庙。云青、赵诚等共产党员,以及云蔚等党外的骨干分子,两次在百灵庙的东山坡召开秘密会议,商议能否迅即发起暴动,组建“红军响应队”以及排除德王势力,使蒙政会成为抗日的机构等事宜。
民国25年(1936年)春节前,赵诚、云继先、朱实夫等回土默特旗向云泽(乌兰夫)报告情况,商议对策。乌兰夫当即指出:“一旦德王公然在日本的操纵下搞起独立运动,暴动的时机就成熟了。暴动能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是时,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也有削弱德王势力的打算,即电邀国民党要员巴文峻由南京前来绥远,秘商对策。
民国25年(1936年)2月,德王由百灵庙返回苏尼特右旗,成立了所谓“蒙古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设日本顾问部,且改元易帜,公开投日。当时,百灵庙蒙政会的事务由顾问敖云章和秘书吉尔格郎代为处理。保安处帮办宝道新(墨尔根巴图尔)和总队部书记长张启祥等人虽主持和训练保安队,但因该队多数官兵系土默特旗人,实际控制权掌握在云继先、朱实夫的手中。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云继先,曾留学于苏联学习军事的朱实夫等人一向对德王的亲日路线不满,存有戒心。德王一意孤行,决定把蒙旗保安队并入“蒙古军”建制,移驻“嘉卜寺”,派日本军官充当顾问,事态发展非常严重,时间相当紧迫。经过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多次宣传鼓动、组织策划,暴动时机已成熟,保安队爱国官兵抗日情绪高涨,积极呼应了武装暴动的号召。
按照计划,保安队将在民国25年(1936年)2月22日23时30分开始进行暴动。但到21日,云蔚发现敌人动态异常,随即与云继先、朱实夫商议,决定提前24小时举行暴动。当晚23时30分,武装暴动队伍兵分五路出击:第一路袭击德王的乌滂守备队,解除武装威胁;第二路进攻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第三路攻打稽查处的看守所,释放被押士兵,击毙蒙政会稽查处主任李凤诚;第四路捣毁电台,切断与德王的通讯联络;第五路抄袭会计科,打开银柜,焚烧账目。22日凌晨2时,暴动队伍完成了各项任务后,在百灵庙南营盘集合,由云、朱等人率领,趁夜色朦胧,在茫茫雪原上向武川方向进发。暴动队伍行至达尔罕旗黑沙图地方,便遭到蒙政会派来的汽车及骑兵的追袭。战斗打得很激烈,因雪大路滑,汽车行驶不便,数小时后,追兵即返回百灵庙。下午2时左右,暴动队伍安全到达距百灵庙50余公里处的岔岔村和二份子村。并电召驻乌拉特中旗的保安队第二中队,与主力会合。至此,暴动的全部官兵约有1 000余名,暂编为2个大队,6个中队,2个特务队。25日,起义部队在归绥发表起义通电,揭露德王投靠日本的行为,阐明“在激于爱国热忱不背叛国家原则下,举行军事暴动,脱离德王。”
当暴动队伍在二份子准备休整时,傅作义部驻武川的孙兰峰421团两个加强营赶到二份子村,借“慰问”之名,包围了暴动队伍,用欺骗的手段,收缴了他们的武器。不久,该部队被拉到大青山南,改编为2个大队,分驻萨拉齐县水涧沟村和归绥县的三两村。之后,由国民党中央给以“蒙古保安总队”的番号,任命云继先为少将总队长,朱实夫为副总队长。并发给月饷1万元,购置马费5千元。
同年9月,德王派亲信托巴、达奥、李春林等人,到暴动队伍的驻地,与原德王的部下云麟、张文锦等联络,挑拨离间,挑动不纯分子策动哗变,枪杀了暴动领导人云继先,将部分人员拉回百灵庙,许多官兵也相继愤然离队回了家。
正当暴动队伍处境艰难,面临崩溃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派出有志之士、优秀人员,为这支部队输送了新生力量。除云青、赵诚等共产党员重返该部工作外,乌兰夫等也参加到这支部队。不久,蒙古保安总队被改编为蒙旗独立旅,中共党员白海风任旅长,移防包头附近。蒙旗独立旅是新三师的前身,乌兰夫在其中的公开身份是代理政治部主任。这支部队几经磨难,逐步壮大,而始终由百灵庙暴动的志士们构成它的主干。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日伪军进犯归绥,国民党驻军不战而撤,唯有蒙旗独立旅从驻地固阳县,驰骋而至归绥南郊,在大黑河一带,与日军、伪蒙军激战一昼夜,予敌重创。民国27年(1938年)5月,扩建为新三师,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百灵庙暴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反对德王与日军的相互勾结,而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这次暴动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势力,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日精神,创建了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蒙古族武装力量,为日后开展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
二、百灵庙战役
百灵庙是绥远省北部的军事要地,是乌兰察布盟最大的喇嘛庙之一,也是沟通南北、贯连东西的交通要道。距绥远省会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市)西北约170公里。地势险要,为绥远北部主要屏障,是德王伪蒙组织的巢穴,也是日军进犯绥远的桥头堡。
民国25年(1936年)11月中旬,傅作义部侦知日伪军由察北用汽车百余辆运送大批武器弹药到达百灵庙,企图由百灵庙向绥远各地进犯。傅作义将军当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先发制人,出敌不意,奇袭百灵庙,歼击守庙之敌,毁其巢穴,保卫边疆。令骑兵师长孙长胜为前敌总指挥,第211旅旅长孙兰峰为副总指挥,指挥骑兵第2师3个团,第211旅2个步兵团,第70师刘效曾步兵团,附山炮兵1营,苏鲁通小炮1队,汽车和装甲车队各一,约5 000余人,秘密向指定地点二份子、公胡洞一带集结待命。
同时,派35军参谋人员,化装成商贩,到百灵庙一带侦查地形,将其周围地形、工事构筑及兵力布置等情况绘制成图,为傅作义军队作战提供了方便。是时,庙内及周围有伪蒙第7师穆克登宝部骑兵约l 800余人,德王所属蒙旗保安队700余人,其他人员300余,总兵力约在3 000人左右。屯积粮草、枪炮弹药、汽油燃料等军需物资,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百灵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临战之前,孙兰峰亲率团以上军官,在距百灵庙20余里的高沙梁一带进行秘密侦查,并确定了各部队的行军路线、集结地点、攻击准备位置、攻击方向等。
11月22日,各部队到达指定地点,集结完毕。孙长胜、孙兰峰即召集连长以上军官,下达进攻命令:1.第211旅(欠422团)骑兵第3团附山炮1营、苏鲁通小炮1队,汽车队(24辆)和装甲车队(20辆)为主攻部队,419团张成义部为左梯队,从百灵庙正面攻击,直取百灵庙;以421团刘景新部(欠1营)为右梯队,从百灵庙东面攻击,并抽派一部先期到该庙东北通往滂江的道路上,选择有利地形,伏击敌人,断其归路。2.刘效曾步兵团为佯攻部队,由百灵庙以西地区,先行向敌袭击,以吸引敌人注意力,给主攻部队创造有利条件。3.骑兵第1、2团绕到百灵庙以北地区,与步兵右梯队协同攻击北侧,占领北山,控制飞机场,并追击败退之敌。4.步兵第421团第1营(韩天春营)、山炮营、苏鲁通小炮队、装甲车队为预备队,置于百灵庙东南高地附近。其他部队随指挥部在百灵庙南山东南大道以左小高地附近。5.各部队均须在23日午夜24时,到达攻击准备位置,构成通讯网,听候总指挥部电话命令,开始攻击。
11月23日深夜,天气寒冷,草地积雪尺余。各攻击部队按时到达攻击准备位置。第419团张诚义部率先秘密接近距百灵庙南约3华里处。午夜24时,各攻击部队向敌人发起全面攻击。刘效曾团在百灵庙西侧吸引敌注意力,张成义419团向庙南侧发起总攻。战斗非常激烈,敌人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日本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亲自指挥督战,集中全部火力拼命阻止傅作义部队前进,激战达3、4小时也未见结果。孙长胜、孙兰峰果断下达命令,拂晓前必须全歼百灵庙之敌,一举收复百灵庙。山炮营及苏鲁通小炮队在参谋长袁庆荣的指挥下,集中炮火向女儿山之敌进行摧毁性射击,掩护装甲车队和步兵攻击,并向百灵庙固守之敌猛烈射击,支援步兵向庙内进攻。孙兰峰副总指挥亲到前线指挥战斗,韩天春营长率领装甲车队和该营第3连,乘6辆汽车从东南山口向敌猛攻。百灵庙北面的蒙政会驻地和汽油库中弹起火。刘效曾团也由西面突破敌人阵地,向庙内进攻,骑兵刘景新团攻占北山,控制了敌人飞机场,切断了敌人后退之路。经过激战,终将敌阵地防线突破。激战中,伪蒙古军一排官兵举行战场起义,调转枪口,向日本指挥官射击,日本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和伪蒙古军第7师师长穆克登宝等乘汽车,仓皇逃往大庙,敌军惊慌失措,纷纷缴械投降。24日上午8时,敌方全线崩溃,傅作义部队全歼敌军,收复了百灵庙。共毙敌300余名,内有日本人尸体20余具,伤敌600余名,俘敌400余名;缴获各种炮13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600余支,无线电台3部,汽油500余桶,面粉2万余袋和其它军需物品等。傅作义部队亦伤亡300余名。傅作义部队优待俘虏,每人发给银洋5元,面粉1袋,劝其返乡。
傅作义部队攻占百灵庙后,除留42l团1个营警戒防守、修筑工事外,其余各部均在当天下午撤至原集结地待命。日伪军不甘心失败,于11月25日,调集百余辆汽车陆续载运援兵3 000余名到达大庙,并有王英部骑兵2 000余名从商都以北绕过土牧尔台,经草地向绥远西北方向窜犯。孙兰峰旅长立即率部返回百灵庙,重新部署,迎击来犯之敌。从女儿山东、沙河西岸起分成两个防区构筑工事,西面为刘景新团,东面为张成义团,其余为预备队。
12月3日凌晨4时许,在刘景新团阵地前,发现头罩白毛巾,身上翻穿白茬皮袄的敌人,顺雪坡向百灵庙方向蠕动。当即被该团士兵击退。张成义团阵地前也有五六百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向沙河东岸山头猛烈进攻。西南角被刘团击退之敌,又增加到七八百人,向各阵地发起波浪式的冲锋。刘团部队按照预定计划节节后退,诱敌深入袋形阵地后,三面夹击,毙敌100余人。上午9时许,敌机分两组轮番轰炸百灵庙周围阵地。1架敌机被击伤后,慌忙逃走。这时张成义团阵地前面的敌人又在炮火掩护下向百灵庙方向猛冲,傅作义部队绕到敌人的侧背,两面夹击,将敌击退。为彻底粉碎敌人的反扑,孙兰峰旅长决定当晚出击,命令刘效曾团抽调精壮士兵4个连为袭击队,配有骑兵1队,汽车2辆,追歼逃窜之敌。这次反击战共歼日伪军700余人,“大汉义军”副司令雷中田被击毙。
百灵庙大捷传到全国各地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日伪军的威风,振奋了人心,人们欢欣鼓舞,军民无不扬眉吐气。在陕北的毛泽东主席即电傅作义:“绥远抗战胜利,为全国抗战的先声”,给予高度评价。并派南汉宸携款慰问,赠送锦旗一面,上面绣有“为国御侮”四个字。各地报纸竟先刊发“号外”,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华侨和青年学生纷纷组织慰劳团到归绥、百灵庙、大庙等地劳军慰问。北平、上海等地的学生热情高涨,要求国民政府扩大绥远抗战局面,实行全面抗战。全国各大城市学联大力支持绥远抗战,组织成千上万的学生到街头宣传并募集慰劳品输送前线。北平学联发起“万件皮衣运动”,提出“千针缝、万针缝,送给绥远战士杀敌打冲锋”。何香凝女士为激励百灵庙前方杀敌将士,组织了“上海妇孺抗日慰劳团”,成员有著名电影艺术家陈波儿、崔嵬,女作家吴似鸿、熊玉兰以及陶行知先生所组织的儿童团团员等。民国26年(1937年)1月23日,“慰劳团”随傅作义将军到达绥北重镇百灵庙,进行慰问,演出其间,著名音乐家吕骥也来绥教唱救亡歌曲,并谱写了“三十五军军歌”。
著名记者范长江翔实地报道了绥远抗战的经过,称赞说:“这次战役,揭开了民族光荣的历史新页。”百灵庙战役后的短期内,来自全国各阶层民众的捐款一项,就达300余万元。
民国26年(1937年)3月15日,绥远省各族各界群众3万余人,召开了规模盛大的追悼绥远抗战阵亡将士大会,南京国民政府的汪精卫、山西省的闫锡山等都亲自来绥参加。百灵庙战役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虽不是一个大的战役,但它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决心,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内外反响极大,在中华民族抗日史上,占据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