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03年  /  第五期
  • (珍珠滩)天堂寺纪行
  •     人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在哪里?我说天堂就在我们甘肃,那就是位于青藏高原西端的天祝小三峡(即金沙峡、朱岔峡和先明峡)  自然风景旅游区。与苏杭相比,小三峡的优势就在于碧水伴青山,天然去雕饰!

    在一个夏雨霏霏的上午,我们一行在友人陪同下,乘一辆白色面包车从天祝县城向“天堂”进发。

    沿途正在修路,许多路面坑坑洼洼,泥泞难行,我们一路受尽了颠簸,吃尽了苦头,特别是五台岭一段,我和老张因照顾年长者和女同胞坐在最后一排,不时被颠得跳起来,有一次,我俩的头竟硬硬地撞在了车顶上,疼得我俩直咬牙,眼里直冒金花。此时此刻,我想唯有“苦不堪言”四个字可以形容我们的感受了。不料友人却戏谑道:“你们也真会挑日子,正赶上修路,又碰上阴雨天。不过,幸亏不是晴天,不然,咱们可就有吃不尽的黄土炒面了。”

        我无奈地想:这倒也是。

        约莫午后两点左右,随着路况渐渐好转,我们进入了郁郁葱葱的小三峡之一——金沙峡。不知不觉中,雨已停了,耳边逐渐传来挟着阵阵松涛的风声和大通河浪花撞击两岸峭壁石崖的咆哮声,其中甚或夹杂着几声啾啾的鸟鸣,音乐般地在山谷回响。渐渐地,一车人的情绪活跃起来,大家争相把目光转向窗外,惊奇地啧叹这片片美景:   苍松翠柏、奇峰峻岭和叮咚的泉水从眼前缓缓而过,更有那一棵棵独具西北特色的、摇曳婆娑的红桦树,仿佛是一个个藏族少女,在热情地夹道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祖模兄老张不愧是金城资深记者,更酷爱自费旅游,这些年来跑遍了名山大川,此类胜地对他来说,早已是老相识了。只见他眉飞色舞,兴致勃勃地用地道的老兰州话向大家介绍一路景色,如数家珍:什么哒匾啦,仙人窝棚啦,什么龙眼泉啦,骆驼峰啦等等,还不时地讲些典故与由来,不由地勾起了我们大家诗情画意般的遐想。

        下午四时左右,我们途经引大入秦工程的龙头——渠首。

        渠首位于朱岔峡西口往东约五公里处。在渠首大院里,我们聆听了工程管理人员的情况简介。据悉,引大入秦这一举世瞩目、耗资巨大的富民工程,从此处截流的大通河年水流量约为四点三个亿立方。大通河水质良好,符合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稍加处理,便可饮用。截至目前,近百万亩秦王川仅用去其三分之一,还有约三分之二的水利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具体负责此项工程的单位——引大入秦工程指挥部,这些年来,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想了不少办法来提高水利资源利用率,但收效仍然十分有限。目前,他们正试图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调研、视察活动,呼吁、敦促政府投资建设输送管线,送优质水进省城。这样一来,既可缓解兰州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压力,又能大大提高大通河水资源利用率。我想,但愿此项工程能早日    建设竣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吃上高质量的、符合绿色环保指标的大通河水了!

        过了渠首不远,就到了阴阳山。所谓阴阳山,就是指山形分别好似男女外生殖器官而已。阴山与阳山各居朱岔峡南北两岸,中间相距约十公里,遥遥相望,纯粹是浑然天成,无一丝一毫人工凿就痕迹。在停车驻足观看之机,我们不由得纷纷惊叹伟大的造物主这一杰作的精妙与绝伦!

        金辉落日时分,我们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天堂寺。

    天堂寺坐落在大通河南岸,位于朱岔峡中段,是一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属黄教格鲁派,天堂乡天堂村因此而得名。天堂村一组共有七户人家,均由藏、土、汉族农民组成。小村周围绿树掩映,青稞和油菜绿油油、金灿灿,散发着醉人的芳香;纵横交错的田畦沟渠里,清澈的渠水在汨汨地流淌;林荫小道上,偶尔走过的纯朴的农友和纯    真的孩童,显得悠然自得,天人合一,间或把新奇、友善的目光投向我们,以示欢迎……呵,好一似魏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一家庄户大门口,  因事先有电话预约,或许是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瘦长个头、一脸敦厚朴实的刚村主任老远就忙不迭地迎向我们,憨憨地笑容在他那紫铜色的面庞上闪烁着喜悦的光泽,那神情好似在迎接前来省亲的自家兄弟姐妹。

        你好!”“你好!老张不等车停稳,第一个跳下车去,首先紧紧握住了刚村主任的双手。我读过老张的游记《天堂游》,知道他们已经有好几年的交情了。

    刚村主任是藏族,汉话里透着浓浓的青海互助味儿。他和他的家人亲热热地把我们迎进了充满着乡村泥土气息的农家小院。

    由于旅途劳顿,我们硬挺着精神用过晚餐便就寝了,只有老张还兴致勃勃地和刚村主任娓娓地叙说着旧情……

        翌日清晨,湛蓝湛蓝的天上点缀着几许飞天仙女般的白云;雨后放晴,空气格外清新,沁人心脾。大伙儿睡了一夜安稳觉,都起得较早,纷纷到大门外欣赏麦叶和小草上那点点露珠玲珑剔透、娇嫩欲滴的形态,在这天然氧吧里尽情地享受着负氧离子极浓的纯纯空气。唯感诧异的是,从昨天进村到今天早上,我们大家仅闻鸡鸣而未听到犬吠。面对我们的疑问,刚村主任用互助口音微微笑答:只因为我们这里民风很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养狗没用哪!听到这里,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上午,我们一行到天堂寺参观。据说,该寺院始建于唐宪宗(公元806821)年间,与青海塔儿寺一脉相承,原寺院建筑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今的寺院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为信教群众陆续集资捐建而成。寺院占地面积约二百多亩,共有五座佛殿,五十多名僧人。去年六月新建开光的千佛殿,高十二层计三十五米;殿内塑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活佛金身坐像,高二十二米,宽八米,连基座高达二十八米,是目前亚洲木雕艺术佛像之最。殿内还有四千尊微型铜佛、二十一尊木佛及二十多幅大型唐卡。刚村主任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再过不到十年时间,宏伟壮观的天堂寺系列建筑群将会在这里拔地而起。到那个时候,这里的香火一定会十分旺盛,天堂寺不仅会成为这一带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    心,还将成为甘、青一带最大的旅游景观。我们真诚地欢迎四方宾客到我们这里来做客、避暑、游玩、散心!

        是啊,如果没有党的开放的、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哪有今天宗教界的鼎盛与祥和!我们连声感慨不已。

    午后,艳阳高照,蓝天挂着白云指引我们沿朱岔峡东行。先是“小麦积”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接着是月亮山的“壁虎盗仙草”使我们驻足凝视。望着那蹑手蹑脚的“壁虎”小心翼翼地攀附着绝壁向上悄然爬行接近“仙草”(一棵小松树)的样子,我们惊呆了,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往前行,一个山嘴上有半张狮脸在半隐半现,可当我们转过山嘴再回头望去时,狮面却变成了侧着脸的“沙皮狗”!其形其状,憨态可掬。至此,我们又禁不住击掌叫绝!

    正行间,由于职业习惯,喜欢“多嘴多舌”的老张向过路村民打听到附近还有一条沟,叫“科拉沟”。据说沟里奇峰嶙峋,形态各异,别有一番景致。进去一看,果如其然。我们相继发现了“二指山”、“奶头峰”和“类人猿”等等,大家还凭着自己的想象,竞相给一些不知名的山形起名字,编故事。忽然,有人漫起了“花儿”,那歌声随着山风在苍翠的空谷间回荡着,回荡着……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滔滔大通河畔,在方圆约三百亩的蝴蝶滩藏式风情园内,人们兴奋地点起了冲天的篝火,忘情的汉、藏俊男靓女们随着简捷明快的音乐节奏,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火苗、火焰、火星妖艳多姿、窜腾飞舞,男女伴侣们涨红着脸,高声喊着:嘿一嘿!扎西——德勒!”……

        是晚,大伙儿情切切、意迟迟,心潮起伏,辗转难眠。兴奋之余,一想到又要回到那空气恶劣、楼群封闭、喧闹嘈杂的城里去,个个显出一副副无奈且无助的神态。然而再一想这一路的收获和所见所闻,方觉不虚此行。于是,个个又亢奋起来,尤其是我,用手摸摸还在隐隐作痛的头皮,自盘算了半天,还是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作最后的诠释,那就是!

        呵,天堂村,天堂寺,假如今生有幸,我还要重返天堂一游,还要到这秀美的天堂来做客,再次领略你那诱人、迷人、醉人的风采!

    (作者单位:兰州市政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珍珠滩)天堂寺纪行
  •     人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在哪里?我说天堂就在我们甘肃,那就是位于青藏高原西端的天祝小三峡(即金沙峡、朱岔峡和先明峡)  自然风景旅游区。与苏杭相比,小三峡的优势就在于碧水伴青山,天然去雕饰!

    在一个夏雨霏霏的上午,我们一行在友人陪同下,乘一辆白色面包车从天祝县城向“天堂”进发。

    沿途正在修路,许多路面坑坑洼洼,泥泞难行,我们一路受尽了颠簸,吃尽了苦头,特别是五台岭一段,我和老张因照顾年长者和女同胞坐在最后一排,不时被颠得跳起来,有一次,我俩的头竟硬硬地撞在了车顶上,疼得我俩直咬牙,眼里直冒金花。此时此刻,我想唯有“苦不堪言”四个字可以形容我们的感受了。不料友人却戏谑道:“你们也真会挑日子,正赶上修路,又碰上阴雨天。不过,幸亏不是晴天,不然,咱们可就有吃不尽的黄土炒面了。”

        我无奈地想:这倒也是。

        约莫午后两点左右,随着路况渐渐好转,我们进入了郁郁葱葱的小三峡之一——金沙峡。不知不觉中,雨已停了,耳边逐渐传来挟着阵阵松涛的风声和大通河浪花撞击两岸峭壁石崖的咆哮声,其中甚或夹杂着几声啾啾的鸟鸣,音乐般地在山谷回响。渐渐地,一车人的情绪活跃起来,大家争相把目光转向窗外,惊奇地啧叹这片片美景:   苍松翠柏、奇峰峻岭和叮咚的泉水从眼前缓缓而过,更有那一棵棵独具西北特色的、摇曳婆娑的红桦树,仿佛是一个个藏族少女,在热情地夹道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祖模兄老张不愧是金城资深记者,更酷爱自费旅游,这些年来跑遍了名山大川,此类胜地对他来说,早已是老相识了。只见他眉飞色舞,兴致勃勃地用地道的老兰州话向大家介绍一路景色,如数家珍:什么哒匾啦,仙人窝棚啦,什么龙眼泉啦,骆驼峰啦等等,还不时地讲些典故与由来,不由地勾起了我们大家诗情画意般的遐想。

        下午四时左右,我们途经引大入秦工程的龙头——渠首。

        渠首位于朱岔峡西口往东约五公里处。在渠首大院里,我们聆听了工程管理人员的情况简介。据悉,引大入秦这一举世瞩目、耗资巨大的富民工程,从此处截流的大通河年水流量约为四点三个亿立方。大通河水质良好,符合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稍加处理,便可饮用。截至目前,近百万亩秦王川仅用去其三分之一,还有约三分之二的水利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具体负责此项工程的单位——引大入秦工程指挥部,这些年来,通过政府及有关部门想了不少办法来提高水利资源利用率,但收效仍然十分有限。目前,他们正试图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调研、视察活动,呼吁、敦促政府投资建设输送管线,送优质水进省城。这样一来,既可缓解兰州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压力,又能大大提高大通河水资源利用率。我想,但愿此项工程能早日    建设竣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吃上高质量的、符合绿色环保指标的大通河水了!

        过了渠首不远,就到了阴阳山。所谓阴阳山,就是指山形分别好似男女外生殖器官而已。阴山与阳山各居朱岔峡南北两岸,中间相距约十公里,遥遥相望,纯粹是浑然天成,无一丝一毫人工凿就痕迹。在停车驻足观看之机,我们不由得纷纷惊叹伟大的造物主这一杰作的精妙与绝伦!

        金辉落日时分,我们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天堂寺。

    天堂寺坐落在大通河南岸,位于朱岔峡中段,是一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属黄教格鲁派,天堂乡天堂村因此而得名。天堂村一组共有七户人家,均由藏、土、汉族农民组成。小村周围绿树掩映,青稞和油菜绿油油、金灿灿,散发着醉人的芳香;纵横交错的田畦沟渠里,清澈的渠水在汨汨地流淌;林荫小道上,偶尔走过的纯朴的农友和纯    真的孩童,显得悠然自得,天人合一,间或把新奇、友善的目光投向我们,以示欢迎……呵,好一似魏晋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一家庄户大门口,  因事先有电话预约,或许是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瘦长个头、一脸敦厚朴实的刚村主任老远就忙不迭地迎向我们,憨憨地笑容在他那紫铜色的面庞上闪烁着喜悦的光泽,那神情好似在迎接前来省亲的自家兄弟姐妹。

        你好!”“你好!老张不等车停稳,第一个跳下车去,首先紧紧握住了刚村主任的双手。我读过老张的游记《天堂游》,知道他们已经有好几年的交情了。

    刚村主任是藏族,汉话里透着浓浓的青海互助味儿。他和他的家人亲热热地把我们迎进了充满着乡村泥土气息的农家小院。

    由于旅途劳顿,我们硬挺着精神用过晚餐便就寝了,只有老张还兴致勃勃地和刚村主任娓娓地叙说着旧情……

        翌日清晨,湛蓝湛蓝的天上点缀着几许飞天仙女般的白云;雨后放晴,空气格外清新,沁人心脾。大伙儿睡了一夜安稳觉,都起得较早,纷纷到大门外欣赏麦叶和小草上那点点露珠玲珑剔透、娇嫩欲滴的形态,在这天然氧吧里尽情地享受着负氧离子极浓的纯纯空气。唯感诧异的是,从昨天进村到今天早上,我们大家仅闻鸡鸣而未听到犬吠。面对我们的疑问,刚村主任用互助口音微微笑答:只因为我们这里民风很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养狗没用哪!听到这里,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上午,我们一行到天堂寺参观。据说,该寺院始建于唐宪宗(公元806821)年间,与青海塔儿寺一脉相承,原寺院建筑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今的寺院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为信教群众陆续集资捐建而成。寺院占地面积约二百多亩,共有五座佛殿,五十多名僧人。去年六月新建开光的千佛殿,高十二层计三十五米;殿内塑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活佛金身坐像,高二十二米,宽八米,连基座高达二十八米,是目前亚洲木雕艺术佛像之最。殿内还有四千尊微型铜佛、二十一尊木佛及二十多幅大型唐卡。刚村主任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再过不到十年时间,宏伟壮观的天堂寺系列建筑群将会在这里拔地而起。到那个时候,这里的香火一定会十分旺盛,天堂寺不仅会成为这一带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    心,还将成为甘、青一带最大的旅游景观。我们真诚地欢迎四方宾客到我们这里来做客、避暑、游玩、散心!

        是啊,如果没有党的开放的、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哪有今天宗教界的鼎盛与祥和!我们连声感慨不已。

    午后,艳阳高照,蓝天挂着白云指引我们沿朱岔峡东行。先是“小麦积”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接着是月亮山的“壁虎盗仙草”使我们驻足凝视。望着那蹑手蹑脚的“壁虎”小心翼翼地攀附着绝壁向上悄然爬行接近“仙草”(一棵小松树)的样子,我们惊呆了,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往前行,一个山嘴上有半张狮脸在半隐半现,可当我们转过山嘴再回头望去时,狮面却变成了侧着脸的“沙皮狗”!其形其状,憨态可掬。至此,我们又禁不住击掌叫绝!

    正行间,由于职业习惯,喜欢“多嘴多舌”的老张向过路村民打听到附近还有一条沟,叫“科拉沟”。据说沟里奇峰嶙峋,形态各异,别有一番景致。进去一看,果如其然。我们相继发现了“二指山”、“奶头峰”和“类人猿”等等,大家还凭着自己的想象,竞相给一些不知名的山形起名字,编故事。忽然,有人漫起了“花儿”,那歌声随着山风在苍翠的空谷间回荡着,回荡着……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滔滔大通河畔,在方圆约三百亩的蝴蝶滩藏式风情园内,人们兴奋地点起了冲天的篝火,忘情的汉、藏俊男靓女们随着简捷明快的音乐节奏,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火苗、火焰、火星妖艳多姿、窜腾飞舞,男女伴侣们涨红着脸,高声喊着:嘿一嘿!扎西——德勒!”……

        是晚,大伙儿情切切、意迟迟,心潮起伏,辗转难眠。兴奋之余,一想到又要回到那空气恶劣、楼群封闭、喧闹嘈杂的城里去,个个显出一副副无奈且无助的神态。然而再一想这一路的收获和所见所闻,方觉不虚此行。于是,个个又亢奋起来,尤其是我,用手摸摸还在隐隐作痛的头皮,自盘算了半天,还是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作最后的诠释,那就是!

        呵,天堂村,天堂寺,假如今生有幸,我还要重返天堂一游,还要到这秀美的天堂来做客,再次领略你那诱人、迷人、醉人的风采!

    (作者单位:兰州市政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