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期刊  /  方志期刊  /  2024年  /  第二期

第二期

  • 【修志札记】精编细研 突出特色 高质高效推动精品年鉴创建工作
  • 发布时间:2024-12-02
  • 来源:
  • 袁洪军  王江南

     

    2023年初,按照《关于印发〈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修订版)〉的通知》(中指办字〔2022〕37号)精神,赤峰市档案史志馆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申请,申报“中国精品年鉴工程”。3月初,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现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志办”)批复了赤峰市的申请。得到批复后,赤峰市档案史志馆第一时间成立由市档案史志馆馆长吕雪生任组长、副馆长汪志红任副组长、地方志科全体人员为成员的《赤峰年鉴(2023)》精品年鉴创建小组。《赤峰年鉴(2023)》编纂委员会主委、副主委、成员建议人选由馆务会研究通过,向主委、副主委、成员征求意见后,正式成立《赤峰年鉴(2023)》编纂委员会,共同领导《赤峰年鉴(2023)》编纂工作和精品年鉴创建工作。

    2023年3月底,赤峰市档案史志馆将篇目大纲上报中志办,专家评审后,提出意见建议125条。《赤峰年鉴(2023)》编辑部逐条研究反馈意见,逐项进行修改,期间与专家指导组对接,并召开视频会议,系统解决修改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初稿完成后,9月10报中志办评审,并分别于12月10日和2024年2月28日上报专家反馈意见落实情况,两次修改完善专家意见369条。2024年3月20日,中志办印发《关于公布第八批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的通知》(中志办字〔2024〕23号),《赤峰年鉴(2023)》入选第八批中国精品年鉴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名单。

     

    图片3.png 

     

    一、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汇聚向精品年鉴冲刺的底气

    《赤峰年鉴》于1991年创刊,30余年来,《赤峰年鉴》编纂人员始终坚守“存史、资政、育人”初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工作规定》为抓手,严格征稿、编纂、校对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强自身编纂能力,提高年鉴编纂质量。赤峰年鉴系列丛书在自治区内每年都能够率先实现印刷出版;《赤峰年鉴(2019)》获评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三等奖;《赤峰年鉴(2022)》获评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日积月累的进步、点滴的成长,汇聚成奔向大海的涓流。2023年,经赤峰市档案史志馆申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荐,《赤峰年鉴(2023)》参加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评选,旨在更高的平台上磨砺年鉴编纂队伍,提高年鉴编纂质量,追求年鉴最高荣誉。

    二、科学规划,缜密部署,凝聚向精品年鉴冲刺的力量

    2023年初,中共赤峰市委办公室印发《〈赤峰年鉴(2023)〉编纂方案》,采取由市委秘书长担任编委会主任、副秘书长和市档案史志馆馆长担任编委会副主任、主编全力主抓编纂的方式,加快推进编纂工作。精品年鉴的创建过程中,提交篇目及初稿、落实各次修改意见都需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时间十分宝贵。一年来,全体编纂人员工作日加班到深夜、周六日双休变单休是常态,以时间换取质量是编纂任务按时完成的有力保证。《赤峰年鉴(2023)》能够入选“中国精品年鉴”,专家指导是成功的保障。在中志办确定专家指导组成员后,我们第一时间与专家指导组建立联系,与专家协商确定召开视频会议时间,就各个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困难面对面向专家请教,以获取专家的宝贵建议。《赤峰年鉴(2023)》历经三轮专家评审,每轮专家反馈意见都包含修改、增补等内容数百条,需要与140余家供稿单位反复沟通、补充资料,特别是有些数据、资料无法公开,这是创精品年鉴过程中难度最大、工作最棘手的问题。通过与各单位供稿人员反复沟通,积极协调有关领导,深挖工作动态、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材料,相互补充印证,使《赤峰年鉴(2023)》专家修改意见落实率接近100%,得到了专家指导组的肯定与认可。

    三、加强学研,提升队伍,加快向精品年鉴迈近的步伐

    在编纂初期,主编与自治区年鉴处成员一同前往浙江、江苏等年鉴工作领先的地区调研交流,与创建精品年鉴的专家及一线编纂人员面对面沟通,拓展创精品的视野格局,提升精品意识。组织编纂人员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现场向专家请教,进一步提升编纂水平。广泛学习借鉴全国精品年鉴的经验做法,充分吸收优点长处,做到融会贯通。编纂过程中,多形式召开内部交流会,面对面分享编纂心得体会,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守正创新,彰显特色,丰富向精品年鉴看齐的内涵

    紧扣时代脉搏。《赤峰年鉴(2023)》充分反映赤峰市弘扬践行“蒙古马精神”的新实践、新思想,全面展示赤峰市在推动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及赤峰市“五个发展定位”过程中取得的新成效、新发展。围绕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设立“开放合作”类目,下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辽蒙海陆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建设分目,充分展现赤峰市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中的创新举措。设立“区域发展”类目,下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分目,记录赤峰依托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举措;设立赤峰通辽“双子星座”协同发展、“三区一旗”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分目,展现赤峰在促进城乡发展平衡、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等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设立“乡村振兴”类目;在“教育”类目中增加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分目;在“义务教育”分目中设高考教育综合改革、课后延时服务等条目,反映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在“社会生活”类目中设就业创业分目,记录赤峰市稳就业、保民生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挖掘地域特色。《赤峰年鉴》作为年度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其中记述大量赤峰市地情信息资料,是向外界展示赤峰的重要名片。赤峰市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全市共有46个民族,具有6500年历史的红山文化享誉海内外。《赤峰年鉴(2023)》在封面设计上采用“中华第一龙”——红山碧玉龙为意象,充分彰显了赤峰地区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积淀。在卷首彩页设“非凡十年·赤峰新跨越”,内设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团结、绿色发展、发展高质量、文化强市和民生福祉五大板块。在民族团结板块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图片,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市情概览中设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分目,下设位置面积、地形地貌等19个条目,其中在民族、人文、风俗部分对赤峰市的民族特色进行详细介绍,随文配图展示了蒙古族服装服饰和生活习俗,展现赤峰地区民族融合发展风采。在“旅游业”类目中,“旅游资源”分目下设精品旅游景区线路条目,并将1个AAAAA级景区、5个AAAA级景区提升为条目进行分别介绍,以表格形式列出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业态”分目中设草原风情游、冰雪旅游条目,“旅游营销”分目中设达里湖冬捕旅游季等年度特色条目。“体育”类目中,增加“民族体育”分目,内设概况、第9届冰上阿日嘎那达慕等条目。从多个角度展现赤峰民族地域特色,为人们了解赤峰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五、精雕细琢,反复推敲,对标向精品年鉴学习的细节

    《赤峰年鉴(2023)》共有条目1572个,表格73个,图片227幅,图表均与正文在同页相对应,增加可读性。在编纂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编纂规范,文字、标点、数字、时间、名称的使用力求符合规定、表述规范、全文统一。图注、表格标题、表格单位、数据来源、“参见”的样式等按照专家意见进行统一调整。坚持落实“三审三校两通读”,采取编辑互校等方式,查找问题,核实改正。编辑人员全程跟班排版,随时就内容、版式调整现场沟通,提高排版效率及质量。缩小内文字号,采用深棕色作为封面及内文主要色调,内外一致,协调美观。内文中用蓝色作为点缀,沉稳中不失灵动活泼。精选类目起始页压题图片,彰显类目主题的同时,不失大方美观。年鉴封底设二维码,扫码可阅读电子书,增加阅读便捷性,扩大传播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作者单位:赤峰市档案史志馆)


  • 【修志札记】精编细研 突出特色 高质高效推动精品年鉴创建工作
  • 发布时间:2024-12-02
  • 来源:
  • 袁洪军  王江南

     

    2023年初,按照《关于印发〈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修订版)〉的通知》(中指办字〔2022〕37号)精神,赤峰市档案史志馆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申请,申报“中国精品年鉴工程”。3月初,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现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志办”)批复了赤峰市的申请。得到批复后,赤峰市档案史志馆第一时间成立由市档案史志馆馆长吕雪生任组长、副馆长汪志红任副组长、地方志科全体人员为成员的《赤峰年鉴(2023)》精品年鉴创建小组。《赤峰年鉴(2023)》编纂委员会主委、副主委、成员建议人选由馆务会研究通过,向主委、副主委、成员征求意见后,正式成立《赤峰年鉴(2023)》编纂委员会,共同领导《赤峰年鉴(2023)》编纂工作和精品年鉴创建工作。

    2023年3月底,赤峰市档案史志馆将篇目大纲上报中志办,专家评审后,提出意见建议125条。《赤峰年鉴(2023)》编辑部逐条研究反馈意见,逐项进行修改,期间与专家指导组对接,并召开视频会议,系统解决修改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初稿完成后,9月10报中志办评审,并分别于12月10日和2024年2月28日上报专家反馈意见落实情况,两次修改完善专家意见369条。2024年3月20日,中志办印发《关于公布第八批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的通知》(中志办字〔2024〕23号),《赤峰年鉴(2023)》入选第八批中国精品年鉴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名单。

     

    图片3.png 

     

    一、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汇聚向精品年鉴冲刺的底气

    《赤峰年鉴》于1991年创刊,30余年来,《赤峰年鉴》编纂人员始终坚守“存史、资政、育人”初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方志工作规定》为抓手,严格征稿、编纂、校对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强自身编纂能力,提高年鉴编纂质量。赤峰年鉴系列丛书在自治区内每年都能够率先实现印刷出版;《赤峰年鉴(2019)》获评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三等奖;《赤峰年鉴(2022)》获评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日积月累的进步、点滴的成长,汇聚成奔向大海的涓流。2023年,经赤峰市档案史志馆申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荐,《赤峰年鉴(2023)》参加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评选,旨在更高的平台上磨砺年鉴编纂队伍,提高年鉴编纂质量,追求年鉴最高荣誉。

    二、科学规划,缜密部署,凝聚向精品年鉴冲刺的力量

    2023年初,中共赤峰市委办公室印发《〈赤峰年鉴(2023)〉编纂方案》,采取由市委秘书长担任编委会主任、副秘书长和市档案史志馆馆长担任编委会副主任、主编全力主抓编纂的方式,加快推进编纂工作。精品年鉴的创建过程中,提交篇目及初稿、落实各次修改意见都需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时间十分宝贵。一年来,全体编纂人员工作日加班到深夜、周六日双休变单休是常态,以时间换取质量是编纂任务按时完成的有力保证。《赤峰年鉴(2023)》能够入选“中国精品年鉴”,专家指导是成功的保障。在中志办确定专家指导组成员后,我们第一时间与专家指导组建立联系,与专家协商确定召开视频会议时间,就各个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困难面对面向专家请教,以获取专家的宝贵建议。《赤峰年鉴(2023)》历经三轮专家评审,每轮专家反馈意见都包含修改、增补等内容数百条,需要与140余家供稿单位反复沟通、补充资料,特别是有些数据、资料无法公开,这是创精品年鉴过程中难度最大、工作最棘手的问题。通过与各单位供稿人员反复沟通,积极协调有关领导,深挖工作动态、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材料,相互补充印证,使《赤峰年鉴(2023)》专家修改意见落实率接近100%,得到了专家指导组的肯定与认可。

    三、加强学研,提升队伍,加快向精品年鉴迈近的步伐

    在编纂初期,主编与自治区年鉴处成员一同前往浙江、江苏等年鉴工作领先的地区调研交流,与创建精品年鉴的专家及一线编纂人员面对面沟通,拓展创精品的视野格局,提升精品意识。组织编纂人员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培训,现场向专家请教,进一步提升编纂水平。广泛学习借鉴全国精品年鉴的经验做法,充分吸收优点长处,做到融会贯通。编纂过程中,多形式召开内部交流会,面对面分享编纂心得体会,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守正创新,彰显特色,丰富向精品年鉴看齐的内涵

    紧扣时代脉搏。《赤峰年鉴(2023)》充分反映赤峰市弘扬践行“蒙古马精神”的新实践、新思想,全面展示赤峰市在推动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及赤峰市“五个发展定位”过程中取得的新成效、新发展。围绕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设立“开放合作”类目,下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辽蒙海陆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建设分目,充分展现赤峰市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中的创新举措。设立“区域发展”类目,下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分目,记录赤峰依托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举措;设立赤峰通辽“双子星座”协同发展、“三区一旗”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分目,展现赤峰在促进城乡发展平衡、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等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设立“乡村振兴”类目;在“教育”类目中增加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分目;在“义务教育”分目中设高考教育综合改革、课后延时服务等条目,反映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在“社会生活”类目中设就业创业分目,记录赤峰市稳就业、保民生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挖掘地域特色。《赤峰年鉴》作为年度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其中记述大量赤峰市地情信息资料,是向外界展示赤峰的重要名片。赤峰市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全市共有46个民族,具有6500年历史的红山文化享誉海内外。《赤峰年鉴(2023)》在封面设计上采用“中华第一龙”——红山碧玉龙为意象,充分彰显了赤峰地区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历史积淀。在卷首彩页设“非凡十年·赤峰新跨越”,内设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团结、绿色发展、发展高质量、文化强市和民生福祉五大板块。在民族团结板块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图片,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市情概览中设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分目,下设位置面积、地形地貌等19个条目,其中在民族、人文、风俗部分对赤峰市的民族特色进行详细介绍,随文配图展示了蒙古族服装服饰和生活习俗,展现赤峰地区民族融合发展风采。在“旅游业”类目中,“旅游资源”分目下设精品旅游景区线路条目,并将1个AAAAA级景区、5个AAAA级景区提升为条目进行分别介绍,以表格形式列出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业态”分目中设草原风情游、冰雪旅游条目,“旅游营销”分目中设达里湖冬捕旅游季等年度特色条目。“体育”类目中,增加“民族体育”分目,内设概况、第9届冰上阿日嘎那达慕等条目。从多个角度展现赤峰民族地域特色,为人们了解赤峰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五、精雕细琢,反复推敲,对标向精品年鉴学习的细节

    《赤峰年鉴(2023)》共有条目1572个,表格73个,图片227幅,图表均与正文在同页相对应,增加可读性。在编纂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编纂规范,文字、标点、数字、时间、名称的使用力求符合规定、表述规范、全文统一。图注、表格标题、表格单位、数据来源、“参见”的样式等按照专家意见进行统一调整。坚持落实“三审三校两通读”,采取编辑互校等方式,查找问题,核实改正。编辑人员全程跟班排版,随时就内容、版式调整现场沟通,提高排版效率及质量。缩小内文字号,采用深棕色作为封面及内文主要色调,内外一致,协调美观。内文中用蓝色作为点缀,沉稳中不失灵动活泼。精选类目起始页压题图片,彰显类目主题的同时,不失大方美观。年鉴封底设二维码,扫码可阅读电子书,增加阅读便捷性,扩大传播力,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作者单位:赤峰市档案史志馆)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