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卷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局长: |
包东健(蒙古族) |
|
党组成员 副局长: |
张建业 |
|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
魏电信 |
|
党组成员 副局长: |
卓力格图(蒙古族) |
【概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是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授权承担本行政区域内防震减灾工作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防震减灾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
自治区地震局设有9个处室、 4个直属二级单位、25个专业地震台站(其中无人值守2个)。9个处室包括:办公室(法规处)、发展与财务处、人事教育处、科技监测处、震害防御处(地方地震工作处)、应急救援处、纪检监察审计处、机关党委(工会)、离退休干部处。4个直属二级单位包括:行政执法监察总队、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地震工程研究勘察院。25个专业地震台站分布在自治区各盟市。
【震情】2013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ML≥1.0级地震369次,其中ML1.0~1.9级地震169次,ML2.0~2.9级地震158次,ML3.0~3.9级地震28次,ML4.0~4.9级地震10次,ML5.0~5.9级地震4次。最大地震是2013年4月22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北纬 42°56′,东经122°23′)发生的Ms5.3级地震。次大地震是6月20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北纬 49°48′,东经125°12′)发生的Ms5.0级地震。以上地震次数统计均为可定位地震,而且不包含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Ms5.3级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Ms5.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2013年,自治区发生ML≥3.0级地震42次,较2012年的57次活动频度水平减少。但是,2013年发生ML≥4.0级地震14次,与2012年的6次相比,地震强度明显增强,特别是2013年发生2次Ms≥5.0级中强地震,而2012年发生1次Ms≥5.0级中强地震。
【台网运行管理】更换了呼和浩特地震台、赤峰地震台、包头市地震台、二连浩特地震台的直流供电蓄电池;修复了台站遭受雷击毁坏的仪器设备。完成地震台站观测岗位资格认证工作,涉及全区23个台站88名职工。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全区地震台长工作会议,对全区地震台长进行专业培训,将2014年确定为地震监测质量工作年。在7月举办的中国地震局2012年度强震动观测评比会上,内蒙古地震局获得强震动观测记录优秀奖和强震动观测运行维护优秀奖。
【台网建设】完成2012年度乌兰浩特台优化改造项目绩效考评报告和2014年度二连浩特优化改造申报工作。2013年9月,乌海地震台优化改造项目通过中国地震局验收。完成背景场项目测震台网仪器安装和前兆台网土建工作。4月11日,在阿拉善盟召开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二期项目工作启动会议,各盟(市)配合各建设单位实施项目堪选和仪器安装工作。
【监测预报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承担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3项、“测震台网青年骨干培养专项”1项和“震情跟踪青年课题”3项。自治区地震局科技人员共发表核心论文8篇,其中E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科技核心论文3篇。
【地震活动】2013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ML≥1.0级地震369次,其中ML1.0~1.9级地震169次,ML2.0~2.9级地震158次,ML3.0~3.9级地震28次,ML4.0~4.9级地震10次,ML5.0~5.9级地震4次。最大地震是2013年4月22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北纬 42°56′,东经122°23′)发生的Ms5.3级地震。次大地震是2013年6月20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北纬 49°48′,东经125°12′)发生的Ms5.0级地震。以上地震次数统计均为可定位地震,而且不包含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Ms5.3级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Ms5.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余震另做统计。本年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活动特征主要表现为:
ML≥3.0级地震活动频度、强度2013年发生ML≥3.0级地震42次,2012年发生ML≥3.0级地震57次,地震活动频度水平减少。但是,2013年发生ML≥4.0级地震14次,与2012年发生ML≥4.0级地震6次相比,地震强度明显增强,特别是2013年发生2次Ms≥5.0级中强地震,而2012年发生1次Ms≥5.0级中强地震。
地震活动强度东部和西部地区强、中部地区弱 2013年发生的4次ML≥5.0级地震区域分布显示,东部地区分布3次,西部地区分布1次,而中部地区没有,而且连ML≥4.0级地震也没有发生。最大地震位于东部地区科尔沁左翼后旗,震级为Ms5.3级,次大地震位于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震级为Ms5.0级。西部地区也发生1次中强地震,为9月17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交界(北纬39°25′度,东经100°42′度)发生Ms4.9级地震。以上地震区域分布表明:中部地区地震强度相对西部和东部地区明显偏弱。
发生3次中强地震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北纬 42°56′,东经122°23′)4月22日发生的Ms5.3级地震,震源深度11km。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北纬 49°48′,东经125°12′)6月20日发生的Ms5.0级地震,震源深度6km。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交界(北纬39°25′度,东经100°42′度)9月17日发生Ms4.9级地震,震源深度6km。
中小地震丛集、有序活动区 2013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显示出4个丛集活动区:乌海至蒙宁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活跃、呈现密集分布特征;呼和浩特至蒙晋交界地区,地震活动呈东西向条带分布状态;赤锡交界地区,地震呈北西和北东网络分布状态;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地区,地震活动呈北北东向条带分布状态。
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2013年度ML≥1.0级地震分布图
【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对应急指挥系统数据库系统及ArcGIS图形数据库进行了部分更新和改进;对应急卫星设备进行检查;完成了局内MCU的设备升级、维修和调试、软件升级及人员培训。更换视频会议系统及数字会议系统设备,保证了应急联动时与中国地震局和各省局的视频联调;对卫星设备进行了重新定位及隔离度测试。
【地震应急救援准备】修订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应急预案》,编写完成《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灾害应急风险评估报告》,与山西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联合制定《晋冀蒙交界地区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参与编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与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民政厅、卫生厅、安监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印发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与包头市地震局、土默特右旗地震办举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地震部门协调联动地震应急综合演练。
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现场通讯演练,内蒙古地震局以9月27日6时01分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为演练背景,开展了应急通讯系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烈度图产出、新闻发布会、后勤保障等环节的演练。10月25日至26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组织开展全局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演练以25日8时呼和浩特市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为背景,开展应急演练集结、搜集汇总震情灾情信息、编写工作简报、灾害预评估、体能训练等演练。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3名应急队员参加了中日JICA合作项目示范省救援队技术骨干集训班;呼伦贝尔市地震局成立应急救援科。7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举办地震现场与灾害评估培训班,全区地震系统80余名人员参加培训。9月,在包头市承办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评估技术研讨会暨芦山、岷县地震现场灾评工作总结会。
【地震应急救援行动】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交界发生5.3级地震后, 6分钟左右即向中国地震局EQIM平台正式速报5.3级主震,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地震信息,包东健局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并启动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开展信息上报、震情研判、灾情调查、新闻宣传等各项处置工作;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了《关于通辽市科左后旗5.3级地震应急对策建议的报告》;并2次派出卓力格图副局长带队的地震现场工作组与民政等相关部门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调查评估和核查。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处6月20日发生5.0级地震后,8分钟内确定地震三要素,向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地震信息,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Ⅲ级响应。责成呼伦贝尔市地震局、海拉尔地震台7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现场工作队连夜赶赴震区,会同黑龙江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有关专家开展地震灾害调查。根据现场调查数据,内蒙古地震局完成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并分别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上报。
4月20日四川雅安7.0级、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都启动了应急响应。一是根据中国地震局指示,做好随时出队支援准备,等候通知。二是应急指挥大厅迅速启动,单机版震害快速评估系统进行计算,并等候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呼叫。三是包东健局长立即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报震情情况和应急响应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四是安排专人接受内蒙古电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北方新报等新闻媒体采访。五是密切监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震情发展,加密会商。
【震害预防】
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修订并印发规范性文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综合统计自治区地市级地震工作部门信息和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基础资料,并对全区“三网”人员基本信息和活断层探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召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评审会议,对2012年度全区盟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评定。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 完成全区150多个建设项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工作;完成全区一级安评师重新注册、延续注册、变更注册等审核工作;审批新增两家丙级地震安评资质单位,一家变更丙级地震安评资质单位;完成内蒙古鼎宸地震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和包头市雨辰地震工程技术服务处安评工作自查自纠和问题整改工作,并上报整改报告。
活动断层探测工作 包头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2013年开工,已经完成线路踏勘、物探线路选择、标准钻孔定位、工程探槽施工等工作。乌海市活动层探测工作完成了详勘阶段的浅层地震探测、1:1万地质填图野外补充工作、钻孔联合剖面现场施工和编录、野地地质考察的补点工作、区域地震构造图等工作,验收了6~7个专题。
防震减灾社会宣传教育 5月6日至12日防灾减灾宣传周和5月19日至25日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十八届科普活动宣传周期间,在内蒙古博物院广场、大召广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十八中、钢铁路小学、三十四中等中小学指导避震疏散演练并做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完成《中国防震减灾百科全书区域(城市)管理卷》内蒙古防震减灾工作的编写。建设完成内蒙古数字地震科普馆多媒体系统,网络版于12月12日面向公众开放。完成海拉尔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基础建设和布展方案、展板内容审定工作。
社会及其他工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及自治区地震局、教育厅、科技厅、科学技术协会五个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展联合评审,根据参评学校的申报材料和盟市党委宣传部门、地震部门、教育部门和科技部门的推荐意见,确定15所学校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称号。内蒙古地震社会服务工程项目完成震害防御系统部署前的硬件、网络、软件环境搭建工作。推选呼和浩特市芳汀花园小区作为自治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典型报送中国地震局,参加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评比。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局长: |
包东健(蒙古族) |
|
党组成员 副局长: |
张建业 |
|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 |
魏电信 |
|
党组成员 副局长: |
卓力格图(蒙古族) |
【概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是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授权承担本行政区域内防震减灾工作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防震减灾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
自治区地震局设有9个处室、 4个直属二级单位、25个专业地震台站(其中无人值守2个)。9个处室包括:办公室(法规处)、发展与财务处、人事教育处、科技监测处、震害防御处(地方地震工作处)、应急救援处、纪检监察审计处、机关党委(工会)、离退休干部处。4个直属二级单位包括:行政执法监察总队、地震监测预报研究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地震工程研究勘察院。25个专业地震台站分布在自治区各盟市。
【震情】2013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ML≥1.0级地震369次,其中ML1.0~1.9级地震169次,ML2.0~2.9级地震158次,ML3.0~3.9级地震28次,ML4.0~4.9级地震10次,ML5.0~5.9级地震4次。最大地震是2013年4月22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北纬 42°56′,东经122°23′)发生的Ms5.3级地震。次大地震是6月20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北纬 49°48′,东经125°12′)发生的Ms5.0级地震。以上地震次数统计均为可定位地震,而且不包含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Ms5.3级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Ms5.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2013年,自治区发生ML≥3.0级地震42次,较2012年的57次活动频度水平减少。但是,2013年发生ML≥4.0级地震14次,与2012年的6次相比,地震强度明显增强,特别是2013年发生2次Ms≥5.0级中强地震,而2012年发生1次Ms≥5.0级中强地震。
【台网运行管理】更换了呼和浩特地震台、赤峰地震台、包头市地震台、二连浩特地震台的直流供电蓄电池;修复了台站遭受雷击毁坏的仪器设备。完成地震台站观测岗位资格认证工作,涉及全区23个台站88名职工。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全区地震台长工作会议,对全区地震台长进行专业培训,将2014年确定为地震监测质量工作年。在7月举办的中国地震局2012年度强震动观测评比会上,内蒙古地震局获得强震动观测记录优秀奖和强震动观测运行维护优秀奖。
【台网建设】完成2012年度乌兰浩特台优化改造项目绩效考评报告和2014年度二连浩特优化改造申报工作。2013年9月,乌海地震台优化改造项目通过中国地震局验收。完成背景场项目测震台网仪器安装和前兆台网土建工作。4月11日,在阿拉善盟召开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二期项目工作启动会议,各盟(市)配合各建设单位实施项目堪选和仪器安装工作。
【监测预报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承担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3项、“测震台网青年骨干培养专项”1项和“震情跟踪青年课题”3项。自治区地震局科技人员共发表核心论文8篇,其中E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科技核心论文3篇。
【地震活动】2013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生ML≥1.0级地震369次,其中ML1.0~1.9级地震169次,ML2.0~2.9级地震158次,ML3.0~3.9级地震28次,ML4.0~4.9级地震10次,ML5.0~5.9级地震4次。最大地震是2013年4月22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北纬 42°56′,东经122°23′)发生的Ms5.3级地震。次大地震是2013年6月20日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北纬 49°48′,东经125°12′)发生的Ms5.0级地震。以上地震次数统计均为可定位地震,而且不包含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Ms5.3级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Ms5.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余震另做统计。本年度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活动特征主要表现为:
ML≥3.0级地震活动频度、强度2013年发生ML≥3.0级地震42次,2012年发生ML≥3.0级地震57次,地震活动频度水平减少。但是,2013年发生ML≥4.0级地震14次,与2012年发生ML≥4.0级地震6次相比,地震强度明显增强,特别是2013年发生2次Ms≥5.0级中强地震,而2012年发生1次Ms≥5.0级中强地震。
地震活动强度东部和西部地区强、中部地区弱 2013年发生的4次ML≥5.0级地震区域分布显示,东部地区分布3次,西部地区分布1次,而中部地区没有,而且连ML≥4.0级地震也没有发生。最大地震位于东部地区科尔沁左翼后旗,震级为Ms5.3级,次大地震位于东部地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震级为Ms5.0级。西部地区也发生1次中强地震,为9月17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交界(北纬39°25′度,东经100°42′度)发生Ms4.9级地震。以上地震区域分布表明:中部地区地震强度相对西部和东部地区明显偏弱。
发生3次中强地震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北纬 42°56′,东经122°23′)4月22日发生的Ms5.3级地震,震源深度11km。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北纬 49°48′,东经125°12′)6月20日发生的Ms5.0级地震,震源深度6km。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交界(北纬39°25′度,东经100°42′度)9月17日发生Ms4.9级地震,震源深度6km。
中小地震丛集、有序活动区 2013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显示出4个丛集活动区:乌海至蒙宁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活跃、呈现密集分布特征;呼和浩特至蒙晋交界地区,地震活动呈东西向条带分布状态;赤锡交界地区,地震呈北西和北东网络分布状态;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地区,地震活动呈北北东向条带分布状态。
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2013年度ML≥1.0级地震分布图
【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对应急指挥系统数据库系统及ArcGIS图形数据库进行了部分更新和改进;对应急卫星设备进行检查;完成了局内MCU的设备升级、维修和调试、软件升级及人员培训。更换视频会议系统及数字会议系统设备,保证了应急联动时与中国地震局和各省局的视频联调;对卫星设备进行了重新定位及隔离度测试。
【地震应急救援准备】修订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应急预案》,编写完成《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灾害应急风险评估报告》,与山西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联合制定《晋冀蒙交界地区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参与编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十二五”期间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与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民政厅、卫生厅、安监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印发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与包头市地震局、土默特右旗地震办举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地震部门协调联动地震应急综合演练。
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现场通讯演练,内蒙古地震局以9月27日6时01分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为演练背景,开展了应急通讯系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烈度图产出、新闻发布会、后勤保障等环节的演练。10月25日至26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组织开展全局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演练以25日8时呼和浩特市某地发生破坏性地震为背景,开展应急演练集结、搜集汇总震情灾情信息、编写工作简报、灾害预评估、体能训练等演练。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3名应急队员参加了中日JICA合作项目示范省救援队技术骨干集训班;呼伦贝尔市地震局成立应急救援科。7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举办地震现场与灾害评估培训班,全区地震系统80余名人员参加培训。9月,在包头市承办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评估技术研讨会暨芦山、岷县地震现场灾评工作总结会。
【地震应急救援行动】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交界发生5.3级地震后, 6分钟左右即向中国地震局EQIM平台正式速报5.3级主震,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地震信息,包东健局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并启动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开展信息上报、震情研判、灾情调查、新闻宣传等各项处置工作;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了《关于通辽市科左后旗5.3级地震应急对策建议的报告》;并2次派出卓力格图副局长带队的地震现场工作组与民政等相关部门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调查评估和核查。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交界处6月20日发生5.0级地震后,8分钟内确定地震三要素,向中国地震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地震信息,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Ⅲ级响应。责成呼伦贝尔市地震局、海拉尔地震台7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现场工作队连夜赶赴震区,会同黑龙江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有关专家开展地震灾害调查。根据现场调查数据,内蒙古地震局完成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并分别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上报。
4月20日四川雅安7.0级、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地震局都启动了应急响应。一是根据中国地震局指示,做好随时出队支援准备,等候通知。二是应急指挥大厅迅速启动,单机版震害快速评估系统进行计算,并等候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呼叫。三是包东健局长立即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汇报震情情况和应急响应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四是安排专人接受内蒙古电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北方新报等新闻媒体采访。五是密切监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震情发展,加密会商。
【震害预防】
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修订并印发规范性文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及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试行)》;综合统计自治区地市级地震工作部门信息和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基础资料,并对全区“三网”人员基本信息和活断层探测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召开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评审会议,对2012年度全区盟市防震减灾工作进行评定。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 完成全区150多个建设项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工作;完成全区一级安评师重新注册、延续注册、变更注册等审核工作;审批新增两家丙级地震安评资质单位,一家变更丙级地震安评资质单位;完成内蒙古鼎宸地震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和包头市雨辰地震工程技术服务处安评工作自查自纠和问题整改工作,并上报整改报告。
活动断层探测工作 包头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2013年开工,已经完成线路踏勘、物探线路选择、标准钻孔定位、工程探槽施工等工作。乌海市活动层探测工作完成了详勘阶段的浅层地震探测、1:1万地质填图野外补充工作、钻孔联合剖面现场施工和编录、野地地质考察的补点工作、区域地震构造图等工作,验收了6~7个专题。
防震减灾社会宣传教育 5月6日至12日防灾减灾宣传周和5月19日至25日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十八届科普活动宣传周期间,在内蒙古博物院广场、大召广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呼和浩特市十八中、钢铁路小学、三十四中等中小学指导避震疏散演练并做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完成《中国防震减灾百科全书区域(城市)管理卷》内蒙古防震减灾工作的编写。建设完成内蒙古数字地震科普馆多媒体系统,网络版于12月12日面向公众开放。完成海拉尔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基础建设和布展方案、展板内容审定工作。
社会及其他工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及自治区地震局、教育厅、科技厅、科学技术协会五个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展联合评审,根据参评学校的申报材料和盟市党委宣传部门、地震部门、教育部门和科技部门的推荐意见,确定15所学校获“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称号。内蒙古地震社会服务工程项目完成震害防御系统部署前的硬件、网络、软件环境搭建工作。推选呼和浩特市芳汀花园小区作为自治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典型报送中国地震局,参加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