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治“脏”为突破口
197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建立“文化大革命”中被取缔的党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提出了“加强领导,动员群众,措施得力,持之以恒”的爱国卫生运动方针。
1978年8月,党中央爱卫会在山东召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烟台地区现场会。同年9月20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革命委员会颁布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城镇卫生管理条例》。
1979年春,自治区爱卫会召开了全区第一次城市环卫队伍专业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会后征得自治区政府的同意,为环卫工人解决了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粮食补助、保健及福利待遇等问题,并拟订了增加环卫人员编制和解决环卫机动车辆不足等计划。赤峰等城市以清洁卫生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治理“文化大革命”混乱给城市卫生带来的脏、乱、差。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自治区总工会于1980年6月7—11日在包头市召开了全区爱国卫生文明生产一机厂、二机厂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区140个大、中型厂矿企业的代表,盟市分管卫生的盟市长,卫生局、爱卫会、工会、防疫站的负责人以及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大专院校的代表等共200人。党中央爱卫会以及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爱卫会也派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厂矿企业要“文明生产、文明生活”,不得为害城市。要求全区各厂矿企业要搞好厂区卫生,绿化、美化环境,还要负责对家属区的卫生进行综合治理。会上,自治区爱卫会和自治区总工会向一机厂、二机厂颁发了“爱国卫生文明生产模范单位”奖旗。
1981年2月27日,党中央爱卫会和工、青、妇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倡议》把“讲卫生”“环境美”作为“五讲四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1981年7月,党中央爱卫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在赤峰市召开了城镇卫生管理现场会。赤峰市在会议上介绍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和“三点集资”搞好小巷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成为全区城市治“脏”的榜样,在全国许多地区得到广泛推行,从而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开展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的一块醒目的里程碑。
从1981年开展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爱国卫生运动“阿吉奈”奖及卫生城镇评比活动,则掀开了全区爱国卫生事业在竞争中开拓进取的序幕,从而加速了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号召,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战略任务的高度。同年3月,全国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从此,城市治“脏”成为每年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内容。自治区爱卫会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提出以“三个突破”(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厕所整修与管理、饮食业“四防一消”设备配备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两个健全”(社会卫生责任制和农贸市场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为重点,在全区开展了以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
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在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和保洁已经基本实现经常化的基础上,从1983年开始又重点抓了城镇的绿化美化和卫生治本建设。如今,这个沙漠中的“金桌子”(阿腾席热的汉语意译)到处一片葱绿,林木覆盖率达到了44.5%,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全镇的大街小巷都修通了下水。获得爱国卫生“阿吉奈”市级组奖励第一名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在参加全国环卫工作先代会之后,狠抓城市卫生保持经常化措施的落实,先后突破了垃圾清运、冬季污水处理、人行路面硬化和食品行业“四防一消”设备普及不够等难关,使78%的基层单位都达到了自治区规定的卫生标准。包头市青山区在推行饮食行业贮存冰箱化、餐具消毒化、灶间瓷砖化和操作流程规格化方面,普及率全都达到了100%。昭乌达盟继1981年赤峰市和喀喇沁旗被评为卫生先进城市后,除1982年、1983年又有克什克腾旗和巴林右旗进入了全区卫生先进行列外,1983年还涌现出一批卫生先进的乡镇苏木。阿拉善盟在1983年进行的全区卫生先进评选中,所属的3个旗中有2个旗进入了全区评比的前三名。这一年在全区99个旗县镇和市、区中,有29个在垃圾清运、厕所整修和食品卫生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卫生状况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5个市、区、镇基本达到环境整洁优美。
1983年底,全区99个旗县镇和市、区中,29个在垃圾清运、厕所整修和食品卫生管理上取得了显著突破,食品卫生“四防一消”设备配置率达80%以上,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其中15个市、区、镇基本达到了环境整洁优美,并能经常化保持。各基层单位达到卫生标准的比率平均提高到31%以上。1982年有47个单位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卫生模范单位。
1983年春节刚过,自治区爱卫会就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确定要以治脏、灭鼠、防病为重点,将全区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同爱国卫生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大搞环境卫生,植树种草,绿化美化环境。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周惠,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赫以及人大、政协、纪检委的主要负责人都手持锹镐、扫帚,走上街头,深入街道社区,同居民群众一起参加治脏活动。在这一年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全区旗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治脏活动的人数就超过了千人。
1984年2月25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发表了迎接1984年“全民文明礼貌月”的广播电视讲话。同日,自治区爱卫会发出了《关于以治脏、灭鼠、建设文明单位为中心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2月28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主席布赫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号召全区各族人民以更新的姿态,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立即行动起来,继续治理脏、乱、差,积极建设文明单位。至此,全区爱国卫生运动在各级爱卫会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的密切配合下,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创建卫生文明单位的局面。7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党中央爱卫会主任廖汉生发表广播电视讲话,要求全国人民进一步动员起来,共同努力,搞好爱国卫生运动,以文明卫生的新风貌迎接建国三十五周年。9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爱国卫生运动电话会议,总结和部署了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质量,全区各盟市继续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原则,采取“三点精神”多种渠道集资,进行卫生治本建设。仅1984年,全区用于卫生治本上的资金就达2000多万元。全区99个旗县区城镇,已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的达41个,占全区城镇总数的40%。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文明单位达标率超过了90%,同赤峰市的红山区(即原来的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克什克腾旗的经棚镇一起被自治区命名为文明区、镇。赤峰市和伊金霍洛旗参加了全国爱国卫生经验交流会,受到党中央爱卫会的表彰和奖励,成为以治脏为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型。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等城市,根据自治区制定的卫生标准,大力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厂街共建”“干群共建”等城市卫生创优达标活动,并在文明单位建设当中,切实落实了各项卫生要求与指标,使社会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气象,到1984年时,全区卫生文明单位已经有3140个。
二、赤峰卫生管理现场会
为总结交流城镇社会卫生管理经验,1981年7月,党中央爱卫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在昭乌达盟的赤峰市召开了城镇卫生管理现场会。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党中央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九如亲临会议指导。党中央爱卫会还特邀了全国23个爱卫会的负责人到会传授经验。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的负责人,各盟市主管书记、盟市长,以及文明办主任、城建局长、卫生局长、爱卫办主任和部分旗县长、区镇长,大型厂矿企业的代表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浙江、山东、福建、黑龙江、北京等省市也在大会介绍了本省市开展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与会代表们还现场参观检查了赤峰市、锦山镇的市容环境,工厂、商店、机关、学校和居民区的卫生状况,以及赤峰县太平地公社绿化乡村、改水防病的情况。
会上,赤峰市介绍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和“三点集资”进行城市小巷建设的经验,得到了参加会议的党中央爱卫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国卫生同行们的首肯,在全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行。
“文化大革命”后的赤峰市百废待兴。1978—1981年,赤峰7.5万多吨像小山一样堆积多年的垃圾污物全部被清除;50多座市区公共厕所或被易地重建或进行了彻底改造;曾经被群众编成顺口溜的“冬季过冰山,夏季闯泥潭,即使穿水鞋,行走也艰难”的全市53条4米宽以上的居民小巷无一例外地全部安置了地下排水管道,硬化了路面。
城市卫生保洁,光靠一支只有40多人的专业清洁队是远远不够的。不待环卫部门操心,所有街道办事处立即动员,组建成立了有311名队员的民办公助清扫队。每人每月只补助25元生活费。小巷治理资金不足,国家拿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个人再凑一点,三个“一点”,解决了大难题。三年间,赤峰市小巷治理共投入123万元,其中30多万元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来的。这还不包括全市职工和街道居民参加义务劳动为城市卫生建设节约的65万多元。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赤峰市、锦山镇颁发了“爱国卫生阿吉奈奖”。同时决定,在全区旗县以上城镇中开展爱国卫生“阿吉奈”奖评比竞赛。
赤峰城镇卫生管理现场会议之后,全区城镇治脏工作突飞猛进,城市面貌迅速改观,市场、市容管理也逐步走上正轨,各行各业都建立健全落实了各项社会卫生管理制度。赤峰市、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包头市青山区、通辽市、乌兰浩特市,喀喇沁旗锦山镇、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等一大批卫生先进城镇相继涌现。
赤峰会议刚刚结束,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让本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实现了夜倒夜清,白天不见垃圾。与此同时,包头市等许多城市的主要街道上,从此在白天也再见不到有落地的垃圾堆积。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的城镇在全区已经有21个。伊盟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阿腾席热镇地处沙漠地区,全旗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带领群众用自创的胶泥加石头垫地修路法自拉胶泥、石头2800多立方米,将全镇的大街小巷平整一新,除保证卫生清洁外,路旁还遍植杨柳,成阴绿树将这座塞外边陲小镇衬托得更加美丽。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和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因此而成为继赤峰市、锦山镇之后,全区城镇卫生管理的新典型。
1984年12月,党中央爱卫会在广东省召开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经验交流会,表彰了全国37个先进卫生城镇,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赤峰市名列榜首,并荣获了3万元奖金。伊金霍洛旗的阿腾席热镇也同时进入了全国先进的行列,并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1985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了以促进人们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四普及一提高”的达标活动。“四普及一提高”的具体内容是:在基层单位普及卫生达标,在食品行业普及“四防一消”(防尘、防腐、防蝇、防出现鼠害,食具消毒),在公共场所和居民区普及社会消杀和“门前三包”,在群众中普及卫生知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此项活动对推动“阿吉奈”奖评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一年召开的全区爱卫会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研究并制定了“四普及一提高”的具体达标要求,及格标准。经过一年努力,全区有36个市区旗县镇在评比中达标,其中两个市、镇进入了全国先进的行列。城镇的达标率达到了36%,基层单位的达标率超过了50%。
一、以治“脏”为突破口
197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建立“文化大革命”中被取缔的党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提出了“加强领导,动员群众,措施得力,持之以恒”的爱国卫生运动方针。
1978年8月,党中央爱卫会在山东召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烟台地区现场会。同年9月20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革命委员会颁布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城镇卫生管理条例》。
1979年春,自治区爱卫会召开了全区第一次城市环卫队伍专业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会后征得自治区政府的同意,为环卫工人解决了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粮食补助、保健及福利待遇等问题,并拟订了增加环卫人员编制和解决环卫机动车辆不足等计划。赤峰等城市以清洁卫生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治理“文化大革命”混乱给城市卫生带来的脏、乱、差。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自治区总工会于1980年6月7—11日在包头市召开了全区爱国卫生文明生产一机厂、二机厂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区140个大、中型厂矿企业的代表,盟市分管卫生的盟市长,卫生局、爱卫会、工会、防疫站的负责人以及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大专院校的代表等共200人。党中央爱卫会以及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爱卫会也派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厂矿企业要“文明生产、文明生活”,不得为害城市。要求全区各厂矿企业要搞好厂区卫生,绿化、美化环境,还要负责对家属区的卫生进行综合治理。会上,自治区爱卫会和自治区总工会向一机厂、二机厂颁发了“爱国卫生文明生产模范单位”奖旗。
1981年2月27日,党中央爱卫会和工、青、妇等九个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倡议》把“讲卫生”“环境美”作为“五讲四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1981年7月,党中央爱卫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在赤峰市召开了城镇卫生管理现场会。赤峰市在会议上介绍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和“三点集资”搞好小巷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成为全区城市治“脏”的榜样,在全国许多地区得到广泛推行,从而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开展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的一块醒目的里程碑。
从1981年开展的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爱国卫生运动“阿吉奈”奖及卫生城镇评比活动,则掀开了全区爱国卫生事业在竞争中开拓进取的序幕,从而加速了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1982年,中共“十二大”发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号召,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战略任务的高度。同年3月,全国开展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从此,城市治“脏”成为每年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内容。自治区爱卫会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提出以“三个突破”(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厕所整修与管理、饮食业“四防一消”设备配备三个方面有所突破)、“两个健全”(社会卫生责任制和农贸市场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为重点,在全区开展了以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
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在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和保洁已经基本实现经常化的基础上,从1983年开始又重点抓了城镇的绿化美化和卫生治本建设。如今,这个沙漠中的“金桌子”(阿腾席热的汉语意译)到处一片葱绿,林木覆盖率达到了44.5%,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全镇的大街小巷都修通了下水。获得爱国卫生“阿吉奈”市级组奖励第一名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在参加全国环卫工作先代会之后,狠抓城市卫生保持经常化措施的落实,先后突破了垃圾清运、冬季污水处理、人行路面硬化和食品行业“四防一消”设备普及不够等难关,使78%的基层单位都达到了自治区规定的卫生标准。包头市青山区在推行饮食行业贮存冰箱化、餐具消毒化、灶间瓷砖化和操作流程规格化方面,普及率全都达到了100%。昭乌达盟继1981年赤峰市和喀喇沁旗被评为卫生先进城市后,除1982年、1983年又有克什克腾旗和巴林右旗进入了全区卫生先进行列外,1983年还涌现出一批卫生先进的乡镇苏木。阿拉善盟在1983年进行的全区卫生先进评选中,所属的3个旗中有2个旗进入了全区评比的前三名。这一年在全区99个旗县镇和市、区中,有29个在垃圾清运、厕所整修和食品卫生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卫生状况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15个市、区、镇基本达到环境整洁优美。
1983年底,全区99个旗县镇和市、区中,29个在垃圾清运、厕所整修和食品卫生管理上取得了显著突破,食品卫生“四防一消”设备配置率达80%以上,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其中15个市、区、镇基本达到了环境整洁优美,并能经常化保持。各基层单位达到卫生标准的比率平均提高到31%以上。1982年有47个单位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卫生模范单位。
1983年春节刚过,自治区爱卫会就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确定要以治脏、灭鼠、防病为重点,将全区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同爱国卫生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广大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大搞环境卫生,植树种草,绿化美化环境。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周惠,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赫以及人大、政协、纪检委的主要负责人都手持锹镐、扫帚,走上街头,深入街道社区,同居民群众一起参加治脏活动。在这一年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全区旗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治脏活动的人数就超过了千人。
1984年2月25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发表了迎接1984年“全民文明礼貌月”的广播电视讲话。同日,自治区爱卫会发出了《关于以治脏、灭鼠、建设文明单位为中心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2月28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主席布赫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号召全区各族人民以更新的姿态,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立即行动起来,继续治理脏、乱、差,积极建设文明单位。至此,全区爱国卫生运动在各级爱卫会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的密切配合下,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创建卫生文明单位的局面。7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党中央爱卫会主任廖汉生发表广播电视讲话,要求全国人民进一步动员起来,共同努力,搞好爱国卫生运动,以文明卫生的新风貌迎接建国三十五周年。9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爱国卫生运动电话会议,总结和部署了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质量,全区各盟市继续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原则,采取“三点精神”多种渠道集资,进行卫生治本建设。仅1984年,全区用于卫生治本上的资金就达2000多万元。全区99个旗县区城镇,已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的达41个,占全区城镇总数的40%。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文明单位达标率超过了90%,同赤峰市的红山区(即原来的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克什克腾旗的经棚镇一起被自治区命名为文明区、镇。赤峰市和伊金霍洛旗参加了全国爱国卫生经验交流会,受到党中央爱卫会的表彰和奖励,成为以治脏为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型。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通辽市等城市,根据自治区制定的卫生标准,大力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厂街共建”“干群共建”等城市卫生创优达标活动,并在文明单位建设当中,切实落实了各项卫生要求与指标,使社会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气象,到1984年时,全区卫生文明单位已经有3140个。
二、赤峰卫生管理现场会
为总结交流城镇社会卫生管理经验,1981年7月,党中央爱卫会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在昭乌达盟的赤峰市召开了城镇卫生管理现场会。卫生部副部长黄树则,党中央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九如亲临会议指导。党中央爱卫会还特邀了全国23个爱卫会的负责人到会传授经验。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有关委、办、厅、局的负责人,各盟市主管书记、盟市长,以及文明办主任、城建局长、卫生局长、爱卫办主任和部分旗县长、区镇长,大型厂矿企业的代表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浙江、山东、福建、黑龙江、北京等省市也在大会介绍了本省市开展城市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与会代表们还现场参观检查了赤峰市、锦山镇的市容环境,工厂、商店、机关、学校和居民区的卫生状况,以及赤峰县太平地公社绿化乡村、改水防病的情况。
会上,赤峰市介绍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和“三点集资”进行城市小巷建设的经验,得到了参加会议的党中央爱卫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国卫生同行们的首肯,在全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行。
“文化大革命”后的赤峰市百废待兴。1978—1981年,赤峰7.5万多吨像小山一样堆积多年的垃圾污物全部被清除;50多座市区公共厕所或被易地重建或进行了彻底改造;曾经被群众编成顺口溜的“冬季过冰山,夏季闯泥潭,即使穿水鞋,行走也艰难”的全市53条4米宽以上的居民小巷无一例外地全部安置了地下排水管道,硬化了路面。
城市卫生保洁,光靠一支只有40多人的专业清洁队是远远不够的。不待环卫部门操心,所有街道办事处立即动员,组建成立了有311名队员的民办公助清扫队。每人每月只补助25元生活费。小巷治理资金不足,国家拿一点,集体拿一点,群众个人再凑一点,三个“一点”,解决了大难题。三年间,赤峰市小巷治理共投入123万元,其中30多万元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来的。这还不包括全市职工和街道居民参加义务劳动为城市卫生建设节约的65万多元。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赤峰市、锦山镇颁发了“爱国卫生阿吉奈奖”。同时决定,在全区旗县以上城镇中开展爱国卫生“阿吉奈”奖评比竞赛。
赤峰城镇卫生管理现场会议之后,全区城镇治脏工作突飞猛进,城市面貌迅速改观,市场、市容管理也逐步走上正轨,各行各业都建立健全落实了各项社会卫生管理制度。赤峰市、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包头市青山区、通辽市、乌兰浩特市,喀喇沁旗锦山镇、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等一大批卫生先进城镇相继涌现。
赤峰会议刚刚结束,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就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让本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实现了夜倒夜清,白天不见垃圾。与此同时,包头市等许多城市的主要街道上,从此在白天也再见不到有落地的垃圾堆积。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的城镇在全区已经有21个。伊盟伊金霍洛旗政府所在地阿腾席热镇地处沙漠地区,全旗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带领群众用自创的胶泥加石头垫地修路法自拉胶泥、石头2800多立方米,将全镇的大街小巷平整一新,除保证卫生清洁外,路旁还遍植杨柳,成阴绿树将这座塞外边陲小镇衬托得更加美丽。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和伊金霍洛旗阿腾席热镇因此而成为继赤峰市、锦山镇之后,全区城镇卫生管理的新典型。
1984年12月,党中央爱卫会在广东省召开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经验交流会,表彰了全国37个先进卫生城镇,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赤峰市名列榜首,并荣获了3万元奖金。伊金霍洛旗的阿腾席热镇也同时进入了全国先进的行列,并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
1985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了以促进人们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四普及一提高”的达标活动。“四普及一提高”的具体内容是:在基层单位普及卫生达标,在食品行业普及“四防一消”(防尘、防腐、防蝇、防出现鼠害,食具消毒),在公共场所和居民区普及社会消杀和“门前三包”,在群众中普及卫生知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此项活动对推动“阿吉奈”奖评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一年召开的全区爱卫会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研究并制定了“四普及一提高”的具体达标要求,及格标准。经过一年努力,全区有36个市区旗县镇在评比中达标,其中两个市、镇进入了全国先进的行列。城镇的达标率达到了36%,基层单位的达标率超过了50%。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