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资源的影响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总体上呈反比关系,人口越多,人均占有的资源越少,但是两者之间也有许多另外的情况,如人类活动合理,通过人类活动可以增加资源,如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的面积,林木的蓄积量,通过培育牧草,增加草原植被,增加牧草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应该说是呈正比关系的,特别是再生资源与人口的关系是这样。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关系则是永远呈反比关系,人口增加,非再生资源会越少,利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因为这类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几十年来人口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可看出,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影响是巨大的。
1.对草原的影响
对草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草原开荒。由于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等农副产品消费量的增加,对那些适宜农耕的土地或者有水利条件的地方适当地开垦荒地对草原不是不可以,也不会对草原形成大的危害。对草原实施大规模的盲目开垦,必然会对草原资源形成巨大威胁和破坏。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考虑草原的承受能力,更不考虑其后果。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在对待草原这一大资源的问题上,在1949年之后,有过许多沉痛的教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种代价今天还在有些地区继续付出。从1958年开始,在以粮为纲方针的指导下,全区许多地方任意开荒,这一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耕地面积达8329.5万亩,比1950年扩大1300余亿亩1余亩,有许多地方原来是良好的牧场,变成了农耕地,几年之后变成了沙化地。
从1958年之后,连续几年大开荒,1960年全区共开荒1600万亩,超过年开荒计划的600万亩,但是由于天灾人祸,这一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粮食不但没有增产,总产量反而比1959年减产15亿斤之多。1961年又新增开荒570万亩。一直到1978年之后,人们才认真总结过去的错误,对草原大面积开荒才有所减少。
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对草原的开荒仍时有发生,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的草原开荒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给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造成巨大的伤害,教训是深刻的。
内蒙古地区的草原大多数是属于干旱草原,有许多地方如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草原,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草原、杭锦草原、乌审草原,阿拉善草原属于荒漠和半荒漠草原,生态非常脆弱,草原上的植被大多数是多年生耐旱植物,一旦开荒,就会沙化,变成永久性的不毛之地。
二是牲畜增加,严重超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畜矛盾由来已久,但主要发生在1978年之后,特别是1992年中国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不顾草原的承受能力,不断地增加牲畜头数,对草原进行掠夺。
1978年之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中,畜牧头数在快速增加,1978年,年末牲畜总头数为3037.4万头(只),1980年末牲畜总头数达到3234.7万头(只),比1978年增长6.50个百分点。1981年自治区牲畜总头数达到4753.5万头(只),比1978年增加牲畜1698.1万头(只)增长55.90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之后,不但突破了6000万头只,到1997年之后,牲畜头数达到7000万头以上,牲畜严重超载是草原退化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此外,随着牧区人口的增加,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日益增多,如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工具成倍增长,在草原上由于没有固定的交通线路,随意乱行,对草原的破坏也是很大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的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有关部门统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每年以1000万亩的速度退化着,严重退化的草场面积占总草场面积的40%。许多地方昔日是丰美的草原,现在成了茫茫沙海,成了永久性的沙漠。
2.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
(1)对森林的大量砍伐:森林资源对人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木材是最直接的经济利益,木材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人类的许多方面都需要木材,正因为如此,木材成了人们向森林索取地对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全国重点木材生产基地,几十年来生产了上亿立方米的木材,从1947年年产6.47万立方米木材开始,到1954年木材年产量突破100万立方米,达126.88万立方米,到1958年达320.11万立方米,到1960年达到439.81万立方米。
199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木材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521.87万立方米,比1947年增加500多万立方米,比1949年增加木材生产量504.4万立方米。
几十年来对森林资源的砍伐,使森林资源总量极大地减少,有不少原始森林基地已无木材可伐。特别是1998年长江和东北地区的大洪水,使人们从沉痛的教训中惊醒,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无度砍伐遭到大自然的惩罚,1998年之后,国家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对森林资源的认识,出现历史性的转变,即以过去砍伐为主走向以营林抚育为主的历史时期。内蒙古从1998年之后,大量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本年木材砍伐量为486.86立方米,比1997年减少木材砍伐1.97万立方米,减少0.4个百分点;1999年,生产木材379.23万立方米,比1998年减少107.63万立方米减少17.9个百分点;2000年自治区生产木材321.65万立方米,比1999年减少57.58万立方米,减少17.2个百分点。
(2)林地开荒:林地开荒也是使内蒙古森林资源遭受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1949年以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盟市特别是有原始森林和次生林的地区,向林地开荒一直不断。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木材生产量的减少,许多林业职工待业下岗,林区中毁林开荒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对资源的影响
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总体上呈反比关系,人口越多,人均占有的资源越少,但是两者之间也有许多另外的情况,如人类活动合理,通过人类活动可以增加资源,如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的面积,林木的蓄积量,通过培育牧草,增加草原植被,增加牧草产量,在这种情况下,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应该说是呈正比关系的,特别是再生资源与人口的关系是这样。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关系则是永远呈反比关系,人口增加,非再生资源会越少,利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因为这类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几十年来人口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可看出,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的影响是巨大的。
1.对草原的影响
对草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草原开荒。由于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等农副产品消费量的增加,对那些适宜农耕的土地或者有水利条件的地方适当地开垦荒地对草原不是不可以,也不会对草原形成大的危害。对草原实施大规模的盲目开垦,必然会对草原资源形成巨大威胁和破坏。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考虑草原的承受能力,更不考虑其后果。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在对待草原这一大资源的问题上,在1949年之后,有过许多沉痛的教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种代价今天还在有些地区继续付出。从1958年开始,在以粮为纲方针的指导下,全区许多地方任意开荒,这一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耕地面积达8329.5万亩,比1950年扩大1300余亿亩1余亩,有许多地方原来是良好的牧场,变成了农耕地,几年之后变成了沙化地。
从1958年之后,连续几年大开荒,1960年全区共开荒1600万亩,超过年开荒计划的600万亩,但是由于天灾人祸,这一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粮食不但没有增产,总产量反而比1959年减产15亿斤之多。1961年又新增开荒570万亩。一直到1978年之后,人们才认真总结过去的错误,对草原大面积开荒才有所减少。
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对草原的开荒仍时有发生,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的草原开荒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给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造成巨大的伤害,教训是深刻的。
内蒙古地区的草原大多数是属于干旱草原,有许多地方如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草原,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草原、杭锦草原、乌审草原,阿拉善草原属于荒漠和半荒漠草原,生态非常脆弱,草原上的植被大多数是多年生耐旱植物,一旦开荒,就会沙化,变成永久性的不毛之地。
二是牲畜增加,严重超载。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畜矛盾由来已久,但主要发生在1978年之后,特别是1992年中国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不顾草原的承受能力,不断地增加牲畜头数,对草原进行掠夺。
1978年之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畜牧业一直处在高速发展中,畜牧头数在快速增加,1978年,年末牲畜总头数为3037.4万头(只),1980年末牲畜总头数达到3234.7万头(只),比1978年增长6.50个百分点。1981年自治区牲畜总头数达到4753.5万头(只),比1978年增加牲畜1698.1万头(只)增长55.90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之后,不但突破了6000万头只,到1997年之后,牲畜头数达到7000万头以上,牲畜严重超载是草原退化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此外,随着牧区人口的增加,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日益增多,如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等工具成倍增长,在草原上由于没有固定的交通线路,随意乱行,对草原的破坏也是很大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蒙古的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程度进一步加剧。有关部门统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草原每年以1000万亩的速度退化着,严重退化的草场面积占总草场面积的40%。许多地方昔日是丰美的草原,现在成了茫茫沙海,成了永久性的沙漠。
2.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是两个大的方面。
(1)对森林的大量砍伐:森林资源对人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木材是最直接的经济利益,木材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人类的许多方面都需要木材,正因为如此,木材成了人们向森林索取地对象。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全国重点木材生产基地,几十年来生产了上亿立方米的木材,从1947年年产6.47万立方米木材开始,到1954年木材年产量突破100万立方米,达126.88万立方米,到1958年达320.11万立方米,到1960年达到439.81万立方米。
1996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木材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521.87万立方米,比1947年增加500多万立方米,比1949年增加木材生产量504.4万立方米。
几十年来对森林资源的砍伐,使森林资源总量极大地减少,有不少原始森林基地已无木材可伐。特别是1998年长江和东北地区的大洪水,使人们从沉痛的教训中惊醒,人类对森林资源的无度砍伐遭到大自然的惩罚,1998年之后,国家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对森林资源的认识,出现历史性的转变,即以过去砍伐为主走向以营林抚育为主的历史时期。内蒙古从1998年之后,大量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本年木材砍伐量为486.86立方米,比1997年减少木材砍伐1.97万立方米,减少0.4个百分点;1999年,生产木材379.23万立方米,比1998年减少107.63万立方米减少17.9个百分点;2000年自治区生产木材321.65万立方米,比1999年减少57.58万立方米,减少17.2个百分点。
(2)林地开荒:林地开荒也是使内蒙古森林资源遭受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1949年以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盟市特别是有原始森林和次生林的地区,向林地开荒一直不断。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木材生产量的减少,许多林业职工待业下岗,林区中毁林开荒的现象时有发生。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