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正确地认识人口与能源的关系,特别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能源工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战略性的问题。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盟市煤炭储量状况
一、人口与煤炭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煤炭工业逐步走出了困境,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探明的煤炭储量在2100多亿吨以上,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大约有12 250亿吨以上,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样名列第二位。
内蒙古境内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从东北的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到西部的乌海市、阿拉善盟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内蒙古煤炭储藏面积12万平方公里,煤炭储量巨大,煤层浅、易开采,又靠近水源,现已探明的矿区和矿井有200多处。
自治区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储量为1212.09亿吨,占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整个煤炭储量的50%以上。著名的有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等,人均占有煤炭储量86 863.26吨,超过全区人均占有煤炭储量的890.6个百分点;其次是锡林郭勒盟,储量为369.48亿吨;再次是呼伦贝尔盟为282.87亿吨,开采的煤田主要有扎赉诺尔煤矿和伊敏河煤电公司等。煤炭储量最小的是兴安盟为0.21亿吨;其次是呼和浩特市为0.58亿吨;再次是阿拉善盟为4.42亿吨。阿拉善盟的煤质尚好,已有相当规模的开采。
1991—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煤炭工业生产状况
煤炭开采在内蒙古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支柱性产业,则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情。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内蒙古的煤矿工业并没有给内蒙古带来发展,相反增加了许多沉重的包袱,产品的价质和价格严重脱离,挖得煤越多赔得钱越多,捧着金碗要饭吃。1978年之后,这种局面才有了改变,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煤炭工业必须走煤电并举,多种经营,综合经营道路。
1991—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煤炭产量,总体上是稳定发展的,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1992年全区煤炭产量为4807.96万吨,比1991年减少114.31万吨,10年中全年煤炭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7年,这一年煤炭产量达到8044.07万吨,比1991年增加3121.8万吨,增长63.42个百分点;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煤炭产量为7274.29万吨,虽不及1997年的煤炭生产量,比1991年增加2352.02万吨,增长47.78个百分点。从人均占有的煤炭产量来看,1991—2000年人均占有的煤炭产量最高年份是1997年为3.45吨;其次是1998年为3.31吨;再次是2000年为3.06吨。人均占有煤炭产量最低的是1992年为2.17吨;其次是1991年为2.25吨;再次是1993年为2.30吨。
二、人口与电力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电力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真正成为带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有发展电力工业的良好条件。
内蒙古有着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内蒙古处于跨三北地带,距离东北的工业基地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不远,距离华北的不少城市更近,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丰镇市、达拉特旗等地,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不过几百公里至一千公里。乌海市、阿拉善盟距离西北兰州、银川等地也不远,具有输送电力的良好条件。1999年以来,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能源电力工业成了重要的发展部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由过去向外输煤卖煤转变成了向外输电卖电,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了就地消化,减少了巨大的煤炭外运压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0—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先后建设了元宝山、通辽、丰镇、伊敏、达拉特、海勃湾电厂或煤电公司,以及正在加紧建设的大型电厂有托克托电厂、岱海电厂等。
从人口与电力发展的关系方面的考察,人均占有的发电量大幅度的增长,从1991年人均占有866.09度,到2000年的1848.93度,人均发电量年增加982.84度,增长113.48%。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990—2000年电力增长状况
1991—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电量增长最快的是2000年,这一年自治区发电量达439.22亿度,比1999年增长58.61亿度,增长16.10%;其次是1992年发电量达221.29亿度,比上年增长32.15亿度,增长17.10%。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正确地认识人口与能源的关系,特别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能源工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战略性的问题。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各盟市煤炭储量状况
一、人口与煤炭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煤炭工业逐步走出了困境,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探明的煤炭储量在2100多亿吨以上,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大约有12 250亿吨以上,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样名列第二位。
内蒙古境内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从东北的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到西部的乌海市、阿拉善盟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内蒙古煤炭储藏面积12万平方公里,煤炭储量巨大,煤层浅、易开采,又靠近水源,现已探明的矿区和矿井有200多处。
自治区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储量为1212.09亿吨,占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整个煤炭储量的50%以上。著名的有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等,人均占有煤炭储量86 863.26吨,超过全区人均占有煤炭储量的890.6个百分点;其次是锡林郭勒盟,储量为369.48亿吨;再次是呼伦贝尔盟为282.87亿吨,开采的煤田主要有扎赉诺尔煤矿和伊敏河煤电公司等。煤炭储量最小的是兴安盟为0.21亿吨;其次是呼和浩特市为0.58亿吨;再次是阿拉善盟为4.42亿吨。阿拉善盟的煤质尚好,已有相当规模的开采。
1991—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煤炭工业生产状况
煤炭开采在内蒙古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支柱性产业,则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情。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内蒙古的煤矿工业并没有给内蒙古带来发展,相反增加了许多沉重的包袱,产品的价质和价格严重脱离,挖得煤越多赔得钱越多,捧着金碗要饭吃。1978年之后,这种局面才有了改变,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煤炭工业必须走煤电并举,多种经营,综合经营道路。
1991—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煤炭产量,总体上是稳定发展的,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1992年全区煤炭产量为4807.96万吨,比1991年减少114.31万吨,10年中全年煤炭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7年,这一年煤炭产量达到8044.07万吨,比1991年增加3121.8万吨,增长63.42个百分点;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煤炭产量为7274.29万吨,虽不及1997年的煤炭生产量,比1991年增加2352.02万吨,增长47.78个百分点。从人均占有的煤炭产量来看,1991—2000年人均占有的煤炭产量最高年份是1997年为3.45吨;其次是1998年为3.31吨;再次是2000年为3.06吨。人均占有煤炭产量最低的是1992年为2.17吨;其次是1991年为2.25吨;再次是1993年为2.30吨。
二、人口与电力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电力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真正成为带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有发展电力工业的良好条件。
内蒙古有着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内蒙古处于跨三北地带,距离东北的工业基地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不远,距离华北的不少城市更近,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丰镇市、达拉特旗等地,距离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不过几百公里至一千公里。乌海市、阿拉善盟距离西北兰州、银川等地也不远,具有输送电力的良好条件。1999年以来,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能源电力工业成了重要的发展部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抓住了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由过去向外输煤卖煤转变成了向外输电卖电,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了就地消化,减少了巨大的煤炭外运压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0—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先后建设了元宝山、通辽、丰镇、伊敏、达拉特、海勃湾电厂或煤电公司,以及正在加紧建设的大型电厂有托克托电厂、岱海电厂等。
从人口与电力发展的关系方面的考察,人均占有的发电量大幅度的增长,从1991年人均占有866.09度,到2000年的1848.93度,人均发电量年增加982.84度,增长113.48%。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990—2000年电力增长状况
1991—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电量增长最快的是2000年,这一年自治区发电量达439.22亿度,比1999年增长58.61亿度,增长16.10%;其次是1992年发电量达221.29亿度,比上年增长32.15亿度,增长17.10%。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