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别构成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口性别比从严重失调到基本正常,经过了较长期的转变过程。194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时,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4.88%,女性人口为45.12%,性别比高达121.33,属于性别比严重失调的范畴,有的旗县性别比失调更为严重,比如乌兰察布盟,当时,有11个旗县性别比在125以上,卓资县高达150。自治区成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专制,实行了人民民主制度,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政府坚决实行婚姻自由,男女一律平等,坚决严禁溺杀女婴等一系列政策,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国家的保护,使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男性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男女性别比逐步趋于合理。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总人口为23 755 427人,其中男性12 289 003人,女性11 466 424人,男性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73%,女性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8.27%,性别比为107.20,比同期全国人口性别比106.74高出0.46个百分点,比内蒙古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性别比下降了1.75个百分点。
1947~2000年全区人口性别构成状况
1947年~196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男、女性别比都很高,均在120以上,最高的如1960年高达128.50,比全国同期性别比高出21.11个百分点,人口性别比高,除了一些历史原因,主要是人口迁移流动造成的。1953~1960年,国家从其他省市调来大批支边职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及随迁家属等,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人口总量急剧增加,由于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大,促使全区人口性别比的不断上升,迁入人口最多的1959年和1960年统计,人口净迁入155.48万人,男性人口为97.08万人,女性人口为58.40万人,性别比为166.23。1963年之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男、女性别比逐步下降,该年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4.35%,女性人口为45.65%,性别比为119.05;1965年男性人口为54.98%,女性人口为46.02%,性别比为117.28,比1949年下降了4.52个百分点;到1981年,自治区人口性别比男性为52.28%,女性为47.72%,性别比为109.56,这是1947~1981年,自治区人口性别比首次下降到110以下,之后各年性别比总体上是不断下降的趋势,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2.14%,女性人口占47.86%,性别比为108.95,比1949年下降12.85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是相当大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口性别比为107.20,特别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口性别比为105.75,这是自1947年以来,人口性别比为历史最低的。
0~14岁婴儿和少年儿童性别比状况对于以后各个年龄段人口性别比影响很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性别比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
2000年全区0~14岁性别的人口
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五次人口普查时,0~14岁的人口为495.2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256.68万人,女性人口238.55万人,性别比为107.10;0~4岁总人口为118.2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61.80万人,女性人口为56.41万人,性别比为109.56;5~9岁总人口为159.6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83.34万人,女性人口为76.27万人,性别比为109.27;10~14岁总人口为217.3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11.53万人,女性人口为105.85万人,性别比为105.36。
二、各盟市人口性别构成状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2个盟市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盟、市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异,人口性别比有一定的差异。
2000年全区各盟市人口性别比状况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2个盟中,男、女性别比最低的是通辽市,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06,女性为48.94,性别比为104.3,比自治区性别比平均值低2.9个百分点,与全国同期性别比平均值低2.4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期性别比平均值的还有赤峰市,低0.94个百分点,呼伦贝尔盟比全国性别平均值低0.54个百分点,全区性别比最高的是阿拉善盟,男性人口占该盟总人口的53.50,女性人口占46.50,性别比为115.0,比全区性别比平均值高出7.8个百分点,不过阿拉善盟人口很少,只占自治区总人口的0.83%。因此,阿拉善盟性别比虽然偏高,对自治区总体性别比影响很小;其次是伊克昭盟,性别比也比较高,该盟男性人口742592,女性人口为652894,男性占53.22%,女性为46.78%,性别比为113.7,比全区平均值高出6.5个百分点。
全区各盟市中,性别比超过110的盟市还有乌海市为110.1,其他九个盟市性别都没有超过110,包头市的性别比为107.90,比全区平均仅高出0.5个百分点,呼和浩特市性别比为108.5,比全区平均值高出0.6个百分点。
三、各旗县(市、区)人口性别构成
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01个旗县(市、区)中,性别比总体上同各盟市人口性别比的状态是相符的,但是由于旗县地域范畴比较小,经济、风俗习惯等特殊条件,旗县(市、区)之间,性别比的差异更大。全区旗县(市、区)中,性别比最高的是鄂尔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这个旗的性别比为120.9,比自治区平均值高出13.9个百分点;其次是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性别比为116.4,比全区性别比平均值高出9.2个百分点。全区性别比最低的是赤峰市的红山区,性别比为99.4,比全区平均值低7.8个百分点;其次是乌兰察布市的集宁区,性别比为101.1。人类最理想的性别比是100,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理念的不同,人为的因素促使性别比的失衡问题就会不断发生,红山区和集宁市的性别比,已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
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市、区)中,性别比在100~105的有呼和浩特新城区104.6,包头市的青山区104.1,赤峰市的元宝山区105.0,阿鲁科尔沁旗104.3,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101.2等16个旗、县、市、区;性别比在105~110的旗、县、市区有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区106.2,包头市的白云矿区106.4,乌海市的乌达区107.7,赤峰市的翁牛特旗106.0,通辽市的奈曼旗105.1,呼伦贝尔盟的满洲里市105.2,兴安盟的突泉县105.7,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105.9等59个旗、县、市、区。可以看出目前自治区一半以上的旗县(市、区)性别比在这个区间范畴内。性别比在110~115的旗、县、市区有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为110.3,包头市石拐区为111.4,乌海市海南区比为114.0,兴安盟的扎赉特旗112.6,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111.7,乌兰察布盟的察哈尔右翼中旗111.1,伊克昭盟的杭锦旗113.7,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中旗111.7,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113.5等15个旗、县、市区,性别比在115~120的旗、县、市、区的有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115.5,准格尔旗117.3,鄂托克旗115.6,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116.4等旗县;全区人口性别比在120以上的只有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1个,性别比为120.9。
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01个旗县(市、区)中,性别比最低的10个旗县(市、区)是赤峰市的红山区99.4,乌兰察布盟的集宁市101.1,锡林郭勒的镶黄旗101.6,西乌珠穆沁旗104.1,包头市的东河区103.8,青山区104.1,赤峰市的林西县104.1,巴林左旗104.3,阿鲁科尔沁旗104.3,通辽市的科尔沁区102.1,霍林郭勒市103.0等;全区人口性别比最高的10个旗、县、市、区是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120.9,准格尔旗117.3,鄂托克旗115.6,达拉特旗115.5,杭锦旗113.7,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116.4,额济纳旗113.5,锡林郭勒盟的多伦县114.1,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113.8,乌海市的海南区114.0等。
一、性别构成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口性别比从严重失调到基本正常,经过了较长期的转变过程。1947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成立时,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4.88%,女性人口为45.12%,性别比高达121.33,属于性别比严重失调的范畴,有的旗县性别比失调更为严重,比如乌兰察布盟,当时,有11个旗县性别比在125以上,卓资县高达150。自治区成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专制,实行了人民民主制度,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政府坚决实行婚姻自由,男女一律平等,坚决严禁溺杀女婴等一系列政策,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国家的保护,使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男性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男女性别比逐步趋于合理。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总人口为23 755 427人,其中男性12 289 003人,女性11 466 424人,男性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73%,女性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8.27%,性别比为107.20,比同期全国人口性别比106.74高出0.46个百分点,比内蒙古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性别比下降了1.75个百分点。
1947~2000年全区人口性别构成状况
1947年~196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男、女性别比都很高,均在120以上,最高的如1960年高达128.50,比全国同期性别比高出21.11个百分点,人口性别比高,除了一些历史原因,主要是人口迁移流动造成的。1953~1960年,国家从其他省市调来大批支边职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及随迁家属等,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人口总量急剧增加,由于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大,促使全区人口性别比的不断上升,迁入人口最多的1959年和1960年统计,人口净迁入155.48万人,男性人口为97.08万人,女性人口为58.40万人,性别比为166.23。1963年之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的男、女性别比逐步下降,该年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4.35%,女性人口为45.65%,性别比为119.05;1965年男性人口为54.98%,女性人口为46.02%,性别比为117.28,比1949年下降了4.52个百分点;到1981年,自治区人口性别比男性为52.28%,女性为47.72%,性别比为109.56,这是1947~1981年,自治区人口性别比首次下降到110以下,之后各年性别比总体上是不断下降的趋势,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2.14%,女性人口占47.86%,性别比为108.95,比1949年下降12.85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是相当大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口性别比为107.20,特别是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人口性别比为105.75,这是自1947年以来,人口性别比为历史最低的。
0~14岁婴儿和少年儿童性别比状况对于以后各个年龄段人口性别比影响很大,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性别比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
2000年全区0~14岁性别的人口
200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第五次人口普查时,0~14岁的人口为495.2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256.68万人,女性人口238.55万人,性别比为107.10;0~4岁总人口为118.2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61.80万人,女性人口为56.41万人,性别比为109.56;5~9岁总人口为159.6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83.34万人,女性人口为76.27万人,性别比为109.27;10~14岁总人口为217.3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11.53万人,女性人口为105.85万人,性别比为105.36。
二、各盟市人口性别构成状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2个盟市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盟、市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异,人口性别比有一定的差异。
2000年全区各盟市人口性别比状况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2个盟中,男、女性别比最低的是通辽市,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06,女性为48.94,性别比为104.3,比自治区性别比平均值低2.9个百分点,与全国同期性别比平均值低2.4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期性别比平均值的还有赤峰市,低0.94个百分点,呼伦贝尔盟比全国性别平均值低0.54个百分点,全区性别比最高的是阿拉善盟,男性人口占该盟总人口的53.50,女性人口占46.50,性别比为115.0,比全区性别比平均值高出7.8个百分点,不过阿拉善盟人口很少,只占自治区总人口的0.83%。因此,阿拉善盟性别比虽然偏高,对自治区总体性别比影响很小;其次是伊克昭盟,性别比也比较高,该盟男性人口742592,女性人口为652894,男性占53.22%,女性为46.78%,性别比为113.7,比全区平均值高出6.5个百分点。
全区各盟市中,性别比超过110的盟市还有乌海市为110.1,其他九个盟市性别都没有超过110,包头市的性别比为107.90,比全区平均仅高出0.5个百分点,呼和浩特市性别比为108.5,比全区平均值高出0.6个百分点。
三、各旗县(市、区)人口性别构成
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01个旗县(市、区)中,性别比总体上同各盟市人口性别比的状态是相符的,但是由于旗县地域范畴比较小,经济、风俗习惯等特殊条件,旗县(市、区)之间,性别比的差异更大。全区旗县(市、区)中,性别比最高的是鄂尔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这个旗的性别比为120.9,比自治区平均值高出13.9个百分点;其次是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性别比为116.4,比全区性别比平均值高出9.2个百分点。全区性别比最低的是赤峰市的红山区,性别比为99.4,比全区平均值低7.8个百分点;其次是乌兰察布市的集宁区,性别比为101.1。人类最理想的性别比是100,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理念的不同,人为的因素促使性别比的失衡问题就会不断发生,红山区和集宁市的性别比,已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
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市、区)中,性别比在100~105的有呼和浩特新城区104.6,包头市的青山区104.1,赤峰市的元宝山区105.0,阿鲁科尔沁旗104.3,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101.2等16个旗、县、市、区;性别比在105~110的旗、县、市区有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区106.2,包头市的白云矿区106.4,乌海市的乌达区107.7,赤峰市的翁牛特旗106.0,通辽市的奈曼旗105.1,呼伦贝尔盟的满洲里市105.2,兴安盟的突泉县105.7,锡林郭勒盟的锡林浩特市105.9等59个旗、县、市、区。可以看出目前自治区一半以上的旗县(市、区)性别比在这个区间范畴内。性别比在110~115的旗、县、市区有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为110.3,包头市石拐区为111.4,乌海市海南区比为114.0,兴安盟的扎赉特旗112.6,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111.7,乌兰察布盟的察哈尔右翼中旗111.1,伊克昭盟的杭锦旗113.7,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中旗111.7,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113.5等15个旗、县、市区,性别比在115~120的旗、县、市、区的有伊克昭盟的达拉特旗115.5,准格尔旗117.3,鄂托克旗115.6,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116.4等旗县;全区人口性别比在120以上的只有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1个,性别比为120.9。
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101个旗县(市、区)中,性别比最低的10个旗县(市、区)是赤峰市的红山区99.4,乌兰察布盟的集宁市101.1,锡林郭勒的镶黄旗101.6,西乌珠穆沁旗104.1,包头市的东河区103.8,青山区104.1,赤峰市的林西县104.1,巴林左旗104.3,阿鲁科尔沁旗104.3,通辽市的科尔沁区102.1,霍林郭勒市103.0等;全区人口性别比最高的10个旗、县、市、区是伊克昭盟的伊金霍洛旗120.9,准格尔旗117.3,鄂托克旗115.6,达拉特旗115.5,杭锦旗113.7,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116.4,额济纳旗113.5,锡林郭勒盟的多伦县114.1,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113.8,乌海市的海南区114.0等。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