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年(1914),民国政府批准设立热河特别行政区,设热河都统为最高军政、民政长官,下设热河道,置道尹治理所辖各县民政。热河特别行政区辖卓索图盟(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的东北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南部)7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12旗和原热河都统直辖14县。
民国3年(1914),民国政府将原热河都统、直隶省热河道改划为准省一级的地方行政建制——热河特别行政区,并颁布其管辖区域和官制。
热河特别行政区下辖热河道及卓索图、昭乌达2盟。热河道下辖承德,滦平等14县及经棚设治局(1914年改为县)。其中赤峰、绥东、开鲁、经棚设在今内蒙古境内,建平、建昌(后改称凌源)、平泉等县辖区地跨今内蒙古地区。昭乌达盟各旗及锡埒图喇嘛库伦旗,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喀喇沁中旗在今内蒙古境内,其他各县、旗地域分别属于今辽宁省和河北省。
特别行政区长官为军政合一的热河都统,都统署驻承德。“都统统辖军队,管理该管区域内的军政、民政事务”。在军事职能方面,都统署下设参谋长、军务处等职官机构,并下辖林西镇守使(先后改称赤〔峰〕、林〔西〕镇守使、赤开〔鲁〕镇守使、开绥〔东〕镇守使)、赤峰镇守使(1914年裁)、朝阳镇守使。在民政方面,都统之下设热河道尹,治理全道各县民政并“兼受蒙旗事务”,道尹署设在承德。特别行政区都统署还设有政务厅、财政厅、教育厅、实业厅、全区警务处、警察厅、审判处和特派交涉员等机构和职官。
一、盟、旗建制
民国初期,仍承袭清廷旧制,地方政权实行“蒙汉分治,旗县并存”。今赤峰市辖境的昭乌达、卓索图(部分地区)2盟均隶属于热河特别行政区,但处理蒙古族事务则由蒙藏院管理。民国元年至民国16年(1912—1927)盟旗建制为:
昭乌达盟为8部13旗。8部为敖汉部、奈曼部、喀尔喀部、扎鲁特部、阿鲁科尔沁部、巴林部、克什克腾部、翁牛特部。13旗为敖汉左旗、敖汉右旗、敖汉南旗、奈曼旗、喀尔喀左翼旗、扎鲁特左翼旗、扎鲁特右翼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左翼旗、翁牛特右翼旗。
卓索图盟为2部7旗。2部为喀喇沁部、土默特部。7旗为喀喇沁左翼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翼旗、土默特左翼旗、土默特右翼旗、唐古特喀尔喀左翼旗、锡埒图喇嘛库伦旗。
二、县、局建制
在赤峰地区实行的“蒙汉分治,旗县并存”的建制至民国初年已形成完整体系。民国3年(1914),昭乌达盟13旗境内共设有6县:敖汉左、右、南3旗设有建平县,奈曼、喀尔喀左翼旗设有绥东县,扎鲁特左右翼2旗、阿鲁科尔沁旗设有开鲁县,巴林左右翼2旗设有林西县,克什克腾旗设有经棚县,翁牛特左右翼2旗设有赤峰县。后于民国13年(1924)在扎鲁特左翼旗设有鲁北设治局,在阿鲁科尔沁旗设有天山设治局,全盟共计9县(局)。
卓索图盟在7旗境内设有5县:在喀喇沁左翼旗设有凌源县,在喀喇沁右翼旗建有建平县,在喀喇沁中旗设有平泉县,在土默特左翼旗和喀尔喀左翼旗及锡埒图喇嘛库伦旗设有阜新县,在土默特右翼旗设有朝阳县。
民国3年(1914),民国政府批准设立热河特别行政区,设热河都统为最高军政、民政长官,下设热河道,置道尹治理所辖各县民政。热河特别行政区辖卓索图盟(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的东北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南部)7旗、昭乌达盟(今赤峰市)12旗和原热河都统直辖14县。
民国3年(1914),民国政府将原热河都统、直隶省热河道改划为准省一级的地方行政建制——热河特别行政区,并颁布其管辖区域和官制。
热河特别行政区下辖热河道及卓索图、昭乌达2盟。热河道下辖承德,滦平等14县及经棚设治局(1914年改为县)。其中赤峰、绥东、开鲁、经棚设在今内蒙古境内,建平、建昌(后改称凌源)、平泉等县辖区地跨今内蒙古地区。昭乌达盟各旗及锡埒图喇嘛库伦旗,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喀喇沁中旗在今内蒙古境内,其他各县、旗地域分别属于今辽宁省和河北省。
特别行政区长官为军政合一的热河都统,都统署驻承德。“都统统辖军队,管理该管区域内的军政、民政事务”。在军事职能方面,都统署下设参谋长、军务处等职官机构,并下辖林西镇守使(先后改称赤〔峰〕、林〔西〕镇守使、赤开〔鲁〕镇守使、开绥〔东〕镇守使)、赤峰镇守使(1914年裁)、朝阳镇守使。在民政方面,都统之下设热河道尹,治理全道各县民政并“兼受蒙旗事务”,道尹署设在承德。特别行政区都统署还设有政务厅、财政厅、教育厅、实业厅、全区警务处、警察厅、审判处和特派交涉员等机构和职官。
一、盟、旗建制
民国初期,仍承袭清廷旧制,地方政权实行“蒙汉分治,旗县并存”。今赤峰市辖境的昭乌达、卓索图(部分地区)2盟均隶属于热河特别行政区,但处理蒙古族事务则由蒙藏院管理。民国元年至民国16年(1912—1927)盟旗建制为:
昭乌达盟为8部13旗。8部为敖汉部、奈曼部、喀尔喀部、扎鲁特部、阿鲁科尔沁部、巴林部、克什克腾部、翁牛特部。13旗为敖汉左旗、敖汉右旗、敖汉南旗、奈曼旗、喀尔喀左翼旗、扎鲁特左翼旗、扎鲁特右翼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左翼旗、翁牛特右翼旗。
卓索图盟为2部7旗。2部为喀喇沁部、土默特部。7旗为喀喇沁左翼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右翼旗、土默特左翼旗、土默特右翼旗、唐古特喀尔喀左翼旗、锡埒图喇嘛库伦旗。
二、县、局建制
在赤峰地区实行的“蒙汉分治,旗县并存”的建制至民国初年已形成完整体系。民国3年(1914),昭乌达盟13旗境内共设有6县:敖汉左、右、南3旗设有建平县,奈曼、喀尔喀左翼旗设有绥东县,扎鲁特左右翼2旗、阿鲁科尔沁旗设有开鲁县,巴林左右翼2旗设有林西县,克什克腾旗设有经棚县,翁牛特左右翼2旗设有赤峰县。后于民国13年(1924)在扎鲁特左翼旗设有鲁北设治局,在阿鲁科尔沁旗设有天山设治局,全盟共计9县(局)。
卓索图盟在7旗境内设有5县:在喀喇沁左翼旗设有凌源县,在喀喇沁右翼旗建有建平县,在喀喇沁中旗设有平泉县,在土默特左翼旗和喀尔喀左翼旗及锡埒图喇嘛库伦旗设有阜新县,在土默特右翼旗设有朝阳县。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