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其孙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元朝从1271年开国至1368年覆灭,共统治了97年。元王朝在今内蒙古建立了各级各类政权,以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其政权形式有两种。
(一)实行领户分封制:1206年,蒙古各部推选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即位后,实行领户分封制。成吉思汗按照十进制的办法,把蒙古各部和牧民分为十户、百户、千户、万户,打破了原来的氏族部落,并相应地设立了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万户长和千户长由成吉思汗直接任命。千户长和万户长按其等级高低,领有一定范围内大小不同的疆域为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封户,成为大小领主。
蒙古国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成吉思汗驻营于迭蔑可儿(约今锡林浩特林河流域),将新附的漠南东部地区进行分封。哈撒儿的封地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贝尔和海拉尔河一带;按陈分得今河北省围场县北虾蟆岭、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锡林郭勒盟锡林河流域等地区;按陈弟册分得今西乌珠穆沁旗西南部、巴林左旗松吉纳山、克什克腾旗西北、霍林河等地区;按陈弟火忽分得今大兴安岭以东、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之间、乌力吉沐沦、巴林左旗西北部地区;按陈之子唆鲁火都分得今克什克腾旗大部、林西县和翁牛特旗西部等地区;亦乞列思部封地约辖今敖汉旗、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及以北旗县的部分地区。
蒙古国元年(1251年),蒙哥即大蒙古国汗位。命皇弟忽必烈领治漠南蒙古及汉地的军政事宜。
蒙古国二年(1252年),蒙古统治者籍查汪古部驸马爱不花位下沙井(治今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西拉莫仁庙西南古城)、净州(治今四子王旗吉生太乡城卜子古城)、集宁(治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古城)、桉打堡子(治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鄂伦苏木古城)四处人户。
元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剌所辖蒙古4000户驻牧察罕脑儿(今乌审旗南部)。忙哥剌出镇察罕脑儿,置宁王府,以商挺、李德辉为王相,设怯邻口都提举(正四品)为管理民匠机构。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铁穆耳封哈撒儿四代重孙巴布沙为齐王,在额尔古纳河上游左岸建立齐王府。
元至大元年(1308年),海山即皇帝位。安西王安难答谋反被赐死,封地改为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封地。立詹事院,置都总管府,具体管理察罕脑儿,察罕任都总管府总管。
元至大四年(1311年),海山驾崩,爱育黎拔力八达袭皇位,封地赐给皇后阿纳失里,由中政院管理察罕脑儿。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元妥懽帖睦尔封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为河南(辖今鄂尔多斯地区)王,总制关陕、晋冀、山东等处之军民。
(二)设立行中书省: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蒙古汗位,建立国都,建元中统,设中书省,以管理全国事务,并设立了10路宣抚司。
蒙古国中统四年(1263年),忽必烈正式加封开平府为上都,升为上都路,路置总管府,上都路直属中书省。
元至元八年(1271年),依照中原政权的传统,忽必烈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元党中央设中书省,除腹地外,各地设立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站等事,均管理之。应昌路(今克什克腾旗达理湖畔)等属中书省。今宁城县、赤峰市一带属辽阳行中书省。是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置辽阳中书省,其中设有大宁路(约辖今赤峰市东南部)、宁昌路(约辖今通辽市东南部)、泰宁路(约辖今兴安盟东部和呼伦贝尔市东部)。
元至大三年(1310年),元朝设宣慰使司(掌军民之务和边陲军粮之事),设元帅府于察汗脑儿,隶属陕西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妥懽帖睦尔在明军的围逼下退出大都(北京),北迁上都(今正蓝旗境),元朝灭亡。
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其孙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元朝从1271年开国至1368年覆灭,共统治了97年。元王朝在今内蒙古建立了各级各类政权,以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其政权形式有两种。
(一)实行领户分封制:1206年,蒙古各部推选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即位后,实行领户分封制。成吉思汗按照十进制的办法,把蒙古各部和牧民分为十户、百户、千户、万户,打破了原来的氏族部落,并相应地设立了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万户长和千户长由成吉思汗直接任命。千户长和万户长按其等级高低,领有一定范围内大小不同的疆域为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封户,成为大小领主。
蒙古国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成吉思汗驻营于迭蔑可儿(约今锡林浩特林河流域),将新附的漠南东部地区进行分封。哈撒儿的封地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贝尔和海拉尔河一带;按陈分得今河北省围场县北虾蟆岭、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锡林郭勒盟锡林河流域等地区;按陈弟册分得今西乌珠穆沁旗西南部、巴林左旗松吉纳山、克什克腾旗西北、霍林河等地区;按陈弟火忽分得今大兴安岭以东、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之间、乌力吉沐沦、巴林左旗西北部地区;按陈之子唆鲁火都分得今克什克腾旗大部、林西县和翁牛特旗西部等地区;亦乞列思部封地约辖今敖汉旗、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及以北旗县的部分地区。
蒙古国元年(1251年),蒙哥即大蒙古国汗位。命皇弟忽必烈领治漠南蒙古及汉地的军政事宜。
蒙古国二年(1252年),蒙古统治者籍查汪古部驸马爱不花位下沙井(治今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西拉莫仁庙西南古城)、净州(治今四子王旗吉生太乡城卜子古城)、集宁(治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古城)、桉打堡子(治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鄂伦苏木古城)四处人户。
元至元九年(1272年),忽必烈第三子安西王忙哥剌所辖蒙古4000户驻牧察罕脑儿(今乌审旗南部)。忙哥剌出镇察罕脑儿,置宁王府,以商挺、李德辉为王相,设怯邻口都提举(正四品)为管理民匠机构。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铁穆耳封哈撒儿四代重孙巴布沙为齐王,在额尔古纳河上游左岸建立齐王府。
元至大元年(1308年),海山即皇帝位。安西王安难答谋反被赐死,封地改为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封地。立詹事院,置都总管府,具体管理察罕脑儿,察罕任都总管府总管。
元至大四年(1311年),海山驾崩,爱育黎拔力八达袭皇位,封地赐给皇后阿纳失里,由中政院管理察罕脑儿。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元妥懽帖睦尔封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为河南(辖今鄂尔多斯地区)王,总制关陕、晋冀、山东等处之军民。
(二)设立行中书省: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蒙古汗位,建立国都,建元中统,设中书省,以管理全国事务,并设立了10路宣抚司。
蒙古国中统四年(1263年),忽必烈正式加封开平府为上都,升为上都路,路置总管府,上都路直属中书省。
元至元八年(1271年),依照中原政权的传统,忽必烈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元党中央设中书省,除腹地外,各地设立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站等事,均管理之。应昌路(今克什克腾旗达理湖畔)等属中书省。今宁城县、赤峰市一带属辽阳行中书省。是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置辽阳中书省,其中设有大宁路(约辖今赤峰市东南部)、宁昌路(约辖今通辽市东南部)、泰宁路(约辖今兴安盟东部和呼伦贝尔市东部)。
元至大三年(1310年),元朝设宣慰使司(掌军民之务和边陲军粮之事),设元帅府于察汗脑儿,隶属陕西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妥懽帖睦尔在明军的围逼下退出大都(北京),北迁上都(今正蓝旗境),元朝灭亡。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