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宗开禧二年、蒙古汗国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蒙古汗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举行大聚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蒙古汗国“统治着东起兴安岭,西迄阿尔泰山,南至阴山的广大地区。”“把蒙古百姓划分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的功臣和贵族。”“千户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蒙古汗国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时,成吉思汗驻营在迭蔑可儿(约在今锡林浩特市锡林河流域),在漠南东部(今内蒙古东部地区)分封:哈撒儿的封地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湖和海拉尔河一带;按陈的封地在今围场县北虾蟆岭、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锡林浩特锡林河流域地区;按陈弟册分得西乌珠穆沁旗西南部、巴林左旗松吉纳山、克什克腾旗西北、霍林河等地区;按陈弟火忽分得今大兴安岭以东、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之间、乌力吉沐沦河、巴林右旗西北部向北地区;按陈之子唆鲁火都分得今克什克腾旗大部、林西县和翁牛特旗西部等地区;亦乞列思部封地约在今敖汉旗、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及以北旗县的部分地区,等等。
蒙古汗国宪宗六年(1256年),忽必烈营建一座新城,定名开平(今正蓝旗上都音高勒苏木)。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二十四日,忽必烈即帝位,置开平府,建立国都,建元中统,设中书省总理全国事务。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正式号开平府为上都,并置上都路总管府,隶属中书省(元朝的中书省既是党中央的官署,又是地方政区名称)。有记载:“元朝有6位皇帝在此登基。”
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迁都中都(今北京市,后改为大都),中书省亦从上都迁至中都,上都成为统治者避暑的陪都(即夏都)。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这是元王朝称号的开始。自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起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攻入大都,历史上都泛称为元朝)。元朝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中书省和行中书省(长官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路(总管)、州(州尹或知州)、县(县尹)四级。元王朝设置的路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的有:
上都路。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路,治所开平(今正蓝旗上都音高勒苏木),领桓州(治所在今正蓝旗境内)、松州(治所在今赤峰市松山区境内)。辖境相当今正蓝旗、多伦县、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部分地区和赤峰市的大部及喀喇沁旗地区。隶属中书省;
应昌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升应昌府为应昌路,治所应昌(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1270年置府)。领应昌县,辖境相当今克什克腾旗等。隶属中书省;
亦集乃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治所亦集乃城(今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古城)。辖境额济纳旗地区。隶属甘肃行省;
大宁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武平路置,治所大宁(今宁城县大明镇古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北京路为武平路)。领高州(治所在今赤峰市元宝山区)、武平县(治所在今敖汉旗境内)。辖境相当今赤峰市的宁城县、喀喇沁旗、敖汉旗等地区。隶属辽阳行省;
全宁路。大德七年(1303年)升置,治所全宁(今翁牛特旗乌丹镇一中西侧古城,1297年置全宁府)。辖境相当今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部分、锡林浩特市及西乌珠穆沁旗部分地区。隶属中书省;
集宁路。大德九年(1305年)升置,治所集宁(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净州路,1305年置,治所天山(今四子王旗吉生太乡城卜子村);砂井总管府,1305年由砂城改置,治所砂井(今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希拉莫仁庙西南);德宁路,延祐五年(1318年)改置,治所德宁(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都荣敖包苏木境内敖伦苏木古城,又名黑水城,1305年置静安路)。以上集宁、净州、德宁、砂井四路隶属中书省山西道宣慰使司,并特设镇遏德宁、天山分慰司治理。这四路府是汪古部主的领地,赵王府邸就在德宁路(元至大二年、1309年汪古部术忽难被封为赵王,其后的七代部族首领都是封为赵王)。辖境相当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和白云矿区等地区;
兀剌海路。治所兀剌海城(今乌拉特中旗境,“兀剌”同乌拉)。辖境相当今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五原县、临河市、杭锦后旗、杭锦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等地区。隶属甘肃行省。
另治所不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但管辖今内蒙古一部分地区的路有:
大同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置,治所今山西省大同市。领丰州(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辖境包括相当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和林格尔县等地区;云内州(治所今土默特左旗东南),辖境包括相当今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等地区;东胜州(治所今托克托县城关镇大皇城),辖境包括相当今托克托县、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胜市和清水河县等地区;宣宁县(治所今凉城县岱海东北岸淤泥滩村古城),辖境包括相当今凉城县、丰镇市等地区;平地县(治所今察哈尔右翼前旗三号地乡苏集村南古城),辖境包括相当今集宁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大部地区和卓资县地区。直属中书省。
兴和路。皇庆元年(1312年)改隆兴路为兴和路,治所在今河北省张北县。辖境包括相当今太仆寺旗、镶黄旗、化德县、商都县和兴和县等地区。直属中书省;
泰宁路。延祐四年(1317年)升置,治所泰宁(今吉林省白城市)。辖境包括相当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兴安盟大部分地区。隶属辽阳行省;
宁昌路。至治二年(1322年)升置,治所宁昌(今辽宁省境)。辖境包括相当今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开鲁县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隶属辽阳行省;
开元路。治所黄龙府开元千户所(今吉林省农安县),辖境包括相当今鄂伦春自治旗。隶属辽阳行省;
宁夏府路。辖境包括相当今乌海市、磴口县等地区。隶属甘肃行省;
延安路。辖境包括相当今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等地区。隶属陕西行省。
宋宁宗开禧二年、蒙古汗国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蒙古汗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举行大聚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蒙古汗国“统治着东起兴安岭,西迄阿尔泰山,南至阴山的广大地区。”“把蒙古百姓划分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的功臣和贵族。”“千户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是蒙古汗国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时,成吉思汗驻营在迭蔑可儿(约在今锡林浩特市锡林河流域),在漠南东部(今内蒙古东部地区)分封:哈撒儿的封地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呼伦湖和海拉尔河一带;按陈的封地在今围场县北虾蟆岭、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锡林浩特锡林河流域地区;按陈弟册分得西乌珠穆沁旗西南部、巴林左旗松吉纳山、克什克腾旗西北、霍林河等地区;按陈弟火忽分得今大兴安岭以东、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之间、乌力吉沐沦河、巴林右旗西北部向北地区;按陈之子唆鲁火都分得今克什克腾旗大部、林西县和翁牛特旗西部等地区;亦乞列思部封地约在今敖汉旗、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及以北旗县的部分地区,等等。
蒙古汗国宪宗六年(1256年),忽必烈营建一座新城,定名开平(今正蓝旗上都音高勒苏木)。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二十四日,忽必烈即帝位,置开平府,建立国都,建元中统,设中书省总理全国事务。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正式号开平府为上都,并置上都路总管府,隶属中书省(元朝的中书省既是党中央的官署,又是地方政区名称)。有记载:“元朝有6位皇帝在此登基。”
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迁都中都(今北京市,后改为大都),中书省亦从上都迁至中都,上都成为统治者避暑的陪都(即夏都)。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这是元王朝称号的开始。自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起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攻入大都,历史上都泛称为元朝)。元朝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中书省和行中书省(长官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路(总管)、州(州尹或知州)、县(县尹)四级。元王朝设置的路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的有:
上都路。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路,治所开平(今正蓝旗上都音高勒苏木),领桓州(治所在今正蓝旗境内)、松州(治所在今赤峰市松山区境内)。辖境相当今正蓝旗、多伦县、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苏尼特左旗部分地区和赤峰市的大部及喀喇沁旗地区。隶属中书省;
应昌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升应昌府为应昌路,治所应昌(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1270年置府)。领应昌县,辖境相当今克什克腾旗等。隶属中书省;
亦集乃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治所亦集乃城(今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古城)。辖境额济纳旗地区。隶属甘肃行省;
大宁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武平路置,治所大宁(今宁城县大明镇古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北京路为武平路)。领高州(治所在今赤峰市元宝山区)、武平县(治所在今敖汉旗境内)。辖境相当今赤峰市的宁城县、喀喇沁旗、敖汉旗等地区。隶属辽阳行省;
全宁路。大德七年(1303年)升置,治所全宁(今翁牛特旗乌丹镇一中西侧古城,1297年置全宁府)。辖境相当今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部分、锡林浩特市及西乌珠穆沁旗部分地区。隶属中书省;
集宁路。大德九年(1305年)升置,治所集宁(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净州路,1305年置,治所天山(今四子王旗吉生太乡城卜子村);砂井总管府,1305年由砂城改置,治所砂井(今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希拉莫仁庙西南);德宁路,延祐五年(1318年)改置,治所德宁(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都荣敖包苏木境内敖伦苏木古城,又名黑水城,1305年置静安路)。以上集宁、净州、德宁、砂井四路隶属中书省山西道宣慰使司,并特设镇遏德宁、天山分慰司治理。这四路府是汪古部主的领地,赵王府邸就在德宁路(元至大二年、1309年汪古部术忽难被封为赵王,其后的七代部族首领都是封为赵王)。辖境相当今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和白云矿区等地区;
兀剌海路。治所兀剌海城(今乌拉特中旗境,“兀剌”同乌拉)。辖境相当今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五原县、临河市、杭锦后旗、杭锦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等地区。隶属甘肃行省。
另治所不在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境内,但管辖今内蒙古一部分地区的路有:
大同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置,治所今山西省大同市。领丰州(治所在今呼和浩特市郊区太平庄乡白塔村),辖境包括相当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和林格尔县等地区;云内州(治所今土默特左旗东南),辖境包括相当今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等地区;东胜州(治所今托克托县城关镇大皇城),辖境包括相当今托克托县、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胜市和清水河县等地区;宣宁县(治所今凉城县岱海东北岸淤泥滩村古城),辖境包括相当今凉城县、丰镇市等地区;平地县(治所今察哈尔右翼前旗三号地乡苏集村南古城),辖境包括相当今集宁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大部地区和卓资县地区。直属中书省。
兴和路。皇庆元年(1312年)改隆兴路为兴和路,治所在今河北省张北县。辖境包括相当今太仆寺旗、镶黄旗、化德县、商都县和兴和县等地区。直属中书省;
泰宁路。延祐四年(1317年)升置,治所泰宁(今吉林省白城市)。辖境包括相当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和兴安盟大部分地区。隶属辽阳行省;
宁昌路。至治二年(1322年)升置,治所宁昌(今辽宁省境)。辖境包括相当今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开鲁县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隶属辽阳行省;
开元路。治所黄龙府开元千户所(今吉林省农安县),辖境包括相当今鄂伦春自治旗。隶属辽阳行省;
宁夏府路。辖境包括相当今乌海市、磴口县等地区。隶属甘肃行省;
延安路。辖境包括相当今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等地区。隶属陕西行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