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多数质量较好,分布集中,配套性较好。域内拥有煤、铁、铅、锌、铜、镍、金、银、锗、镉、电石灰岩、水泥灰岩、制碱灰岩、熔剂灰岩、耐火粘土、高领土、水泥配料粘土、膨润土、白云岩、辉绿岩、紫砂粘土、砖瓦粘土、矿泉水等37种,矿产地82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25种。矿产规模达到大型的矿床有8处,中型21处,小型25处。域内迄今已探明的主要矿种的保有储量为:煤炭27亿吨、铁矿757万吨,制镁白云岩514万吨,耐火粘土36 940万吨,软质耐火粘土81万吨,高岭土213万吨,溶剂灰岩35 642万吨,制碱灰岩14 340万吨,电石灰岩2554万吨,水泥灰岩18 333万吨,含钾而岩2367万吨,水泥配料及砖瓦粘土7436万吨,硅质原料矿产1113万吨,紫砂粘土358万吨,石膏1304万吨。潜在的经济价值为4278亿元。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为乌海市矿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和工业“食粮”。
土地资源——乌海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2/3.东部是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部有五虎山山,均呈南北向带状延伸。中间为宽谷沟地,由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麓、五虎山东麓的冲积洪积扇与黄河冲积阶地构成,约占总面积的1/3。黄河纵贯南北。域内土壤有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157个土种。6个土类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灰漠土占21.98%,棕钙土23.34%,栗钙土0.003%,风沙土7.1%,草甸土1.3%,盐土0.01%,除以上六种土壤类型外,其余均为难利用的土地。其中:有平沟床、流动沙丘、裸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1164.38公顷。本市植被稀疏。覆盖率小于5—10%面积很大,加之土壤多为沙质或第四纪冲积物,其结构松散,在水、风的作用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全市有宜耕地14 347.97公顷,宜果地12 678.2公顷,宜林地16 110.57公顷,宜牧地、宜封禁育草地17 868.2公顷,不宜利用地8752.11公顷。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一二级阶地上。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139 961.39公顷,建设用地15 628.72公顷,未利用地11 646.38公顷。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扬水灌溉,是发展灌溉式、绿洲式、观赏型农业的良好地带。大量的未利用土地为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土地后备资源。
水资源——黄河流经市区105千米,平均河宽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黄河水由于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库调节影响,年内水位变化较大,幅度一般为2~4米。乌海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源地降水入渗,少量凝结水、回灌入渗和黄河测向入渗补给。据内蒙古水文总局初步测算,乌海市地下水资源稳定开采量为112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9500万立方米,并同黄河形成自然互补系统,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水资源。
光能资源——乌海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短、温差大、四季分明。乌海市全年太阳辐射量为6525.1兆焦耳/平方米,是全国较高地区之一。其中4-6月太阳辐射很强,5月份达到最大值,为798.4兆焦耳/平方米;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为2416.6兆焦耳/平方米,占全年的37%。全年的日照时数为3130.9小时。其中4-9月为1747.1小时,占全年的55.8%;5月份最长,每天大约10小时左右,12月份最短,每天也有7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9.5度。全年仅12、1、2月3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5℃;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9℃。平均日较差13.0℃。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32.6℃。无霜期平均为157~165天。
乌海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多数质量较好,分布集中,配套性较好。域内拥有煤、铁、铅、锌、铜、镍、金、银、锗、镉、电石灰岩、水泥灰岩、制碱灰岩、熔剂灰岩、耐火粘土、高领土、水泥配料粘土、膨润土、白云岩、辉绿岩、紫砂粘土、砖瓦粘土、矿泉水等37种,矿产地82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25种。矿产规模达到大型的矿床有8处,中型21处,小型25处。域内迄今已探明的主要矿种的保有储量为:煤炭27亿吨、铁矿757万吨,制镁白云岩514万吨,耐火粘土36 940万吨,软质耐火粘土81万吨,高岭土213万吨,溶剂灰岩35 642万吨,制碱灰岩14 340万吨,电石灰岩2554万吨,水泥灰岩18 333万吨,含钾而岩2367万吨,水泥配料及砖瓦粘土7436万吨,硅质原料矿产1113万吨,紫砂粘土358万吨,石膏1304万吨。潜在的经济价值为4278亿元。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为乌海市矿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和工业“食粮”。
土地资源——乌海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2/3.东部是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部有五虎山山,均呈南北向带状延伸。中间为宽谷沟地,由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麓、五虎山东麓的冲积洪积扇与黄河冲积阶地构成,约占总面积的1/3。黄河纵贯南北。域内土壤有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157个土种。6个土类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灰漠土占21.98%,棕钙土23.34%,栗钙土0.003%,风沙土7.1%,草甸土1.3%,盐土0.01%,除以上六种土壤类型外,其余均为难利用的土地。其中:有平沟床、流动沙丘、裸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1164.38公顷。本市植被稀疏。覆盖率小于5—10%面积很大,加之土壤多为沙质或第四纪冲积物,其结构松散,在水、风的作用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全市有宜耕地14 347.97公顷,宜果地12 678.2公顷,宜林地16 110.57公顷,宜牧地、宜封禁育草地17 868.2公顷,不宜利用地8752.11公顷。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一二级阶地上。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139 961.39公顷,建设用地15 628.72公顷,未利用地11 646.38公顷。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扬水灌溉,是发展灌溉式、绿洲式、观赏型农业的良好地带。大量的未利用土地为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土地后备资源。
水资源——黄河流经市区105千米,平均河宽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黄河水由于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库调节影响,年内水位变化较大,幅度一般为2~4米。乌海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源地降水入渗,少量凝结水、回灌入渗和黄河测向入渗补给。据内蒙古水文总局初步测算,乌海市地下水资源稳定开采量为11200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9500万立方米,并同黄河形成自然互补系统,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水资源。
光能资源——乌海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短、温差大、四季分明。乌海市全年太阳辐射量为6525.1兆焦耳/平方米,是全国较高地区之一。其中4-6月太阳辐射很强,5月份达到最大值,为798.4兆焦耳/平方米;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为2416.6兆焦耳/平方米,占全年的37%。全年的日照时数为3130.9小时。其中4-9月为1747.1小时,占全年的55.8%;5月份最长,每天大约10小时左右,12月份最短,每天也有7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9.5度。全年仅12、1、2月3个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5℃;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9℃。平均日较差13.0℃。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低气温-32.6℃。无霜期平均为157~165天。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