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名胜古迹
集宁路古城遗址 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它北邻110国道,南靠黄旗海,西距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5公里。建于金章宗明昌三年 (1192年),原系金代集宁县,为西京路大同府抚州属邑,是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市场。元代初年,升为集宁路,属中书省管辖,下辖集宁一县。
元代集宁路古城城内曾有元皇庆元年 (1312年)所立《集宁文宣王庙学碑》。1988年6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40米,东西宽640米。古城东、北墙保存较好,宽5米~6米,残高0.5米~2.5米。西、南墙破坏严重,已模糊不清。东、西墙各设一门,东门位于东城墙北段,外置方形瓮城;西门设在西城墙中段,外置马蹄形瓮城。南门情况不详。城内道路六纵七横,将古城分为31个单元,城内北部正中有一大型的建筑台基,台基南部为市肆遗址,城外西侧有一条南北向的道路直通西门瓮城。城内地层堆积东浅西深,文化层厚1.5米~5米;遗迹丰富,有大量的房址、灰坑(窖穴)、水井、道路、墓葬、瓮棺葬、窑、窖藏等,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较为复杂。古城内现辟为耕地,地表散见大量的陶瓷片、石柱础、石臼及砖瓦等建筑构件残块。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集宁路古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2 045平方米,共发现房址91组、灰坑(包括窖穴)822座、灰沟110余条、水井22眼、道路9条、窑址23座、墓葬11座、瓮棺葬4座、窖藏34座,出土了大量不同质地的各类器物。其中完整瓷器200余件、可复原瓷器7416件、陶器877件、金银器10件、铜器351件、铁器268件、骨器456件、铜钱36 849枚,其它石器、木器等各类器物2000余件。这些遗迹、遗物的出土,为研究元代的城市制度、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阿贵庙 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l0公里,距集宁区50公里,占地面积1.2万多亩。阿贵庙是一座喇嘛庙,始建于清康熙八年(l669年),以后经过250多年的陆续修建,形成了气势宏伟的建筑群落。由于坐落在阿贵山上,俗称阿贵庙,清康熙皇帝敕名“善福寺”,蒙语叫赛思宝音图。阿贵庙的整体群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山上山下错落有致,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阿贵庙的一部分建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近年来开始进行恢复修建工作。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祭敖包活动,同时举行那达慕大会。农历六月十五日举办庙节,也叫庙会。庙会时佛事活动非常隆重,远近牧民群众扶老携幼,驱车乘马踊跃而来,热闹非凡。从农历六月十六日开始诵读《雅日乃经》,直至八月初二诵经结束。从五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三,各种佛事活动频繁,也是旅游的最佳时期。
阿贵庙修建在阿贵山上,确是有一段传说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从西藏而来,周游各地行至察右后旗的察哈尔草原。游历中,喇嘛见此处草原空旷,莺飞草长,有白云一样的羊群,哈达一样吉祥的白云,不正是修建寺庙的佳处吗?
一次,喇嘛正闭目养神打座念经,突然,从天上飞来一只翠羽乌鸦,盘旋头顶,顺时把他的头冠叼走了。他睁开眼一看,说:“怎么你要戴我的帽子?”乌鸦飞了一百米之后,落下来把帽子放在那里不动了,他只好追去拿回自己的帽子。当喇嘛走到帽子前,乌鸦叼着帽子又飞到一百米处停下来,就这样,一百米、一百米地引着喇嘛来到了阿贵山。把帽子扔在山上,乌鸦便远走高飞了。
喇嘛把头冠捡起来戴上,环视周围,惊叹道,此乃“藏龙卧虎,龙须宝地!”喇嘛喜出望外,动员民众,开工撬石,从此,有了庙宇的雏形。
在筹建寺庙之初,还有一传说奇事,至今仍被当地人诉说着。这个故事和阿贵山上的一处阿贵洞又有联系。传说,一天偏午,喇嘛心无旁骛,端坐在山顶的石洞里打座诵经。他每天念经不为其他,就是祈祷如何筹资能把庙建起来。那天诵经之后,他看到20多人的马队迎面而来。其中,有位王爷好似纸人摇摇晃晃,狂风吹拂树梢一般,向着阿贵山的方向连人带马摇摆过来。喇嘛定睛一看,原来,身边不远处有条幽深的石洞,一条巨大的白蟒隐身在洞口张开血喷大口正在吸这位王爷。王爷身不由己轻飘飘地径直往白蟒的嘴里飘过去。喇嘛一看不好,情急之下,急忙念经制止住了白蟒的行径。白蟒没有吃到王爷,王爷却因受惊昏迷了过去。喇嘛施以援手,诵经、送药,把王爷救了过来。
喇嘛想建庙为草原带来吉祥,为牧民带来安全的想法被王爷知道后,王爷便为其施舍,建起了阿贵庙。庙建起之后,白蟒还在。白蟒的存在总会威胁牧民的生活。他念了咒语,把白蟒的洞穴封了,禁止它出洞危害草原。之后,每天背对封了的洞穴念经,念着念着白蟒就出不来了。喇嘛在这个洞里又建了一座小庙。据说,自庙建成之后,这里便香火日盛。如今,这里也是人们回首过往,一览草原胜迹的一处重要旅行地。
玫瑰营镇天主教堂 位于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前旗玫瑰营镇。始建于1899年。1900年和1907年两次扩建。据载,第二次雅片战争后,比利时帝国从法国人手中获取了在内蒙古各地传教的特权,于1874年在这里设立了传教公所,进行布教并设堂讲经。教会根据《圣经》中的“玫瑰经”,将当地地名改为玫瑰营,一直沿用至今。教学建筑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青砖砌墙,铁瓦覆顶,保持了西欧建筑的样式。后又增建修女院、婴儿院等房舍500多间。1927年后,中国人自任主教,玫瑰营教堂成为集宁教区的主座教堂。
(资料来源于网络)
乌兰察布市名胜古迹
集宁路古城遗址 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它北邻110国道,南靠黄旗海,西距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5公里。建于金章宗明昌三年 (1192年),原系金代集宁县,为西京路大同府抚州属邑,是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市场。元代初年,升为集宁路,属中书省管辖,下辖集宁一县。
元代集宁路古城城内曾有元皇庆元年 (1312年)所立《集宁文宣王庙学碑》。1988年6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40米,东西宽640米。古城东、北墙保存较好,宽5米~6米,残高0.5米~2.5米。西、南墙破坏严重,已模糊不清。东、西墙各设一门,东门位于东城墙北段,外置方形瓮城;西门设在西城墙中段,外置马蹄形瓮城。南门情况不详。城内道路六纵七横,将古城分为31个单元,城内北部正中有一大型的建筑台基,台基南部为市肆遗址,城外西侧有一条南北向的道路直通西门瓮城。城内地层堆积东浅西深,文化层厚1.5米~5米;遗迹丰富,有大量的房址、灰坑(窖穴)、水井、道路、墓葬、瓮棺葬、窑、窖藏等,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较为复杂。古城内现辟为耕地,地表散见大量的陶瓷片、石柱础、石臼及砖瓦等建筑构件残块。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集宁路古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2 045平方米,共发现房址91组、灰坑(包括窖穴)822座、灰沟110余条、水井22眼、道路9条、窑址23座、墓葬11座、瓮棺葬4座、窖藏34座,出土了大量不同质地的各类器物。其中完整瓷器200余件、可复原瓷器7416件、陶器877件、金银器10件、铜器351件、铁器268件、骨器456件、铜钱36 849枚,其它石器、木器等各类器物2000余件。这些遗迹、遗物的出土,为研究元代的城市制度、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阿贵庙 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l0公里,距集宁区50公里,占地面积1.2万多亩。阿贵庙是一座喇嘛庙,始建于清康熙八年(l669年),以后经过250多年的陆续修建,形成了气势宏伟的建筑群落。由于坐落在阿贵山上,俗称阿贵庙,清康熙皇帝敕名“善福寺”,蒙语叫赛思宝音图。阿贵庙的整体群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山上山下错落有致,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十分壮观。
阿贵庙的一部分建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近年来开始进行恢复修建工作。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祭敖包活动,同时举行那达慕大会。农历六月十五日举办庙节,也叫庙会。庙会时佛事活动非常隆重,远近牧民群众扶老携幼,驱车乘马踊跃而来,热闹非凡。从农历六月十六日开始诵读《雅日乃经》,直至八月初二诵经结束。从五月十五日到八月初三,各种佛事活动频繁,也是旅游的最佳时期。
阿贵庙修建在阿贵山上,确是有一段传说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喇嘛,从西藏而来,周游各地行至察右后旗的察哈尔草原。游历中,喇嘛见此处草原空旷,莺飞草长,有白云一样的羊群,哈达一样吉祥的白云,不正是修建寺庙的佳处吗?
一次,喇嘛正闭目养神打座念经,突然,从天上飞来一只翠羽乌鸦,盘旋头顶,顺时把他的头冠叼走了。他睁开眼一看,说:“怎么你要戴我的帽子?”乌鸦飞了一百米之后,落下来把帽子放在那里不动了,他只好追去拿回自己的帽子。当喇嘛走到帽子前,乌鸦叼着帽子又飞到一百米处停下来,就这样,一百米、一百米地引着喇嘛来到了阿贵山。把帽子扔在山上,乌鸦便远走高飞了。
喇嘛把头冠捡起来戴上,环视周围,惊叹道,此乃“藏龙卧虎,龙须宝地!”喇嘛喜出望外,动员民众,开工撬石,从此,有了庙宇的雏形。
在筹建寺庙之初,还有一传说奇事,至今仍被当地人诉说着。这个故事和阿贵山上的一处阿贵洞又有联系。传说,一天偏午,喇嘛心无旁骛,端坐在山顶的石洞里打座诵经。他每天念经不为其他,就是祈祷如何筹资能把庙建起来。那天诵经之后,他看到20多人的马队迎面而来。其中,有位王爷好似纸人摇摇晃晃,狂风吹拂树梢一般,向着阿贵山的方向连人带马摇摆过来。喇嘛定睛一看,原来,身边不远处有条幽深的石洞,一条巨大的白蟒隐身在洞口张开血喷大口正在吸这位王爷。王爷身不由己轻飘飘地径直往白蟒的嘴里飘过去。喇嘛一看不好,情急之下,急忙念经制止住了白蟒的行径。白蟒没有吃到王爷,王爷却因受惊昏迷了过去。喇嘛施以援手,诵经、送药,把王爷救了过来。
喇嘛想建庙为草原带来吉祥,为牧民带来安全的想法被王爷知道后,王爷便为其施舍,建起了阿贵庙。庙建起之后,白蟒还在。白蟒的存在总会威胁牧民的生活。他念了咒语,把白蟒的洞穴封了,禁止它出洞危害草原。之后,每天背对封了的洞穴念经,念着念着白蟒就出不来了。喇嘛在这个洞里又建了一座小庙。据说,自庙建成之后,这里便香火日盛。如今,这里也是人们回首过往,一览草原胜迹的一处重要旅行地。
玫瑰营镇天主教堂 位于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前旗玫瑰营镇。始建于1899年。1900年和1907年两次扩建。据载,第二次雅片战争后,比利时帝国从法国人手中获取了在内蒙古各地传教的特权,于1874年在这里设立了传教公所,进行布教并设堂讲经。教会根据《圣经》中的“玫瑰经”,将当地地名改为玫瑰营,一直沿用至今。教学建筑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青砖砌墙,铁瓦覆顶,保持了西欧建筑的样式。后又增建修女院、婴儿院等房舍500多间。1927年后,中国人自任主教,玫瑰营教堂成为集宁教区的主座教堂。
(资料来源于网络)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