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山 苏木山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关镇南45公里处。林区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最高峰黄石崖为2335米,是乌兰察布市境内的最高点。“苏木”蒙语是“箭”的意思,为此,苏木山古时称箭山;从春秋战国至两晋时期叫雁门山;至北魏时叫蟠羊山。
苏木山东与山西省天镇县阳高县毗邻,西南与自治区丰镇市红山林场接壤,西北为兴和县张皋镇、店子镇,森林公园南北长7.2 公里,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3332.7公顷。东距北京24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220公里,南距山西大同150公里、河北张家口100公里。驾车从京藏高速(G6)兴和出口经110国道往南27公里。北京方向车辆可从怀安下高速转至110国道,经马市口去往兴和县店子镇方向仅50公里即可到达。
地处内蒙古南缘地带,属阴山之尾,永定河上游。可以说是雄踞晋冀蒙三省交界,俯视燕赵大地,背靠北疆草原。这里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2004年,苏木山被中国登山协会确定为内蒙古户外训练基地。2010年,由王新民导演的第一部全景式展示中国民族商业发展历史的百集电视连续剧《大盛魁》,在苏木山进行外景驿站和高山草原镜头拍摄。
这里曾是古代战争的屯兵之所。战国末年的著名的“赵匈之战”就发生在苏木山一带;《史记》记载了赵国名将李牧在苏木山一带“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史实。秦灭六国后,向北方迁移大量人口进行屯垦,并把原来的秦、燕、赵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现在苏木山以西的古长城和烽火台还蜿蜒屹立在山川之间。
苏木山是拓跋珪先祖拓跋力微的诞生地。拓跋力微是鲜卑在兴和境内(长川城,今团结大五号土城子)建立政权的第一人。据《魏书·帝记·序记》记载,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老祖宗拓跋诘汾(后追封为圣武帝,即力微皇帝的父亲),率广大部族在南迁的途中,带领数万骑士在蟠羊山(今苏木山)打猎时和从天而降的仙女相遇。仙女与拓跋诘汾说,我是天女,奉玉皇大帝之命与你相见成婚。拓跋诘汾和仙女在蟠羊山(今苏木山)相遇成婚后的第二天,天女告别,并相约来年见面送子。第二年,拓跋诘汾如约来到去年打猎的地方,果然又与天女相见,天女将她怀中白白胖胖的男孩交给诘汾,并说这是你的儿子,好好抚养他长大成人,将来会子孙相承,世代当帝王的。这个孩子就是拓跋力微。魏书有记载:“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意思是说,诘汾皇帝没老婆,力微皇帝没有舅舅家。
北魏开国皇帝的先祖鲜卑首领拓拔力微居长川39年,经过征战,统一了鲜卑,并于公元258年迁都于盛乐(今和林格尔)。晋太和六年(371年),魏太祖拓跋珪出生在参合陂(今苏木山北大同夭小城子,该地曾出瓦当,阴刻“盛乐郡”,就是有力的佐证)。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拓跋珪登代王位,起事牛川(即长川,位于团结乡大五号土城子)。为了扼杀刚刚诞生的代国,争夺代国王位,拓跋珪南巡时被他的叔叔拓拔窟咄包围在苏木山一带,史称“代谷之战”,此次战争拓跋珪以3万精兵的少数大胜拓拔窟咄8万大军,创造了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拓跋珪与后燕太子慕容宝进行了参合陂大战,威震北方。晋隆安二年(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大同)即皇位,称道武帝。
历史上,苏木山森林遭到两次浩劫。一次是洪武年间明太祖在苏木山屯兵时,怕林间隐藏敌军,于是下令大面积烧山,驱赶牧民,并将古长城外150里地带的树木烧光,只剩下零星的桦树。所以苏木山也叫过桦山;二是康熙西征葛尔丹大军受阻,对苏木山进行了大规模的砍伐。
苏木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和人民用智慧、勤劳和汗水创造的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尤其是在林区拓荒播绿的退休老场长董鸿儒。他18岁在苏木山当护林员,一直到担任林场场长,扎根林区,带领林区工人和当地群众辛勤造林、护林,用汗水和双手编织出壮丽的绿色画卷。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天的人间仙境。40多年来,累计新造林7.5万多亩,建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最大的人工林场。国家没有忘记这位将人生最辉煌的年华献给苏木山建设的人民功臣,董鸿儒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荣获“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劳动模范”。而苏木山也成为全国、全区林业先进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级森林公园,乌兰察布市文明旅游景点,正在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
苏木山主要景区有4处:一是神泉洞景区;二是黄石崖景区;三是冰凌沟景区;四是高山草甸景区。共有各类景点30余处。
绿色银行。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始建于1960年,1964年开始引种华北落叶松,现有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2万亩,天然次生林和灌木林9.8万亩,森林覆盖68.1%。早期栽植的落叶松高达18米,胸经30厘米,每年每亩净增活立木蓄积里0.35立方米,每年净增活立木总蓄积量4万立米,价值可达2000万元。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被人们誉为“塞外小兴安岭”。
内蒙古中西部区的天然植物王国。人工栽种树种有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天然乔木有白桦、山杨树。灌木林大部分为天然山柳、山杏、山榆、山樱桃、山槐、绣线茸、刺梅、虎榛子、胡枝子、沙棘 、绣线菊等56种,林场境内有野生草本植物526种,食用植物有黄花、木耳、蕨菜、蘑菇等十几种。特别是蘑菇,个大肉厚,味道淳香,是许多著名“口蘑”品牌的首选原料。正常年份产量可达20多吨。
中草药宝库。林区还生长着远志、山参、柴胡、黄芪、贝母、当甲等药用植物120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野生黄芪属纯正的“正北黄芪”,粉质高、糖分高,条杆粗壮,颜色鲜黄,以根人药,可治疗多种疾病,亦是上等滋补佳品,在“药都”安国享有较高声誉。
野生动物的乐园。梅花鹿、狍子、灌子、野兔等十几种野生动物在林区繁衍生息。具初步调查,有鸟类10目29科118种,兽类6目11科2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梅花鹿等16种。
2009年,兴和县政府与集宁联营商场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苏木山旅游资源,成立了兴和苏木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使苏木山旅游开发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的基本思路,制定了“苏木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建设,现已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拓宽景区观光道路5.6公里,兴建了景区门楼、别墅、山间栈道小桥、清真餐厅、游客宾馆、农家乐饭店等,增加了热气球观光、周末登山和民族风情文艺演出等旅游休闲项目。
相关景点传说:1.“情侣石”的传说。在悬崖峭壁之上,有两块巨石象一对情侣相拥相抱,虽经千年风风雨雨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据说是刘邦建立汉朝不久,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汉王朝,公元前200年冬天,汉高祖刘邦亲率30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韩王信逃奔匈奴,与匈奴合谋攻汉。然而,与强大的汉军对峙,匈奴兵力严重不足。只有向国内大肆征兵,才能够与汉抗衡。当时苏木山一带属匈奴管辖,在苏木山附近有一个青年小伙子叫虚连鞮的,在当地是有名的射手,当时正与一个部落叫贺兰的姑娘热恋中。然而,就在虚连鞮迎娶贺兰的时候,虚连鞮被抓了壮丁,编入军中开赴前线同汉军交战。贺兰的一颗心也被虚连鞮带走了。她天天爬上山顶,朝着虚连鞮走的方向眺望远方,希望他能够早日打完仗回来和她成婚。就这样,这位美丽的贺兰姑娘从冬望到了春,从春望到了夏,从夏望到了秋,从秋望到了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贺兰姑娘望啊望,历经风霜雪雨,柔肠寸断,相聚无望,竟然化成一块昂首向南凝望的巨石。虚连鞮呢,并没有战死在沙场,虽然身在军营,但时刻没有忘记心爱的贺兰。他在作战中很勇敢,很快就被匈奴右贤王提拔为侍卫队的队长,在一次被派出去刺探汉军军情的时候被俘虏后沦为大汉一个将军的仆人。后来冒顿单于派出40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7天,没法脱身。高祖身边的谋士陈平打发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在阏氏的帮助下。汉高祖脱围。虚连鞮也被那位将军带回长安。他时时想要逃回北地,但由于将军府里看管严密,屡次偷跑屡次被抓。再后来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匈奴右贤王向大汉提出了让大汉遣返匈奴战俘的要求。虚连鞮历经艰难,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当他和亲人迫不及待地问起贺兰姑娘的时候,亲人们都哭了,把贺兰姑娘化作巨石的事情告诉了他。虚连鞮听了以后,悲痛万分,扭头向着贺兰姑娘化石的地方奔去……当他要挨近贺兰姑娘化作的巨石的时候,虚连鞮忍不住心如刀绞,痛哭起来,并且张开双臂拥抱贺兰化作的巨石,就在这时,虚连鞮突然也变作了一块巨石,与贺兰化作的巨石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据说是他们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派观音点化让他们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2.“望天崖”的传说。苏木山的最高峰黄石崖,海拔2335米,也称“望天崖”。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那是很久以前,在苏木山的山脚下,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相敬如宾的小两口。男的叫常英,女的叫小青。小两口恩恩爱爱,过着普普通通的宁静生活。在苏木山一带流窜着一帮土匪,土匪头子听人说山里住着一对小夫妻,妻子长得非常漂亮,好似仙女下凡。于是就领着几个同伙装扮成过路商客,来到山脚下,等待小青的出现。这时小青正提着木桶到溪边取水,等她汲水回到家里,这些土匪看见小青后,就向小青讨水喝。善良的小青,就让他们进家,烧水煮饭,给他们饱饱的吃了一顿,土匪头子看见小青美丽善良,对她垂涎三尺,就谋划着如何霸占小青做压寨夫人。这些土匪返回土匪窝后,想出了一条毒计。决定先害死常英,然后再抢小青做压寨夫人。一天,常英和往常一样,在小青的目送下,带着狩猎工具进山了。眼看日头西沉了,还不见常英的踪影。小青做好饭后,就倚门翘望常英进山的那条小道,等待着心爱的丈夫回家。突然,她看见山顶上冒起了滚滚浓烟,紧接着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小青心急如焚,想常英一定出事了,一定会让大火吞噬的。她看到这种情形,奋不顾身的冲向大火升起的地方。她那里知道,那些土匪已经悄悄守候在她家的附近,就等大火燃起就去抢小青。他们把小青团团围住,小青虽然奋力反抗,但她娇弱的身躯怎么能够逃出土匪的手心。就这样,小青被土匪抓住了。山上的常英呢,看见大火燃起,急忙寻找下山的路,可是下山的路已经被大火封死了,他被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逼得只能够往山顶上跑,当他逃到山顶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电闪雷鸣中一匹神骏的白马从天而降,将又饿又累筋疲力尽的常英驮在背上腾空而起,朝着常英家的方向疾驰而去。一眨眼的功夫,常英骑着白马追住了那伙土匪和被抓的小青。白马昂首扬蹄冲向土匪,土匪吓得抱头鼠窜。小青获救了,常英和小青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然后他们骑着白马双双升天。至今,苏木山顶峰的“黄石崖”有一处神马下凡的“南天门”,两座对峙的山峰直插云端,两山之间相距20多米,从峰顶到峰底如刀削斧劈,宛如一座大门的框架。在峰顶上,有一块大岩石上,有一个脸盆大小的马蹄形的坑,据说那是神马下凡时留下的“马蹄印”,那马蹄坑一年四季有水。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常英夫妇,把“黄石崖”也叫做“望天崖”。
3.神泉洞(滴水洞)。进入苏木山旅游区不远,有一处坐北朝南的洞府。洞内由洞顶流出的清泉如珠、如丝、如绳,淙淙、潺潺、叮咚作响,像美妙的乐曲不绝于耳。此泉水被当地村民和远近的香客奉为神水,传说能医治百病。洞内左侧,有凹进去的像一个小隔间的崖壁上刻有一处比手掌略大的似文若画的图案,像两个人紧靠在一起的样子。有史学家认为这是元代从忽必烈时期开始,官方用以传递公文使用的“八思巴”蒙古文字。据说,现在这种文字已经失传。文字下面,摆桌供奉,来此烧香许愿的香客络绎不绝。滴水洞外,左边石壁上有一直径六七寸见方的规则孔洞,很明显是由人工凿成。再从洞内地上遗留的有人工打造而成的石条、石墩(柱顶石)等古代建筑物。
4.喇嘛洞。距神泉洞20米左右的悬崖绝壁上,有一处直径仅1米多的孔洞,距地面高约五米多高。洞内可容纳5~6人站立。相传智崇和尚等高僧在此打坐修行,洞内崖壁上赫然刻着“佛”字,清晰可见。洞中石桌、石床和放置油灯的小石孔,留下了大德高僧们来此活动的遗迹。
5.冰凌沟。在盛夏季节美丽的冰凉世界------冰凌沟景区。沟里的冰终年不融化。
红召九龙湾景区 素有塞外“小桂林”之称,是自治区中西部山水风光最好的原生态绿色景区。景区地处大青山腹地,地形地貌蜿蜒曲折,龙转蛇行,连绵起伏,曲折盘旋,像九条龙飞舞的样子,故名九龙湾。景区占地总面积 105 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 80%以上,其中农田、林草、溪水、岩石各占1/4。
九龙湾又是花果山,山杏、山樱桃、山梨、山里枣、山葡萄、油平平、面果果、山丹、地豆、酸麻子等满山遍野,还有绿色无污染的白口蘑、紫里蘑菇,是不可多得的山肴野味。山里还有多种名贵的野生动物,羚羊、青羊、狐狸、獾子、鹿、狍子、野兔、蛇、猞猁等经常出没于山谷林间,鹰、百灵、画眉、野鸡、半翅、石鸡随处可见。
九龙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清朝以前,这里一直是蒙古民族的聚居区和四子部落的游牧地,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蒙汉杂居区和红色革命老区。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末期这里就有一座喇嘛寺,因外墙全部呈红色,故简称为“红召”,全称叫“四子王部落王府合少宝化寺”。如今寺庙虽不复保存,但留给后人的是蒙汉民族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在抗日战争时期,九龙湾是贺龙、关向应 120 师开辟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转战之地,也是大青山骑兵支队总动员行署,绥南、绥中、绥西党政军南北转战、东西配合和对敌斗争的重要枢纽,姚吉吉、、黄厚、成枫涛等我军重要将领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位于九龙湾北部的大青山烈士陵园,铭记着革命烈士的卓越功勋。勤劳、热情、憨厚的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曾为保存我军实力,壮大革命力量,做出重大贡献。
察尔湖 兴和县察尔湖度假区。距北京230公里,距呼和浩特220公里,距兴和县城15公里。2012年8月14日,国家正式批准乌兰察布市察尔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察尔”蒙语直译为春天即将消融的冰,寓意春天来了,事业蒸蒸日上。
察尔湖地理位置为北纬40°01'~41°27',东经122°19'~127°37',海拔约1890米,总面积为6.6万亩。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兴和县交界处的永定河支流东洋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250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Ⅱ级。
杜尔伯特草原 杜尔伯特草原面积2万平方公里,草原植物有250种,是属于内蒙古北部荒漠半荒漠草原。每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都在这里举行,那达慕蒙古语议为:娱乐的意思,那达慕是草原上最为隆重的盛会,这里有博客、赛马、射箭等。主要以博客和赛马为主,这是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
四子王旗是哈萨尔第十五世孙诺颜泰统辖的杜尔伯特部落。诺颜泰的杜尔伯特部落,也是明未奎蒙古塔斯哈喇东进随同迁徒的部落。“诺颜泰有子四。长僧格,号墨尔根和硕齐;次索诺木,号达尔台吉;次鄂木布,号布库台吉;次伊尔扎吉,号墨尔根台吉。四子分牧而处,后遂为所部称。”蒙古语为杜尔伯特部落,即四子部落。明崇祯九年(1636年)授扎萨克赐达尔汉卓里克图号,建四子部落旗,也就是现在的四子王旗。
历史的杜尔伯特金戈铁马,早在1万年前旧石器时期,古人类就这片原始草原上繁衍生息。目前,四子王旗境内红格尔苏木、江岸开发区已出土了锲形石核、石叶、石铲、刮削器等旧石器,证实了古人类曾经在这里的活动。因古地理、古气候很适宜动植物生存,在乌兰花镇南3公里处的砖厂还发现了我国第三纪犀牛化石,为我国罕见的大春犀牛化石带,也是我国及世界古生物之一。
辉腾锡勒草原 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中南部,阴山北麓,距首都北京43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35公里。距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75公里。“辉腾锡勒”一词,系蒙古语,意为“寒冷的高原”。海拔1800多米,东西长100公里。
辉腾锡勒草原属于世界上稀有的高山草甸草原,且保存非常完好,并确认18种草种为珍稀草种。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平均最高温度为18℃。每年5—9月,这里鲜花遍地,成为花的海洋。景区主要分神葱沟和黄花滩两大去处,共有15大景观。辉腾锡勒草原中99个天然湖泊,点缀在碧绿的辉腾锡勒草原草原上,既有牧区草原苍茫雄浑的格调,又有江南水乡明媚清秀的色彩。
辉腾锡勒草原平均海拔2100米,面积60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80%~95%,有野生动植物400多种,有天然生长的次生白桦林4300亩,人工造落叶松6000多亩,有樟子松和云杉2400多亩。辉腾锡勒草原上天然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十九泉”之称。辉腾锡勒风能稳定性强,持续性好,品质高,是建设风电厂最理想的场所。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题为“草原仙境”的高山草甸型草原,一位美国学者赞叹为“上帝赐予的绿宝石耳环”。
在这里远到的客人要接受蒙古族人民最隆重的欢迎礼——下马酒。下马酒是蒙古族的名俗,他们喝酒讲究礼俗,认为“无酒不成席”饮酒显现出了蒙古族是一个豪放勇敢的民族。相传之所以有下马酒礼仪,是因为成吉思汗有俩件宝物,一件是象牙做的扳指,一件事雕花银制的饮酒杯,这俩家宝物曾救过他命,因为当成吉思汗势力强大时,他的曾结义的安达札木合不愤,就想杀了他,于是约他去聚合,成吉思汗三思后去了,当接过迎宾酒时,扳指一沾,扳指变了色,于是成吉思汗把酒祭了天,第二杯酒时,仍旧有毒,于是又祭了地,生气之余拿出了自己的银酒杯来饮酒才逃过一劫,而且成吉思汗的父亲耶速该也是死于塔塔尔人的毒酒,所以下马酒这个礼仪就传承了下来,蒙古族男士便喜欢在右手上佩戴一枚银戒指。下马酒其正确的饮用方法是:左手端住银碗,右手无名指蘸旧弹向天空,表示敬天,再蘸酒弹向地面,表示敬地,之后再蘸酒划过额头,表示敬祖先,最后双手端碗,一饮而尽,意为苍天永安,大地永安,人生永安快乐。其实这样的礼仪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银戒指佩戴在无名指,银子可以验毒,敬天时,让酒顺无名指流下,敬地时,让酒在回流,给银子一定反应时间,然后划过额头是正好可以看到银戒指有无变色的。
苏木山 苏木山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关镇南45公里处。林区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最高峰黄石崖为2335米,是乌兰察布市境内的最高点。“苏木”蒙语是“箭”的意思,为此,苏木山古时称箭山;从春秋战国至两晋时期叫雁门山;至北魏时叫蟠羊山。
苏木山东与山西省天镇县阳高县毗邻,西南与自治区丰镇市红山林场接壤,西北为兴和县张皋镇、店子镇,森林公园南北长7.2 公里,东西宽6.8公里,总面积3332.7公顷。东距北京24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220公里,南距山西大同150公里、河北张家口100公里。驾车从京藏高速(G6)兴和出口经110国道往南27公里。北京方向车辆可从怀安下高速转至110国道,经马市口去往兴和县店子镇方向仅50公里即可到达。
地处内蒙古南缘地带,属阴山之尾,永定河上游。可以说是雄踞晋冀蒙三省交界,俯视燕赵大地,背靠北疆草原。这里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2004年,苏木山被中国登山协会确定为内蒙古户外训练基地。2010年,由王新民导演的第一部全景式展示中国民族商业发展历史的百集电视连续剧《大盛魁》,在苏木山进行外景驿站和高山草原镜头拍摄。
这里曾是古代战争的屯兵之所。战国末年的著名的“赵匈之战”就发生在苏木山一带;《史记》记载了赵国名将李牧在苏木山一带“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史实。秦灭六国后,向北方迁移大量人口进行屯垦,并把原来的秦、燕、赵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现在苏木山以西的古长城和烽火台还蜿蜒屹立在山川之间。
苏木山是拓跋珪先祖拓跋力微的诞生地。拓跋力微是鲜卑在兴和境内(长川城,今团结大五号土城子)建立政权的第一人。据《魏书·帝记·序记》记载,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老祖宗拓跋诘汾(后追封为圣武帝,即力微皇帝的父亲),率广大部族在南迁的途中,带领数万骑士在蟠羊山(今苏木山)打猎时和从天而降的仙女相遇。仙女与拓跋诘汾说,我是天女,奉玉皇大帝之命与你相见成婚。拓跋诘汾和仙女在蟠羊山(今苏木山)相遇成婚后的第二天,天女告别,并相约来年见面送子。第二年,拓跋诘汾如约来到去年打猎的地方,果然又与天女相见,天女将她怀中白白胖胖的男孩交给诘汾,并说这是你的儿子,好好抚养他长大成人,将来会子孙相承,世代当帝王的。这个孩子就是拓跋力微。魏书有记载:“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意思是说,诘汾皇帝没老婆,力微皇帝没有舅舅家。
北魏开国皇帝的先祖鲜卑首领拓拔力微居长川39年,经过征战,统一了鲜卑,并于公元258年迁都于盛乐(今和林格尔)。晋太和六年(371年),魏太祖拓跋珪出生在参合陂(今苏木山北大同夭小城子,该地曾出瓦当,阴刻“盛乐郡”,就是有力的佐证)。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拓跋珪登代王位,起事牛川(即长川,位于团结乡大五号土城子)。为了扼杀刚刚诞生的代国,争夺代国王位,拓跋珪南巡时被他的叔叔拓拔窟咄包围在苏木山一带,史称“代谷之战”,此次战争拓跋珪以3万精兵的少数大胜拓拔窟咄8万大军,创造了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拓跋珪与后燕太子慕容宝进行了参合陂大战,威震北方。晋隆安二年(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大同)即皇位,称道武帝。
历史上,苏木山森林遭到两次浩劫。一次是洪武年间明太祖在苏木山屯兵时,怕林间隐藏敌军,于是下令大面积烧山,驱赶牧民,并将古长城外150里地带的树木烧光,只剩下零星的桦树。所以苏木山也叫过桦山;二是康熙西征葛尔丹大军受阻,对苏木山进行了大规模的砍伐。
苏木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和人民用智慧、勤劳和汗水创造的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尤其是在林区拓荒播绿的退休老场长董鸿儒。他18岁在苏木山当护林员,一直到担任林场场长,扎根林区,带领林区工人和当地群众辛勤造林、护林,用汗水和双手编织出壮丽的绿色画卷。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天的人间仙境。40多年来,累计新造林7.5万多亩,建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最大的人工林场。国家没有忘记这位将人生最辉煌的年华献给苏木山建设的人民功臣,董鸿儒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荣获“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劳动模范”。而苏木山也成为全国、全区林业先进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级森林公园,乌兰察布市文明旅游景点,正在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
苏木山主要景区有4处:一是神泉洞景区;二是黄石崖景区;三是冰凌沟景区;四是高山草甸景区。共有各类景点30余处。
绿色银行。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始建于1960年,1964年开始引种华北落叶松,现有华北落叶松人工林12万亩,天然次生林和灌木林9.8万亩,森林覆盖68.1%。早期栽植的落叶松高达18米,胸经30厘米,每年每亩净增活立木蓄积里0.35立方米,每年净增活立木总蓄积量4万立米,价值可达2000万元。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被人们誉为“塞外小兴安岭”。
内蒙古中西部区的天然植物王国。人工栽种树种有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天然乔木有白桦、山杨树。灌木林大部分为天然山柳、山杏、山榆、山樱桃、山槐、绣线茸、刺梅、虎榛子、胡枝子、沙棘 、绣线菊等56种,林场境内有野生草本植物526种,食用植物有黄花、木耳、蕨菜、蘑菇等十几种。特别是蘑菇,个大肉厚,味道淳香,是许多著名“口蘑”品牌的首选原料。正常年份产量可达20多吨。
中草药宝库。林区还生长着远志、山参、柴胡、黄芪、贝母、当甲等药用植物120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野生黄芪属纯正的“正北黄芪”,粉质高、糖分高,条杆粗壮,颜色鲜黄,以根人药,可治疗多种疾病,亦是上等滋补佳品,在“药都”安国享有较高声誉。
野生动物的乐园。梅花鹿、狍子、灌子、野兔等十几种野生动物在林区繁衍生息。具初步调查,有鸟类10目29科118种,兽类6目11科2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梅花鹿等16种。
2009年,兴和县政府与集宁联营商场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苏木山旅游资源,成立了兴和苏木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使苏木山旅游开发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的基本思路,制定了“苏木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建设,现已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了拓宽景区观光道路5.6公里,兴建了景区门楼、别墅、山间栈道小桥、清真餐厅、游客宾馆、农家乐饭店等,增加了热气球观光、周末登山和民族风情文艺演出等旅游休闲项目。
相关景点传说:1.“情侣石”的传说。在悬崖峭壁之上,有两块巨石象一对情侣相拥相抱,虽经千年风风雨雨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据说是刘邦建立汉朝不久,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汉王朝,公元前200年冬天,汉高祖刘邦亲率30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韩王信逃奔匈奴,与匈奴合谋攻汉。然而,与强大的汉军对峙,匈奴兵力严重不足。只有向国内大肆征兵,才能够与汉抗衡。当时苏木山一带属匈奴管辖,在苏木山附近有一个青年小伙子叫虚连鞮的,在当地是有名的射手,当时正与一个部落叫贺兰的姑娘热恋中。然而,就在虚连鞮迎娶贺兰的时候,虚连鞮被抓了壮丁,编入军中开赴前线同汉军交战。贺兰的一颗心也被虚连鞮带走了。她天天爬上山顶,朝着虚连鞮走的方向眺望远方,希望他能够早日打完仗回来和她成婚。就这样,这位美丽的贺兰姑娘从冬望到了春,从春望到了夏,从夏望到了秋,从秋望到了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贺兰姑娘望啊望,历经风霜雪雨,柔肠寸断,相聚无望,竟然化成一块昂首向南凝望的巨石。虚连鞮呢,并没有战死在沙场,虽然身在军营,但时刻没有忘记心爱的贺兰。他在作战中很勇敢,很快就被匈奴右贤王提拔为侍卫队的队长,在一次被派出去刺探汉军军情的时候被俘虏后沦为大汉一个将军的仆人。后来冒顿单于派出40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的一部分人马在白登,整整被围了7天,没法脱身。高祖身边的谋士陈平打发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就是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在阏氏的帮助下。汉高祖脱围。虚连鞮也被那位将军带回长安。他时时想要逃回北地,但由于将军府里看管严密,屡次偷跑屡次被抓。再后来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匈奴右贤王向大汉提出了让大汉遣返匈奴战俘的要求。虚连鞮历经艰难,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当他和亲人迫不及待地问起贺兰姑娘的时候,亲人们都哭了,把贺兰姑娘化作巨石的事情告诉了他。虚连鞮听了以后,悲痛万分,扭头向着贺兰姑娘化石的地方奔去……当他要挨近贺兰姑娘化作的巨石的时候,虚连鞮忍不住心如刀绞,痛哭起来,并且张开双臂拥抱贺兰化作的巨石,就在这时,虚连鞮突然也变作了一块巨石,与贺兰化作的巨石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据说是他们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派观音点化让他们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2.“望天崖”的传说。苏木山的最高峰黄石崖,海拔2335米,也称“望天崖”。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那是很久以前,在苏木山的山脚下,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相敬如宾的小两口。男的叫常英,女的叫小青。小两口恩恩爱爱,过着普普通通的宁静生活。在苏木山一带流窜着一帮土匪,土匪头子听人说山里住着一对小夫妻,妻子长得非常漂亮,好似仙女下凡。于是就领着几个同伙装扮成过路商客,来到山脚下,等待小青的出现。这时小青正提着木桶到溪边取水,等她汲水回到家里,这些土匪看见小青后,就向小青讨水喝。善良的小青,就让他们进家,烧水煮饭,给他们饱饱的吃了一顿,土匪头子看见小青美丽善良,对她垂涎三尺,就谋划着如何霸占小青做压寨夫人。这些土匪返回土匪窝后,想出了一条毒计。决定先害死常英,然后再抢小青做压寨夫人。一天,常英和往常一样,在小青的目送下,带着狩猎工具进山了。眼看日头西沉了,还不见常英的踪影。小青做好饭后,就倚门翘望常英进山的那条小道,等待着心爱的丈夫回家。突然,她看见山顶上冒起了滚滚浓烟,紧接着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小青心急如焚,想常英一定出事了,一定会让大火吞噬的。她看到这种情形,奋不顾身的冲向大火升起的地方。她那里知道,那些土匪已经悄悄守候在她家的附近,就等大火燃起就去抢小青。他们把小青团团围住,小青虽然奋力反抗,但她娇弱的身躯怎么能够逃出土匪的手心。就这样,小青被土匪抓住了。山上的常英呢,看见大火燃起,急忙寻找下山的路,可是下山的路已经被大火封死了,他被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火逼得只能够往山顶上跑,当他逃到山顶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电闪雷鸣中一匹神骏的白马从天而降,将又饿又累筋疲力尽的常英驮在背上腾空而起,朝着常英家的方向疾驰而去。一眨眼的功夫,常英骑着白马追住了那伙土匪和被抓的小青。白马昂首扬蹄冲向土匪,土匪吓得抱头鼠窜。小青获救了,常英和小青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然后他们骑着白马双双升天。至今,苏木山顶峰的“黄石崖”有一处神马下凡的“南天门”,两座对峙的山峰直插云端,两山之间相距20多米,从峰顶到峰底如刀削斧劈,宛如一座大门的框架。在峰顶上,有一块大岩石上,有一个脸盆大小的马蹄形的坑,据说那是神马下凡时留下的“马蹄印”,那马蹄坑一年四季有水。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常英夫妇,把“黄石崖”也叫做“望天崖”。
3.神泉洞(滴水洞)。进入苏木山旅游区不远,有一处坐北朝南的洞府。洞内由洞顶流出的清泉如珠、如丝、如绳,淙淙、潺潺、叮咚作响,像美妙的乐曲不绝于耳。此泉水被当地村民和远近的香客奉为神水,传说能医治百病。洞内左侧,有凹进去的像一个小隔间的崖壁上刻有一处比手掌略大的似文若画的图案,像两个人紧靠在一起的样子。有史学家认为这是元代从忽必烈时期开始,官方用以传递公文使用的“八思巴”蒙古文字。据说,现在这种文字已经失传。文字下面,摆桌供奉,来此烧香许愿的香客络绎不绝。滴水洞外,左边石壁上有一直径六七寸见方的规则孔洞,很明显是由人工凿成。再从洞内地上遗留的有人工打造而成的石条、石墩(柱顶石)等古代建筑物。
4.喇嘛洞。距神泉洞20米左右的悬崖绝壁上,有一处直径仅1米多的孔洞,距地面高约五米多高。洞内可容纳5~6人站立。相传智崇和尚等高僧在此打坐修行,洞内崖壁上赫然刻着“佛”字,清晰可见。洞中石桌、石床和放置油灯的小石孔,留下了大德高僧们来此活动的遗迹。
5.冰凌沟。在盛夏季节美丽的冰凉世界------冰凌沟景区。沟里的冰终年不融化。
红召九龙湾景区 素有塞外“小桂林”之称,是自治区中西部山水风光最好的原生态绿色景区。景区地处大青山腹地,地形地貌蜿蜒曲折,龙转蛇行,连绵起伏,曲折盘旋,像九条龙飞舞的样子,故名九龙湾。景区占地总面积 105 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 80%以上,其中农田、林草、溪水、岩石各占1/4。
九龙湾又是花果山,山杏、山樱桃、山梨、山里枣、山葡萄、油平平、面果果、山丹、地豆、酸麻子等满山遍野,还有绿色无污染的白口蘑、紫里蘑菇,是不可多得的山肴野味。山里还有多种名贵的野生动物,羚羊、青羊、狐狸、獾子、鹿、狍子、野兔、蛇、猞猁等经常出没于山谷林间,鹰、百灵、画眉、野鸡、半翅、石鸡随处可见。
九龙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清朝以前,这里一直是蒙古民族的聚居区和四子部落的游牧地,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蒙汉杂居区和红色革命老区。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末期这里就有一座喇嘛寺,因外墙全部呈红色,故简称为“红召”,全称叫“四子王部落王府合少宝化寺”。如今寺庙虽不复保存,但留给后人的是蒙汉民族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在抗日战争时期,九龙湾是贺龙、关向应 120 师开辟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转战之地,也是大青山骑兵支队总动员行署,绥南、绥中、绥西党政军南北转战、东西配合和对敌斗争的重要枢纽,姚吉吉、、黄厚、成枫涛等我军重要将领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位于九龙湾北部的大青山烈士陵园,铭记着革命烈士的卓越功勋。勤劳、热情、憨厚的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曾为保存我军实力,壮大革命力量,做出重大贡献。
察尔湖 兴和县察尔湖度假区。距北京230公里,距呼和浩特220公里,距兴和县城15公里。2012年8月14日,国家正式批准乌兰察布市察尔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察尔”蒙语直译为春天即将消融的冰,寓意春天来了,事业蒸蒸日上。
察尔湖地理位置为北纬40°01'~41°27',东经122°19'~127°37',海拔约1890米,总面积为6.6万亩。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和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兴和县交界处的永定河支流东洋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250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等级为Ⅱ级。
杜尔伯特草原 杜尔伯特草原面积2万平方公里,草原植物有250种,是属于内蒙古北部荒漠半荒漠草原。每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都在这里举行,那达慕蒙古语议为:娱乐的意思,那达慕是草原上最为隆重的盛会,这里有博客、赛马、射箭等。主要以博客和赛马为主,这是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
四子王旗是哈萨尔第十五世孙诺颜泰统辖的杜尔伯特部落。诺颜泰的杜尔伯特部落,也是明未奎蒙古塔斯哈喇东进随同迁徒的部落。“诺颜泰有子四。长僧格,号墨尔根和硕齐;次索诺木,号达尔台吉;次鄂木布,号布库台吉;次伊尔扎吉,号墨尔根台吉。四子分牧而处,后遂为所部称。”蒙古语为杜尔伯特部落,即四子部落。明崇祯九年(1636年)授扎萨克赐达尔汉卓里克图号,建四子部落旗,也就是现在的四子王旗。
历史的杜尔伯特金戈铁马,早在1万年前旧石器时期,古人类就这片原始草原上繁衍生息。目前,四子王旗境内红格尔苏木、江岸开发区已出土了锲形石核、石叶、石铲、刮削器等旧石器,证实了古人类曾经在这里的活动。因古地理、古气候很适宜动植物生存,在乌兰花镇南3公里处的砖厂还发现了我国第三纪犀牛化石,为我国罕见的大春犀牛化石带,也是我国及世界古生物之一。
辉腾锡勒草原 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中南部,阴山北麓,距首都北京43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35公里。距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75公里。“辉腾锡勒”一词,系蒙古语,意为“寒冷的高原”。海拔1800多米,东西长100公里。
辉腾锡勒草原属于世界上稀有的高山草甸草原,且保存非常完好,并确认18种草种为珍稀草种。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平均最高温度为18℃。每年5—9月,这里鲜花遍地,成为花的海洋。景区主要分神葱沟和黄花滩两大去处,共有15大景观。辉腾锡勒草原中99个天然湖泊,点缀在碧绿的辉腾锡勒草原草原上,既有牧区草原苍茫雄浑的格调,又有江南水乡明媚清秀的色彩。
辉腾锡勒草原平均海拔2100米,面积60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80%~95%,有野生动植物400多种,有天然生长的次生白桦林4300亩,人工造落叶松6000多亩,有樟子松和云杉2400多亩。辉腾锡勒草原上天然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十九泉”之称。辉腾锡勒风能稳定性强,持续性好,品质高,是建设风电厂最理想的场所。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布赫题为“草原仙境”的高山草甸型草原,一位美国学者赞叹为“上帝赐予的绿宝石耳环”。
在这里远到的客人要接受蒙古族人民最隆重的欢迎礼——下马酒。下马酒是蒙古族的名俗,他们喝酒讲究礼俗,认为“无酒不成席”饮酒显现出了蒙古族是一个豪放勇敢的民族。相传之所以有下马酒礼仪,是因为成吉思汗有俩件宝物,一件是象牙做的扳指,一件事雕花银制的饮酒杯,这俩家宝物曾救过他命,因为当成吉思汗势力强大时,他的曾结义的安达札木合不愤,就想杀了他,于是约他去聚合,成吉思汗三思后去了,当接过迎宾酒时,扳指一沾,扳指变了色,于是成吉思汗把酒祭了天,第二杯酒时,仍旧有毒,于是又祭了地,生气之余拿出了自己的银酒杯来饮酒才逃过一劫,而且成吉思汗的父亲耶速该也是死于塔塔尔人的毒酒,所以下马酒这个礼仪就传承了下来,蒙古族男士便喜欢在右手上佩戴一枚银戒指。下马酒其正确的饮用方法是:左手端住银碗,右手无名指蘸旧弹向天空,表示敬天,再蘸酒弹向地面,表示敬地,之后再蘸酒划过额头,表示敬祖先,最后双手端碗,一饮而尽,意为苍天永安,大地永安,人生永安快乐。其实这样的礼仪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因为银戒指佩戴在无名指,银子可以验毒,敬天时,让酒顺无名指流下,敬地时,让酒在回流,给银子一定反应时间,然后划过额头是正好可以看到银戒指有无变色的。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