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千百年来代代相承,延绵不断。续修志书工作是社会主义第一届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延续,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编纂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的意义重大的事业,不仅有近期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久远的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为新编地方志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地方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定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所在,全国各地在完成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后,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的精神,开始了新一轮续修工作。目前,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政府或以党委和政府联合的名义正式下发了文件,部署和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一些行业、部门,如科技部、水利部、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等也发文部署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我区修志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20年多年,由于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广大修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修志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区三级志书规划出版196部(自治区志83部、盟市志12部、旗县志101部),现已完成123部,完成计划的63%。其中,出版专业志27部,盟市志11.5部,旗县(市区)志85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政府志》和蒙文《鄂托克旗志》出版了电子版。在完成第一届志书编写任务的单位中,有20多个单位开始了续志工作。2002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区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对续志工作提出了要求,2002年9月,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了全区续志理论培训班。2003年初,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文正式部署了我区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工作(即续志工作),2003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组织召开了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进一步对续志做出了部署,我区续志工作全面铺开,现已出版3部续志即《武川县续志》和《鄂伦春自治旗续志》、《包头第二热电厂续志》。自治区电力工业史志办、自治区交通厅 、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农牧业厅、内蒙古军区以及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及科尔沁右翼前旗、松山区、伊金霍洛旗等10多个盟市、旗县续志正在编纂中。
可以说,我区续志工作形势喜人,令人欣慰。但是我区与部分先进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一届修志工作仍未结束,特别是自治区专业志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多,任务还很艰巨。第一届所修志书时间段限不统一,完成时间不统一,再加之机构人员不很稳定,或变化较大,所以,我区续志工作与其他省区也有所不同,应结合我区实际,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续志的准备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1996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志每隔20年左右续修一次。去年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也提出:在今后五年内,无论是否完成首轮志书的编纂任务,所有地区和部门都要陆续启动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并将续修规划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之中。
二、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
在经过认真的准备工作后,即可进入落实阶段,即进入续志的正式编写操作中。为此,我们认为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指导思想要明确。在新的世纪,续志工作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的根本要求和行动指南,也是做好新世纪续修方志的根本指导思想。续志工作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体现和反映“三个代表”的要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紧跟时代步伐,捕捉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重点、亮点、特点和热点,丰富志书内容,增强时代感,提高志书的思想品位、学术价值。二是续志时限问题要清晰。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下一届志书开修之时。李铁映同志指出:“多少年续修一志,可能二十年左右为宜,视时代发展变迁快慢,由各地随时而定。”从总体上讲,20年左右续修一次是比较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但考虑我区的修志实际情况及经费、人员、机构等诸多因素,我们主张志书下限距今满10年以上就可以开始续志。第二届编修的志书原则上为断代志,上限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可以起于第一届志书下限的后一年,也可以将上限适当向前延伸。下限止于编写志稿的当年或前一年。行政区划进行变动的新建地区,上限不限,或起于建区之始,下限止于编写志书的当年或前一年。三是续志名称要简练。第二届志书的书名,盟市志、旗县(市、区)志均应冠以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名称,行政区划未作变动、名称没有改变的地区,应与第一届志书的名称相一致,不加“续”字,并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自治区志专业志的名称,与第一届志书的书名相一致,不加“续”字,并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如承编机构发生变化,则志书名称相应变化,但不加“续”字,同样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第二届志书封面的名称要蒙汉文并列。同时,在第一届志书出版中,凡已用蒙古文出版志书的地区和部门,要组织力量将蒙文志书翻译为汉文志书出版,以促进地方志书的传播,有效发挥志书的作用。同时要出版电子版志书,以便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社会。三是续志要符合志体。方志记述是一种专门性的文体,有它自己特殊的要求。续志必须符合志体,即体裁、结构、章法,具有“志”的特点。虽然由于内容的变化而有创新,但基本的志体应保持。这也是志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根本所在。续志要按照“继承前志,不断创新”的原则进行体裁选取和篇目设计。除继承新编地方志述、记、志、传、图、表、录7种基本体裁外,可应用新体裁,但要保持志书的基本体例;篇目设计既要继承第一届志书的传统模式,又要有所创新,充分体现第二届新编地方志工作的时代特点。四是续志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续志是对前志的继续和发展,处理好续志与前志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修志不能割断历史,我们续修志书一方面要继承历代修志经验,特别是首届志书编纂中已被证明并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依据地情的发展变化和时代要求大胆创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该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创新。”具体到续志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在继承传统,不违背志体基本原则、特征、要求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但决不能借口创新,盲目蛮干。工作方法上,要结合实际,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并开创出一条适合改革开放的修志新路子。五是续修工作一定要实施精品战略。要正确处理好进度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既要抓进度,又要抓质量,而且是更要抓质量。没有质量的进度是不行的,草率成书、仓促出书,不仅不能服务当代,而且还会贻害后人。当然,空讲质量、没有进度,修志多年迟迟不见成果,也是极大地浪费。编修地方志必须要有进度要求,这是检查和考核方志工作的重要量化指标。没有进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就不能得到发展。但我们在强调进度的同时,特别强调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无论当代人或是后代人用志,其评价志书的唯一标准就是志书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在总结20年修志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必须把质量意识贯穿到续修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施“精品战略”,续修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志书,为21世纪方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重大的贡献,为促进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自《内蒙古史志》2005年第2期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千百年来代代相承,延绵不断。续修志书工作是社会主义第一届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延续,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编纂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的意义重大的事业,不仅有近期的社会效益,而且有久远的社会效益。”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为新编地方志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地方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定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因为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所在,全国各地在完成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后,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的精神,开始了新一轮续修工作。目前,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政府或以党委和政府联合的名义正式下发了文件,部署和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一些行业、部门,如科技部、水利部、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等也发文部署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我区修志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20年多年,由于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广大修志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修志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区三级志书规划出版196部(自治区志83部、盟市志12部、旗县志101部),现已完成123部,完成计划的63%。其中,出版专业志27部,盟市志11.5部,旗县(市区)志85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志·政府志》和蒙文《鄂托克旗志》出版了电子版。在完成第一届志书编写任务的单位中,有20多个单位开始了续志工作。2002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区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对续志工作提出了要求,2002年9月,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了全区续志理论培训班。2003年初,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文正式部署了我区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工作(即续志工作),2003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组织召开了全区地方志工作会议,进一步对续志做出了部署,我区续志工作全面铺开,现已出版3部续志即《武川县续志》和《鄂伦春自治旗续志》、《包头第二热电厂续志》。自治区电力工业史志办、自治区交通厅 、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农牧业厅、内蒙古军区以及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及科尔沁右翼前旗、松山区、伊金霍洛旗等10多个盟市、旗县续志正在编纂中。
可以说,我区续志工作形势喜人,令人欣慰。但是我区与部分先进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一届修志工作仍未结束,特别是自治区专业志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多,任务还很艰巨。第一届所修志书时间段限不统一,完成时间不统一,再加之机构人员不很稳定,或变化较大,所以,我区续志工作与其他省区也有所不同,应结合我区实际,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续志的准备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1996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志每隔20年左右续修一次。去年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也提出:在今后五年内,无论是否完成首轮志书的编纂任务,所有地区和部门都要陆续启动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并将续修规划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之中。
二、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
在经过认真的准备工作后,即可进入落实阶段,即进入续志的正式编写操作中。为此,我们认为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指导思想要明确。在新的世纪,续志工作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的根本要求和行动指南,也是做好新世纪续修方志的根本指导思想。续志工作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体现和反映“三个代表”的要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紧跟时代步伐,捕捉改革发展实践中的重点、亮点、特点和热点,丰富志书内容,增强时代感,提高志书的思想品位、学术价值。二是续志时限问题要清晰。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下一届志书开修之时。李铁映同志指出:“多少年续修一志,可能二十年左右为宜,视时代发展变迁快慢,由各地随时而定。”从总体上讲,20年左右续修一次是比较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但考虑我区的修志实际情况及经费、人员、机构等诸多因素,我们主张志书下限距今满10年以上就可以开始续志。第二届编修的志书原则上为断代志,上限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可以起于第一届志书下限的后一年,也可以将上限适当向前延伸。下限止于编写志稿的当年或前一年。行政区划进行变动的新建地区,上限不限,或起于建区之始,下限止于编写志书的当年或前一年。三是续志名称要简练。第二届志书的书名,盟市志、旗县(市、区)志均应冠以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名称,行政区划未作变动、名称没有改变的地区,应与第一届志书的名称相一致,不加“续”字,并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自治区志专业志的名称,与第一届志书的书名相一致,不加“续”字,并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如承编机构发生变化,则志书名称相应变化,但不加“续”字,同样在志书名称下边加括号写明志书的起讫年代。第二届志书封面的名称要蒙汉文并列。同时,在第一届志书出版中,凡已用蒙古文出版志书的地区和部门,要组织力量将蒙文志书翻译为汉文志书出版,以促进地方志书的传播,有效发挥志书的作用。同时要出版电子版志书,以便更好地服务领导、服务社会。三是续志要符合志体。方志记述是一种专门性的文体,有它自己特殊的要求。续志必须符合志体,即体裁、结构、章法,具有“志”的特点。虽然由于内容的变化而有创新,但基本的志体应保持。这也是志书区别于其他书籍的根本所在。续志要按照“继承前志,不断创新”的原则进行体裁选取和篇目设计。除继承新编地方志述、记、志、传、图、表、录7种基本体裁外,可应用新体裁,但要保持志书的基本体例;篇目设计既要继承第一届志书的传统模式,又要有所创新,充分体现第二届新编地方志工作的时代特点。四是续志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续志是对前志的继续和发展,处理好续志与前志的衔接问题,实质上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修志不能割断历史,我们续修志书一方面要继承历代修志经验,特别是首届志书编纂中已被证明并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依据地情的发展变化和时代要求大胆创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该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创新。”具体到续志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根据内容的需要,在继承传统,不违背志体基本原则、特征、要求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但决不能借口创新,盲目蛮干。工作方法上,要结合实际,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并开创出一条适合改革开放的修志新路子。五是续修工作一定要实施精品战略。要正确处理好进度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既要抓进度,又要抓质量,而且是更要抓质量。没有质量的进度是不行的,草率成书、仓促出书,不仅不能服务当代,而且还会贻害后人。当然,空讲质量、没有进度,修志多年迟迟不见成果,也是极大地浪费。编修地方志必须要有进度要求,这是检查和考核方志工作的重要量化指标。没有进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就不能得到发展。但我们在强调进度的同时,特别强调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无论当代人或是后代人用志,其评价志书的唯一标准就是志书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在总结20年修志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必须把质量意识贯穿到续修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实施“精品战略”,续修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志书,为21世纪方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重大的贡献,为促进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自《内蒙古史志》2005年第2期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