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不止一次谈到“航天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引领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4月12日是国际载人航天日,又称世界航天日,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汲取奋进力量。
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
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对你们的卓越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2020年12月17日,习近平致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20年来,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
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
——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在海南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发表的讲话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创新决定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这次任务实现了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的精神。我们要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弘扬科学精神,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坚持补齐短板、跟踪发展、超前布局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探月工程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不止一次谈到“航天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引领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4月12日是国际载人航天日,又称世界航天日,让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汲取奋进力量。
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
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对你们的卓越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2020年12月17日,习近平致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20年来,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
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
——2022年4月12日,习近平在海南视察文昌航天发射场时发表的讲话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创新决定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这次任务实现了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的精神。我们要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弘扬科学精神,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坚持补齐短板、跟踪发展、超前布局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探月工程成果凝结着我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这些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的讲话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