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古人的笔下不只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意境。它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萧瑟的惆怅,因此催生出许多雅致的称呼。这些称呼或源于自然景象,或寄托着特定的情感意境……

秋天称“秋日”“秋节”。汉代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其三》:“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汉代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古时七、八、九月份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简称“三秋”,也可泛指整个秋季。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九秋”则因秋季九十天、分九旬而得名。西晋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古人将五音与四时相配,商音凄厉,与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肃杀之气相合,又因秋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所以有“商秋”“素商”等雅称。古人留下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诗句:“商秋授气,收毕敛实。”“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汉代张衡《思玄赋》:“顾金天而叹息兮,吾欲往乎西嬉。”古代以九为金的成数,秋气和畅,故称秋季为“九和”。《管子·幼官》:“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音。”秋天的颜色为五色中的“白”,故秋天又称“素秋”,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其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于是,金天与素秋又融合出“金素”一词来形容秋天。南北朝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还有的雅称则更多体现秋季的情感氛围,如“凄辰”“凄序”“萧辰”等,描绘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凄清景象,常与离别、思乡等情感相连。如唐代岑参《暮秋山行》:“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九旻”“西陆”“清秋”“高秋”“桂序”“火落”……一秋多称,景无尽,意无穷。
秋天,在古人的笔下不只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意境。它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萧瑟的惆怅,因此催生出许多雅致的称呼。这些称呼或源于自然景象,或寄托着特定的情感意境……

秋天称“秋日”“秋节”。汉代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其三》:“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汉代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古时七、八、九月份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简称“三秋”,也可泛指整个秋季。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九秋”则因秋季九十天、分九旬而得名。西晋张协《七命》:“晞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古人将五音与四时相配,商音凄厉,与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肃杀之气相合,又因秋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所以有“商秋”“素商”等雅称。古人留下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诗句:“商秋授气,收毕敛实。”“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汉代张衡《思玄赋》:“顾金天而叹息兮,吾欲往乎西嬉。”古代以九为金的成数,秋气和畅,故称秋季为“九和”。《管子·幼官》:“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音。”秋天的颜色为五色中的“白”,故秋天又称“素秋”,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其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于是,金天与素秋又融合出“金素”一词来形容秋天。南北朝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还有的雅称则更多体现秋季的情感氛围,如“凄辰”“凄序”“萧辰”等,描绘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凄清景象,常与离别、思乡等情感相连。如唐代岑参《暮秋山行》:“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九旻”“西陆”“清秋”“高秋”“桂序”“火落”……一秋多称,景无尽,意无穷。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