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六保任务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聚焦聚力,狠抓落实,取得积极进展。
切实稳就业保就业
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稳定就业。一是加强对全区劳动力市场一线员工平均收入和用工监测,重点开展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服务业等8类行业的月调度分析,调度企业246家,监测一线员工在岗人数15万人左右。二是实施充分吸纳就业项目,通过推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产教融合等项目落地,带动多层次劳动者充分就业。
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一是加快补上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编制《自治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行动计划》《自治区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争取党中央投资21.2亿元,重点支持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社会服务兜底等社会民生工程建设。二是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做好重要节假日期间冻猪肉和冬春蔬菜储备投放工作,累计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1513吨,确保猪肉市场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启动应对疫情防控应急保供冬春蔬菜储备投放工作预案,通过食全食美公司的12个销售点进行冬春蔬菜储备投放,保障疫情期间蔬菜市场供应充足。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在原有的补贴对象基础上,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将补助标准在现行测算的标准上阶段性提高1倍。
加大市场主体保障力度
一是推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职能范围内为企业和社会减轻负担143.1亿元。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报请印发《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关于支持防控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办法》。与自治区工商联共同组织召开全区民营经济座谈会、民营中小企业座谈会,认真收集企业意见建议,梳理形成办理分工方案,截至2020年9月,企业提出的35条意见建议中24条已办结。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会同相关部门争取201家企业纳入国家发改委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获得优惠贷款20.6亿余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负担利率仅为1.03%。依托自治区信用信息平台开发内蒙古“信易贷”系统,推出“蒙享贷”信用贷款产品,已有108家金融机构,1293家企业入驻“蒙享贷”小程序,达成融资意向近57亿元。争取包钢集团60亿元优质企业债已获得国家批准注册。
全力保粮食安全
加强对复工复产的协调扶持力度,全区141家应急加工企业全部复工复产,1665家收购许可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9.5%。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各盟市已从区外陆续组织成品粮油8.6万吨,盟市间相互调剂粮油0.7万吨,销往区外成品粮油1.7万吨。全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发展,推动自治区3家企业8个产品被国家认定为“中国好粮油”产品,制定“内蒙古好粮油”质量标准和技术评价体系,开展首批内蒙古好粮油遴选工作。整合盘活现有仓储设施资源,集中改造提升并建设206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截至9月,已建成并挂牌运营185个。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一是全力做好复工复产和北京保供工作。牵头成立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复工复产工作组,积极开展提振消费、消纳库存、项目复工、金融支持、企业纾困、问题办理等复工复产六大集中行动,复工复产已实现3月底所有市场主体应复尽复、4月底重点企业复产达产、5月底全行业复工率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三步跨越”。全力保障北京物资供应,牵头制定《关于分解落实保障首都蔬菜、水果及其它生活物资供应任务的紧急通知》《关于建立保障首都蔬菜、水果及其它生活物资供应临时运输补贴的通知》,截至7月20日(北京市所有地区将为低风险),通过绿色通道累计向北京运输物资1655车次。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工业领域党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上半年共上报技术改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党中央预算内专项6批次,32个项目。争取包头市青山区列入国家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示范区。组建自治区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金。三是开展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报请印发《关于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的实施方案》,建立处置“僵尸企业”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僵尸企业已实现处置过半。
2020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六保任务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聚焦聚力,狠抓落实,取得积极进展。
切实稳就业保就业
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稳定就业。一是加强对全区劳动力市场一线员工平均收入和用工监测,重点开展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服务业等8类行业的月调度分析,调度企业246家,监测一线员工在岗人数15万人左右。二是实施充分吸纳就业项目,通过推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产教融合等项目落地,带动多层次劳动者充分就业。
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
一是加快补上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编制《自治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行动计划》《自治区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争取党中央投资21.2亿元,重点支持教育现代化、公共卫生、社会服务兜底等社会民生工程建设。二是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做好重要节假日期间冻猪肉和冬春蔬菜储备投放工作,累计投放政府储备冻猪肉1513吨,确保猪肉市场不断档、不脱销,价格不出现大幅上涨。启动应对疫情防控应急保供冬春蔬菜储备投放工作预案,通过食全食美公司的12个销售点进行冬春蔬菜储备投放,保障疫情期间蔬菜市场供应充足。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在原有的补贴对象基础上,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将补助标准在现行测算的标准上阶段性提高1倍。
加大市场主体保障力度
一是推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职能范围内为企业和社会减轻负担143.1亿元。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报请印发《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关于支持防控疫情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的实施办法》。与自治区工商联共同组织召开全区民营经济座谈会、民营中小企业座谈会,认真收集企业意见建议,梳理形成办理分工方案,截至2020年9月,企业提出的35条意见建议中24条已办结。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会同相关部门争取201家企业纳入国家发改委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获得优惠贷款20.6亿余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负担利率仅为1.03%。依托自治区信用信息平台开发内蒙古“信易贷”系统,推出“蒙享贷”信用贷款产品,已有108家金融机构,1293家企业入驻“蒙享贷”小程序,达成融资意向近57亿元。争取包钢集团60亿元优质企业债已获得国家批准注册。
全力保粮食安全
加强对复工复产的协调扶持力度,全区141家应急加工企业全部复工复产,1665家收购许可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9.5%。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市场供应,各盟市已从区外陆续组织成品粮油8.6万吨,盟市间相互调剂粮油0.7万吨,销往区外成品粮油1.7万吨。全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发展,推动自治区3家企业8个产品被国家认定为“中国好粮油”产品,制定“内蒙古好粮油”质量标准和技术评价体系,开展首批内蒙古好粮油遴选工作。整合盘活现有仓储设施资源,集中改造提升并建设206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截至9月,已建成并挂牌运营185个。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一是全力做好复工复产和北京保供工作。牵头成立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复工复产工作组,积极开展提振消费、消纳库存、项目复工、金融支持、企业纾困、问题办理等复工复产六大集中行动,复工复产已实现3月底所有市场主体应复尽复、4月底重点企业复产达产、5月底全行业复工率接近正常年份水平“三步跨越”。全力保障北京物资供应,牵头制定《关于分解落实保障首都蔬菜、水果及其它生活物资供应任务的紧急通知》《关于建立保障首都蔬菜、水果及其它生活物资供应临时运输补贴的通知》,截至7月20日(北京市所有地区将为低风险),通过绿色通道累计向北京运输物资1655车次。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工业领域党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上半年共上报技术改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党中央预算内专项6批次,32个项目。争取包头市青山区列入国家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示范区。组建自治区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金。三是开展僵尸企业处置工作。报请印发《关于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的实施方案》,建立处置“僵尸企业”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僵尸企业已实现处置过半。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