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办学条件是指师资力量、教材编审水平、教学基础设施建设3个方面。
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的教师队伍绝大部分由支边的教师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组成,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教师队伍处于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经院校调整合并,部分教师下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招生,许多教师改行,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在1977年恢复考试招生以后,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快速发展。此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厅和国家交通部对各自所属的学校都制定了师资培训发展规划,在提高现有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同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制定了具体措施与办法,规定了教师聘任的基本条件、职责和任务,以及对教师的考核、培养和管理办法。从1977—1990年,在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师待遇以及各类学校晋级达标的活动推动下。通过这些活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师资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师资素质迅速提高。有大批教师调入交通院校,更多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进入交通院校,充实壮大了交通教育教师队伍。到199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所属学校的师资力量已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1985年以前,教材都是由国家交通部或教育部门指定人员编写,学校在教学大纲范围内进行教材选择。1985年以后,教材编写引入竞争机制,国家交通部颁发了《教材编审工作细则》,主编由教材编写委员会评选,编者采取应征和自愿结合的方式组合,国家交通部和教育部门只出指导性文件。这样就可以使更多教学一线的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及时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材的缺陷反馈到教材编写中,使教材更适应教学工作。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系统有20多名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的教学设施建设经历了3个阶段,即建设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恢复考试招生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各学校建校时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运输任务日益繁重,国家急需公路交通人才。由于条件艰苦,学校采取边建校、边招生、边教学的办法。经过5~6年的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室、食堂、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这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的创业时期,也是交通教育发展的基础。
“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曾一度停止招生,校舍被挤占,教学设备和仪器损坏丢失严重。这个时期教学设施建设遭到了重创,以至于1971年恢复招生以后,大约用了5年多的时间才使教学设施得以恢复。
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各项教学工作逐步正规划,学校得到了新的发展,国家开始逐年增加学校基本建设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新建、扩建实验室并更新实验设备,逐步淘汰陈旧的教学设备与仪器,使实验教学手段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同时,为扩大办学规模,校舍建筑面积大幅度增加。
二、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经过近4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体系。同时,严格执行教育部、交通部颁发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工作条例》《交通中专学校教学管理办法》《交通中专学校工科专业生产实习管理办法》《交通中专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交通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办法》等细则,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各学校执行国家交通部颁发的《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学生守则》《高等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暂行规定》等细则和文件,在管理工作中恢复了班主任制度,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结合普法教育,举办各种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对入学新生进行军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使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加强,学风、校风明显好转。
为了推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的各学校相继组建了教育研究室或研究组,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组织公开教学和教学观摩,交流教学经验,改革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各种专题研究讨论,促进了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办学条件是指师资力量、教材编审水平、教学基础设施建设3个方面。
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的教师队伍绝大部分由支边的教师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组成,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教师队伍处于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经院校调整合并,部分教师下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止招生,许多教师改行,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在1977年恢复考试招生以后,教育事业得到恢复和快速发展。此时,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厅和国家交通部对各自所属的学校都制定了师资培训发展规划,在提高现有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同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制定了具体措施与办法,规定了教师聘任的基本条件、职责和任务,以及对教师的考核、培养和管理办法。从1977—1990年,在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师待遇以及各类学校晋级达标的活动推动下。通过这些活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师资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师资素质迅速提高。有大批教师调入交通院校,更多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进入交通院校,充实壮大了交通教育教师队伍。到1990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所属学校的师资力量已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1985年以前,教材都是由国家交通部或教育部门指定人员编写,学校在教学大纲范围内进行教材选择。1985年以后,教材编写引入竞争机制,国家交通部颁发了《教材编审工作细则》,主编由教材编写委员会评选,编者采取应征和自愿结合的方式组合,国家交通部和教育部门只出指导性文件。这样就可以使更多教学一线的教师参加教材编写,及时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材的缺陷反馈到教材编写中,使教材更适应教学工作。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系统有20多名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的教学设施建设经历了3个阶段,即建设初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恢复考试招生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各学校建校时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交通运输任务日益繁重,国家急需公路交通人才。由于条件艰苦,学校采取边建校、边招生、边教学的办法。经过5~6年的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室、食堂、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这是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的创业时期,也是交通教育发展的基础。
“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曾一度停止招生,校舍被挤占,教学设备和仪器损坏丢失严重。这个时期教学设施建设遭到了重创,以至于1971年恢复招生以后,大约用了5年多的时间才使教学设施得以恢复。
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各项教学工作逐步正规划,学校得到了新的发展,国家开始逐年增加学校基本建设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新建、扩建实验室并更新实验设备,逐步淘汰陈旧的教学设备与仪器,使实验教学手段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同时,为扩大办学规模,校舍建筑面积大幅度增加。
二、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经过近4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体系。同时,严格执行教育部、交通部颁发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工作条例》《交通中专学校教学管理办法》《交通中专学校工科专业生产实习管理办法》《交通中专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交通技工学校教学管理办法》等细则,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各学校执行国家交通部颁发的《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学生守则》《高等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暂行规定》等细则和文件,在管理工作中恢复了班主任制度,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结合普法教育,举办各种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对入学新生进行军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使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加强,学风、校风明显好转。
为了推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交通系统的各学校相继组建了教育研究室或研究组,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组织公开教学和教学观摩,交流教学经验,改革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各种专题研究讨论,促进了专业教育的发展。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