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人口变化
1949年,锡林郭勒盟人口205249人,1970年增加到591448人,年平均增加1839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8.9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长率最高的阶段。原因:干部和技术人员调入和许多农村人口由外地迁入锡林郭勒盟等的机械增长;医疗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严重影响蒙古族牧民人口增长的性病得到普遍治疗,出生人口增加而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
20世纪70年代初,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1971—1975年,人口增加114414人,年平均增加27087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58%,比1949年到1970年间下降4.37个百分点。
1976年后,锡林郭勒盟各族人口普遍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由1970年的36.5‰,下降到1990年的15.6‰,下降1.09个百分点。1990年全盟总人口889093人,比1975年增加183231人,平均年增长12215人,年平均增长率1.73%。
(二)性别比例变化
1949年前后,由于锡林郭勒盟机械增长的人口以男性为主,造成锡林郭勒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全盟人口男女比例为126∶100;20世纪60年代末,男女性别比例为115∶100;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男女性别比例趋于正常,为107∶100。
(三)民族人口结构变化
1949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205249人,其中蒙古族人口76410人,占总人口的37.23%;汉族人口125035,占总人口的60.92%;回族人口2369,占总人口的1.15%;满族人口1266,占总人口的0.62%;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0.08%。
1959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387705人,其中蒙古族105708人,占总人口的27.27%;汉族271326人,占总人口的69.98%;回族人口5237人,占总人口的1.35%;满族3397人,占总人口的0.88%;其他民族占0.52%。
1969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568215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45172人,占总人口的25.55%;汉族人口409601人,占总人口的72.08%;回族人口6561人,占总人口的1.15%;满族人口6089人,占总人口的1.07%;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0.15%。
1979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755499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94078人,占总人口的25.69%;汉族人口542873人,占总人口的71.85%;回族人口9273人,占总人口的1.23%;满族人口7992人,占总人口的1.06%;其他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17%。
1990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889093人,其中蒙古族人口251693人,占总人口的28.31%;汉族603328人,占总人口的67.86%;回族11617人,占总人口的1.31%;满族21163人,占总人口的2.38%;其他民族人口占0.14%。
20世纪50年代,汉族人口增长快,1949年到1959年增加9.06个百分点,蒙古族人口下降9.96个百分点,回族、满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20世纪60年代,汉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继续上升,蒙古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继续下降,但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大大减缓,回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有所下降,满族人口比例持续上升;20世纪70年代,蒙古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开始回升,汉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开始下降,其他民族变化不大;到20世纪80年代(包括1990年)蒙古族在人口比例中由60年代的25.55%上升到1990年的28.31%,汉族人口由60年代的72.08%下降到1990年的67.86%,满族人口上升较快,由1949年0.62%上升到1990年的2.38%,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在1.15%至1.31%之间。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汉族人口比例的上升和蒙古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外地迁入锡林郭勒盟的人口以汉族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上升,与更改民族有一定关系。
(一)总人口变化
1949年,锡林郭勒盟人口205249人,1970年增加到591448人,年平均增加1839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8.9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增长率最高的阶段。原因:干部和技术人员调入和许多农村人口由外地迁入锡林郭勒盟等的机械增长;医疗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严重影响蒙古族牧民人口增长的性病得到普遍治疗,出生人口增加而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
20世纪70年代初,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1971—1975年,人口增加114414人,年平均增加27087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58%,比1949年到1970年间下降4.37个百分点。
1976年后,锡林郭勒盟各族人口普遍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由1970年的36.5‰,下降到1990年的15.6‰,下降1.09个百分点。1990年全盟总人口889093人,比1975年增加183231人,平均年增长12215人,年平均增长率1.73%。
(二)性别比例变化
1949年前后,由于锡林郭勒盟机械增长的人口以男性为主,造成锡林郭勒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全盟人口男女比例为126∶100;20世纪60年代末,男女性别比例为115∶100;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男女性别比例趋于正常,为107∶100。
(三)民族人口结构变化
1949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205249人,其中蒙古族人口76410人,占总人口的37.23%;汉族人口125035,占总人口的60.92%;回族人口2369,占总人口的1.15%;满族人口1266,占总人口的0.62%;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0.08%。
1959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387705人,其中蒙古族105708人,占总人口的27.27%;汉族271326人,占总人口的69.98%;回族人口5237人,占总人口的1.35%;满族3397人,占总人口的0.88%;其他民族占0.52%。
1969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568215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45172人,占总人口的25.55%;汉族人口409601人,占总人口的72.08%;回族人口6561人,占总人口的1.15%;满族人口6089人,占总人口的1.07%;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0.15%。
1979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755499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94078人,占总人口的25.69%;汉族人口542873人,占总人口的71.85%;回族人口9273人,占总人口的1.23%;满族人口7992人,占总人口的1.06%;其他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17%。
1990年,锡林郭勒盟总人口889093人,其中蒙古族人口251693人,占总人口的28.31%;汉族603328人,占总人口的67.86%;回族11617人,占总人口的1.31%;满族21163人,占总人口的2.38%;其他民族人口占0.14%。
20世纪50年代,汉族人口增长快,1949年到1959年增加9.06个百分点,蒙古族人口下降9.96个百分点,回族、满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都有所上升;20世纪60年代,汉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继续上升,蒙古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继续下降,但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大大减缓,回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有所下降,满族人口比例持续上升;20世纪70年代,蒙古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开始回升,汉族在人口结构中的比例开始下降,其他民族变化不大;到20世纪80年代(包括1990年)蒙古族在人口比例中由60年代的25.55%上升到1990年的28.31%,汉族人口由60年代的72.08%下降到1990年的67.86%,满族人口上升较快,由1949年0.62%上升到1990年的2.38%,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在1.15%至1.31%之间。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汉族人口比例的上升和蒙古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外地迁入锡林郭勒盟的人口以汉族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上升,与更改民族有一定关系。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