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内蒙古目前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有汉族和蒙古族;人口在十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人口在一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一千以上的有鄂伦春族、壮族、锡伯族、俄罗斯族。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以汉族占多数人口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蒙古族人口为422.609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7.11%。“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蒙古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白节(也称白月)。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民族传统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与筷子舞等。
达斡尔族人口约8.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0.34%。1958年8月成立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达斡尔族传统服饰带有渔猎类型的特点,衣服、帽子、靴子都用兽皮来做。食物品种和食用方法也很多样化,主食有米、面,副食有肉、鱼、奶和各种蔬菜。“乌春”是达斡尔族民间说唱艺术,“乌日格勒”是寓言、传说、神话的通称,"扎恩达勒"是类似山歌、小曲体裁的民歌,口弦琴是达斡尔族独特的民间乐器。曲棍球是达斡尔族传统的体育运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已成为我国的曲棍球之乡。主要节日是春节。
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0.12%。1958年8月1日成立了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通用鄂温克语,没有本民族文字。在饮食习俗方面,猎区以兽肉为主食,特色的饮食是驯鹿奶茶、吃驯鹿奶油。牧区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奶茶不断,食用各种奶食品、做炸果子、馅饼。农区则以粮食为主食,副食中除了肉、乳以外,还有各种蔬菜,饮食内容丰富多样。鄂温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皮制为多,用狍皮、犴皮、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长狍,做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叙事诗、谚语、谜语等,其中传承者着古代鄂温克人的传统信仰、历史秩事、向往美好、追求进取的思想。鄂温克族的民族传统艺术非常有特色,用桦树皮制作的盒、桶、碗、盆、箱、挎包等生产生活用品有几十种,制作技艺堪称一绝,而且在桦树皮上面刻、镂、绘各种几何纹、花草纹、动物纹图案,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鄂伦春族人口约0.4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0.02%。1951年10月1日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衣食住行、风俗文化都体现了狩猎民族的特征。1992年,鄂伦春自治旗宣布禁猎。鄂伦春人的服装,受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比较单一。尽管如此,他们创造了独特、完美的狍皮文化:头戴狍头皮帽,身着狍皮衣裤,脚穿狍腿皮靴,这些皮制服装即使用和美观,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鄂伦春族传统的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在鄂伦春族中,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神话、传说、童话、笑话、寓言、谚语、歌曲、舞蹈、绘画、雕刻艺术等,以有具有英雄史诗性质的“摩苏昆”。 主要节日有春节、抹黑日和端午节。
【民族】内蒙古目前居住着5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一百万以上的有汉族和蒙古族;人口在十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人口在一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一千以上的有鄂伦春族、壮族、锡伯族、俄罗斯族。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是以汉族占多数人口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蒙古族人口为422.609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7.11%。“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蒙古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白节(也称白月)。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民族传统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与筷子舞等。
达斡尔族人口约8.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0.34%。1958年8月成立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达斡尔族传统服饰带有渔猎类型的特点,衣服、帽子、靴子都用兽皮来做。食物品种和食用方法也很多样化,主食有米、面,副食有肉、鱼、奶和各种蔬菜。“乌春”是达斡尔族民间说唱艺术,“乌日格勒”是寓言、传说、神话的通称,"扎恩达勒"是类似山歌、小曲体裁的民歌,口弦琴是达斡尔族独特的民间乐器。曲棍球是达斡尔族传统的体育运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已成为我国的曲棍球之乡。主要节日是春节。
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0.12%。1958年8月1日成立了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通用鄂温克语,没有本民族文字。在饮食习俗方面,猎区以兽肉为主食,特色的饮食是驯鹿奶茶、吃驯鹿奶油。牧区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奶茶不断,食用各种奶食品、做炸果子、馅饼。农区则以粮食为主食,副食中除了肉、乳以外,还有各种蔬菜,饮食内容丰富多样。鄂温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皮制为多,用狍皮、犴皮、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长狍,做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叙事诗、谚语、谜语等,其中传承者着古代鄂温克人的传统信仰、历史秩事、向往美好、追求进取的思想。鄂温克族的民族传统艺术非常有特色,用桦树皮制作的盒、桶、碗、盆、箱、挎包等生产生活用品有几十种,制作技艺堪称一绝,而且在桦树皮上面刻、镂、绘各种几何纹、花草纹、动物纹图案,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
鄂伦春族人口约0.4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0.02%。1951年10月1日成立了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宗教信仰、衣食住行、风俗文化都体现了狩猎民族的特征。1992年,鄂伦春自治旗宣布禁猎。鄂伦春人的服装,受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比较单一。尽管如此,他们创造了独特、完美的狍皮文化:头戴狍头皮帽,身着狍皮衣裤,脚穿狍腿皮靴,这些皮制服装即使用和美观,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鄂伦春族传统的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在鄂伦春族中,流传着大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神话、传说、童话、笑话、寓言、谚语、歌曲、舞蹈、绘画、雕刻艺术等,以有具有英雄史诗性质的“摩苏昆”。 主要节日有春节、抹黑日和端午节。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