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冬,中共三边地委在定边创办《蒙古报》,它的任务是以伊克昭盟为中心,向蒙汉人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号召蒙古族各阶层人士团结抗日。第一期四开,石印,蒙汉文版。1945年春,中共伊盟工委在城川成立,《蒙古报》随之迁到城川,由伊盟工委领导,工委宣传部长薜向晨具体负责,浩帆、党士秀任汉文版编辑,金汉文、郝生金任蒙文版编辑,从石印改为油印。在战争年代因报纸不宜保存,《蒙古报》从四开变为三十二开的小册子发行。1947年4月,马鸿逵集中八个团的兵力向定边进攻,《蒙古报》随伊盟工委撤出城川,在靖边县继续办报。1948年春,伊盟准格尔旗解放,《蒙古报》迁徙到准格尔旗发行。内蒙古博物院现收藏第49期《蒙古报》,1949年6月25日在准格尔旗发行,32开,竖行,蒙文13页,汉文12页。《蒙古报》办报地点多次迁徙,一直坚持发行,出刊五年左右,共出版53期,发行1万余份。
1949年,伊盟全境解放。9月,《蒙古报》改名为《伊盟报》,社长浩帆,社址在札萨克旗新街,全文两版,四开,不定期发行。伊盟报是中共伊盟盟委的机关报,也是党与蒙汉军民密切联系的纽带。内蒙古博物院现收藏1949年9月~1950年2月共18期《伊盟报》。1981年,曾长期在伊克昭盟工作战斗过的云照光同志,将珍藏多年的《蒙古报》和《伊蒙报》捐赠给内蒙古博物院。1997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确认为一级革命文物。
1944年冬,中共三边地委在定边创办《蒙古报》,它的任务是以伊克昭盟为中心,向蒙汉人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号召蒙古族各阶层人士团结抗日。第一期四开,石印,蒙汉文版。1945年春,中共伊盟工委在城川成立,《蒙古报》随之迁到城川,由伊盟工委领导,工委宣传部长薜向晨具体负责,浩帆、党士秀任汉文版编辑,金汉文、郝生金任蒙文版编辑,从石印改为油印。在战争年代因报纸不宜保存,《蒙古报》从四开变为三十二开的小册子发行。1947年4月,马鸿逵集中八个团的兵力向定边进攻,《蒙古报》随伊盟工委撤出城川,在靖边县继续办报。1948年春,伊盟准格尔旗解放,《蒙古报》迁徙到准格尔旗发行。内蒙古博物院现收藏第49期《蒙古报》,1949年6月25日在准格尔旗发行,32开,竖行,蒙文13页,汉文12页。《蒙古报》办报地点多次迁徙,一直坚持发行,出刊五年左右,共出版53期,发行1万余份。
1949年,伊盟全境解放。9月,《蒙古报》改名为《伊盟报》,社长浩帆,社址在札萨克旗新街,全文两版,四开,不定期发行。伊盟报是中共伊盟盟委的机关报,也是党与蒙汉军民密切联系的纽带。内蒙古博物院现收藏1949年9月~1950年2月共18期《伊盟报》。1981年,曾长期在伊克昭盟工作战斗过的云照光同志,将珍藏多年的《蒙古报》和《伊蒙报》捐赠给内蒙古博物院。1997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确认为一级革命文物。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