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运行平稳,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因素不断增加。
一、全区工业生产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总体呈平稳运行态势。
(一)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新动能快速增长
一是制造业增长较快。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制造业增长8.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5.2%。二是新动能增长加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19.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5和13.6个百分点。煤炭资源延伸产业发展加快,现代煤化工增加值增长8.2%。三是“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化学、炼焦、钢铁、有色、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5.7%,较2018年回落6.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使用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新能源发电量727.8亿千瓦时,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13.7%,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分别较2018年提高102.6和287.6个小时。
(二)多数行业保持增长,六大支柱产业“五增一降”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增长面为73.2%,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8.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
六大支柱产业中,能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化学工业增长6.3%,冶金建材工业增长13.2%,装备制造业增长19.7%,农畜产品加工业增长1.0%,高新技术业下降5.7%。
(三)主要工业产品稳定增长,新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0.4亿吨,比上年增长8.5%;发电量5327.3亿千瓦时,增长8.5%;精甲醇1039.8万吨,增长7.3%;钢材2563.8万吨,增长13.0%;铁合金967.9万吨,增长27.0%;十种有色金属634.9万吨,增长17.7%,其中电解铝500.4万吨,增长16.0%。光伏产业应用的晶硅材料、稀土和石墨等优势资源加工以及电子行业等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区单晶硅产量12.5万吨,增长76.8%;稀土化合物产量3.5万吨,增长11.4%;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244.9万吨,增长9.6%;智能电视164.3万台,增长57.7%;光电子器件产量超亿支,增长21.0%。
(四)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小企业表现突出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2111户,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76.6%,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9.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8.7%。中小型工业企业2620户,增加值增长12.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2%。
(五)呼包鄂引领工业发展,东部五盟市增长放缓
2019年,呼包鄂、东部五盟市和其他四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5.1%、2.2%和14.7%,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9.6%和23.4%和17.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1%和9.6%和39.3%。
(六)工业企业效益改善,“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巩固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利润总额实现1431.7亿元,增长3.8%,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2%。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费用为9.13元,比上年降低0.95元。12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比上年末下降5.0%,存货周转天数减少1.6天;资产负债率为61.0%,降低2.3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传统产业仍是我区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链短,主要产品附加值低,“一煤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工业增长对能源工业的高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工业等新动能规模仍然偏小,对工业增长的拉动力依然有限,区域工业发展不平衡,东部五盟市增长缓慢等方面仍是当前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症结。
二、对策建议
2020年,全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动全区工业向高质高效环保节能方向迈进。
(一)延伸资源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加快推进钢铁、有色、稀土、晶硅、化工等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延伸,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推进由输出原材料或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对资源的“吃干榨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壮大工业新动能,培育增长新引擎
以大力发展制造业为抓手,进一步壮大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工业,通过完善政策鼓励、加大引资投资力度、增加市场主体、金融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有效提升新动能对工业发展的拉动力。
(三)加快新能源发展,提高新能源占比
充分利用内蒙古风能和光能富集的优势,积极推进乌兰察布市600万风电基地和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等其他风能富集区的风电建设项目,以“光伏扶贫”项目为契机,壮大太阳能发电装机量,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
(四)统筹规划工业园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结合各地区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工业园区,清理整合一批有名无实、企业散乱的工业园区,促进工业园区内企业产业链循环紧密、配套资源能源共享、同质企业抱团集中发展,有效降低工业园区能源资源消耗,提高地区工业布局集聚度,发挥对地区工业发展的带动力。
(五)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民营企业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落实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提升政府服务效能,重点破解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准入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进一步激活民营工业企业潜力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19年,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运行平稳,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因素不断增加。
一、全区工业生产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总体呈平稳运行态势。
(一)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新动能快速增长
一是制造业增长较快。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制造业增长8.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5.2%。二是新动能增长加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19.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5和13.6个百分点。煤炭资源延伸产业发展加快,现代煤化工增加值增长8.2%。三是“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化学、炼焦、钢铁、有色、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5.7%,较2018年回落6.8个百分点。清洁能源使用率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新能源发电量727.8亿千瓦时,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的比重13.7%,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分别较2018年提高102.6和287.6个小时。
(二)多数行业保持增长,六大支柱产业“五增一降”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增长面为73.2%,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0.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8.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
六大支柱产业中,能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化学工业增长6.3%,冶金建材工业增长13.2%,装备制造业增长19.7%,农畜产品加工业增长1.0%,高新技术业下降5.7%。
(三)主要工业产品稳定增长,新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0.4亿吨,比上年增长8.5%;发电量5327.3亿千瓦时,增长8.5%;精甲醇1039.8万吨,增长7.3%;钢材2563.8万吨,增长13.0%;铁合金967.9万吨,增长27.0%;十种有色金属634.9万吨,增长17.7%,其中电解铝500.4万吨,增长16.0%。光伏产业应用的晶硅材料、稀土和石墨等优势资源加工以及电子行业等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区单晶硅产量12.5万吨,增长76.8%;稀土化合物产量3.5万吨,增长11.4%;石墨及碳素制品产量244.9万吨,增长9.6%;智能电视164.3万台,增长57.7%;光电子器件产量超亿支,增长21.0%。
(四)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中小企业表现突出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2111户,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76.6%,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9.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8.7%。中小型工业企业2620户,增加值增长12.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2%。
(五)呼包鄂引领工业发展,东部五盟市增长放缓
2019年,呼包鄂、东部五盟市和其他四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5.1%、2.2%和14.7%,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9.6%和23.4%和17.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1%和9.6%和39.3%。
(六)工业企业效益改善,“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巩固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利润总额实现1431.7亿元,增长3.8%,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2%。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费用为9.13元,比上年降低0.95元。12月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比上年末下降5.0%,存货周转天数减少1.6天;资产负债率为61.0%,降低2.3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以初级产品为主的传统产业仍是我区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链短,主要产品附加值低,“一煤独大”的局面仍未改变,工业增长对能源工业的高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工业等新动能规模仍然偏小,对工业增长的拉动力依然有限,区域工业发展不平衡,东部五盟市增长缓慢等方面仍是当前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症结。
二、对策建议
2020年,全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动全区工业向高质高效环保节能方向迈进。
(一)延伸资源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加快推进钢铁、有色、稀土、晶硅、化工等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延伸,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推进由输出原材料或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对资源的“吃干榨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壮大工业新动能,培育增长新引擎
以大力发展制造业为抓手,进一步壮大以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工业,通过完善政策鼓励、加大引资投资力度、增加市场主体、金融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有效提升新动能对工业发展的拉动力。
(三)加快新能源发展,提高新能源占比
充分利用内蒙古风能和光能富集的优势,积极推进乌兰察布市600万风电基地和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等其他风能富集区的风电建设项目,以“光伏扶贫”项目为契机,壮大太阳能发电装机量,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
(四)统筹规划工业园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结合各地区实际条件,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工业园区,清理整合一批有名无实、企业散乱的工业园区,促进工业园区内企业产业链循环紧密、配套资源能源共享、同质企业抱团集中发展,有效降低工业园区能源资源消耗,提高地区工业布局集聚度,发挥对地区工业发展的带动力。
(五)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民营企业
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落实好《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提升政府服务效能,重点破解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着“准入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进一步激活民营工业企业潜力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