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醴泉镇;宣统元年(1909年)置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洮南府;1941年更名,称突泉县。突泉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兴安盟中南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深处。地处北纬45°11′25″~46°5′12″,东经120°43′45″~122°10′20″之间。北部、东北部同科尔沁右翼前旗接壤,南部、西南部与科尔沁右翼中旗毗邻,东部和吉林省洮南市相连。东西相距113.9公里,南北相距99.6公里。全县总面积4 889.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17万亩,有林地面积214.2万亩,草牧场面积332.1万亩。2010年,全县辖6个镇、6个乡、188个村民委员会、19个居民委员会、464个自然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突泉镇。2010年,全县总人口 312 810人,其中:汉族人口221 766人,蒙古族60 831人,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藏族、锡伯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30 213人。
全县财政收入累计实现8 61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 614万元的100.03%,比上年增加1 365万元,增长18.8%。财政支出累计实现138 635万元,比上年增加14 735万元,增长11.9%。
【农牧业】 2010年,突泉县推广良种440余万公斤,推广良种补贴项目21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95万亩,创建高产粮食作物2万亩,建设标准化旱作基本田15万亩,建设12处高质量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区,黑土地整理3万亩。投放化肥1.8万吨、农药30吨、柴油9 000吨,积造农家肥300多万立方米,检修农机具2 600台套,新打井2 500眼,投入春耕资金近1.2亿元,春耕高峰期,日出动农业机械2.4万台,配套农具0.8万台套,劳力8万人。全县播种面积21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2亿斤。
2010年,突泉县牧业年度家畜存栏70.3万头(只、口)。全县新增奶牛1.5万头。奶牛存栏3.1万头,日产鲜奶170吨。新建肉牛、肉羊育肥场18个累计达到60个,新建3 600口种猪养殖场2座,标准化生猪养殖场4个达到14个。良种畜比重达到98%,新建黄牛改良站点4个,调引高代肉用种公羊120只,建成种羊扩繁场4个,多胎多羔纯种母羊繁育场9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密度达100%,完成家畜和禽类免疫3 182.4万头只口(次)。
【林业】 2010年,突泉县造林8.9万亩,国家重点工程造林5.4万亩,非重点工程造林3.5万亩。盟内非重点工程造林2.05万亩。历年工程的补植补造5.5万亩,其它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其中包括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荒山荒地补植补造4.06万亩)。
【工业】 2010年,突泉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8家,投产11家。截至2010年10月末完成工业总产值3.12亿元,同比增长24.8%;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利润0.17亿元,同比增长41.6%;税金0.08亿元,同比增长14.5%。
【社会保障】 2010年,突泉县城镇低保保障人数7 535人,保障标准从200元提高到247元,人均补差从155元提高到202元。共发放保障资金1 534.9万元。农村低保保障人数28 349人,救助标准每人每年800元。免费为2 775名农村一类低保对象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每人每年20元,共支出5.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222.6万元;城镇医疗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67.5万元。
2010年,全县参合农民合计189 140人,参合率达90.5%。全年家庭账户核销53 533人,核销金额为42.83万元;住院补偿12 628人,总费用4 687.27万元,报销补偿金额为2 041.79万元,平均每人补偿1 617元,实际住院补偿比51%。
【概况】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醴泉镇;宣统元年(1909年)置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洮南府;1941年更名,称突泉县。突泉县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东北部,兴安盟中南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深处。地处北纬45°11′25″~46°5′12″,东经120°43′45″~122°10′20″之间。北部、东北部同科尔沁右翼前旗接壤,南部、西南部与科尔沁右翼中旗毗邻,东部和吉林省洮南市相连。东西相距113.9公里,南北相距99.6公里。全县总面积4 889.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17万亩,有林地面积214.2万亩,草牧场面积332.1万亩。2010年,全县辖6个镇、6个乡、188个村民委员会、19个居民委员会、464个自然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突泉镇。2010年,全县总人口 312 810人,其中:汉族人口221 766人,蒙古族60 831人,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藏族、锡伯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30 213人。
全县财政收入累计实现8 61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 614万元的100.03%,比上年增加1 365万元,增长18.8%。财政支出累计实现138 635万元,比上年增加14 735万元,增长11.9%。
【农牧业】 2010年,突泉县推广良种440余万公斤,推广良种补贴项目21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95万亩,创建高产粮食作物2万亩,建设标准化旱作基本田15万亩,建设12处高质量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区,黑土地整理3万亩。投放化肥1.8万吨、农药30吨、柴油9 000吨,积造农家肥300多万立方米,检修农机具2 600台套,新打井2 500眼,投入春耕资金近1.2亿元,春耕高峰期,日出动农业机械2.4万台,配套农具0.8万台套,劳力8万人。全县播种面积21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2亿斤。
2010年,突泉县牧业年度家畜存栏70.3万头(只、口)。全县新增奶牛1.5万头。奶牛存栏3.1万头,日产鲜奶170吨。新建肉牛、肉羊育肥场18个累计达到60个,新建3 600口种猪养殖场2座,标准化生猪养殖场4个达到14个。良种畜比重达到98%,新建黄牛改良站点4个,调引高代肉用种公羊120只,建成种羊扩繁场4个,多胎多羔纯种母羊繁育场9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密度达100%,完成家畜和禽类免疫3 182.4万头只口(次)。
【林业】 2010年,突泉县造林8.9万亩,国家重点工程造林5.4万亩,非重点工程造林3.5万亩。盟内非重点工程造林2.05万亩。历年工程的补植补造5.5万亩,其它荒山荒地造林5万亩(其中包括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荒山荒地补植补造4.06万亩)。
【工业】 2010年,突泉县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8家,投产11家。截至2010年10月末完成工业总产值3.12亿元,同比增长24.8%;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利润0.17亿元,同比增长41.6%;税金0.08亿元,同比增长14.5%。
【社会保障】 2010年,突泉县城镇低保保障人数7 535人,保障标准从200元提高到247元,人均补差从155元提高到202元。共发放保障资金1 534.9万元。农村低保保障人数28 349人,救助标准每人每年800元。免费为2 775名农村一类低保对象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每人每年20元,共支出5.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222.6万元;城镇医疗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67.5万元。
2010年,全县参合农民合计189 140人,参合率达90.5%。全年家庭账户核销53 533人,核销金额为42.83万元;住院补偿12 628人,总费用4 687.27万元,报销补偿金额为2 041.79万元,平均每人补偿1 617元,实际住院补偿比51%。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