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集宁区位于北纬40°57′15″~40°13′29″,东经113°00′20″~113°16′26″。地处自治区中西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乌兰察布市的中部偏南。是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集宁区距呼和浩特120公里,距北京市336公里,距边境口岸二连浩特市335公里,区位交通优势十分突出。集宁城区位于集宁区南部中心地带,市区面积为50平方公里,其中,旧区27平方公里,新区18.3平方公里,生态园林区5.4平方公里。集宁区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东西宽22.2公里,南北长29.6公里。耕地面积11.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8亩,草原15万亩,林地12.2万亩。
集宁区辖常青、前进路、虎山、桥东、新体路、泉山、桥西、新华街8个街道办事处;马莲渠1个乡;白海子1个镇。城区74个社区居委会,320个居民小组;社区服务设施50个,社区服务中心40个;郊区22个村民委员会,105个村民小组。
2008年末,集宁区有蒙古、回、满等17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3.96万,总户数112 824户,男17.4万人,女16.5万人。非农牧业人口27.5万,城镇人口28.5万,流动人口3.76万。全区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21 087人,占总人口的6.8%。其中蒙古族14 285人,占总人口的4.5%;回族3 680人,占总人口的1.2%;满族2 654人,占总人口的0.9%。人口密度778人/平方公里。
年内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09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23.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 8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0 423万元的106.8%,同比增长3 170万元,增长了17%;集宁区财政总收入54 333万元,比上年增加8 276万元,增长了18%。
【农村经济】新建民丰薯业马铃薯产业基地项目,新建温室大棚1 100栋,新增有效农田灌溉面积5 8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 800亩。以马铃薯、蔬菜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效益凸显,完成马铃薯总产量0.108亿斤、蔬菜总产量1.97亿斤。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385万元,农业理赔18.6万元,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养殖业】新建鹏程农科养殖公司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新建肉羊养殖小区4个,新建肉羊育肥场1个。全年奶牛存栏1.6万头,基础母羊存栏2万只,肉羊出栏5.4万只。
【林业】推进“万棵大树进城”和“百万树木栽植”工程,共栽植各类乔灌木106.14万株,城市绿化面积新增78.6公顷。
【工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3.18亿元,同比增长29%。集宁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50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同比增长33.5%。区属工业企业入库税金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 5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7%,工业对地区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在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上,提出培植稳定税源泉的方案,初步确定双汇、福瑞、林肯、纳尔松等企业为重点培植对象。同时,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协调银企关系,积极为企业技改申请贴息资金贷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落实新建、续建工业项目22个,实际开工项目18个,当年完成投资9.2亿元,工业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均高于往年。继海立电子之后,风电设备制造、苏通电子等又一批项目落户集宁,产业层次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2 4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 595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4.4%。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79万人和1.62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37亿元、失业救济金225万元。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32万人。城区卫生院2家,社区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9家,乡镇卫生院4家,村卫生室40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推进,参合农民达到3.7万人,全年共为30 300名农民报销医药费290.6万元。再次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环卫一线人员、社区“4050”人员工资,全区享受城市低保29 124人,享受农村低保3 675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 504万元。投资620万元建成集宁区中心敬老院和两个乡镇敬老院。继续实施资助活动,共为贫困大学生捐款38.5万元,向地震灾区捐助款物450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60万元,1 700户低保无房户受益。
【概况】集宁区位于北纬40°57′15″~40°13′29″,东经113°00′20″~113°16′26″。地处自治区中西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乌兰察布市的中部偏南。是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集宁区距呼和浩特120公里,距北京市336公里,距边境口岸二连浩特市335公里,区位交通优势十分突出。集宁城区位于集宁区南部中心地带,市区面积为50平方公里,其中,旧区27平方公里,新区18.3平方公里,生态园林区5.4平方公里。集宁区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东西宽22.2公里,南北长29.6公里。耕地面积11.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98亩,草原15万亩,林地12.2万亩。
集宁区辖常青、前进路、虎山、桥东、新体路、泉山、桥西、新华街8个街道办事处;马莲渠1个乡;白海子1个镇。城区74个社区居委会,320个居民小组;社区服务设施50个,社区服务中心40个;郊区22个村民委员会,105个村民小组。
2008年末,集宁区有蒙古、回、满等17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3.96万,总户数112 824户,男17.4万人,女16.5万人。非农牧业人口27.5万,城镇人口28.5万,流动人口3.76万。全区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21 087人,占总人口的6.8%。其中蒙古族14 285人,占总人口的4.5%;回族3 680人,占总人口的1.2%;满族2 654人,占总人口的0.9%。人口密度778人/平方公里。
年内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09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23.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 8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0 423万元的106.8%,同比增长3 170万元,增长了17%;集宁区财政总收入54 333万元,比上年增加8 276万元,增长了18%。
【农村经济】新建民丰薯业马铃薯产业基地项目,新建温室大棚1 100栋,新增有效农田灌溉面积5 8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 800亩。以马铃薯、蔬菜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效益凸显,完成马铃薯总产量0.108亿斤、蔬菜总产量1.97亿斤。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385万元,农业理赔18.6万元,实现了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养殖业】新建鹏程农科养殖公司1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新建肉羊养殖小区4个,新建肉羊育肥场1个。全年奶牛存栏1.6万头,基础母羊存栏2万只,肉羊出栏5.4万只。
【林业】推进“万棵大树进城”和“百万树木栽植”工程,共栽植各类乔灌木106.14万株,城市绿化面积新增78.6公顷。
【工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3.18亿元,同比增长29%。集宁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50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同比增长33.5%。区属工业企业入库税金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 5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7%,工业对地区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在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上,提出培植稳定税源泉的方案,初步确定双汇、福瑞、林肯、纳尔松等企业为重点培植对象。同时,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协调银企关系,积极为企业技改申请贴息资金贷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落实新建、续建工业项目22个,实际开工项目18个,当年完成投资9.2亿元,工业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均高于往年。继海立电子之后,风电设备制造、苏通电子等又一批项目落户集宁,产业层次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12 4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 595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4.4%。
【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79万人和1.62万人,全年发放养老金1.37亿元、失业救济金225万元。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32万人。城区卫生院2家,社区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9家,乡镇卫生院4家,村卫生室40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推进,参合农民达到3.7万人,全年共为30 300名农民报销医药费290.6万元。再次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环卫一线人员、社区“4050”人员工资,全区享受城市低保29 124人,享受农村低保3 675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 504万元。投资620万元建成集宁区中心敬老院和两个乡镇敬老院。继续实施资助活动,共为贫困大学生捐款38.5万元,向地震灾区捐助款物450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60万元,1 700户低保无房户受益。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