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临河因南邻黄河,故名“临河”。临河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的河套平原腹部。隶属巴彦淖尔市,为市府所在地。总面积2 354平方公里。临河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连接大西北的两大动脉京兰铁路和110公路国道横穿市区,区乡村柏油公路成网,在西北地区公路建设名列前茅。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0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4.8% ;第二产业增加值101.5亿元,增长15.9% ;第三产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11.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 37 684元。
【农牧业】 201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61.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9%。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09.2万亩,同上年持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7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增长 3.5 %,粮食总产量为63.5万吨,比上年增加5.9万吨,增长10.2%。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亿公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三年被 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02.6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减少3.6%。
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4.7万千瓦,增长5.2%。机耕面积达155.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49.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1.2%;机械收获面积80.3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4%。农村用电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化肥施用量6.4万吨。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总面积达3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厂25个。土地新增流转面积6.4万亩,累计突破35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8.5万亩,土地整理8万亩,节水改造5.2万亩;新修农村小油路51公里。
年末全区家畜总头数159.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3.1万头(只),减幅1.9%;家畜饲养量达到440.8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0.4万头(只)。牛存栏2.7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羊存栏141.3万只,比上年减少1.8%。羊饲养量达到400.9万只,减幅4.6%。羊出栏259.7万只,减幅6.1%。生猪存栏11.8万头,比上年减少3.3%;生猪饲养量32.3万头,比上年减少2.5%。出栏肉猪17.4万头,比上年增长1%。
【工业】 2011年,工业增加值 85.4亿元,可比价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2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22.2%;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6.5%;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0.7亿元和29.3亿元,增长11.6%和39.6%。
【人民生活】 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 470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12 471元,增长19.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5%。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4 815元,增长14.5%。农村居民均纯收入9 864元,比上年增加1287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44元,增长5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6%。
【社会保障】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8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6.4万人,全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3.3万人,参合率98.5%。全年累计报销医疗费4 776.6万元。
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由上年的300元增加到33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上年的1 650元增加到2 050元。全区城镇低保户共有6 618户、13 739人,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6 235.4万元;农村低保户共有9 310户、12 120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 496.2万元。全区共有五保供养对象1 243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50多万元。
已建成的廉租住房小区共4个,建设规模7.8万平方米1 695套。全区住房保障覆盖面已达4 331户10 767人,全年发放租赁补贴资金839万元。
【概况】 临河因南邻黄河,故名“临河”。临河区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部的河套平原腹部。隶属巴彦淖尔市,为市府所在地。总面积2 354平方公里。临河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连接大西北的两大动脉京兰铁路和110公路国道横穿市区,区乡村柏油公路成网,在西北地区公路建设名列前茅。
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0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4.8% ;第二产业增加值101.5亿元,增长15.9% ;第三产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11.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 37 684元。
【农牧业】 201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61.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9%。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09.2万亩,同上年持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7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增长 3.5 %,粮食总产量为63.5万吨,比上年增加5.9万吨,增长10.2%。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亿公斤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三年被 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02.6万亩,比上年减少3.7万亩,减少3.6%。
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4.7万千瓦,增长5.2%。机耕面积达155.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149.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1.2%;机械收获面积80.3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8.4%。农村用电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化肥施用量6.4万吨。新增设施农业1.2万亩,总面积达3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厂25个。土地新增流转面积6.4万亩,累计突破35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8.5万亩,土地整理8万亩,节水改造5.2万亩;新修农村小油路51公里。
年末全区家畜总头数159.5万头(只),比上年减少3.1万头(只),减幅1.9%;家畜饲养量达到440.8万头(只),比上年减少20.4万头(只)。牛存栏2.7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羊存栏141.3万只,比上年减少1.8%。羊饲养量达到400.9万只,减幅4.6%。羊出栏259.7万只,减幅6.1%。生猪存栏11.8万头,比上年减少3.3%;生猪饲养量32.3万头,比上年减少2.5%。出栏肉猪17.4万头,比上年增长1%。
【工业】 2011年,工业增加值 85.4亿元,可比价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2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22.2%;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26.5%;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0.7亿元和29.3亿元,增长11.6%和39.6%。
【人民生活】 2011年,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16 470元,同比增长13.1%。城镇居民均消费支出12 471元,增长19.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5%。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4 815元,增长14.5%。农村居民均纯收入9 864元,比上年增加1287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44元,增长5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6%。
【社会保障】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8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8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6.4万人,全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3.3万人,参合率98.5%。全年累计报销医疗费4 776.6万元。
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由上年的300元增加到33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由上年的1 650元增加到2 050元。全区城镇低保户共有6 618户、13 739人,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6 235.4万元;农村低保户共有9 310户、12 120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 496.2万元。全区共有五保供养对象1 243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350多万元。
已建成的廉租住房小区共4个,建设规模7.8万平方米1 695套。全区住房保障覆盖面已达4 331户10 767人,全年发放租赁补贴资金839万元。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