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乌拉特”系蒙古语,意为“很多的能工巧匠”。 乌拉特后旗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8´20″~107°38´20",北纬40°41′30"~42°21′40"之间。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95.25公里,是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全旗总面积2 450 266.67公顷,平均海拔在1 5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点达2 365米。属黄河水系的乌拉特后旗流域面积2 298平方公里,大小山沟92条,全旗平均年总径流量6 442立方米,山前黄河流域1 148. 8万立方米,山后内陆河流域5 293.2万立方米。全旗辖2个苏木、3个镇,旗府所在地巴音宝力格镇。常住人口65 209人,是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7亿元,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8.9%;财政收入完成15.56亿元,增长8.8%。2011年再度跨入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旗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旗县和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旗县。
【农牧业】 2011年,采取农民出地、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和政府补贴等方式开工建设温室大棚2 000亩;山后牧区通过租赁、合理流转等方式,将100万亩草牧场集中到当地有能力、会经营、走草畜平衡之路的家庭生态示范户手中。启动了蒙汉中心村、巴音镇和呼和镇农牧民新村3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开工建设了5万亩高标准农田“六配套”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了44户新建和20户改建新牧区示范户建设任务。投资2 300万元实现禁牧150万亩,补播20万亩;争取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2亿元,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 000万元,近80%的牧民将享受到政策性补贴。
【工业】 盾安3 000吨/年多晶硅、齐华16万吨/年硫酸扩建和40万吨硫酸渣综合利用项目、西部铜业170万吨/年铜采选和华峰氧化锌10万吨/年尾渣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西部铜业200万吨/年铅锌采选、紫金矿业330万吨/年低品位铅锌采选、国华5万千瓦风力发电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快速推进;国电华北5万千瓦风力发电、紫金自备电厂、旭立耐磨2.5万吨/年矿山机械加工、金圆环保7 500万块/年环保砖等项目开工建设;广达2万吨/年矿山耐磨材料、天吉泰2万吨/年太阳能光伏及四氯化硅综合回收再利用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重点实施了杨贵沟防洪工程,完成投资2 439万元;投资400万元完成呼和镇地区供暖改造;投资500万元改造完成园区供电线路;投资860万元铺设完成污水管网7公里;投资2 977万元建成纬五路和经三路道路工程;投资1 258万元完成2条道路路灯工程;投资1 200万元完成了22公里道路绿化。工业经济实现提质增量,预计全年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同比增长25%。29户重点监控纳税企业上缴税金12.9亿元,同比增长23.8%。全旗实现二氧化硫削减3 625.9吨,化学需氧量减排226.8吨,氨氮减排34.1吨,三项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 752元,增长1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 340元,增长25.7%。
【社会保障】 2011年,投资3 967万元新建廉租住房584套2.69万平方米;将1 269户3 509人纳入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发放补贴资金382万元;847户城镇低保无房户、低收入人群搬迁进廉租住房。全旗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17 343人,均纳入了省级统筹范围,退休养老金继续提高,人均月增资达180元。筹措3 500万元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预发了干部职工津补贴,兑现并补发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2 534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 460万元,农牧区低保金1 737万元;城市低保月增加34元,农区低保月增加22元。率先在全市为农牧区低保户发放取暖补贴99.4万元。五保供养中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 800元,集中供养达到5 500元。发放各类救灾救济款175万元,救济受灾户1 573户5 470人。多方整合医疗救助资金,发放救助金361万元。全面提高入伍青年优抚金待遇,农牧和城镇入伍士兵优抚金分别提高至12 000元和5 000元。启动爱民固边直通车,解决了边远牧区牧民的吃菜难问题。
【概况】 “乌拉特”系蒙古语,意为“很多的能工巧匠”。 乌拉特后旗位于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8´20″~107°38´20",北纬40°41′30"~42°21′40"之间。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95.25公里,是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全旗总面积2 450 266.67公顷,平均海拔在1 5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点达2 365米。属黄河水系的乌拉特后旗流域面积2 298平方公里,大小山沟92条,全旗平均年总径流量6 442立方米,山前黄河流域1 148. 8万立方米,山后内陆河流域5 293.2万立方米。全旗辖2个苏木、3个镇,旗府所在地巴音宝力格镇。常住人口65 209人,是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0.7亿元,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同比增长8.9%;财政收入完成15.56亿元,增长8.8%。2011年再度跨入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旗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旗县和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旗县。
【农牧业】 2011年,采取农民出地、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和政府补贴等方式开工建设温室大棚2 000亩;山后牧区通过租赁、合理流转等方式,将100万亩草牧场集中到当地有能力、会经营、走草畜平衡之路的家庭生态示范户手中。启动了蒙汉中心村、巴音镇和呼和镇农牧民新村3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开工建设了5万亩高标准农田“六配套”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了44户新建和20户改建新牧区示范户建设任务。投资2 300万元实现禁牧150万亩,补播20万亩;争取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2亿元,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 000万元,近80%的牧民将享受到政策性补贴。
【工业】 盾安3 000吨/年多晶硅、齐华16万吨/年硫酸扩建和40万吨硫酸渣综合利用项目、西部铜业170万吨/年铜采选和华峰氧化锌10万吨/年尾渣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西部铜业200万吨/年铅锌采选、紫金矿业330万吨/年低品位铅锌采选、国华5万千瓦风力发电和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快速推进;国电华北5万千瓦风力发电、紫金自备电厂、旭立耐磨2.5万吨/年矿山机械加工、金圆环保7 500万块/年环保砖等项目开工建设;广达2万吨/年矿山耐磨材料、天吉泰2万吨/年太阳能光伏及四氯化硅综合回收再利用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重点实施了杨贵沟防洪工程,完成投资2 439万元;投资400万元完成呼和镇地区供暖改造;投资500万元改造完成园区供电线路;投资860万元铺设完成污水管网7公里;投资2 977万元建成纬五路和经三路道路工程;投资1 258万元完成2条道路路灯工程;投资1 200万元完成了22公里道路绿化。工业经济实现提质增量,预计全年可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同比增长25%。29户重点监控纳税企业上缴税金12.9亿元,同比增长23.8%。全旗实现二氧化硫削减3 625.9吨,化学需氧量减排226.8吨,氨氮减排34.1吨,三项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 2011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 752元,增长1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 340元,增长25.7%。
【社会保障】 2011年,投资3 967万元新建廉租住房584套2.69万平方米;将1 269户3 509人纳入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发放补贴资金382万元;847户城镇低保无房户、低收入人群搬迁进廉租住房。全旗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17 343人,均纳入了省级统筹范围,退休养老金继续提高,人均月增资达180元。筹措3 500万元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预发了干部职工津补贴,兑现并补发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2 534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 460万元,农牧区低保金1 737万元;城市低保月增加34元,农区低保月增加22元。率先在全市为农牧区低保户发放取暖补贴99.4万元。五保供养中分散供养标准达到2 800元,集中供养达到5 500元。发放各类救灾救济款175万元,救济受灾户1 573户5 470人。多方整合医疗救助资金,发放救助金361万元。全面提高入伍青年优抚金待遇,农牧和城镇入伍士兵优抚金分别提高至12 000元和5 000元。启动爱民固边直通车,解决了边远牧区牧民的吃菜难问题。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