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建设现状
二连浩特市是中国与蒙古扎门乌德市接壤口岸城市,现有人口11 628人。全市由铁路系统、涉外机构和地方政府三部分组成。在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中,铁路场站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居住区0.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非地方性机构和军事部门占地0.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建筑占地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其中住宅面积8.5公里,铺装面为7.95公里,占总路面的93.5%,人均道路面积为30.5平方米。
社会福利设施主要有:医院(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30张病床)、防疫站、保健站、铁路卫生所、3所小学校、2所中学校(小学生747人、中学生829人)、电视转播台、电影院(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广播站、文化娱乐中心、铁路俱乐部(540个座位)、图书馆、街心公园(400平方米)等。
供水情况分铁路和地方两个系统,水源地为齐哈日格图。
二连浩特市区街道整齐,市容整洁,道路四通八达,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街心公园玲珑雅致,新华大街华灯壮观,深受国内外宾客的青睐。1986年后,城市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二、城市发展规模
到2000年,全市人口可达到18 000人(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为基数,1982年总人口为72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5‰测算,到2000年将增长到9473人,加上外招职工及家属机械增长8600人,合计为18 000人)。到2020年全市人口可增长为25 000人(排除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按20‰计算)。全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铁路、外事人员的增加。
由于铁路扩建工程,进出口转运仓库和场地的扩大,地方工业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服务系统的完善,城市用地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初步预测到2000年城市占地面积可扩大到5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增加到7平方公里。为控制城市占地规模,今后应适当控制建设密度,适当向高层发展,少建或不建平房,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城市发展布局
二连浩特市东侧的南北带状为铁路占地。根据铁道部对(84)铁字603号文件的批复精神,二连浩特站按宽准轨纵列式布置进行改造,客车站在现有基础上延长。客货站同侧,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500米。铁路以西为生活区占地,是城市的中心。近期内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前进路,使其与新华街联为一体,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铁路东北侧为落地进口货物仓库加工区占地,随着口岸的发展,到中期这一区域将发展成为本市地方经济的主生产基地。铁路东南侧为化工厂占地,其它工业用地放于市区南侧,现有与人民生活有关的、又不污染城市环境的小型工业企业可占用生活用地。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地、水厂、输水管线、储水厂和管网5大部分。距市区南59公里处的苏尼特右旗齐哈日格图是本市水源地,总储量为40亿立方米。动储量为2000立方米/日,若不计划储量按3.7万立方米/日取水,可开采300年。1983年,投资705万元,修建了59公里的输水管线,日供水能力达到4000吨,可满足全市生活生产用水。水厂有2个1000立方米的清水池和二级加压泵站,配有两台4BA8—A离心泵,供水能力为100立方米/小时。水厂另有1个高24米、储水200立方米的水塔,市区供水管线(不包括铁路部分)总长度5.4公里。
由于长距离输水排气不畅,管材质量差,市内管网与输水系统不配套,市内停水事故时有发生,不能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及时供给。近期内建1条单输水管线至市区,输水能力为2万立方米/日,管径500毫米,市内改造增建6公里的普压铸铁管供水网,中期续建1条保安输水复线,输水能力4万立方米/日,从根本上解决全市供水问题。
排水方面,目前市区已有7公里长、管径为300毫米~800毫米的排污管线,尚有两条路未能建成排水管线。近期内使全市区接通排污管线,中期建设1个二级污水处理厂,用于浇灌草场和防风林带。
二连浩特原有1个柴油发电厂,装机容量为1488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122万度。供电线路仅有10千伏和6千伏两种电压,不能满足城市用电,对口岸外事工作也带来不良影响。1989年9月,110万伏高压输电工程竣工,接通了华北电网,满足了二连浩特市近远期用电的需要。
建市以来,除铁路运输外,公路和市区道路也具有了一定规模随着对外扩大开放、对外贸易和外事活动的日益频繁,包括铁路在内现有的交通设施和承运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改造和扩大。
区划内公路交通,近期内建成市区经盐池到恐龙化石基地的Ⅰ级公路,既可为盐业发展提供条件,又可为近中期内开发恐龙化石资源奠定基础。中期内建二连浩特—满都拉图、二连浩特—塞汗塔拉两条Ⅰ级公路,以形成二连浩特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经济区公路交通网络。
目前市区方格状道路已基本形成,按交通性质分为主干道和次干道两类。主干道属市级道路,以交通性质为主,有南北向的友谊路、前进路、建设路、东西向的新华街、锡林街、呼伦街、乌兰街。近期主要建设呼伦街。中期主要是建设乌兰街、建设路。次干道属于生活交通性质,近中期要有计划地建设东西、南北向各4条次干道,作为主干道的辅助道路,完善城市的道路系统。为方便职工,近期内在铁路南侧建1座横跨铁路、通往化工厂方向的立交桥。
二连浩特市地处荒漠草原。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比较差,为给口岸人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住宅建设标准应适当高于自治区规定。新建居民住宅全部采用独立厨房和卫生间,保证供水、供热、排污、集中采暖。近期新建住宅居住面积7平方米/人,建筑面积15平方米/人,平面系数为45%,楼房比达到4∶6。中期居住面积8平方米/人,建筑面积平方米/人,平面系数为42%,楼房比达到6∶4,楼以3层~5层为宜,按二连浩特市所处经纬度,住宅间距为房高2倍~2.5倍,以保日照时间。新建住宅建筑密度按23%控制,人口静密度按4.5万人/平方公里控制。居民小区要安排一定的绿地,活动场所及生活服务设施。
二连浩特市目前没有集中供热设施,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各单位的锅炉分散采暖,共有锅炉41台,平均1.6吨。近期内,全市供热仍以燃煤为基本热源,集中建设锅炉房采暖,楼房住宅和公建均实行集中供热,管道采取地沟敷设,建设4套供热系统;中期建设8套集中供热系统(每套供热系统20吨锅炉,供暖面积40 000平方米,运行人员35人)。本市室外设计温度为-27℃,全年采暖日为182天,规划采暖指标住宅为70千卡/平方米·小时,公共建筑为80千卡/平方米·小时。
近期内市区公共绿化面积规划为0.12平方公里,平均每人6.7平方米,绿化覆覆盖率达20%;中期平均每人8平方米,覆盖率达到30%;按各系统、各单位用地没要求,绿地覆盖率居住区、工厂、仓库为20%~25%;医院、机关、部队为40%~50%;公园、苗圃林地、公用事业专门绿地为80%。
建市以来,由于地方财政微薄,城市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慢,与口岸对外开放的地位很不适应。今后要积极争取投资,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近期内需建一座80床~100床位的医院住院楼。一所托儿所,一座体育馆,一所图书馆,一座青少年和职工活动中心等。市内增设2000门程控电话设备,交换量近90%计算,电话普及率达8%,出局电缆3000线对,开设三连电视台,建设一个副食品商场,以满足口岸人民物质和文化增长的需要。
一、城市建设现状
二连浩特市是中国与蒙古扎门乌德市接壤口岸城市,现有人口11 628人。全市由铁路系统、涉外机构和地方政府三部分组成。在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中,铁路场站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居住区0.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非地方性机构和军事部门占地0.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建筑占地面积为18.8万平方公里,其中住宅面积8.5公里,铺装面为7.95公里,占总路面的93.5%,人均道路面积为30.5平方米。
社会福利设施主要有:医院(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30张病床)、防疫站、保健站、铁路卫生所、3所小学校、2所中学校(小学生747人、中学生829人)、电视转播台、电影院(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广播站、文化娱乐中心、铁路俱乐部(540个座位)、图书馆、街心公园(400平方米)等。
供水情况分铁路和地方两个系统,水源地为齐哈日格图。
二连浩特市区街道整齐,市容整洁,道路四通八达,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街心公园玲珑雅致,新华大街华灯壮观,深受国内外宾客的青睐。1986年后,城市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二、城市发展规模
到2000年,全市人口可达到18 000人(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为基数,1982年总人口为72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5‰测算,到2000年将增长到9473人,加上外招职工及家属机械增长8600人,合计为18 000人)。到2020年全市人口可增长为25 000人(排除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按20‰计算)。全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铁路、外事人员的增加。
由于铁路扩建工程,进出口转运仓库和场地的扩大,地方工业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服务系统的完善,城市用地规模也将不断扩大。初步预测到2000年城市占地面积可扩大到5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增加到7平方公里。为控制城市占地规模,今后应适当控制建设密度,适当向高层发展,少建或不建平房,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城市发展布局
二连浩特市东侧的南北带状为铁路占地。根据铁道部对(84)铁字603号文件的批复精神,二连浩特站按宽准轨纵列式布置进行改造,客车站在现有基础上延长。客货站同侧,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500米。铁路以西为生活区占地,是城市的中心。近期内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前进路,使其与新华街联为一体,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铁路东北侧为落地进口货物仓库加工区占地,随着口岸的发展,到中期这一区域将发展成为本市地方经济的主生产基地。铁路东南侧为化工厂占地,其它工业用地放于市区南侧,现有与人民生活有关的、又不污染城市环境的小型工业企业可占用生活用地。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供水系统包括水源地、水厂、输水管线、储水厂和管网5大部分。距市区南59公里处的苏尼特右旗齐哈日格图是本市水源地,总储量为40亿立方米。动储量为2000立方米/日,若不计划储量按3.7万立方米/日取水,可开采300年。1983年,投资705万元,修建了59公里的输水管线,日供水能力达到4000吨,可满足全市生活生产用水。水厂有2个1000立方米的清水池和二级加压泵站,配有两台4BA8—A离心泵,供水能力为100立方米/小时。水厂另有1个高24米、储水200立方米的水塔,市区供水管线(不包括铁路部分)总长度5.4公里。
由于长距离输水排气不畅,管材质量差,市内管网与输水系统不配套,市内停水事故时有发生,不能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及时供给。近期内建1条单输水管线至市区,输水能力为2万立方米/日,管径500毫米,市内改造增建6公里的普压铸铁管供水网,中期续建1条保安输水复线,输水能力4万立方米/日,从根本上解决全市供水问题。
排水方面,目前市区已有7公里长、管径为300毫米~800毫米的排污管线,尚有两条路未能建成排水管线。近期内使全市区接通排污管线,中期建设1个二级污水处理厂,用于浇灌草场和防风林带。
二连浩特原有1个柴油发电厂,装机容量为1488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122万度。供电线路仅有10千伏和6千伏两种电压,不能满足城市用电,对口岸外事工作也带来不良影响。1989年9月,110万伏高压输电工程竣工,接通了华北电网,满足了二连浩特市近远期用电的需要。
建市以来,除铁路运输外,公路和市区道路也具有了一定规模随着对外扩大开放、对外贸易和外事活动的日益频繁,包括铁路在内现有的交通设施和承运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改造和扩大。
区划内公路交通,近期内建成市区经盐池到恐龙化石基地的Ⅰ级公路,既可为盐业发展提供条件,又可为近中期内开发恐龙化石资源奠定基础。中期内建二连浩特—满都拉图、二连浩特—塞汗塔拉两条Ⅰ级公路,以形成二连浩特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经济区公路交通网络。
目前市区方格状道路已基本形成,按交通性质分为主干道和次干道两类。主干道属市级道路,以交通性质为主,有南北向的友谊路、前进路、建设路、东西向的新华街、锡林街、呼伦街、乌兰街。近期主要建设呼伦街。中期主要是建设乌兰街、建设路。次干道属于生活交通性质,近中期要有计划地建设东西、南北向各4条次干道,作为主干道的辅助道路,完善城市的道路系统。为方便职工,近期内在铁路南侧建1座横跨铁路、通往化工厂方向的立交桥。
二连浩特市地处荒漠草原。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比较差,为给口岸人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住宅建设标准应适当高于自治区规定。新建居民住宅全部采用独立厨房和卫生间,保证供水、供热、排污、集中采暖。近期新建住宅居住面积7平方米/人,建筑面积15平方米/人,平面系数为45%,楼房比达到4∶6。中期居住面积8平方米/人,建筑面积平方米/人,平面系数为42%,楼房比达到6∶4,楼以3层~5层为宜,按二连浩特市所处经纬度,住宅间距为房高2倍~2.5倍,以保日照时间。新建住宅建筑密度按23%控制,人口静密度按4.5万人/平方公里控制。居民小区要安排一定的绿地,活动场所及生活服务设施。
二连浩特市目前没有集中供热设施,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分别由各单位的锅炉分散采暖,共有锅炉41台,平均1.6吨。近期内,全市供热仍以燃煤为基本热源,集中建设锅炉房采暖,楼房住宅和公建均实行集中供热,管道采取地沟敷设,建设4套供热系统;中期建设8套集中供热系统(每套供热系统20吨锅炉,供暖面积40 000平方米,运行人员35人)。本市室外设计温度为-27℃,全年采暖日为182天,规划采暖指标住宅为70千卡/平方米·小时,公共建筑为80千卡/平方米·小时。
近期内市区公共绿化面积规划为0.12平方公里,平均每人6.7平方米,绿化覆覆盖率达20%;中期平均每人8平方米,覆盖率达到30%;按各系统、各单位用地没要求,绿地覆盖率居住区、工厂、仓库为20%~25%;医院、机关、部队为40%~50%;公园、苗圃林地、公用事业专门绿地为80%。
建市以来,由于地方财政微薄,城市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缓慢,与口岸对外开放的地位很不适应。今后要积极争取投资,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近期内需建一座80床~100床位的医院住院楼。一所托儿所,一座体育馆,一所图书馆,一座青少年和职工活动中心等。市内增设2000门程控电话设备,交换量近90%计算,电话普及率达8%,出局电缆3000线对,开设三连电视台,建设一个副食品商场,以满足口岸人民物质和文化增长的需要。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