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秋,赤峰市翁牛特旗召克图种畜场从东北农研所引进英国兼用型短角育成公牛6头,翌年,以畜场为中心设短角牛人工授精站4处,与当地蒙古牛进行杂交改良,培育良种牛。1962年转入横交固定、自群选取育种。初名“翁牛特牛”,后称“西拉木伦牛”,1978年定名为“草原红牛”。
1978年,该旗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78—1984年,全旗共向港澳市场出口商品牛13 200头,平均每头比内销多收入250〜300元,并向旗内外推广“草原红牛”种 公牛及高代杂种公牛。
1981年,该旗成为我国北方四省区联合培育草原红牛先进单位,有受到国家农业部的奖励。1984年9月通过技术鉴定,“肉乳兼用草原红牛”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1985年通过国家级正式验收,被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1986年6月13日经国家农牧渔业部批准,发布了“中国草原红牛”的国家专业标准,并于当年10月1日起实施。
1952年秋,赤峰市翁牛特旗召克图种畜场从东北农研所引进英国兼用型短角育成公牛6头,翌年,以畜场为中心设短角牛人工授精站4处,与当地蒙古牛进行杂交改良,培育良种牛。1962年转入横交固定、自群选取育种。初名“翁牛特牛”,后称“西拉木伦牛”,1978年定名为“草原红牛”。
1978年,该旗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78—1984年,全旗共向港澳市场出口商品牛13 200头,平均每头比内销多收入250〜300元,并向旗内外推广“草原红牛”种 公牛及高代杂种公牛。
1981年,该旗成为我国北方四省区联合培育草原红牛先进单位,有受到国家农业部的奖励。1984年9月通过技术鉴定,“肉乳兼用草原红牛”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命名。1985年通过国家级正式验收,被命名为“中国草原红牛”。1986年6月13日经国家农牧渔业部批准,发布了“中国草原红牛”的国家专业标准,并于当年10月1日起实施。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