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呼和浩特地区地下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能源矿产主要有煤,集中分布于大青山区和清水河一带。贵重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放射性矿产主要有金、绿柱石、伟晶岩型铀等,其中武川境内黄金储量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前列;普通金属矿产有铁、铜、锌;非金属矿种有石墨、大理石、花岗岩、石棉、云母、沸石、珍珠岩、膨润土、水泥灰岩、白云岩、磷灰石、水晶、粘土、紫砂陶土及建筑石料等。清水河县石灰岩远景储量达21亿吨,已探明储量1.2亿吨。高岭土、陶土、白云岩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陶土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居全国之冠。土左旗紫砂土储量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为3200万吨,远景储量上1亿吨,陶土品位高,没有剥离层,可直接进行露天开采。武川县石灰岩探明储量34亿吨,矿石中氧化钙含量45%左右,大理岩储量2200万立方米。
煤炭资源——呼和浩特周边煤炭资源丰富,距呼和浩特50公里的鄂尔多斯煤田已探明储量1500亿吨,年开采量1亿吨。煤田煤质优良,储量大,运距短,成本低廉。
天然气资源——距呼和浩特约300公里有全国最大的整装大气田——苏里格气田,探明储量6025亿立方米,供气能力达到47.5亿立方米/年,向呼和浩特的送气能力为5.4亿立方米/年。天然气平均使用价1.5元/标准立方米。这些都为发展工业项目提供了有力保证。
土地资源——呼和浩特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主要由农业用地、林牧业用地、荒弃土地、沼泽牧草滩以及农林牧难利用风沙土地构成,可为各类工业项目提供充足的土地。
风能资源——呼和浩特所属武川县风力资源较为丰富。据2004—2005年对呼和浩特武川县风能的普查显示,县辖境内几个海拔1800米以上的地区,10米高度的年平均风速都大于6米/秒,是我国较有名的大风区之一,其风能资源具有稳定度大、持续性好、风能品质高等特点。
水资源——呼和浩特地区水资源由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资源及目前可利用的每日20万吨黄河水构成。呼和浩特地区的地表水资源,是由目前利用黄河水的能力及各自产河流、山沟水系组成,年总量为78224万立方米,年可利用量为64800万立方米。在呼和浩特范围内,地下水总储量为1133966万立方米。其中浅层潜水储量为1128039万立方米,深层承压水储量为5657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45475万立方米。
光能资源——呼和浩特地区太阳辐射能十分丰富,年太阳辐射量在5055兆焦耳/平方米——5958兆焦耳/平方米之间(4.54千瓦时/平方米——4.73千瓦时/平方米之间),一年中以12月最少,为209兆焦耳/平方米——255兆焦耳/平方米;5、6、7月份最多,为595兆焦耳/平方米——737兆焦耳/平方米。
电力资源——呼和浩特毗邻黄河,地处准煤和晋煤交汇带,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水利资源较为充足,电力输送方便经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已建成大唐托电、呼市热电厂、北方金桥电厂,火力电厂总装机规模达710万千瓦。在建火力发电项目总装机规模为180万千瓦。依托大唐电厂建立的托电工业园区可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电价。
旅游资源——呼和浩特有两千多年的文字记载,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里有距今七八十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遗址“大窑文化”;有始筑于战国时代的我国最古老的“赵长城”;有作为“胡汉和亲”历史见证的昭君墓和闻名遐迩的辽代万部华严经塔;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写天文图的金刚舍利宝塔---五塔寺;有由被誉为“召城之最”的大召、“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等众多召庙共同组成独具魅力的召庙文化。加上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群、具有大漠风情的黄河旅游区、号称“塞外西湖”的哈素海度假村和位于大青山丛林翠柏中的乌素图国家森林旅游娱乐区,以及周边的希拉穆仁、格根塔拉、辉腾锡勒草原等旅游胜地,构成了呼和浩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呼和浩特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呼和浩特地区地下矿产资源极为丰富,能源矿产主要有煤,集中分布于大青山区和清水河一带。贵重金属矿产、稀有金属矿产、放射性矿产主要有金、绿柱石、伟晶岩型铀等,其中武川境内黄金储量居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前列;普通金属矿产有铁、铜、锌;非金属矿种有石墨、大理石、花岗岩、石棉、云母、沸石、珍珠岩、膨润土、水泥灰岩、白云岩、磷灰石、水晶、粘土、紫砂陶土及建筑石料等。清水河县石灰岩远景储量达21亿吨,已探明储量1.2亿吨。高岭土、陶土、白云岩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陶土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居全国之冠。土左旗紫砂土储量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为3200万吨,远景储量上1亿吨,陶土品位高,没有剥离层,可直接进行露天开采。武川县石灰岩探明储量34亿吨,矿石中氧化钙含量45%左右,大理岩储量2200万立方米。
煤炭资源——呼和浩特周边煤炭资源丰富,距呼和浩特50公里的鄂尔多斯煤田已探明储量1500亿吨,年开采量1亿吨。煤田煤质优良,储量大,运距短,成本低廉。
天然气资源——距呼和浩特约300公里有全国最大的整装大气田——苏里格气田,探明储量6025亿立方米,供气能力达到47.5亿立方米/年,向呼和浩特的送气能力为5.4亿立方米/年。天然气平均使用价1.5元/标准立方米。这些都为发展工业项目提供了有力保证。
土地资源——呼和浩特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主要由农业用地、林牧业用地、荒弃土地、沼泽牧草滩以及农林牧难利用风沙土地构成,可为各类工业项目提供充足的土地。
风能资源——呼和浩特所属武川县风力资源较为丰富。据2004—2005年对呼和浩特武川县风能的普查显示,县辖境内几个海拔1800米以上的地区,10米高度的年平均风速都大于6米/秒,是我国较有名的大风区之一,其风能资源具有稳定度大、持续性好、风能品质高等特点。
水资源——呼和浩特地区水资源由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资源及目前可利用的每日20万吨黄河水构成。呼和浩特地区的地表水资源,是由目前利用黄河水的能力及各自产河流、山沟水系组成,年总量为78224万立方米,年可利用量为64800万立方米。在呼和浩特范围内,地下水总储量为1133966万立方米。其中浅层潜水储量为1128039万立方米,深层承压水储量为5657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45475万立方米。
光能资源——呼和浩特地区太阳辐射能十分丰富,年太阳辐射量在5055兆焦耳/平方米——5958兆焦耳/平方米之间(4.54千瓦时/平方米——4.73千瓦时/平方米之间),一年中以12月最少,为209兆焦耳/平方米——255兆焦耳/平方米;5、6、7月份最多,为595兆焦耳/平方米——737兆焦耳/平方米。
电力资源——呼和浩特毗邻黄河,地处准煤和晋煤交汇带,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水利资源较为充足,电力输送方便经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已建成大唐托电、呼市热电厂、北方金桥电厂,火力电厂总装机规模达710万千瓦。在建火力发电项目总装机规模为180万千瓦。依托大唐电厂建立的托电工业园区可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电价。
旅游资源——呼和浩特有两千多年的文字记载,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里有距今七八十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遗址“大窑文化”;有始筑于战国时代的我国最古老的“赵长城”;有作为“胡汉和亲”历史见证的昭君墓和闻名遐迩的辽代万部华严经塔;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写天文图的金刚舍利宝塔---五塔寺;有由被誉为“召城之最”的大召、“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等众多召庙共同组成独具魅力的召庙文化。加上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群、具有大漠风情的黄河旅游区、号称“塞外西湖”的哈素海度假村和位于大青山丛林翠柏中的乌素图国家森林旅游娱乐区,以及周边的希拉穆仁、格根塔拉、辉腾锡勒草原等旅游胜地,构成了呼和浩特丰富的旅游资源。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