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旧墟石室即今嘎仙洞。1980年7月30日,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文物工作者米文平在嘎仙洞内石壁上发现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石刻祝文,为北魏皇帝派中书侍郎李敞到此祭祖时所刻。石刻祝文的发现,证实嘎仙洞即《魏书》所记载的拓跋鲜卑先祖旧墟石室。
(一)嘎仙洞的地理位置与内部规模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巅偏东、嫩江西岸支流甘河上源的一条山谷之中。地理坐标为北纬50°38’、东经123°36’,现属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其东南约10公里为阿里河镇。
嘎仙洞为天然花岗岩山洞。处于高约100米、长约1公里悬崖下部,高出地表20余米。洞口略呈三角形,宽19米,高12米。洞内宏伟宽阔有如大厅,南北长100余米,东西宽20~30米,穹顶高大,最高处有20余米,面积2000余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洞内大部分地面较为平坦,可分为前厅、大厅、高厅、后厅4个部分。
前厅西侧距洞口15米处的洞壁上,有一稍经修凿的扇形平面,高2.3米、宽约4米,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的石刻祝文即镌刻于此,高与视平线相齐。
鲜卑旧墟石室即今嘎仙洞。1980年7月30日,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文物工作者米文平在嘎仙洞内石壁上发现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石刻祝文,为北魏皇帝派中书侍郎李敞到此祭祖时所刻。石刻祝文的发现,证实嘎仙洞即《魏书》所记载的拓跋鲜卑先祖旧墟石室。
(一)嘎仙洞的地理位置与内部规模
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巅偏东、嫩江西岸支流甘河上源的一条山谷之中。地理坐标为北纬50°38’、东经123°36’,现属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其东南约10公里为阿里河镇。
嘎仙洞为天然花岗岩山洞。处于高约100米、长约1公里悬崖下部,高出地表20余米。洞口略呈三角形,宽19米,高12米。洞内宏伟宽阔有如大厅,南北长100余米,东西宽20~30米,穹顶高大,最高处有20余米,面积2000余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洞内大部分地面较为平坦,可分为前厅、大厅、高厅、后厅4个部分。
前厅西侧距洞口15米处的洞壁上,有一稍经修凿的扇形平面,高2.3米、宽约4米,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的石刻祝文即镌刻于此,高与视平线相齐。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