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古沁大殿南面是却日殿(经堂),这里是学习显教学的经殿;却日殿东南隅是朱德布殿(密宗殿),为喇嘛们诵经超度冤魂的殿堂,堂顶置有黑色石块为镇压物;苏古沁殿东邻是洞科尔殿(时轮殿),为学习时轮、数学部的经堂;苏古沁大殿西侧为学习医学的“门巴殿”,东侧为研究天文的“吉如海殿”;苏古沁大殿西侧还有九世班禅的府邸。九世班禅于民国23—25年(1934—1936)间曾驻跸在这里。除此之外,在百灵庙诸建筑中,有两座宛如双峰叠玉、对峙并立的双塔。双塔后面还有10余座小白塔。初建时庙内人数很少,到达尔罕贝勒詹达固密(1708—1728年在位)时,曾向清廷请求从外旗移入一部分喇嘛,另外还收留一部分云游僧侣。到清道光三十年(1850)时,百灵庙的喇嘛人数达到最高峰,共约1500余人。据蒙古著名佛教史家达摩陀罗写的《白莲花念珠》记载,到19世纪末时,全庙仍有700余个僧侣。
来源:《内蒙古旅游》
苏古沁大殿南面是却日殿(经堂),这里是学习显教学的经殿;却日殿东南隅是朱德布殿(密宗殿),为喇嘛们诵经超度冤魂的殿堂,堂顶置有黑色石块为镇压物;苏古沁殿东邻是洞科尔殿(时轮殿),为学习时轮、数学部的经堂;苏古沁大殿西侧为学习医学的“门巴殿”,东侧为研究天文的“吉如海殿”;苏古沁大殿西侧还有九世班禅的府邸。九世班禅于民国23—25年(1934—1936)间曾驻跸在这里。除此之外,在百灵庙诸建筑中,有两座宛如双峰叠玉、对峙并立的双塔。双塔后面还有10余座小白塔。初建时庙内人数很少,到达尔罕贝勒詹达固密(1708—1728年在位)时,曾向清廷请求从外旗移入一部分喇嘛,另外还收留一部分云游僧侣。到清道光三十年(1850)时,百灵庙的喇嘛人数达到最高峰,共约1500余人。据蒙古著名佛教史家达摩陀罗写的《白莲花念珠》记载,到19世纪末时,全庙仍有700余个僧侣。
来源:《内蒙古旅游》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