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面 清水河县东部山区韭菜庄、盆地青、北堡一带盛产莜麦。莜麦加工成为莜面,成为当地一种独特的风味主食。流传的谚语有:“三十里莜面,二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莜面不仅味道可口,且十分耐饿。其吃法多样,制作简单,一般分压饸饹、推窝窝、搓鱼鱼等。吃莜面可分为冷调热调两种。冷调多在夏天,冷调时用盐水、配上酱油、醋、炝上葱花,滴上几滴葫油和辣角油,调成盐汤,拌上多种凉菜,蒸上山药,吃起来口感滑润清爽。热调多在冬天,随笼蒸肉汤,或者熬稍子,或鸡蛋汤、烩菜、炖肉汤。
黄米 主要盛产于县境中西部地区。是由黍子加工剥皮便成黄米,可作成凉糕,香甜粘软,磨成面后,做成糕,软精醇香,羊肉蘸素糕,更是可口香美。凡婚丧喜事,过生日、满月都要吃油炸糕,亲戚朋友们上门,待客也要吃油炸糕。多数是蒸出糕,包上豆馅,葫油炸出,撒上白糖,亦香甜可口。
荞面 荞麦经过加工,磨成面粉,称荞面。县境韭菜庄、盆地青等高寒山区均有种植,为一种晚秋粮食作物,是粗杂粮中营养丰富的品种。《本草纲目》记载:“荞麦能炼五脏泽秽,一年沉积在肠胃者,食之消去”。它是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主食品种,荞面的制作花样很多,能做挂面、圪团儿、饼子、拿糕、饸饹等。特别是荞面圪团儿,熬羊肉稍子,美味可口。因荞面发阴,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多吃。荞面不仅健身,而且药用价值也很大,含有芦丁(b)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等成份,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芦丁有助于毛细管壁渗透性,可以防止出血、头痛,治疗血管性浮肿放射性渗透破坏,以及麻疹、猩红热等疾病。
豆面 是由豌豆加工成面,全县各地均盛产豌豆,是一种豆科植物,颗粒圆状,因春天早种夏天就成熟,故称“夏田”农作物。豆面掺少许莜面、蒿籽、擀成豆面条,又薄又长,煮熟,泡上肉稍子,味道可口,是富有地方风味的美餐。
小香米 小香谷去皮后,即为小香米,属纯天然米,产于县境王桂窑、窑沟、小缸房、单台子乡,此米纯黄微甜、米精,富含糖、蛋白质、赖氨酸、胡萝卜素及铁、锌、钙等人体必需物质,用此米熬成粥,口感独特,芳香萦口,是孕妇和老年人的最佳食品。
小红豇豆 产于县境中西部地区,此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同时含有铁、磷、钙等多种矿物质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亦可加工成豆沙等各种豆制品,当地人们多将其豆沙做成豆沙油炸糕、豆沙包、豆沙面包,味香可口,别具特色,还用此豆配以其它粮食做成腊八粥、红豆稀粥,更是香甜粘软,色美可口。
莜面 清水河县东部山区韭菜庄、盆地青、北堡一带盛产莜麦。莜麦加工成为莜面,成为当地一种独特的风味主食。流传的谚语有:“三十里莜面,二十里糕、十里荞面饿断腰”。莜面不仅味道可口,且十分耐饿。其吃法多样,制作简单,一般分压饸饹、推窝窝、搓鱼鱼等。吃莜面可分为冷调热调两种。冷调多在夏天,冷调时用盐水、配上酱油、醋、炝上葱花,滴上几滴葫油和辣角油,调成盐汤,拌上多种凉菜,蒸上山药,吃起来口感滑润清爽。热调多在冬天,随笼蒸肉汤,或者熬稍子,或鸡蛋汤、烩菜、炖肉汤。
黄米 主要盛产于县境中西部地区。是由黍子加工剥皮便成黄米,可作成凉糕,香甜粘软,磨成面后,做成糕,软精醇香,羊肉蘸素糕,更是可口香美。凡婚丧喜事,过生日、满月都要吃油炸糕,亲戚朋友们上门,待客也要吃油炸糕。多数是蒸出糕,包上豆馅,葫油炸出,撒上白糖,亦香甜可口。
荞面 荞麦经过加工,磨成面粉,称荞面。县境韭菜庄、盆地青等高寒山区均有种植,为一种晚秋粮食作物,是粗杂粮中营养丰富的品种。《本草纲目》记载:“荞麦能炼五脏泽秽,一年沉积在肠胃者,食之消去”。它是城乡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主食品种,荞面的制作花样很多,能做挂面、圪团儿、饼子、拿糕、饸饹等。特别是荞面圪团儿,熬羊肉稍子,美味可口。因荞面发阴,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多吃。荞面不仅健身,而且药用价值也很大,含有芦丁(b)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等成份,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芦丁有助于毛细管壁渗透性,可以防止出血、头痛,治疗血管性浮肿放射性渗透破坏,以及麻疹、猩红热等疾病。
豆面 是由豌豆加工成面,全县各地均盛产豌豆,是一种豆科植物,颗粒圆状,因春天早种夏天就成熟,故称“夏田”农作物。豆面掺少许莜面、蒿籽、擀成豆面条,又薄又长,煮熟,泡上肉稍子,味道可口,是富有地方风味的美餐。
小香米 小香谷去皮后,即为小香米,属纯天然米,产于县境王桂窑、窑沟、小缸房、单台子乡,此米纯黄微甜、米精,富含糖、蛋白质、赖氨酸、胡萝卜素及铁、锌、钙等人体必需物质,用此米熬成粥,口感独特,芳香萦口,是孕妇和老年人的最佳食品。
小红豇豆 产于县境中西部地区,此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同时含有铁、磷、钙等多种矿物质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亦可加工成豆沙等各种豆制品,当地人们多将其豆沙做成豆沙油炸糕、豆沙包、豆沙面包,味香可口,别具特色,还用此豆配以其它粮食做成腊八粥、红豆稀粥,更是香甜粘软,色美可口。
Copyright All rights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147号 电话:(0471)3292175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